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心理虐待与忽视经历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以探寻适宜的父母养育行为.方法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调查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随机抽取的心理虐待与忽视阳性组132名与阴性组312名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组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儿童自我意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0.413<r<-0.0099),且阴性组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的得分均高于阳性组(-6.294<Z<-2.166),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父母责骂、恐吓、干涉、情感忽视、教育忽视、躯体/监督忽视等行为进行积极干预,有利于提高儿童自我意识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攻击性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环境、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家庭环境量表、Pier-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81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其中男生79名、女生102名)进行测评。结果儿童行为量表中男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道德宗教观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22,r=-0.224,P〈0.05),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M1)、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F5)呈显著正相关(r=0.228,r=0.219,P〈0.05);女生的攻击性因子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86,r=-0.212,r=-0.216,P〈0.01或P〈0.05),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223,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自我意识量表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对男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因子、父母养育方式量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对女生的攻击性具有预测作用。结论良好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及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儿童期虐待、目睹家庭暴力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期虐待和目睹父母暴力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目睹父母暴力行为调查问卷、自尊量表(SES)对41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有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或目睹父母暴力经历者自尊水平[依次为(28.04±4.31)分,(28.43±3.81)分,(28.55±3.70)分,(28.66±3.67)分,(28.15±3.87)分]比无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或目睹父母暴力经历者自尊水平低[依次为(29.02±3.41)分,(29.43±3.46)分,(30.77±3.18)分,(29.93±3.91)分,(29.30±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儿童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和目睹父母暴力与大学生自尊负相关(r=-0.134,-0.216,-0.359,-0.250,-0.170),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儿童情感忽视与儿童情感虐待相关性最高.结论 儿童期虐待和忽视以及目睹家庭暴力对个体自尊水平有负性影响,尤其是儿童情感忽视和虐待.  相似文献   

4.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步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对457名大学生进行一般资料问卷、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儿童虐待史问卷(CECA.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调查,2周后对53名学生进行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的重测。结果 (1)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58,重测相关为0.769。(2)心理虐待分量表和忽视分量表与总量表相关系数分别为0.793和0.855,分量表之间相关系数为0.439;验证性分析显示二因素二阶模式与理论构想吻合度较好。(3)总量表、心理虐待分量表和忽视分量表与CECA.Q精神虐待部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489,0.359,0.483。(4)大学生童年期心理虐待组或忽视组在SCL-90各个因子上得分较高,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人际关系、童年创伤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影响。方法:纳入110例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根据DSM-5将患者分为伴NSSI组(n=57)和不伴NSSI组(n=53)。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儿童期创伤问卷评估患者情绪、人际及其他心理症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人际关系、儿童期创伤、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Bootstrap方法评估中介效应。结果:两组性别、父母感情、与父母关系、与同学关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伴NSSI组交谈、交际、待人接物3个因子评分及总分,情绪虐待、性虐待、情绪忽视、躯体忽视评分及SAS和SDS评分均高于不伴NSSI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伴NSSI组交谈维度与情绪虐待、情绪忽视、躯体忽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45、0.273、0.297,均P<0.05),不伴NSSI组情绪虐待与SDS评分、SA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0...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兰州地区城乡儿童少年的自我意识状况及行为情绪问题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对有行为情绪问题的儿童少年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方法:分别整群抽取城市与农村小学四、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共1000名(每年级各100名),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作为测评工具,比较儿童少年的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与自我意识各分量表及总分的关系,以及城乡儿童少年各分量表及总分的差异。结果: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因子、不同家庭收入之间均有差异(P〈0.05),经济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儿童在A—F各因子之间的得分也越高。2.被试的A因子(行为)得分与父母文化程度有关,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增高,被试的“行为”得分逐渐降低。3.城市儿童少年自我意识水平高于农村(不论是总体城乡对照,还是小学、中学分别城乡对照)。结论:家庭收入的高低、父母文化程度均能影响儿童少年自我意识状况,城乡儿童少年自我意识状况有明显的差异,甚至出现行为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嘉兴市新居民儿童心理发育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新居民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居民儿童548例,本地儿童1248例,采用自编量表评估儿童家庭影响因素,长处与困难问卷评估儿童心理发育行为问题,心理痛苦温度计评估主观心理痛苦程度,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评估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量表评估社会支持程度。结果新居民儿童主观评定心理痛苦程度高于本地儿童(P=0.002)。新居民儿童亲社会化行为低于本地儿童(P=0.000),多动/注意缺陷问题高于本地儿童(P=0.011)。