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肿瘤坏死因子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防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检测重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及正常献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毒素诱生的肿瘤坏死因子活性及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血清中TNF活性,探讨NTF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赵青李树浓梁晓燕国内外一些学者都是从总体上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其单个核细胞TNF的诱生水平的检测对再障与TNF的关系进行研究,且各家报道的结果也不一致。为进一步探讨再障...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临床观察张秋伟,王莉,关国跃,李欣,赵艳滨随着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叶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TNF-α在机体的细胞功能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有报道TNF-α与许多,肺部疾病有关。本文对慢...  相似文献   

4.
IT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的研究证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紊乱相关。我们通过观察地塞米松(DEX)治疗前后IT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TNFα受体(sTNFR)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探讨TNFα及sT...  相似文献   

5.
TNF—TIL基因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沈阳军区总医院(110015)刘玉莹,耿玫姝,翟晓红TNF—TIL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导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系癌患者自身肿瘤组织中的浸润淋巴细胞,经克隆化培养及淋巴因子诱导活化的肿瘤坏死因子,具有强力的杀伤肿...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型检测方法的建立白岚姜云飞牛杰志赖卓胜张兰兰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olubletumornecrosisfactorreceptor,sTNFR)有两种,即sTNFRⅠ和sTNFRⅡ,分别来源于细胞膜TNFRp55和p75...  相似文献   

7.
烧伤患者血浆TNF、EGF水平及其与感染的关系浙江省湖州市解放军98医院(313000)李谋深,丛宏亮,孟东,王开琴对烧伤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D)进行了测定,发现其水平的高低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一、对象和方法烧伤病人...  相似文献   

8.
大黄对烫伤大鼠肝脏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目的:探讨大黄对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肝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p55)和TNFR2(p7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前瞻性研究方法,采用大鼠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模型,检测肝细胞TNFR1和TNFR2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及血浆和肝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浓度。结果:原位杂交显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肝细胞内TNFR一表达,以TNFR1(p55)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 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50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 浓度,同时以30 名健康献血员及门诊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以t 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水平均较对照组(0 .74 ±0 .15 ng/ml) 显著升高( P< 0001) ,且与病情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揭示TNF参与急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TNF动态观察,可能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夏庆  蒋俊明 《华西医学》1997,12(4):430-432
本实验旨在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期变化规律及肺损伤的关系。在研究观察中药理攻下法治疗能否阻抑TNF的分泌及损伤效应,实验将14只家犬随机分成三组,承气汤组(n=5),ANP模型+大承气汤治疗,盐水组(n=5);ANP模型+生理盐水治疗;假手术组(n=4)。术后测定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TNF活性和肺损伤情况,结果显示:1.AMP时外周血及BALF中TNF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细胞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细胞刺激因子,最近有人报道T及B淋已细胞也能产生TNF,提示TNF-α来源的多样化。本研究提示用TPA、OK432刺激诱导只有单核细胞产生TNF-α,而PHA-P可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均产生TNF-α。用OK432对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进行诱导,发现M_4及M_(5b)型白血病细胞可产生大量TNF-α。细胞表面CD_(14)抗体阳性率越高TNF-α产率也越高。提示TNF-α的产生可作为单核细胞分化的一种指标,用以对细胞因子与白血病增殖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活性测定及其意义王俊容黄宗干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诱生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及其与病情有关的报道尚少。我们进行了IL-6和TNF活性测定并探讨其在...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RBA)测定原代培养成人肝细胞膜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反应最适条件为肝细胞8×10 ̄6/ml、pH7.0~8.0、4℃条件下反应120分钟。受体与 ̄(125)I-肿瘤坏死因子(TNF)结合特异性良好。当 ̄(125)I-TNF≤20ng/ml时,受体解离常数(Kd)为0.13nmo1/L数目(R)为1160个结合位点/每个细胞,当 ̄(125)I-TNF>20ng/ml时,可测得两种不同亲和力的TNFR:Kd_1=0.07nmol/L,R_1=895个结合位点/每个细胞;Kd_2=0.18nmo1/L,R_2=2049个结合位点/每个细胞。该法可用于TNF对肝细胞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塞时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急性脑梗塞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清TNF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结果:急性脑梗塞时患者血清TNF显著增高〔(23.67±3.32)pmol/L〕,与正常对照组〔(8.16±3.56)p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NF在梗塞发生后第1、5、10及14日呈持续性增高,其中以第5日为最高(30.74±6.33)pmol/L;第1日时TNF与WBC呈一致性改变。结论:急性脑梗塞后的TNF持续性增高与脑梗塞后的TNF双重合成有关,TNF引发的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环路激活过程是脑缺血性损害的基本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母乳中存在着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已是众所周知。而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母乳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有助于婴儿免疫系统成熟与抗感染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了母乳中TNF-α研究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李英杰  陈恒年 《急诊医学》1996,5(4):220-222
本研究检测了60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WBC)数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发现:ACVD急性期PWBC数和TN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病情轻重程度明显相关,提示TNF参与了ACVD的炎性反应过程,抑制炎性反应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机体产生TNFα的能力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我们对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血清及其骨髓细胞培养上清液的TNFα水平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正常造血的影响。病例和方法1病例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关系。方法:120例拟诊CHD的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成正常对照组(27例),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28例),中度狭窄组(35例),重度狭窄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CAG当日清晨采取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TNF-α和STNFR。结果:CHD组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多数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引致心衰的病理机制复杂,多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近年来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可能参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发展。本文通过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生理作用及在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在抗TNF、抗炎、刺激细胞增殖、诱导细胞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其表达量的多少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TNF-R的检测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