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1年6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22例,男12例,女1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年龄为65~82岁,平均72岁;从骨折到行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为8~71个月,平均41个月.骨折内固定方法是多枚螺钉12例,滑动髋螺钉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2例,股骨近端钢板2例.失败原因是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7例,骨折不愈合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创伤性骨关节炎4例.术前患髋Harris评分平均37分(32~45分),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l1例,骨水泥型全髋置换4例,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4例,骨水泥型半髋置换3例.标准柄股骨假体1 5例,长柄股骨假体7例.结果 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8分(84~95分),优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1.8%.无假体松动和下沉.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一种有效挽救关节功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全髋置换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了解全髋置换治疗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对23例25个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THR),Pemer分型Ⅰ度15例,17个髋;Ⅱ度5例,5个髋;Ⅲ度2例,2个髋;Ⅳ度1例,1个髋。固定方法:髋臼侧,5髋为骨水泥固定,20髋为非骨水泥固定;股骨侧,7髋为骨水泥固定,18髋为非骨水泥固定。[结果]1例术中发生小转子劈裂,1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炎,3例两侧肢体不等长2am以上。随访3—11年,平均8.2年,术前Harris评分最高59分,最低25分,平均44.5分。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度增加,Harris评分最高97分,最低63分,平均85.6分。[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相对比较复杂并发症较多,手术中特别需要考虑两侧肢体的长度、外展肌的平衡、软组织的松解、髋臼骨缺损的处理及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术前三维CT测量数据进行髋臼假体准确定位。方法 2004年7月至2007年4月,进行50例51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31例,女19例;年龄51~75岁,平均62岁。股骨颈骨折头下型35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Ⅲ~Ⅳ期6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Ⅰ型5例,髋关节骨关节炎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其中双侧全髋关节同时置换1例。患者均为初次置换,根据患者年龄、骨骼质量等因素采用骨水泥全髋、混合全髋、生物全髋。术前利用三维CT测量的前倾角和外展角数据,并与正常值比较,换算出假体臼缘与骨臼缘的距离,帮助准确植入假体。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随访5年,无假体脱位及骨溶解和假体撞击。结论利用术前三维CT测量数据进行髋臼假体准确定位,方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3例34髋。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21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3例24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5例5髋,感染4例4髋。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1年以内5髋,1~2年1髋,5~10年18髋,10~13年10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20髋,混合型假体7髋,骨水泥型假体7髋。结果平均随访3.5年。1例术后半年发生股骨柄松动进行再翻修,其余病例假体保留,优良率为82.4%。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髋臼磨损也是翻修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较好。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晚期假体松动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非骨水泥技术的应用试图通过骨——假体的生物学固定达到治疗目的。我院自1992年开始将非骨水泥技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手术26例27个关节。男性15例16个关节,女性11例11个关节。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病髋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1例;各种髋关节骨折致晚期创伤性关节炎7例,原发性骨关节炎4例;髋关节感染后2例;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湿性关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自2008年2月~2011年1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周围存在明显骨缺损22例行翻修手术,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2例(22髋),男14例,女8例;年龄51~69岁.初次置换病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导致股骨头坏死14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髋臼发育不良8髋.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en B  Pei FX  Y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1001-1005
目的 总结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和功能障碍的经验。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 ,对 96例 112髋 (双侧 16例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 ,半脱位 73髋 ,低位脱位 18髋 ,高位脱位 2 1髋。髋臼侧均采用真臼位置重建 ,其中骨水泥固定 16髋 ,非骨水泥固定 96髋 ,植骨 11髋 ;采用常规置换 83髋 ;磨削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 7髋 ;髋臼外上缘自体股骨头植骨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髋。结果 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 ,患肢长度平均延长 1 7cm。随访 85例 98髋 ,平均随访 3 5年 ,关节疼痛缓解 ,活动功能满意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 33 9分恢复到平均 89 3分 ,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X线片显示 ,关节假体位置正常 ,人工髋臼的平均外展角4 4° ,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 96 6 % ,金属臼杯与宿主髋臼之间未见透光线 ;11髋髋臼侧植骨病例中 ,植骨块与宿主骨愈合良好 ,未见骨吸收现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术前应充分考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发及继发性病理改变 ,尽可能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  相似文献   

