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重庆市江津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达到减少血液报废,净化血液资源,提高血液质量的目的。方法收集江津区2008~2011年13 49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资料,对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检测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 49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4.54%,各年间总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不合格率依次是1.65%、1.17%、0.34%、0.2%、1.3%,除ALT(P〈0.01)外,HBsAg、抗-HCV、抗-HIV、抗-TP各年间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津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排名依次是ALT、抗-TP、HBsAg、抗-HCV、抗-HIV,其中ALT、HBsAg不合格率呈先降后升趋势,抗-HIV不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抗-HCV和抗-TP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本市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标志物的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用唐山现代管理软件分析本市2005~2011年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检测结果。结果 2005~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5.63%,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3.30%、0.82%、0.71%、0.56%、0.23%,5项感染性标志物各年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3~12月试行献血前ALT筛查,ALT不合格率由2009年的5.12%下降到2010年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地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应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严格执行献血前ALT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宜昌地区无偿献血者传染病检测项目的筛查效果及血液报废情况,以不断调整新形势下血液安全策略,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本站2010-2014年间无偿献血者ALT、HBs Ag、抗-HCV、抗-HIV、抗-TP筛查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为:ALT 0.79%、HBs Ag 0.70%、抗-HCV0.29%、抗-HIV 0.24%、抗-TP 0.61%。从各年数据来看,单月不合格率居各项目之首的是ALT、HBs Ag和抗-TP,且抗-TP在2014年有5个月不合格率居首位,已成为造成血液报废最主要的输血传染病筛查指标。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造成的血液报废初次献血者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结论 1)ALT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要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工作,严格执行ALT筛查标准;对干式生化仪与全自动生化仪结果加强比对,以调整采前干式生化仪淘汰献血者的临界值;2)采前采用高灵敏度初筛试剂是降低血液报废率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议增加抗-TP初筛试纸条进行采前筛查;3)大力发展招募固定献血者可以有效降低阳性报废率,减少通过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无偿献血人群中5项感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保证血液采集充足安全,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2007~2010年本市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5项感染性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项感染性指标检测总阳性率为5.16%,其中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36%、0.54%、0.55%、0.27%、0.59%,除抗-HIV组(P>0.05)外,ALT、HBsAg、抗-HCV和梅毒抗体各年的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献血知识宣传,巩固无偿献血者队伍,发展固定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5.
茂名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茂名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检测情况,为献血者的招募及血液初筛检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BsAg初筛;初筛合格者血液样本采用双人、双试剂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初检与复检。结果 HBsAg初筛检测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计划献血人群、志愿献血人群、互助(应急)献血人群。血液初复检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HCV、HBsAg、梅毒抗体、抗-HIV;女性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显著低于男性(P0.01);学生与军人ALT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其他职业人群(P0.01)。结论坚持HBsAg初筛并选择性进行ALT初筛,能显著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3年来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及发展趋势,探讨其规律及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方法用唐山现代管理软件回顾性统计分析本地区2008年1月~2010年12月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结果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为3.86%,其中HBsAg、抗-HCV、抗-HIV、梅毒和ALT不合格率分别为0.37%、0.20%、0.19%、0.55%、2.70%,除HBsAg组(P>0.05)外,抗-HCV、梅毒、抗-HIV及ALT各年的不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献血前ALT筛查与否的ALT不合格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加大ALT筛查力度,有效降低ALT不合格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愿和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及趋势,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血液报废,不断提高血液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13~2015年天津市血液中心423447份无偿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5项血液检测指标采用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3~2015年天津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93%,其中抗-TP、ALT、HBsAg、抗-HCV、抗-HIV不合格率分别为0.57%、0.44%、0.43%、0.33%、0.16%,血液常规检测结果造成的血液报废由高至低依次为:抗-TP>ALT>HBsAg>抗-HCV>抗-HIV.