儿童忽视虐待量表本地儿童5个因子得分低于新居民儿童:责骂因子(P=0.000)、恐吓因子(P=0.000)、情感忽视因子(P=0.000)、教育忽视因子(P=0.000)、身体忽视因子(P=0.000)。社会支持量表本地儿童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新居民儿童:客观支持(P=0.032)、主观支持(P=0.000)、对支持的利用度(P=0.000)。新居民儿童在新居民儿童学校、混合学校、本地儿童学校的3类学校中亲社会化行为、忽视因子、虐待因子、社会支持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新居民儿童较本地儿童心理发育行为明显落后,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更快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对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89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78例正常体重儿童进行自我意识水平的调查。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得分和总分上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肥胖组男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和总分方面与对照组男童存在统计学差别(P〈0.05),而肥胖组女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幸福与满足分量表上得分有统计学差别(P〈0.01),肥胖组男童和女童在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应针对男童和女童不同的发育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促进单纯性肥胖儿童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测试.结果 受虐待组小学生PHCSS各因子分和总分均低于无虐待组:PHCSS总分[(53.56±13.12)分vs(63.11±8.68)分,P<0.01],女生在行为和合群两个因子的得分高于男生[行为(11.68±3.34)分vs(13.13±2.23)分,P<0.01;合群(8.05±2.16)分vs(9.14±1.82)分,P<0.01],9~10岁组在总分和智力与学校表现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11~12岁组[总分(58.55±12 .17)分vs(54.68±12.90)分,P<0.05;智力(11.56±3.54)分vs(10.38±3.47)分,P<0.05].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PHCSS各因子分和总分均呈负相关(r=-0.165~-0.524,P<0.05或P<0.01).情感虐待对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和总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263~-0.402,P<0.01);忽视对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身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和总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6~-0.359,P<0.05或P<0.01);性虐待对躯体外貌与属性和合群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8~-0.170,P<0.05);本研究中未发现躯体虐待有任何预测作用.结论 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均可显著预测个体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与虐待经历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受虐待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关系。方法对179例小学生进行了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P 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测试。结果受虐待组小学生PHCSS各因子分和总分均低于无虐待组:PHCSS总分[(53.56±13.12)分vs(63.11±8.68)分,P<0.01],女生在行为和合群两个因子的得分高于男生[行为(11.68±3.34)分vs(13.13±2.23)分,P<0.01;合群(8.05±2.16)分vs(9.14±1.82)分,P<0.01],9~10岁组在总分和智力与学校表现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11~12岁组[总分(58.55±12.17)分vs(54.68±12.90)分,P<0.05;智力(11.56±3.54)分vs(10.38±3.47)分,P<0.05]。PRCA各因子分和总分与PHCSS各因子分和总分均呈负相关(r=-0.165~-0.524,P<0.05或P<0.01)。情感虐待对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和总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263~-0.402,P<0.01);忽视对行为、智力与学校表现、身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和总自我意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6~-0.359,P<0.05或P<0.01);性虐待对躯体外貌与属性和合群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58~-0.170,P<0.05);本研究中未发现躯体虐待有任何预测作用。结论儿童虐待可对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情感虐待、忽视和性虐待均可显著预测个体的自我概念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流浪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状况,为更好的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广东省154名11-16岁智力正常、无残疾的流浪儿童为实验组,同时按照流浪儿童的性别比例采用分层取样法选取246位11-16岁的广州市在校学生作为对照组,选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流浪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均低于常模组(p<0.001),其总分和行为、合群、幸福与满足、焦虑四个分量表得分也均低于当前在校学生组(p<0.001,p<0.05)。14-16岁流浪儿童组的自我意识总分和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四个分量表得分高于11-13岁流浪儿童组 (P<0.01或≤0.001),不同文化程度的流浪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对流浪儿童实施救助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儿童的自我意识特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而提高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城乡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城乡学龄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8—17岁城乡学龄儿童以2名,使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组在“行为”和“焦虑”二个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城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父母文化程度与儿童自我意识的“行为”、“智力”和“躯体外貌与属性”三个分量表得分相关。结论 该研究样本的城市学龄儿童更容易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恰当,并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如焦虑、紧张);父母文化程度的不同也影响学龄儿童的行为表现、智力发展和对自我躯体外貌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小学生受虐待现象及其自我意识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某区小学179名小学生进行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的调查.把179名小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干预组(88人)与对照组(91人).对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综合干预,干预结束半年后,对2组小学生重测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小学生的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和总受虐待率下降较明显:总受虐待减少率(45.3% vs 19.0%,χ2=18.90,P <0.01).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干预后自我意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 <0.05),但是综合干预措施对自我意识量表得分的增高没有明显作用(P >0.05).