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配营养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自配营养液组54例,商品营养液组52例和普通流质组46例.除肠内营养物不同外,其他治疗措施及静脉营养物保持一致,比较各组患者近、远期营养状况,临床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 自配营养液组与商品营养液组在患者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及临床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流质组比较,自配营养液组在改善临床预后及营养状态上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配营养液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抗应激能力,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7分)伤后或术后鼻饲的观察与分析,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介绍重型颅脑损伤患肠内营养的多种选择途径,肠内营养液的储存,供给装置及供给方式,开始时机及营养状态的监测评估。在护理方面应注意:遵循阶段化营养护理;患抵抗力低下易引起肠内感染;营养液的浓度、容量、速度和温度要适当;心理护理;预防和处理机械性并发症、胃肠性并发症和代谢性并发症等三类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剧[1],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痊愈,常用的营养供给方式有胃肠外营养(TPN)和胃肠内(EN)两种。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高能量消耗,而且费用高。故主张以胃肠内营养为主,但易发生并发症。我科对2000~2004年12月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鼻饲支持治疗,其并发症的预防及其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性,69岁,女性,23岁,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6个月。其中原有糖尿病病史的有2例,应激性溃疡2例,GCS评分≤6分,行开颅术86例,保守…  相似文献   

5.
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该类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均在5分以上],入院后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肠鸣音恢复情况经鼻管或胃管施行肠内营养(EN),观察EN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及转铁蛋白值。结果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及转铁蛋白值较EN前升高,(P<0.01,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几乎都会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主进食,可引起新陈代谢亢进,高血糖症,免疫功能改变等全身性的代谢反应及营养不良,影响治疗和预后。近年来,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已成为共识。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治疗效果。作者曾对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并发症的原因和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9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伤后或术后鼻饲的观察与分析,总结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各项并发症均得到妥善处理。结论肠内营养时营养液的配置和灌注过程中的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并妥善处理各项并发症,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与对照组(肠外营养治疗)比较治疗之后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以及转铁蛋白(TF)值。结果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但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较对照组升高。结论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符合生理等特点,可作为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山东省淄博矿业集团责任有限公司中心医院参与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50例,均不能经口正常进食,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普通胃肠营养)和治疗组(24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值及胃肠道并发症等项目。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均有升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具有保护作用,促进患者康复,改善营养状况,明显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泵持续匀速泵入营养液,同时调节配套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5~40℃;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人工缓慢推注营养液的方法。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反流、呛咳、腹泻、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伴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应用简便、安全、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3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于伤后3天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共10天,观察营养状况,肝功能、电解质、空腹血糖及并发症等指标,同时介绍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结果(1)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均无明显改变(P>0.05);(2)肠内营养组无肝功能损害,肠外营养组有明显肝功能损害;(3)两种营养方法均能纠正电解质轻度异常;(4)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较稳定,而肠外营养组容易产生高葡萄血糖;(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肠内营养组57.9%,肠外营养组82.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肠外营养组发生静脉炎的机会多。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且费用较低等优点,可代替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于2014年01月到2015年06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红蛋白等营养状态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在误吸、腹泻、反流、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以及家属满意率上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淋巴细胞总数、白蛋白等血生化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维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和结构以及改善营养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1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鼻饲混合奶为主的肠内营养支持疗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较长时间的意识障碍,加之手术创伤和术后高热,使机体代谢发生改变,这就强调了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特殊性、重要性和长久性。认为鼻饲给混合奶为最佳方法,它可以提高供热卡数和蛋白质的含量,以满足机体需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另外昏迷病人下鼻饲管不同于清醒病人,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介绍了昏迷病人插胃管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鼻胃管鼻饲喂养,对7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EN支持,保持和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无一例病人因并发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伤病人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科 1998年 8月~ 2 0 0 2年月采用鼻胃管鼻饲喂养 ,对 7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EN支持 ,保持和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 ,减少并发症 ,无一例病人因并发症而死亡。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9例 ,男 5 7例 ,女 2 2例。年龄 18~ 89岁。入院时GCS评分 3~ 8分 ,其中脑干损伤 9例 ,广泛脑挫裂伤 18例 ,脑挫裂伤、颅骨骨折19例 ,脑挫裂伤、颅内血肿 2 6例 ,颅内血肿伴脑疝 7例。 5 2例行开颅术 ,2 7例行保守治疗 ,其中 8例行气管切开。伤后 36~ 4 8h或术后肠鸣音恢复 ,每日胃潴留量 <10 0ml,无消化道出血的条件下给予鼻饲饮食 ,管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泵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胃管鼻饲。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死亡3例,改静脉营养治疗2例,对照组死亡4例,改静脉营养治疗8例;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应用肠内营养泵,可减少肠道并发症,促进病人的血糖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创伤应激后出现营养不良情况下给予联合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2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在获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7、14 d时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经过联合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上升,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联合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是该类患者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胃造瘘管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无法经口进食而需肠道内营养者,在胃镜下行经皮胃造瘘术(PEG)。[结果]经造瘘管营养,病人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1例造瘘局部感染,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行PEG术后,除常规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外,管饲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家庭护理宣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入院或术后24h内插管鼻饲进食,对照组50例在入院或术后24h后插管鼻饲进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腹泻、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院内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实施胃肠内营养,可以减轻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学领域的重要应用,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提高护理实践的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蠕动,维持胃肠道屏障功能,预防应激性溃疡发生,改善营养状况,有效降低感染率,而预防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则是患者顺利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本科于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对80例重型颅脑损伤实施胃肠内营养的患者运用了循证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