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食蟹猴疟原虫一斯氏按蚊(Plasmodium cynomolgi—Anopheles stephensi)系统猴实验模型的生物学特性、用于对杀组织期抗疟药的试验方法及该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初步证明5-对氟苯氧基伯喹等药物对食蟹猴疟原虫红细胞前期有杀灭作用,并证明此动物模型适用于组织期杀灭药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85年引进食蟹猴疟原虫B株,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建成食蟹猴疟原虫B株—斯氏按蚊—恒河猴猴疟模型。B株原虫对斯氏按蚊感染性强,斯氏按蚊叮咬输血感染后7~11天的猴,其卵囊阳性率可达80~100%;第8天卵囊成熟,第10天子孢子进腺率平均52.7%。猴感染后第7天肝切片中红外期原虫不分叶,无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体外培养子孢子提供对比依据,有必要从事疟原虫蚊体期发育过程的系统观察。由于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又称猴间日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P.vivax)在形态和生活史方面十分近似,用食蟹猴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qhemsi),详细观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各个时期,可作为对间日  相似文献   

4.
抗疟药硝喹对鸡疟原虫、食蟹猴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的孢子增殖均有明显的阻断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当宿主服硝喹后若干小时至数天后,其血中配子体在蚊媒体内,虽然仍有可能发育成卵囊,但这种卵囊感染率及感染度均远较对照组为低;而且这种卵囊的发育均受到明显的抑制,最后都退变死亡。至于硝喹通过什么机制抑制卵囊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喹哌+硝喹、羟基喹哌+硝喹和咯萘啶+硝喹三种抗疟药复方对食蟹猴疟原虫的疗效作用。实验证明,喹哌每天3.5mg/kg×7天+硝喹每天0.1mg/kg×7天复方,羟基喹哌每天3.5mg/kg×7天+硝喹每天0.1mg/kg×7天复方和咯萘啶每天5mg/kg×7天+硝喹每天0.1mg/kg×7天复方均能治愈感染食蟹猴疟原虫的恒河猴,而单服喹哌每天3.5mg/kg×7天、羟基喹哌每天3.5mg/kg×7天或咯萘啶每天5mg/kg×7  相似文献   

6.
在疟疾的传播流行过程中,蚊媒寿命是个重要因素。因此,感染疟原虫对蚊寿命有无影响,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问题,但至今没有定论。1988年3~5月,笔者对感染食蟹疟原虫B株后大劣按蚊的存活情况进行了观察,以便了解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的媒介能量提供参考数据,并为食蟹猴症原虫B株——大劣按蚊系统这一重要实验模型的应用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1、本文报告用巴拉巴按蚊感染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获得十分满意的结果,胃感染率为100%,感染度极重,64.90%的阳性蚊胃卵囊数达500个以上。腺感染率为100%,且均为3~4度,尤以4度为多,占79.55%,故巴拉巴按蚊是广西株的良好媒介。 2、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在巴拉巴按蚊体内完成孢子增殖的时间25℃时为12天,27℃时为11天,显较猪尾猴疟原虫的孢子增殖时间为短。 3、讨论了卵囊分化的时间、发育速度、卵囊最大体积和色素的排列型式,广西株虽与猪尾猴疟原虫其他虫株有所差别,这些差别仅为株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用食蟹猴疟原虫B株子孢子感染3只恒河猴,虫现前期分别是8、10和11d,虫血症高峰时间在14-25d,3只猴均有两个以上高峰,原虫密度波动于0.03%-59.6%。初次抗疟原虫抗体反应於感染后13-17d测得,抗体高峰在感染后16-20d。在虫血症显著期供46批大劣按蚊血餐,获得好的感染蚊30批,平均为10批,好的感染蚊批的血餐时间分布在抗体滴度高峰期前为23.33^,高峰期为33.33%,平均为  相似文献   