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健康征询工作,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采用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进行采前血液筛查,加快开展核酸检测,保障用血安全,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娄底地区无偿献血人群5项感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娄底地区无偿献血者61929人次血液标本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抗-TP及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项指标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92%,其中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抗-TP及ALT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1.15%、0.59%、0.31%、0.66%、1.22%,从2012年7月1日常规开展ALT快速筛查后,ALT的不合格率由2010年的1.99%下降到2013年的0.48%。结论通过献血前ALT筛查、严格按各项操作规程操作、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可以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降低血液的报废率,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和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该血站全血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血清学检测结果来完善献血前筛查。方法对2010-2016年该血站全血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统计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不合格情况。结果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1.68%)TP(0.60%)HBV(0.56%)HCV(0.19%)HIV(0.14%)。ALT不合格率由2010年的3.67%下降至2016年的0.78%;HBsAg阳性率由2010年的0.42%上升至2016年的0.68%;抗-TP阳性率由2010年的0.54%上升至2014年的0.86%,2016年降至0.22%;抗-HCV和抗-HIV阳性率较低,变化不明显。总不合格率由2010年的4.85%下降至2016年的2.02%。结论通过完善献血前ALT筛查和使用HBsAg-TP双联金标试剂筛查,能大幅降低ALT和TP不合格率,对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血液资源浪费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清学输血传播性感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低危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确保血液安全。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9月嘉兴地区179 27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信息,分析不同年龄、学历、职业、体重、献血次数的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结果。结果 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血清学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6.75、14.85、10.85、8.27、41.36,P均<0.05)。不同学历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TP血清学检测结果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6.96、69.65、79.55,P均<0.05),抗-HCV、抗-HIV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09、0.85,P均>0.05)。不同职业无偿献...  相似文献   

11.
血脂、血糖与血液流变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血脂、血糖与血液流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本院2 69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血脂、血糖、血液流变检测,根据全血黏度结果分为高黏组、正常组、低黏组.结果 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沉、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各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酰甘油、血糖在高黏组与正常组,高黏组与低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脂、血糖对血液流变指标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民航飞行员人群中高尿酸发病率及其与血脂、血糖和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1 100名民航飞行员的体检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高血尿酸患病率特点及其与及其与血脂、血糖和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各年龄组中,高尿酸血症的分布呈现先高后低的规律,其峰值出现在36~40岁组占39.05%,且高尿酸组的高血脂患病率为37.12%、高血糖患病率为25.00%及高血压患病率为29.92%,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尿酸组的13.24%、15.01%、1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民航飞行员年龄在36~40岁时,其血尿酸的水平最高,且高血尿酸与高血脂、高血糖及高血压呈正相关。应该注意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评价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应用于血站献血者血型筛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全自动法)对20 335例献血者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盐水不规则抗体初筛,并与U型微板法(半自动法)进行比对试验。结果全自动法与半自动法比较,ABO血型1次准确定型率:99.93%9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D血型鉴定正确率均为100.0%;O细胞凝集阳性率:0.1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保持反定型检测准确度达100.0%的血浆稀释倍数为1∶64,高于1∶4;脂血标本和溶血标本导致的误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及抗干扰能力,更易发现盐水不规则抗体,适合于血站开展献血者血型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脐血与外周血早期血糖监测19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血血糖与新生儿外周血(足底血)血糖之间的关联性,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00例妊娠期无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正常妊娠分娩且新生儿Apgar评分≥8分的新生儿;90例“高危儿”病例作为对照,其中妊高征30例,早产儿30例,糖尿病30例。分娩时即时抽取脐静脉血送化验室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取脐血及新生儿足底血查快速血糖值。结果快速血糖值与化验室报告血糖值有一致性,脐血血糖与外周血血糖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正常妊娠分娩的新生儿中有5%比率的低血糖。