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昌市魏都区4l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罗保鑫魏都区自1972年开始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疫苗预防注射。笔者通过对1953~1993年乙脑疫苗预防注射前后41年的乙脑疫情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乙脑疫苗预防注射后22年的乙脑年均发病率比乙脑疫苗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发病情况,进一步加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降低乙脑发病率,对潍坊市1996~2002年乙脑发病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率长期变异的生态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上海市乙脑发病率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上海市历年来的生态因素,如气象条件、水田种植面积、猪饲养数,猪饲养数,蚊虫密度、猪群和人群的抗体水平等与近50年来乙醇.脑发病率长期变异关系。结果:水田种植面积和猪饲养数的增多可能是1965-1967年乙脑流行的原因,但对1968年以后乙脑发病率下降影响不大。1968年以后乙脑发病率的大幅度下降可能与乙脑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有关。结论: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对预防和控制乙脑起重要作用,乙脑疫苗接种仍需持续。  相似文献   

4.
阆中市45年乙脑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阆中市乙脑流行状况,更好地为今后控制和预防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阆中市1957年至2001年乙脑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5年来全市累计发病2057例,发病率为6.86/10万,其中以1972年最高,发病率为31.09/10万,1989年最低,发病率为0.24/10万;死亡225例,死亡率为0.7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1-6岁,其中以婴幼儿为主,占43.51%。随着乙脑疫苗在人群中大量接种,近几年乙脑发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结论:今后还应提高乙脑预防接种质量,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健康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猗县2002~2006年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6年乙脑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临猗县2002~2006年乙脑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均高于全国水平,流行病学特征表现为高度散发,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大年龄组人群发病率较高,农民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男、女发病率无性别差异。结论从传染源、传播途径上加强乙脑监测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大年龄段人群和农民乙脑疫苗的接种率,科学防控乙脑。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1990~1994年乙脑疫情分析江苏省卫生防疫站戴红本省自1978年实施乙脑疫苗免疫以来,其流行强度、流行特征均有较大的变化,为探索乙脑流行规律,以制定科学、可行的防治措施,现将1990~1994年乙脑疫情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来源于法定传染...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1995~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媒介昆虫传播的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幸存病例中30%~50%将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福建在历史上曾是乙脑疫情的高发省份,20世纪80年代全面使用乙脑疫苗后,疫情得到控制。为了解该省近10a来乙脑发病情况,为制定该省乙脑监测及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现将1995~2004年福建省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7年重庆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特点,探讨乙脑流行高发地区开展防控工作的新途径。方法利用乙脑专病报告系统数据,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结合血清学结果,描述、分析重庆市乙脑发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7年重庆市共报告乙脑344例,发病率为1.09/10万。病例呈散发,具有明显季节特征,多集中在7—8月。猪血清抗体检测,50%阳转率出现在7月下旬,8月下旬阳转率达100%,自然感染率低。结论2007年重庆市乙脑发病处于低流行期,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同时对10岁以下儿童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做好媒介生物监测与健康人群、宿主动物血清实验室检测,完善乙脑报告管理系统,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是控制乙脑暴发、流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猪作为乙脑病毒的宿主和传染源,通过蚊虫传播和扩散,在人间乙脑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猪乙脑病毒的感染状况,于2007年10月采集经过一个流行期的猪耳静脉血,进行猪乙脑IgG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后遗症残留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后遗症残留情况。方法 收集1992-1996年观察区乙脑患儿资料,对出院时有恢复期症状者进行后遗症残留调查。结果 乙脑后遗症发生率5%左右,l~4岁年龄段占57.1%,后遗症中以精神症状为主,占92%。结论 进行正规有效的乙脑疫苗接种,可大大降低乙脑发病率及乙脑后遗症残留。  相似文献   

11.
2000—2007年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北京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脑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2000—2007年乙脑疫情资料,结合流行病学个案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北京市2000—2007年间年发病率均低于0.08/10万,疫情从6月份开始,9月份达到高峰,10月份结束,无免疫史的流动人口是乙脑发病的高危人群。结论北京市乙脑发病控制在较低水平,预防控制工作效果显著,尚应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疫苗的接种水平。  相似文献   