9.
<正> 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hpensi·Liston 1901)是实验室研究人,类人猿和鼠类疟原虫的重要媒介。国内外学者对实验室饲养斯氏按蚊作了大量研究。近二十年来,由于我们进行猴疟原虫和鼠疟原虫方面的研究时,需要按时提供大量斯氏按蚊供研究之用,因此,大是饲养斯氏按蚊成为一项重要研究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ste)对食蟹猴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影响。方法 受疟原虫感染实验猴在肌注和静注青蒿琥酯各60mg之前、之后0h、2h各感染一批大劣按蚊;另取部分药前感染的大劣按蚊在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另设一对照组吸正常猴血。各组实验蚊均在感染后第9天解剖蚊胃和第13天解剖涎腺,观察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情况。结果 药前组和药后0h组的蚊胃及唾腺感染阳性率均为100%,两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平均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性差异(P>0.5);药前组和药后2h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有显性差异(P<0.5);大劣按蚊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组和吸正常血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性差异(P>0.1,P>0.5)。结论 青蒿琥酯对食蟹猴疟原虫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孢子增殖及子孢子进入唾腺无直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亚致死剂量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Bs)对斯氏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亚致死剂量Bs 2 362株处理斯氏按蚊Ⅳ龄幼虫,收集存活按蚊并常规饲养.正常对照组按蚊Ⅳ龄幼虫不进行Bs处理,常规饲养.对3~5d龄的斯氏按蚊成蚊进行约氏疟原虫攻击感染,并于按蚊吸血后第9天解剖蚊胃,观察卵囊的发育情况,比较分析Bs处理对斯氏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Bs处理组按蚊对疟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92.1%和97.6%,Bs处理组感染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gma 3.5统计软件分析显示,正常对照组和Bs处理组斯氏按蚊对疟原虫的感染度分别为(56.69±69.29)和(84.19 ±75.64),Bs处理组按蚊卵囊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致死剂量Bs 2362株处理显著增加约氏疟原虫对斯氏按蚊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提高了按蚊的传疟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环境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温度下斯氏按蚊天然免疫关键分子TEP1转录水平,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为气候变化对疟疾传播和流行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利用斯氏按蚊-约氏疟原虫动物模型,分别在24 ℃和28 ℃的环境温度下利用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感染后9 d解剖蚊中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疟原虫卵囊发育情况并计数,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疟原虫感染率和感染度。然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斯氏按蚊TEP1分子的转录水平。 结果 在24 ℃的环境温度下,斯氏按蚊的感染率为91.7%,感染度为(403.9 ± 37.09)个/蚊。在28 ℃的环境温度下,斯氏按蚊的感染率为38.8%,感染度为(38.63 ± 13.91)个/蚊。24 ℃组的按蚊感染率和感染度均显著高于28 ℃组(P<0.001)。于吸血感染当天但尚未吸血时和吸血感染疟原虫后的第5天、第7天及第9天,斯氏按蚊的TEP1转录水平在28 ℃的条件下均高于24 ℃,提示斯氏按蚊TEP1参与的感染前基础免疫力和疟原虫感染中后期的免疫杀伤力28 ℃组均高于24 ℃组。结论 环境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的影响较大,24 ℃较28 ℃的环境更适宜于约氏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TEP1参与的天然免疫反应可能是温度对按蚊传疟能力影响的原因和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生素对斯氏按蚊感染重组约氏疟原虫BY265-GFP株的影响.方法 在疟原虫感染斯氏按蚊前后分别饲含抗生素的糖水,分别于7 d、16 d观察蚊胃卵囊和唾液腺子孢子情况.结果 饲加入抗生素糖水组蚊胃感染度和感染率、唾液腺子孢子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抗生素可提高重组约氏疟原虫对斯氏按蚊的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4.
1975年在广西产的一只熊猴体内首次发现了一种自然感染的猴疟原虫,并对其形态和生活史进行了研究。一、这种猴疟原虫的红细胞内裂殖周期为72小时,其形态特征基本上与猪尾猴疟原虫相似。二、这种疟原虫不能感染雷氏按蚊;在斯氏按蚊体内能发育即卵囊分化,但迅即出现退变,不能完成孢子增殖;在巴拉巴按蚊体内发育良好,12天(25℃)完成孢子增殖。三、用阳性巴拉巴按蚊感染一只熊猴和4只恒河猴,原虫血症前期前者为8天,后者一致为9天。四、观察了这种猴疟原虫对恒河猴的感染过程。正常不切脾猴引起中等度感染;切脾猴则引起重度感染,感染猴出现严重贫血,甚至死亡。五、根据文献,对这种猴疟原虫与猪尾猴疟原虫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认为这是猪尾猴疟原虫的一个株。  相似文献   

15.
用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感染猕猴,M1猴于接种后第380-487天期间,每天感染一批蚊媒,72d获阳性,阳性日可连续15-32d,蚊媒感染率最高达66.6%。M2猴于接种后第675-840天,原虫血症复燃6次,每次连续感染蚊媒3d,17批蚊媒均阳性,其中4次蚊媒感染率达90%-100%。  相似文献   

16.
18例配子体和无性体均阳性的恶性疟患者,随机双盲分为A、B和C三组,各组均6例。A组顿服甲氟喹750mg,B组顿服甲氟喹750mg+周效磺胺1500mg+乙胺嘧啶75mg,C组顿服甲氟喹750mg+伯喹45mg。以大劣按蚊检测配子体的感染性,以志愿者试验于孢子的感染性。结果全部患者治愈,治疗后7天,A组按蚊涎腺感染率为33.3~87.5%,B组为33.3~85.7%,被叮咬的志愿者全部感染恶性疟;治疗后14天,A组按蚊感染率为0~57.1%,B组为0~60.0%;治疗后21天,A组和B组的感染率均为0。C组仅1例治疗后1天能感染蚊媒,其余各天都未能感染蚊媒。显示甲氟喹和法西嘧对恶性疟配子体感染性无明显抑制作用,可能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法西达有抗性,当地恶性疟的潜伏期是7~13天。  相似文献   

17.
1972年以来我组对硝喹(2、4二氨基-6-[(3、4二氯苄基)亚硝基胺基]喹唑啉醋酸盐,简称679)作用于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和组织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服药后6小时即使鸡疟原虫组织期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脑组织涂片),此后又在恒河猴实验发现该药能抑制食蟹猴疟原虫组织期的发育,肝脏的原虫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形态亦有显著改变。本  相似文献   

18.
对来自云南省中越边境地区的工42只食蟹猴进行了猕猴瓦特松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发现食蟹猴的吸虫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群体总感染率为19.72%。药物驱治试验表明,吡喹酮对猕猴瓦特松吸虫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硝喹(Nitroquine简称679)在实验室通过鸡疟(P.gallinaceum)、鼠疟(P.berghei)及食蟹猴疟(P.cynomolgi)等各种动物模型,说明它对红内期疟原虫和组织型疟原虫均有较好的效果。实验研究还表明679对鸡疟和食蟹猴疟的孢子增殖期有较强大的作用。鸡疟感染待配子体出现后服用679一次,按每公斤体重2毫克或复方679(含679及氨苯砜各半)1毫  相似文献   

20.
目前,疟疾免疫,疟疾防治和疟原虫理论的研究,需要在蚊体内获取大量子孢子,以提供实验研究的物质基础。如何在蚊体内获取大量子孢子,关键是掌握感染的最适时机。1984年1月至9月,采用猪尾猴疟原虫(Plasmodium inui)感染大劣按蚊(Ano-pleles dirus)的实验,以探索猪尾猴疟原虫感染大劣按蚊的最适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