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直接和间接偶连方法将柔红霉素成功连接于胃癌单克隆抗体MGb_2,每一抗体所载的药物分子分别为6个(直接法)和54个(间接法)。ELISA证实所制备结合物中MGb_2活性保存较好,且能与胃癌靶细胞特异地结合。噻唑蓝(MTT)比色法体外细胞毒试验表明结合物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而对非靶细胞毒性很弱,提示柔红霉素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是由单抗MGb_2介导的。  相似文献   

2.
在柔红霉素提炼工艺的研究中,采用离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的提炼工艺路线。将柔红霉素发酵过滤液先以离子交换法进行提取,将洗脱液在真空下浓缩,回收溶剂。调节浓缩液的pH至微碱性,柔红霉素以游离碱状态存在,用正丁醇为萃取剂进行萃取,柔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去甲氧柔红霉素和柔红霉素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对78例分别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和柔红霉素治疗的初诊AML病人进行随机对照分析.结果:早期诱导失败两组相似(去甲氧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组分别为8.82%和11.36%;P>0.01),但40天后的晚期诱导失败,去甲氧柔红组较少(11.76".73%;P<0.01),同时完全缓解率(CR)较高(73.53%和56.82%;P<0.01).结论:含去甲氧柔红霉素的诱导方案比用柔红霉素的方案具有更高的CR,可以作为临床治疗AML,的首选蒽环类药物.  相似文献   

4.
用免疫脂质体直接包裹柔红霉素(daunomycin)进行肿瘤导向治疗国外已有报道。但由于柔红霉素水溶性强,易渗漏,包裹率一般只能达到5~20%,应用受到限制。我们将柔红霉素加以改造,使其脂酰化以增大脂溶性,结果包裹率提高至92±5%。经体外观察,制成的免疫脂质体对胃癌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对脐带血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川芎嗪或 和异博定与柔红霉素伍用后脐带血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 ,了解在用抗癌药物处理时川芎嗪或 和异博定的干预后抗癌症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保护或损伤作用。方法 利用柔红霉素自发荧光特点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川芎嗪或 和异博定与柔红霉素伍用体外孵育后 6例脐带血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结果 单独使用川芎嗪能够显著降低脐带血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 ;而单独用异博定处理或异博定与川芎嗪合用时 ,对脐带血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川芎嗪通过降低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而发挥对正常细胞的保护作用 ,但是降低正常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机制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3种蒽环类抗生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6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结果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3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75.0%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氧柔红霉素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米托蒽醌组和吡喃阿霉素组(P〈0.05)。结论米托蒽醌、吡喃阿霉素和去甲氧柔红霉素3种蒽环类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去甲氧柔红霉素抗肿瘤活性高,毒副作用较低,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cl-2基因过表达导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对柔红霉素耐药的机制.方法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质粒pcDNA3.1(+)/bcl-2,将其转染人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分正常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转染组,与柔红霉素培养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从而比较转染bcl-2基因前后,U937细胞对柔红霉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质粒pcDNA3.1(+)/bcl-2,转染入U937细胞,PCR证实其转染效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U937/ bcl-2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bcl-2基因过表达降低caspase-3片段的裂解活化,降低U937细胞对柔红霉素的敏感性.结论 bcl-2过表达抑制caspase-3激活、抑制柔红霉素杀伤U937细胞,导致细胞对柔红霉素耐药.bcl-2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柔红霉素、阿霉素、洛铂和顺铂对人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为淋巴瘤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经柔红霉素、阿霉素、洛铂或顺铂处理后的Raji细胞的抑制率的变化,比较上述药物对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的差异。结果:柔红霉素、阿霉素、洛铂和顺铂对Raji细胞体外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在相同药物剂量下,柔红霉素对Raji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阿霉素(P〈0.05),洛铂对Raji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顺铂(P〈0.05)。结论:柔红霉素、阿霉素、洛铂与顺铂均能有效地抑制恶性淋巴瘤细胞增殖,而柔红霉素和洛铂显示出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抗菌活性的红霉素衍生物对体外培养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炎活性的机制。方法:利用MTT方法比较9种红霉素衍生物对体外培养T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的不同。结果:红霉素、克拉霉素、N-去甲基红霉素衍生物、9(S-)羟基红霉素和十二元环红霉素衍生物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较明显,其IC50值分别是(606.28±35.43)(、431.62±25.60)、(367.31±32.60)(、425.62±32.08)和(176.38±10.42)μmol/L,其中十二元环红霉素衍生物的IC50值明显低于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结论: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此活性可能与其抗炎活性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阿霉素和柔红霉素属于蒽环类抗生索,均是临床较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其中阿霉素是柔红霉素的14-羟基衍生物。早期临床及临床前实验表明,阿霉素比柔红霉索具有更强的抗癌指数和更广的抗癌谱,因此,阿霉素作为蒽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自1970年首先在意大利上市以来,一直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主要药物。与其他类抗癌药物一样,阿霉素也具有一系列毒副作用。急性毒性包括:骨髓抑制、心率不齐、脱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对人B细胞淋巴瘤OCI-LY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阐明柔红霉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耐药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OCI-LY7细胞分为0、0.1、1.0和10.0 mg·L-1柔红霉素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OCI-LY7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OCI-LY7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OCI-LY7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和survivin表达水平。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柔红霉素组、柔红霉素+空载体组和柔红霉素+survivin组,按照上述方法检测survivin过表达后各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0 mg·L-1组比较,处理48 h后0.1、1.0和10.0 mg·L-1柔红霉素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柔红霉素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柔红霉素组比较,柔红霉素+survivin组OCI-LY7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柔红霉素可诱导OCI-LY7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柔红霉素对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检测氯沙坦联合柔红霉素对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AML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氯沙坦联合柔红霉素对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AM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用药组间细胞凋亡率。