8.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髋臼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方法。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4例26个髋;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按照Perner分型,其中Ⅰ度10髋应用普通髋臼假体置换,Ⅱ度9髋选用螺旋臼假体,Ⅲ度5髋及度Ⅳ2髋选用小号髋臼假体,真臼部位安置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固定,无结构性植骨。结果随访0.5~3.5年,假体与骨床结合牢固,患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Harris评分平均8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针对髋臼病变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类型髋臼假体置换,配合术中的正确操作能简化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变异髋臼初次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位置及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38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髋臼变异的各类髋关节疾病进行术前设计,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岁(29~75岁)。股骨头坏死继发骨性关节炎15例(19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1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5例,髋关节融合术后1例,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例。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5~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90分)12髋,良(80~90分)23髋,尚可(70~79分)3髋,失败0髋(<70分)。评定结果: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9分,术后平均90.3分。结论:对于髋臼解剖结构异常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时,通过术前对髋臼正确位置的设计,使髋关节中心置于正确的位置上,既可简化术中操作的难度,又可以使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及良好的骨覆盖,有利于人工全髋关节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LCU股骨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采用LCU股骨柄假体行THA术85例(90髋),男26例(28髋),女59例(62髋);年龄19~83岁,平均55岁;平均体重指数(23.33±3.13)kg/m2。单髋80例,双髋5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4例(38髋),股骨颈骨折14例(14髋),股骨头坏死17例(17髋),原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18例(19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1例(1髋),髋关节结核1例(1髋)。股骨侧假体均采用LCU股骨柄假体。髋臼采用陶瓷-陶瓷界面者78髋,陶瓷-聚乙烯12髋。对术后及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82例(87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12~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失访。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33.73±3.21)分,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改善至(92.84±4.4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69,P0.01)。末次随访时大腿轻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1例,无重度疼痛。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出现骨溶解、假体松动,按Engh标准评定:所有获访者均获骨长入固定,其中股骨侧假体诊断为骨性固定者85髋,诊断为纤维性稳定者1髋。假体下沉小于2 mm者1髋,其余均无假体下沉。结论 LCU股骨柄假体行生物学固定型THA的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Shang XF  He R  Lu YF  Hu F  Zhu YL  Zhao QC  Yao G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7):1298-1300
目的 观察保留股骨颈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治疗晚期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 对2002年8月至2009年11月接受置换5年以上的21例28髋青壮年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并接受保留股骨颈型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6~51岁,平均36岁;其中男性16例22髋,女性5例6髋.对随访患者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拍摄X线片了解假体的位置以及有无松动、远端有无骨质吸收情况.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8.5分.结果 2例患者失访,19例26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5个月,平均67个月.3例患者出现下肢不等长,但长度差异<2 cm.无大腿疼痛发生,无一例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90.2分.结论 保留股骨颈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晚期青壮年股骨头坏死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疾患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但双髋均需全髋置换病例的治疗仍是一个难题 ,国内报道亦不多见。自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10月共开展 6例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 4例 ,女 2例。年龄 2 9~ 6 5岁 ,平均 4 3 8岁。其中强直性脊柱炎 1例 ,双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度为 0 ;双髋臼发育不良、陈旧性髋关节脱位 2例 ;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3例。1 2 手术方法 术前根据各个病例的不同特点 ,选择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假体 ,利用模板 ,大致确定假体型号。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Ribbed股骨柄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后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9年6月~2002年5月,采用解剖柄HA涂层Ribbed髋假体施行非骨水泥固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26例,获平均11年4个月随访24例26髋,男14例,女10例;年龄43~68岁,平均59.4岁。术前疾病:股骨头缺血坏死13例(双侧2例),股骨颈骨折9例,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术后7~10d,术后6个月和每年1次随访X线片,对髋关节功能依末次随访状况行Harris评分。[结果]依末次随访Harris评价法,获85~100分16例18髋,75~84分8例8髋。轻微大腿痛1例1髋,X线片显示轻微骨吸收1例1髋,无一患髋需行翻修术。术后6个月~3年X线片显示于HA涂层部位近段骨吸收于Gruen5,6区和2,3区1例1髋。所有病例的骨锚固和松质骨、皮质骨骨密度轻度增高,显示髋假体-骨固定良好。[结论]Ribbed髋假体的初始固定能促进早期骨长入达到生物固定目标,并阻碍聚乙烯磨屑髓内迁徙致大腿痛和骨吸收,其长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2例36髋,随访28例31髋,随访时间平均9.5年(3.5~18年)。脱位分类:低位脱位或半脱位15髋,中位脱位11髋,高位脱位5髋。固定方法:髋臼侧,10髋为骨水泥固定,21髋为非骨水泥固定;股骨侧,12髋为骨水泥固定,19髋为非骨水泥固定。