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生物药剂学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这是门通过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以控制药物内在质量为目的,以研究剂型与药物的体内动态及疗效间的关系为重点,在高效、速效和长效新药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药剂学作为一门药学专业后期基础课,与实际工作联系密切,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  相似文献   

2.
将设计性教学理念引入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学生在系统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围绕"对乙酰氨基酚大鼠体内生物药剂学药动学研究"这一课题,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并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对学生进行自主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述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对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方法依据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工作,查阅国内外30篇相关文献,并结合最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膜通透性和首过作用等生物药剂学性质是影响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结论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显著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在药物结构设计、制剂处方设计、临床合理用药及口服给药系统开发中应重视评价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相似文献   

4.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及生物药剂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况 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近20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与药剂学、药理学、毒理学、生物药剂学及临床药学都有密切的联系,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消除这些过程的速度规律的科学,目的是研究药物在体液中、组织中以及  相似文献   

5.
最近二十年来,在药学领域中,发展了两门与临床实践直接有关的学科,这就是临床药理学与生物药剂学。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为:新药疗效与毒性的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药物临床试用的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和作用原理的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为: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控释制剂能控制所含药物的释放速度,使其符合临床治疗的药物动力学要求,即使血药浓度较长时间保持恒定,避免峰谷现象,减少给药次数。它是以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为基础,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起来的新剂型。透皮控释制剂是通过皮肤表面给药,吸收转运而产生全身作用的新型制剂。它作为一种新的给药系统,其研究已扩展到心血管  相似文献   

7.
体内药物分析是由药物分析学派生出来的一门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的变化规律的新兴学科[1,2]。这门新兴学科涉及到分析化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药动学和生物药剂学等多门学科。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医药学及临床药学的兴起,体内药物分析学科  相似文献   

8.
药剂学研究目的之一是把药物制成各种剂型,以促进其在人体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近几年,围绕此目的,药剂学的各分支学科都有所建树,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药物纳米结晶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分布等过程中显示出的独特生物药剂学性质己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药物纳米结晶在人体内的吸收特性、不同给药方式的影响及其在靶向性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深入了解药物纳米结晶的体内生物药剂学特性,以期更好地指导药物纳米结晶的剂型研发.  相似文献   

10.
纳米载体是药剂学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作为一类新型给药系统,它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纳米载体有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胶束、和纳米结晶等,它们的粒径、表面性质及其释药环境等是影响纳米载体药物口服吸收的主要因素。本文对纳米载体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药剂学是药学综合应用技术的科学。药剂学的发展历经了格林药剂时代、物理学药剂时代、生物药剂学时代、临床药剂学时代,目前进入药物传递系统DDS时代。透皮控制剂正是药剂学发展进程中的产物。透皮给药已成为当今临床重要的给药方式。本文就药物透皮吸收以及临床应用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中南药学》2017,(5):700-702
目的改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方法。方法以云南中医学院2013级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学生为考察对象,运用PBL和LBL教学法对比研究教学效果。结果研究显示PBL教学法在学生预习成绩及总成绩提高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LBL教学法。结论 PBL教学法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中效果优于LBL教学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个活性药物进入体内发挥药理作用,必须经过三个过程(药剂学、药动学与药效学),这三个过程又相互影响与制约,且与疗效密切相关,任何一过程的知识缺陷均影响治疗药物最佳疗效的发挥。药动学的发展已成为药效学、毒理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学的重要基础,并推动着这些学科的蓬勃发展,揭示了这些领域内一些弄不清楚的奥妙。现将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简述如下。1 药动学与药效学的关系 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它是研究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药学专业应开设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内药物分析是一门新兴学科,涉及到分析化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药动学和生物药剂学等多门学科。体内药物分析对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研究及评价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体内药物分析正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内药物分析文献中药物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在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生物药剂学、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临床药物监测等方面迅速发展,而上述研究都以体内药物及代谢物的浓度测定为基础,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技术已形成一门新兴学科--生物药物分析(biopharmaceutical analysis),即体内药物分析[1~2].  相似文献   

16.
医院药学是药学理论和实践在医院中的应用科学。作为药剂科的分支学科,上世纪50年代以前,药剂学在医院的作用就是简单调剂,药师制成简单的剂型并调配处方。之后,随着药学理论的发展,药剂学经历了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和临床药剂学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药剂学进入了药物传递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壳聚糖胶态体系的特征,并对不同壳聚糖胶态系统的药剂学行为及其在治疗学发展中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探讨.壳聚糖具有生物粘附性且能结合和传递大分子药物等显著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药物载体.国外近年来已将其应用于药剂学领域,以及将其作为药物载体经微球化与药物结合形成给药系统的研究也在逐步开展;但国内对壳聚糖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研究药物的体内动态,探讨其有效性,为设计给药方法或改良制剂提供可靠的基础,是生物药剂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经研究证实,药物的分配系数会影响药物通过生物膜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在预测药物的生物活性时为一重要参数。药物的分配系数常常用来研究定量构效关系,估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  相似文献   

19.
研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生物药剂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关键是设法加快该药物的溶解速度和促进在体内的吸收。1961年,Sckiguchi 氏和Obi 氏首先将难溶于水的磺胺噻唑与无生理活性的易溶于水的尿素,以52%∶48%的重  相似文献   

20.
1980年~1982年我国生物药剂学研究概况已报道。但自1983年~1985年近三年中,在全国广大药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生物药剂学研究方面又取得了一些进步,特别对药剂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动力学方面内容引起了科研部门的重视,不论在药房还是在药厂的研究中,生物药学实践已愈来愈成了评价药品质量的最重要手段。普遍引起了药学实践工作重视,现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一、药物制剂的溶出速率试验以非静脉途径给药时,药物由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药物的吸收,疗效和毒副作用密切有关。近三年来,广大药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而且对有些制剂进行了体外药物溶出速率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