结果:氯沙坦联合柔红霉素作用于AML细胞后,在体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显著抑制原代AML细胞的生长,半数抑制浓度为(16.2±1.3)μg/mL,与单用柔红霉素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氯沙坦联合柔红霉素作用于AML后,随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分别为2%、16.7%、21.1%、26.1%。结论:氯沙坦联合柔红霉素对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AML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细胞的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8~10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各12只,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柔红霉素组(柔红霉素2 mg/kg)、芪苈强心组(芪苈强心胶囊生药1 g/kg,以0.9%氯化钠溶液溶为2 g/mL悬浊液灌胃)、柔红霉素+芪苈强心组(柔红霉素2.0 mg/kg+芪苈强心胶囊生药1 g/kg,以0.9%氯化钠溶液溶为2 g/mL悬浊液灌胃)。结果:柔红霉素组的AST、AL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芪苈强心组(P0.05);柔红霉素+芪苈强心组的AST、AL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芪苈强心组(P0.05),柔红霉素+芪苈强心组的AST、ALT、LDH、α-HBDH、CK、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柔红霉素组(P0.05);柔红霉素组、柔红霉素+芪苈强心组的TSOD及GSH-Px活性水平、LVEF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芪苈强心组(P0.05),MDA含量、LVEDD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芪苈强心组(P0.05);柔红霉素+芪苈强心组的TSOD及GSH-Px活性水平、LVEF值均显著的高于柔红霉素组(P0.05),MDA含量、LVEDD值显著的低于柔红霉素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对柔红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发挥其增强心功能、减轻心肌细胞的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洪波 《吉林医学》2010,31(17):2620-2621
<正>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是红霉素第2代衍生物,为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结构与红霉素相似,但在内酯环的9α位上加入1个甲胺基,内酯环扩展成15元环。使阿奇霉素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如组织选择性高,半衰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对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联合柔红霉素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鸦胆子油乳及联合柔红霉素诱导Jurkat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鸦胆子油乳(0.25-1.25g/L)对Jurkat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并具有一定时间剂量-效应关系。0.25g/鸦胆子油乳与0.5μmol/L柔红霉素联合作用对Jurkat细胞凋亡率较单用时的凋亡率高。结论:鸦胆子油乳对Jurkat细胞有诱导凋亡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并与柔红霉素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鼠血清中酯蟾毒配基与柔红霉素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血清经乙酸乙酯提取,炔诺酮(酯蟾毒配基)、多柔比星(柔红霉素)作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酯蟾毒配基与柔红霉素浓度。色谱柱:phenomene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pH 4.65)-冰醋酸(V∶V∶V=30∶20∶0.1)(柔红霉素),乙腈-水(55∶45)(酯蟾毒配基),检测波长:柔红霉素233 nm;酯蟾毒配基296 nm。结果:酯蟾毒配基在55.0~8800μg/L范围内,柔红霉素在0.1478~14.778 mg/L范围内,待测物与内标物的峰面积与浓度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7(酯蟾毒配基),r=0.9984(柔红霉素),平均回收率均>80%,日内、日间RSD均<5%(n=3)。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适合于临床得力生注射液与柔红霉素浓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铁调节蛋白1(IRP1)及铁调节蛋白2(IRP2)在芒果甙保护柔红霉素致大鼠心肌细胞毒性作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4μmol/L柔红霉素单用或联合应用25~200μmol/L芒果甙为处理因素作用于大鼠心肌细胞24,48h及72h,应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IRP1、IRP2mRNA表达。结果:25~200μmol/L芒果甙模型组在干预24h后IRP1、IRP2表达水平较柔红霉素组(4μmol/L)降低,干预48,72h后,二者表达较柔红霉素组升高。结论:芒果甙能改变柔红霉素致大鼠心肌毒细胞中铁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对细胞内铁代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和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00年2月~2007年11月住院的60例患者,分别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DA组,n=32)或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IA组,n=28),疗程3-7d(根据血常规及骨髓检查结果决定用药时间),观察DA组和IA组骨髓相,对比疗效。结果DA组和IA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8.4%和75.0%,临床感染率分别为34.2%和32.5%,两组完全缓解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时,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化疗组,而两组骨髓抑制及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证实去甲氧柔红霉素是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的抗白血病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单药以及联合柔红霉素对成人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生长、凋亡和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Ficoll液分离各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硼替佐米(5、10、20、50 nmol/L)、柔红霉素(50、100、200、500 nmol/L),以及低浓度硼替佐米(5、10 nmol/L)联合不同浓度柔红霉素(50、100、200、500 nmol/L)进行细胞培养;采用MTT方法检测培养48 h后细胞增殖活性,计算抑制率、半抑制浓度(IC50)和相互作用系数(CDI).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24 h后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培养48h后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结果 所测各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硼替佐米或柔红霉素单药浓度增高而增高;柔红霉素联合小浓度硼替佐米(5、10 nmol/L)后,柔红霉素的IC50由(102±27)nmol/L分别减小为(73±26)、(55±22)nmol/L;柔红霉素200 nmol/L联合硼替佐米10 nmol/L时协同作用最为显著,CDI=0.17.柔红霉素100 nmol/L联合硼替佐米20 nmol/L组与未加药组或单药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增高、Bcl-2 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柔红霉素对成人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有协同促凋亡和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柔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心脏毒性反应(附30例临床观察)湖南省人民医院(410002)李华珠,刘庭桢,何仲培,付冀辉我院自1989年2月至1994年5月,用柔红霉素(DNR)治疗初治急性白血病30例,观察其对心脏的毒性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