结果1例术中发生小转子劈裂,1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炎,3例两侧肢体不等长2cm以上,1例发生股动脉栓塞。4髋发生假体松动,1髋为大转子不愈合而松动,1髋为单纯假体柄松动,2髋为假体柄和髋臼假体均发生松动;其余27髋Harris评分为85分(术前48分)。结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相对比较复杂,并发症较多,手术中特别需要考虑两侧肢体的长度、外展肌的平衡、软组织的松解、髋臼骨缺损的处理及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方法与疗效。方法1995年1月至2007年6月对成人DDH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39例42髋,男性3例3髋,女性36例39髋,平均年龄51岁(41~67岁)。其中CroweⅠ~Ⅱ型32例33髋,CroweⅢ型6例8髋,CroweⅢ~Ⅳ型1例1髋。采用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32例33髋。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6例8髋。采用S—ROM高组配式假体1例1髋。平均随访时间3.5年。结果Harris评分术后平均89分,较术前改善46分。优27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84.6%。1例评分为差者随访3年,有疼痛与假体松动征象。本组双下肢短缩均有明显改善,未出现感染、脱位、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对成人DDH应用Crowe分型结合不同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通过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旋转中心,假体行生物型固定,应用高组配式假体均为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变异髋臼初次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位置及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38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髋臼变异的各类髋关节疾病进行术前设计,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1岁(2975岁)。股骨头坏死继发骨性关节炎15例(19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12例,创伤性骨关节炎5例,髋关节融合术后1例,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例。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5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90分)12髋,良(8090分)23髋,尚可(7079分)3髋,失败0髋(<70分)。评定结果: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7.9分,术后平均90.3分。结论:对于髋臼解剖结构异常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时,通过术前对髋臼正确位置的设计,使髋关节中心置于正确的位置上,既可简化术中操作的难度,又可以使臼杯假体得到牢固固定及良好的骨覆盖,有利于人工全髋关节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1972年3月到1995年8月共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700例,随访中发现9例股骨假体断裂,如果把少数失访者作为假体未断裂者计算,断裂率为1.29%,作者从材料质量、假体设计加工、手术和病人方面讨论了假体断裂的原因,提出了断裂后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中男3例,女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8岁,平均63.5岁。第一次手术病因及手术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均为新鲜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5例,即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头坏死1例,髋关节半脱位继发性骨关节炎2例、双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新鲜股骨颈骨折4例中3例在外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本院1例。假体断裂时间最短术后12个月,最长124个月,平均74.1个月 假体断裂部位主要发生在假体柄中下1/3交界处(7/9)占77.8%,上1/3断裂1例,中段及下端二  相似文献   

1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以便规范手术操作,提高远期疗效。方法总结自1999~2010年,对78例80髋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分析翻修原因。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关节置换40例,单极股骨头置换12例,双极股骨头置换26例。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1年内11髋,1~2年6髋,5~10年42髋,10~17年21髋。结果根据本组统计,翻修常见原因依次为假体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假体位置不良、术后感染、假肢周围骨折、人工关节脱位及假体断裂,而且其中某些病例失败原因往往存在合并症。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有赖于适当的假体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正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出现并发症后的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解剖柄羟基磷灰石(HA)涂层Ribbed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2年5月,采用解剖柄HA涂层Ribbed髋假体施行非骨水泥固定THA手术患者126例,获随访71例84髋,男29例,女42例;年龄39~76岁,平均58岁。术前诊断包括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双侧9例),股骨颈骨折2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14例(双侧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6例。术后7~10d,6个月和每年1次随访X线拍片,对髋关节功能依末次随访状况行Harris评分。结果依末次随访时取Harris评价法,获85~100分39例(46髋),75~84分32例(38髋)。轻微大腿痛3例3髋(4.2%),X线片显示轻微骨吸收3例(3髋)(4.2%),无一患髋需行翻修术。术后1~2年内股骨柄下沉1.5~2mm者2例(3髋),下沉2~2.5mm者1例(1髋),此后再无发现明显下沉患者。术后6个月至3年X线显示于HA涂层部位近段骨吸收于Gruen5、6区2例(2髋)和3、5区1例(1髋),所有患者的骨锚固和松质骨、皮质骨骨密度轻度增高现象,显示髋假体-骨固定良好。结论解剖柄HA涂层Ribbed髋假体的初始固定能促进早期骨长入达到生物固定目标,并阻遏聚乙烯磨屑髓内迁徙致大腿痛和骨吸收,其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全髋置换的临床体会。[方法]2002年6月~2007年10月,对11例(12髋)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41~68)岁。手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髋臼重建于真正的髋臼窝,根据宿主骨对臼杯的包容情况予以结构性自体植骨;股骨侧应用短颈直柄型假体,骨水泥固定。术中进行广泛的软组织松解。[结果]本组病例患髋旋转中心较术前平均下降4.5(3.8~4.8)cm,患肢平均延长3.9(3.6~4.3)cm。术后平均随访36(10~66`)个月,所有结构性植骨均获得愈合,患髋未出现假体松动,股骨假体的骨-水泥界面及假体-水泥界面均未见透亮线。术后均未出现坐骨神经、股神经麻痹。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8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6.2分。[结论]对于术前计划髋关节旋转中心下移不超过5cm的高位脱位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应用短颈直柄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全髋置换,避免了股骨截骨短缩和大转子截骨,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