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休克抢救20例临床分析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515031)苏玉发,林群感染性休克为内、外、儿科等急重症,其死亡率高,有报道为34.2%[1]。我院1992~1994年共收治20例感染性休克,现将抢救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年龄6...  相似文献   

2.
35例严重异位妊娠休克的抢救体会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务局第一医院(056200)陈我院1984~1991年共收治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35例,均经抢救治愈。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5例均系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3.
城市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附263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对急救部1992年2月-2001年9月收治的中等严重度以上的创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伤情、急诊科处理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城市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 从中等严重度以上急诊抢救病例中随机抽取出创伤性与失血性休克263例(抽取率30%)的急诊抢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伤员构成:男210例,女53例,男:女比例为3.96:1;平均年龄35.92岁(4-79岁);ISS评分平均23分(见表2)。其中创伤性休克206例(78.33%)、失血性休克57例(21.67%);以20-29岁和30-39岁两个年龄段最突出,占病例总数52.85%;伤因以机械伤所占的比例为67.3%;其中以交通伤、坠落伤、刀伤为主,分别占物理损伤的25.2%和21.1%。烧烫伤及火器伤因素占创伤的比例分别为15.97%和16.73%。交通致急诊死亡数最多。创伤部位以四肢、头、胸、腹为前四位排序。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伤情与预后呈负相关,急诊科处理与预后呈正机关。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以及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超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生液体超负荷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存活时间超过24h的2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休克纠正后出现全身性水肿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存活与死亡患者在伤后第1~8天的液体出入量。结果 2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出现水肿者262例(91.6%),存活232例(88.5%),死亡30例(11.5%)。死亡组的液体入量明显多于存活组(P〈0.05),液体出量则显著少于存活组(P〈0.05或P〈0.01)。存活组在伤后第4、5天出现液体负平衡即液体出量大于液体入量600~700mL(P〈0.05),而死亡组未出现液体负平衡现象。结论 创伤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容易造成液体超负荷,液体出量增加甚至出现液体负平衡现象,预示着病情好转,此时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即可,不宜过分强调出入量平衡而大量补充液体。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休克100例治疗分析解震河1995年5月~1997年5月共收治创伤性休克316例,本文对其资料较完整的100例的诊治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按黎鳌、黄志强氏休克分度法,计重度休克38例,占38%;中度34例,占34%,轻度28例,占28%。伤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准确,能指导创伤性休克患者补液速度的方法,使补液更有效,更规范化。方法:以休克指数S作为衡量抗休克效果和调节输液速度的指标,通过对成年具备性休克患者输液治疗分段测试,研究休克指数S与补液调节值R的对应关系。其关系为:当0.5〈S〈1.0时,R=10Sml/h;S=1.0时,R=100Sml/h.1.0〈S〈2.0时,R=200Sml/h,S=2.0时,R=220S^2ml/h,  相似文献   