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我意识得分增长值的因素有:干预后虐待、干预前自我意识得分和性别,其中干预后虐待和干预前自我意识得分对自我意识得分的增长值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值=-0.123~-0.263,P <0.05;Beta值=-0.690~-0.790,P <0.01),女性对自我意识得分的增长值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0.086~0.166,P <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减少小学生受虐待现象的发生,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父母对子女情感虐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小学生父母近1年来对子女精神虐待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5年7月,用自填式问卷对阜新市某小学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185名小学生家长,就有关对子女虐待行为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185名小学生父母中,在最近1年里,有57人(30.8%)曾对子女进行过1项或以上下列形式的情感虐待:在他人面前进行羞辱(25人,13.5%)、说希望其不存在(13人,7.0%)、威胁要将其赶出家门(26人,14.1%)、在家里目睹过家人的严重殴打(20人,10.8%)、威胁要严重伤害他(12人,6.5%)。童年期有被家长或/和老师当众羞辱经历的父母亲,对子女进行情感虐待行为的相对危险性是无此经历父母的2.9倍。父母对子女情感虐待行为与子女性别、家长受教育程度、家长性别及年龄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小学生家长对儿童精神虐待问题较为普遍,童年期曾受父母或/和老师情感虐待是导致家长对儿童情感虐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城乡学龄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8~17岁城乡学龄儿童842名,使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组在"行为"和"焦虑"二个分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城市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父母文化程度与儿童自我意识的"行为"、"智力"和"躯体外貌与属性"三个分量表得分相关.结论该研究样本的城市学龄儿童更容易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恰当,并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如焦虑、紧张);父母文化程度的不同也影响学龄儿童的行为表现、智力发展和对自我躯体外貌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行为情绪状况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879名7~16岁农村儿童进行调查,其中留守组270名,对照组609名。结果 EPQ显示留守组P分为(5.25±2.56)、N分为(9.48±5.33),高于对照组的(4.79±2.16)、(8.10±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组个性偏差检出率64.4%,高于对照组的47.6%(P〈0.01);抑郁症状检出率40.4%,高于对照组的27.8%(P〈0.01)。CES-DC得分(18.24±8.65),高于对照组的(15.85±7.45)(P〈0.01);留守组在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A行为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差于同龄非留守儿童,其主要表现在个性缺陷和抑郁症状及主观幸福感的降低。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张丽  钱胜  王文霞 《医学与社会》2008,21(11):52-54
目的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人际信任、宽恕和青少年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影响青少年攻击性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2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评。结果①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人际信任、宽恕、青少年攻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②男生攻击性高于女生,农村学生攻击性高于城市学生,高中学生攻击性高于初中学生。③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人际信任、宽恕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青少年攻击性。结论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等多因素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得到模型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行为状态。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20年3月13至15日通过问卷星在微信群及朋友圈中发放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及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问卷全部填写完毕方可提交,通过IP地址剔除湖北省外的问卷,同时剔除答题时间过短(答题时间少于150 s)的问卷。分析父母职业状态对不同年龄组儿童心理行为状态的影响。结果: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91份,其中男性207名(52.9%),女性184名(47.1%);3~ < 6岁91名(23.3%),6~ < 10岁183名(46.8%),10~16岁117名(29.9%);父母均为医务人员87名(22.3%),父母一方为医务人员139名(35.5%),父母均非医务人员165名(42.2%)。无论父母是否为医务人员,3~ < 6岁儿童的PSQ得分在各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父母均为医务人员的6~ < 10岁儿童的多动-冲动因子得分、学习问题因子得分和总分均高于父母均非医务人员的同龄儿童(均P < 0.05),学习问题因子得分高于父母一方为医务人员的同龄儿童(P < 0.05),父母一方或均为医务人员的子女焦虑因子得分高于父母均非医务人员的子女(均P < 0.05);父母一方为医务人员的10~16岁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多动-冲动、多动指数及总分均低于父母均为医务人员或父母均非医务人员的同龄儿童(P < 0.05或P < 0.01),而身心问题、焦虑因子得分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湖北省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行为状态随着年龄段不同而表现出差异,3~ < 6岁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状态无明显差异,而6~ < 10岁和10~16岁医务人员子女心理行为状态差于非医务人员子女心理行为状态,需对该年龄段医务人员子女心理行为状态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气质特征、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旨在为癫痫患儿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量表(CSTS)对58例癫痫患儿进行了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同中国常模组儿童比较。同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8例癫痫患儿及58名正常儿童进行了测评。结果 (1)癫痫组患儿与常模组儿童的气质类型构成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癫痫组患儿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及持久性气质维度得分与常模组儿童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3)癫痫纽患儿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及控制性得分与对照组儿童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4)癫痫组患儿与正常儿童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及拒绝因子得分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及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癫痫组患儿的气质特征、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儿童有着明显的不同,此为今后开展分析性心理治疗,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不良儿童的智力、行为及非智力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FAT》筛选出学习不良儿童41名,学习优秀儿童35名。对二组儿童进行wics-R智力测试:不良组儿童IQ低于优秀组儿童(P<0.05),但不良组IQ>120有6名(14.60%),优秀组IQ<90有5名(14.50%)。父母教育方法调查结果表明:优秀组父母偏重意志、兴趣培养,不良组父母着重成绩或者放任,二组父母教育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秀组儿童在学习中比不良组儿童具有较强的非智力个性心理因素(P<0.05)。《CBCL》儿童行为量表测验结果提示:学习不良儿童比优秀儿童行为问题较为突出(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