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08~2014年出生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替代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基础免疫情况,为调整脊灰疫苗(PV)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4年出生儿童的PV基础免疫资料,对IPV替代接种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宁波市鄞州区2008~2014年出生儿童125 555人,PV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99.92%,IPV全程替代率为16.42%;IPV全程替代率随儿童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x2=21 039.53,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本地户籍儿童全程替代率高于外地户籍儿童(OR=3.22,95%CI=3.11~3.34);城区全程替代率高于农村地区(OR=1.31,95%CI=1.26~1.36);与Ⅲ类经济水平地区相比,Ⅱ类(OR=1.41,95%CI=1.32~1.51)和Ⅰ类(OR=1.09,95%CI=1.03~1.17)全程替代率更高;替代免疫程序以I-I-I型(3剂次均为IPV)和D-D-D型(3剂次均为DTa PIPV/Hib)为主,分别占53.35%和40.56%,二者全程替代接种的比例均呈逐年递增趋势(x2=215.84,P<0.001;x2=588.01,P<0.001);序贯免疫以I-I-O型(IPV-IPV-OPV)和I-O-O型(IPV-OPV-OPV)为主,分别占3.07%和1.58%,其他替代程序占1.44%。结论宁波市鄞州区儿童IPV基础免疫全程替代率低,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性;替代免疫程序种类较多,需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科学选择替代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首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纳入免疫规划(EPI)前宁波市鄞州区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PV)接种情况。方法通过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2014年出生,且全程完成PV基础免疫的儿童接种资料,对首针PV(PV1)和基础免疫程序构成情况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鄞州区儿童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为99.91%。儿童PV1以脊灰减毒活疫苗(OPV)为主,占72.11%,IPV与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 P-IPV/Hib)分别占16.30%和11.59%。基础免疫程序以OPV全程(O-O-O型)为主,占71.85%,替代程序以IPV全程(I-I-I型)和DTa P-IPV/Hib全程(D-D-D型)为主,分别占15.05%和11.50%。不同户籍、地区、出生年份及经济水平儿童的PV1采用疫苗和基础免疫程序构成均有所不同(P0.01)。出生年份越晚的儿童,PV1采用OPV的比例越低,采用IPV和DTa PIPV/Hib的比例相对越高;基础免疫采用O-O-O型的比例越低,采用I-I-I型和D-D-D型的比例相对越高(均P0.01)。结论鄞州区儿童PV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高,PV1和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灭活类脊灰疫苗比例呈逐年增高趋势,在首剂IPV纳入EPI前已具备一定工作基础,但应注意人群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实施新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后脊灰疫苗接种情况,为推进脊灰疫苗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12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抽取禄劝县儿童个案,对个案信息和脊灰疫苗接种信息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481名儿童全程接种率为94.49%,基础免疫针次调查接种率达98%以上,加强免疫针次调查接种率为72.92%,IPV占总脊灰疫苗比例41.73%。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后,所调查儿童IPV补种率为75%,无脊灰疫苗“零”剂次儿童。结论应进一步加大培训和督导力度,加强大年龄组儿童剂次预防接种管理,落实查漏补种工作,消除空白人群,加强输入性脊灰野病毒和脊灰疫苗衍生病的风险防控管理,巩固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6年宁波市鄞州区首剂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免疫规划(EPI)对儿童脊灰疫苗(PV)基础免疫的影响。方法通过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PV免疫规划策略调整前后鄞州区3-7月龄儿童的PV基础免疫数据,比较儿童PV接种率、IPV接种替代率和免疫程序构成特征。结果 IPV纳入EPI前后鄞州区调查对象PV1接种率分别为97.70%、98.30%(OR=1.24,95%CI:1.00-1.55),PV1-3接种率分别为89.48%、92.56%(OR=1.06,95%CI:0.96-1.16),IPV1接种替代率为45.67%、95.17%(OR=27.13,95%CI:24.25-30.35),IPV1-3接种替代率分别为43.11%、34.32%(OR=0.59,95%CI:0.54-0.64)。PV1免疫采用脊灰减毒活疫苗(OPV)、IPV、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灰和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 P-IPV/Hib)的儿童比例分别从54.33%减少到4.83%、从30.43%上升到70.77%、从15.24%上升到24.39%。PV基础免疫采用OPV-OPV-OPV、IPV-IPV-IPV、IPV-IPV-OPV程序的儿童比例下降,分别从54.09%到3.76%、从29.98%到10.49%、从1.54%到0.53%,采用IPV-OPV-OPV、3剂次DTa P-IPV/Hib、其他程序的比例增高,分别从0.89%到59.10%、从13.13%到23.83%、从0.37%到2.30%。结论首剂IPV纳入EPI对儿童IPV替代接种和PV免疫程序选择产生影响,但未对儿童PV接种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首剂脊灰活疫苗(IPV)纳入免疫规划后儿童家长的认知及态度,为制定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的实施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7—12月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脊灰疫苗儿童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并对在此期间参加妈妈班的家长进行个案访谈。