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和QT离散度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6例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第4周后进行同步描记12导联心电图心室晚电位检测后,随即行QT间期检测,测定QT离散度。比较两组心室晚电位阴性与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的QTd及心律失常、猝死的相互关系。结果 心室晚电位的阴性及QTd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无一例猝死,心室晚电位阴性而QTd异常的心肌梗死患者2例猝死,心室晚电位阳性而QTd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3例猝死,心室晚电位阳性且QTd异常的患者13例猝死。结论 心室晚电位与QTd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
QT间期离散度与心室晚电位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6例心室晚电位(VLP)检查者测量其同期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观察结果显示:VLP阳性组QTd显著高于VLP阴性组(P<0.05)。其中4例死亡者VLP均为阳性,而且QTd均>80ms。提示QTd与VLP呈正相关,且与心功能呈负相关。QTd与VLP结合可增加对心电不稳定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心室晚电位(VLP)的检测对预示室速(VT)、室颤(VF)的发作,筛选有心源性猝死(SCD)风险的高危病人,预防SCD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QTc延长是产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之一,1年内猝死率可达20%;QTc>440ms时的猝  相似文献   

4.
毕四锐  成涌 《心脏杂志》2005,17(6):F0002-F0002
缺血性心肌病(iso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细胞弥散性受损,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和易出现室性恶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和猝死。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QT离散度和心室晚电位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旖  陈建平  杨勤 《心脏杂志》2000,12(4):293-29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 (L VH)与 QT离散度 (QTd)、心室晚电位 (VL P)之间的联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5 0例高血压病不伴 L VH组患者和高血压病伴 L VH组经苯那普利治疗前和治疗 3月后的 VL P,QTd。结果 :1高血压病 L VH组与非 L VH组相比 ,QTd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VL P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2高血压病 L VH组治疗前后相比 ,QTd有非常显著差异 (P<0 .0 1) ,VL P阳性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伴 L VH,不仅 QTd显著延长 ,而且 VL P阳性率升高 ;随着 L VH治疗好转 ,QTd缩短 ,VL P阳性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 )合并冠心病 (CH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 (VA)和心室晚电位 (VLP)与QT间期离散度 (QTcd)的变化。 方法 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 186例单纯CHD与 178例T2DM合并CHD患者的VA阳性率、VLP阳性率与QTcd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T2DM合并CHD组VA的阳性率、VL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HD组 (P <0 0 1) ,QTcd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CHD患者VA的阳性率、VLP阳性率与QTcd增加不仅与CHD血管病变有关 ,且与DM所致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明确心率变异性 (HRV)、心室晚电位 (VLP)、QT离散度 (QTd) 3种测定方法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AMI) 30例、非胰岛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 30例及健康人 (对照组 ) 30例分别测定HRV、VLP、QTd并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NIDDM组的HRV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 ,VLP阳性率明显增高 (分别是P <0 0 0 1,P <0 0 1) ,QTd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3种方法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定均有一定价值 ,前两项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重复性较好 ,而后者重复性较差 ,3者结合将提高其评定的准确性及对疾病转归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与QTc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且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VLP)与QTc离散度(QTed)的关系及QTed在预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发生方面的价值。方法:观察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组与阴性组QTed的改变。结果:VLP阳性组QTed明显高于VLP阴性组(63.2±11.2和41.8±17.1,P<0.01),VLP阳性组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VLP阴性组(26.7%对3.3%,P<0.05),发生室速和室颤者QTed≥80ms。结论:本组结果提示QTed与VLP具有良好的平行性,QTcd可作为预测冠心病患者室颤发生的一种简便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测定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和5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的QT离散度(QTcd)及心室晚电位(VLP)两项指标,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了对照分析,以探讨QTed、VLP对心肌梗塞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心室晚电位阳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8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住院观察 (≤ 8W )病人心室晚电位 (VLP)的检出率以及VLP有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80例AMI中男 64例 ,女 1 6例 ,均为我院 1 997~ 2 0 0 1年住院患者。年龄 39~92 (61 5± 9 4)岁。广泛前壁 2 2例 ,前(间 )壁 2 7例 ,下壁 31例。 70例为首次AMI,另 1 0例伴有陈旧性梗死史。均无束支阻滞。检测前均未停用任何药物 ,包括抗心律失常药。采用美国ART 1 2 0 0型信号平均ECG(SA -ECG)。VLP阳性标准 :①QRS≥ 1 2 0ms;②V40 ≤ 2 0 μV ;③D40 ≥ 40ms。…  相似文献   