7.
1993年2月至1998年4月本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者64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55%,现将其早期诊断及救治中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4例中男49例,女15例,平均年龄32.5(3~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探讨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8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急诊科256例严重创伤患者来院1h内液体复苏与创伤性休克预后的量效关系。结果:25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73.05%(187例),创伤病死率为26.95%(69例)。创伤后1h内复苏液体量≤1L者存活率为52.27%,1.5~2.0L者存活率为75.90%,≥2.0L者存活率为78.29%。轻度休克者存活率为86.79%,中度休克者存活率为80.34%,重度休克者存活率为54.65%。结论:严重创伤、重度休克、长时间低血压非正确休克复苏是影响休克救治效果的主要因素;早期合理地扩容,把握创伤后第1h黄金时刻,是复苏成功的关键;而稳定血流动力学、纠正氧债是休克复苏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早期的液体复苏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救治的29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存活时间超过24h者为存活组,24h内死亡者为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ISS评分以及24h内输液量和输血量。并比较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入院后24h内的病死率。结果存活230例(77.2%),死亡68例(22.8%)。死亡组的ISS评分以及输液量和输血量显著多于存活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手术组的死亡率(10.3%)显著低于非手术组(34.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量输液输血并不能提高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成功率,合理的液体复苏、尽早手术控制出血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致脓毒性休克8例杨国勇吴恒义脓毒性休克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多见于腹腔、泌尿系统感染及烧伤感染等所致。因静脉输液引起医源性脓毒性休克近年屡见发生。我们1990年5月~1994年7月抢救输液致医源性脓毒性休克8例。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5-羟色胺在新生儿休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测定31例休克新生儿血浆5-羟色胺(5-HT)浓度。结果:休克组5-H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4.5±1.56,19.29±2.27ng/ml,P<0.01),休克好转后5-HT浓度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血浆5-HT含量与患儿病情程度、预后、收缩压、心率和血气分析均无相关性。推测休克时5-HT适当增高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病情危重时分泌衰竭,不足以对休克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不是休克病理机制中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做好对病情的观察、护理和掌握抢救原则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院1996年8月~2003年8月共收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26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9年5月~1996年6月对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休克患者共进行探索性胃镜检查24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43例中,男181例,女62例;年龄17~64岁,平均40.5岁;收缩压8~13.2kPa;伴有意识模糊者113例...  相似文献   

14.
胡云清  刘福荣 《华西医学》1994,9(4):450-451
本文报道高渗盐水(HSL)用于失血性休克复苏及其对电解质影响的监测结果,6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静滴7.5%HSL4~5ml.kg~(-1),10~15min输完。结果显示,(1)输入HSL后血压均比输入前显著升高(p<0.05)及脉搏显著减慢(p<0.05);(2)k~+在输入HSL后3~30min均比输入前显著降低(p<0.05),Na~+和Cl~-各测定时间均比输入前显著升高(p<0.01),而Ca~(2+)输入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3)63例存活,另5例死于未能控制出血。本研究提示,HSL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病人有力的急救复苏措施之一,且对电解质影响的变化尚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静脉血中NO3/NO2含量。结果 不同程度创伤休克组患者中死亡者血浆NO3/NO2含量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 NO参与了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和病理过程,NO3/NO2水平对判断创伤性休克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风险分级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医院进行救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风险分级护理,比较两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苏醒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快速急诊生理评分表(REMS)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诊时间、抢救时间、休克纠正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APACHEⅡ、REM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APACHEⅡ、RE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应用休克指数指导的风险分级护理,可缩短疾病分诊、救治的时间,促进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了2001年12月-2004年12月间抢救的8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经精心治疗和护理,79例抢救成功;9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难以控制的急性出血和继发出血,2例死于脏器功能衰竭(MSOF),3例在术中出现心脏停搏,复苏无效;转送入院69人。结论 快速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对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1 ~12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将2010年1 ~12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加强抢救过程中的护理一体化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抢救时间、患者家属满意度及各方面护理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方面护理综合考核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抢救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抢救过程中护理工作评估情况,提高效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急救措施。方法:总结2年来我院急诊科抢救创伤性休克56例临床资料。结果:抢救成功42例,死亡14例。结论:院前急救是必要的,急救的关键是抗休克治疗。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功能的变化。方法:因输液致感染性休克患者8 例,入ICU后置入Swan Ganz导管测定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用热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CO),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于入ICU 后1、2、3、4 和5 日内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出氧输送(DO2 )、氧耗量(VO2 )、氧摄取率(O2extr)、肺内分流率(Qs/Qt)、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P(A- a)O2 〕、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和心排指数(CI)。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 后1 日内MAP和CVP分别降低38.5% 和42.8% (P均< 0.01);入ICU 后3 日内PaO2 降低30.6% ~43.2% ,〔P(A- a) O2 〕和O2extr分别升高38.8% ~50.3% 和8.0% ~32.0% (P均< 0.01);入ICU 后5 日内CI、PVRI、MPAP、DO2 、VO2 和Qs/Qt分别升高12.0% ~22.3% 、35.3% ~58.2% 、17.2% ~24.8% 、11.9% ~20.9% 、1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