结论为避免忽略正常新生儿中的低血糖患者,可用无创的脐血查快速血糖代替新生儿足底血血糖的测定,以减少对新生儿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3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样本均分为A、B两份,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检查。以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白细胞异常检测结果。结果 A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0.99%,特异度为99.69%;B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9.93%。B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在白细胞异常检测中的灵敏度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优势,但仍不能替代人工镜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梧州市血液检测阳性的无偿献血者的分布情况。方法对梧州市2010~2012年108879例无偿献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8879例无偿献血者中,5项检测指标的总阳性率为6.01%(6548/108879),其中ALT阳性率为4.86%、HBsAg阳性率为0.57%、抗‐HCV阳性率为0.20%、抗‐HIV阳性率为0.07%、抗‐TP阳性率为0.59%。男性和女性之间ALT、HBsAg和抗‐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抗‐TP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18~30岁,抗‐HCV阳性率最高的是大于30~40岁组。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咨询,选择低危献血人群,对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输血传播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防止血液流变标本凝血的最佳方法.方法 将577例体检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分次将标本摇匀;推动组使血液流变标本在操作台面上滚动,一次完成防凝血操作.比较两种方法进行防凝血操作护士手臂感觉评分、静脉血标本采集时间、血液标本凝血率.结果 推动方法手臂感觉评分、采血时间、凝血率均低于常规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生活环境藏汉族血压、血糖、血尿酸和血脂水平的差异,为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的预防提供研究资料.方法 144例被调查者为牧区藏族、城镇藏族、城镇汉族人群,测定被调查者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尿酸、血脂,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城镇藏族男性组和城镇汉族男性组舒张压高于牧区藏族男性组(79.74±12.71)mmHg和(77.98±10.67)mmHg vs(67.52±11.88)mmHg(P<0.05或<0.01);城镇藏族女性组的舒张压高于牧区藏族女性组,(76.43±11.07)mmHg vs(68.00±8.98)mmHg(P<0.05);城镇汉族男性组的血尿酸高于牧区藏族男性组和城镇藏族男性组,(379.31±87.01)/μmol/L vs(328.57±48.19)μmol/L和(311.91±71.17)μmol/L(P<0.05或<0.01),牧区藏族男性组、城镇藏族男性组和城镇汉族男性组的尿酸均高于各纽的女性,(328.57±48.19)μmol/L vs(211.79±57.51)μmol/L、(311.91±71.17)μmol/L vs(214.86±53.34)μmol/L vs(379.31±87.01)μmol/L vs(220.67±66.40)μmol/L(均P<0.01);城镇汉族男性组的TG均高于牧区藏族男性组和城镇藏族男性组,(2.22±1.29)mmol/L vs(1.18±0.05)mmol/L和(1.38±0.97)mmol/L vs(P<0.05或<0.01),城镇汉族男性组TG高于城镇汉族女性组,(2.22±1.29)mmol/L vs(1.38±1.02)mmol/L(P<0.05).城镇藏族男性组LDL-C高于牧区藏族男性组和城镇汉族男性组(2.46±0.88)mmol/L vs(1.85±0.88)mmol/L和(1.97±0.84)mmol/L(均P<0.01).结论 不同生活环境对藏汉两族舒张压、血尿酸、TG及LDL-C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RCA-CBP)治疗过程中血透管路采血代替血管采血行电解质及血气监测的可行性,以减少危重症患者CBP过程中频繁采血带来的创伤和痛苦。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2月急诊重症监护室接受RCA-CBP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经患者动脉和血液透析管路同时采集血标本,比较2处血标本电解质、血气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采集血标本共400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显示,2组血钙、血钠、血氯、血糖、pH值、乳酸、HCO 3-及碱剩余(B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路采血组的血钾和CO 2分压(PCO 2)高于动脉采血组[(3.91±0.34)mmol/L vs.(3.56±0.40)mmol/L,P<0.01;(44.95±9.40)mm Hg vs.(36.85±9.34)mm Hg,P<0.01]。结论RCA-CBP治疗时,正确的血液透析管路采血可以代替血管采血进行血钙、血钠、血钾、HCO 3-等指标的监测,但需注意动静脉血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type, incidence and causes of donor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and after blood donation in a Greek Blood Bank, where medical staff is responsible for donor selection. 12 173 blood donors were studied for adverse reactions. One-hundred and seven (0.87%) donors had a vasovagal reaction during or after blood donation. Donors who gave blood occasionally had a significant greater incidence of reactions compared with volunteer donors (1.15 versus 0.53%) (P < 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0.85 versus 0.95%). First-time donors (1.7 versus 0.68%) and those under 30 years (1.15 versus 0.71%] had a significant greater possibility to have a reaction (P < 0.001). Twenty-two of 107 (20.5%) donors had a syncopal reaction. There was not a causative correlation of haematocrit, haemoglobi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pulse rate and weight in women (except weight in men) in developing a reaction. The stressing experience of phlebotomy was the reason for the higher frequency of a reaction. The incidence of reactions in our donors is lower than in other studies, and the possibl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only physician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election of donors and trained personnel are careful of them during the don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