12.
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 1994~ 2 0 0 1年间住院的患者 4 83例 (男 32 2例 ,女 16 1例 ) ,年龄 6 5~ 91(78± 8.9)岁 ,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学检查确定为心肌梗死和心室壁瘤 ,共分为A、B、C、D 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 (A组 ) 85例 ,男5 8例 ,女 2 7例。近期心肌梗死组 (B组 ) 98例 ,男 6 2例 ,女 3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 (C组 ) 2 92例 ,男 195例 ,女 97例。心室壁瘤组 (D组 ) 8例 ,男 7例 ,女 1例。仪器使用美国Mar qutte公司MAC 15型和MAC 5 0 0 0型高分辨仪及分析软件 ,在患者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测 ,叠加窦性心…  相似文献   

13.
14.
程孝煊  程松  罗兴林 《山东医药》2007,47(19):95-96
选择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及5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其心室晚电位(VLP)水平。AMI患者在入院后2周内检测VLP,入院后3、6、12、24个月各复查1次,并随访观察2 a。判别标准按Sim-son标准。结果AMI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76%和2%(P〈0.01);AMI患者VLP阳性伴室速或室颤者明显多于VLP阴性者(P〈0.01)。AMI组VLP2 a内自然转阴率88.6%。VLP检出率下壁心肌梗死远高于其他部位。提示AMI患者常规作VLP检测并进行动态观察,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十分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的心室晚电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心室晚电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是与心室某些病变区域存在的缓慢传导有关而延迟除极所出现的舒张期碎裂电活动,因这种晚电位(LPs)通常晚于 QRS 波而出现在 QRS 终了处并延伸至ST 段内,故得名。目前认为 LPs 是预测、预报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信号。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 (AMI)引起的 QT离散度 (QTd)变化备受人们关注 [1 ]。但 AMI后 QTd在病程中的变化特点尚不明确 ,本文作者测定 AMI不同时段的 QTd,旨在探讨 AMI患者 QTd动态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发病 72 h内入院的 AMI患者 5 8(男 42 ,女16 )例。年龄 5 8± 9(47~ 72 )岁 ,其中前间壁心梗 8例 ,广泛前壁心梗 2 6例 ,下壁心梗 2 2例 ,前壁加后下壁加右室心梗 2例。有 45例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L OWN 级以上 ) ;并发心衰者 35例 (killp 级 2 1例 , 级 12例 , 级 2例 ) ,3例患者因严重心衰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QT离散度(QTd)对合并室速、室颤(vt、vf)及近远期预后的临床意义及美托洛尔对心梗患者QTd及心脏事件(再发心梗、心衰、室速室颤猝死)发生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心梗患者(AMI)和100例健康人对照作进行QTd测定,对AMI存活患者中的50例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并以未用美托洛尔的常规治疗者作为对照,观察QTd变化及心脏事件发生率,随访期最多5年(平均4.40士1.45年).结果(1)AMI患者QTd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大面积心梗组QTd显著高于单一部位心梗组(P<0.05);(2)AMI合并vt、vf组QTd显著高于不合并vt、vf组(P<0.001),凡QTd≥80ms者其vf发生率明显高于小于80ms者(P<0.01);(3)心梗患者远期发生猝死者其AMI后4周时的QTd都≥60ms,且均值显著高于存活者(P<0.001);(4)经美托洛尔治疗后QTd明显缩短,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不用美托洛尔(常规)组(P<0.01).结论QTd对预测AMI预后及vt、vf发生率有一定价值,4周后QTd仍增高可能与远期猝死率有关;AMI后出院患者用美托洛尔治疗可使QTd正常化加快,有利于防止和减低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心梗患者的远期猝死率.  相似文献   

19.
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e eate potentialVLp)又称迟电位,是指在体表检测时,出现在QRS波终末部份或ST段内的高频低振幅的破碎电活动,Durrer等于1961年首次在狗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心外膜直接记录到VLp,1978年Berbari等采用信号平均技术,即高分辨信息叠加心电图技术,从实验性心肌梗塞(MI)狗和室速病人体表记录到QRS波后有低振幅高频的多形性尖波向ST段内延伸,他称此低振幅电位为VLp。随后的研究证实了从心脏表面记录到的延迟破碎电位和从体表记录到的VLp是相关的,VLp的发现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目前认为它是预报预测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信号.  相似文献   

20.
翟彪 《心电学杂志》1992,11(2):72-74
用美国 ART 体表高分辨心电图(HR-ECG)记录分析系统(ART-S),对正常人120例和冠心病心肌梗塞(MI)患者98例,作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和随访分析,发现 MI 患者的 VLP 阳性率为46.94%,VLP 与 MI 的部位、范围、室壁运动障碍以及恶性心律失常(MA)和心脏猝死有一定的关系,认为 VLP 对 MI 患者发生 MA 及猝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