12.
广西乙脑传播的环境生态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乙脑病例发病人数在我国各地均有上升趋势。本文总结了广西区内近50年来乙脑的流行特征,并对广西乙脑病毒传播的生态环节进行了分析描述。认为如果对生态因素控制不利,乙脑有可能再次出现流行高峰,成为继结核病之后的又一再现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宿县地区199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安徽省宿县地区卫生防疫站(234000)李祝1995年我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比1994年出现上升趋势,为了解乙脑流行态势,及时采取防治对策,规将1995年全区乙脑流行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1995年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江县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感染强度和感染时间分布,为乙脑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2006年6—7月上、中、下旬在开江县新宁镇肉联厂采集本地8月龄的屠宰猪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乙脑抗体IgG检测,阳性计为感染猪。结果5年共采集猪血清592份,乙脑抗体阳性194份,阳性率为32.77%。2002-2006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41%、24.17%、26.89%、4.62%及75.5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32,P〈0.01),感染高峰时间2002-2005年在7月中、下旬,2006年在6月中旬,比前4年早30-40d。结论根据2002-2006年猪乙脑病毒感染率和感染高峰时间,可以预测人间乙脑流行强度和发病高峰时间。由此,可早期做好乙脑防制措施,控制其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病死率高、后遗症重,曾严重影响仪陇县儿童的身体健康。20世纪80年代后,大力开展了以乙脑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乙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为了解仪陇县乙脑的发病规律,以便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现对1991~2002年乙脑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谷金君  马静 《职业与健康》2008,24(17):1815-1816
目的分析聊城市2005—-2007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和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乙脑的发病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聊城市2005—-2007年乙脑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聊城市共报告乙脑病例82例,其中男44例,女38例,15岁以下病例占65.85%,8个县(市、区)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8月份,死亡8例,病死率9.76%。结论乙脑在少年儿童中发病多见,发病高峰季节与蚊虫高峰一致。加强以预防接种、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乙脑传播和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濮阳市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濮阳市2000~2003年乙脑疫情资料按不同年份、地区、人群、季节等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合计发病70例,呈逐年下降趋势。7~9月合计61例,占87.14%;1~15岁儿童57例,占81.43%。发病区域以黄河滩区的农村居民为主。[结论]濮阳市乙脑流行特征未有改变,应采取灭蚊虫、接种乙脑疫苗等综合措施,以降低乙脑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钦州市儿童少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以便为有效防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钦州市1994~2003年儿童少年乙脑疫情资料及爆发流行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a来,钦州市儿童少年乙脑共发病4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4/10万。1999年发生爆发流行,发病265例,发病率为24.09/10万,其余年份呈散发状态;男性病例多于女性,集中在农村的学龄前散居儿童,流行年和散发年均以每年6月为高峰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结论将接种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是降低乙脑发病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郑州市2005 - 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乙脑监测信息系统》收集郑州市2005 - 2018年乙脑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5 - 2018年乙脑发病共12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1/10万,死亡2例,病死率1.63%。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0.25/10万(13例)降至2018年的0.02/10万(2例)。乙脑发病主要集中在7 - 9月,8月份达到高峰(占56.10%)。男性发病率(0.14/10万)高于女性(0.09/10万)。<15岁年龄组发病占58.54%。农村发病率(0.13/10万)高于城区(0.06/10万)。结论 郑州市乙脑发病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仍需加强常规免疫规划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洛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脑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洛阳市2005年乙脑疫情与血清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洛阳市2005年乙脑发病43例,发病率为0.67/10万,男性为0.73/10万,女性为0.61/10万,15岁以下为1.88/10万,15岁以上为0.37/10万;死亡7例,病死率为16.28%,0~15岁儿童为4,17%,15岁以上为31.58%。43例病人中,乙脑疫苗全程接种的只有1例。经血清乙脑IgM抗体检测复核,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88.37%。[结论]乙脑流行特征与往年相比尚无变化,但大年龄人群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