结果本次共调查了532人,95.86%的家长知道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76.88%认为糖丸是不安全的疫苗,21.43%的家长知道首剂IPV纳入免疫规划政策,16.73%的家长知道2价脊灰与糖丸的区别,81.39%的家长愿意按IPV+b OPV程序接种。多数家长表示赞同首针接种IPV的免疫策略。结论首剂IPV纳入免疫规划后多数家长不了解首针接种脊灰灭活疫苗的免疫策略及其意义,担心疫苗安全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脊灰转换策略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监护人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IP)的认识和有关政策了解情况,为中国脊灰疫苗转换宣传沟通提供依据。方法在天津市、吉林省、湖北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省级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随机抽取500名0-1岁儿童的监护人,借助12320卫生热线平台开展IPV纳入NIP认可程度电话调查。结果实际调查2 198名儿童监护人,有效调查问卷完成95.6%。89.26%调查对象知道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49.95%知道OPV可以预防脊灰。20.2%知道IPV,仅14.79%知道IPV可以预防脊灰。仅5.28%调查对象知道OPV能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知道IPV局部接种反应调查对象比例为3.78%。如果IPV自费,58.83%的儿童监护人会自愿接种;如果IPV免费接种,有88.67%愿意接种,80.57%的儿童监护人愿意接种国产IPV。近10.79%的调查对象知道国家拟计划将IPV纳入常规免疫。当IPV短缺时,82.0%愿意听从医生安排。通过接种点医生来获得疫苗接种有关信息占84.2%。结论儿童监护人对OPV和其预防作用了解较多,但对IPV了解较少,IPV纳入NIP政策知晓率低。监护人愿意为儿童接种IPV,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安排依从性较好。儿童监护人支持IPV纳入NIP,预防接种人员应将此政策充分告知儿童监护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专家认知,来探讨灭活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在中国应用的相关问题,为制定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口数多和疫苗需求量大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选取7个省(自治区),对30名EPI专家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50%的调查对象希望在2015年国家能将IPV纳入EPI,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13~2018年消灭脊灰终结战略计划》时间进度表同步,专家们一致认同在保证疫苗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降低疫苗成本,IPV可接受价格中位数为20元/剂(范围5~50元/剂)。实现IPV国产化势在必行,卫生行政等政府部门应尽快明确中国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和使用时间进度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免疫策略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疫苗生产企业应加快IPV的研发、生产和上市。结论EPI专家一致赞同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的进程,中国逐步引入IPV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监护人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IP)的认识和有关政策了解情况,为中国脊灰疫苗转换宣传沟通提供依据。方法在天津市、吉林省、湖北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省级预防接种信息系统随机抽取500名0~1岁儿童的监护人,借助12320卫生热线平台开展IPV纳入NIP认可程度电话调查。结果实际调查2 198名儿童监护人,有效调查问卷完成95.6%。89.26%调查对象知道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49.95%知道OPV可以预防脊灰。20.2%知道IPV,仅14.79%知道IPV可以预防脊灰。仅5.28%调查对象知道OPV能引起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知道IPV局部接种反应调查对象比例为3.78%。如果IPV自费,58.83%的儿童监护人会自愿接种;如果IPV免费接种,有88.67%愿意接种,80.57%的儿童监护人愿意接种国产IPV。近10.79%的调查对象知道国家拟计划将IPV纳入常规免疫。当IPV短缺时,82.0%愿意听从医生安排。通过接种点医生来获得疫苗接种有关信息占84.2%。结论儿童监护人对OPV和其预防作用了解较多,但对IPV了解较少,IPV纳入NIP政策知晓率低。监护人愿意为儿童接种IPV,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安排依从性较好。儿童监护人支持IPV纳入NIP,预防接种人员应将此政策充分告知儿童监护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杭州市2014-2017年出生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接种情况,为今后EV71疫苗的接种实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杭州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4-2017年出生儿童EV71疫苗接种数据,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550888名2014-2017年出生儿童中,第1剂次EV71疫苗接种率为29.15%,2014-2017年各年出生儿童接种率分别为11.55%、22.13%、37.93%和42.16%,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县儿童接种率分别为43.85%、20.78%和27.87%。第2剂次接种率为26.59%,2014-2017年各年龄组儿童接种率分别为10.14%、20.03%、35.23%和38.31%,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县儿童接种率分别为40.51%、18.59%和24.61%。EV71疫苗主要接种年龄为1岁,其中10~13月龄为接种高峰。结论杭州市EV71疫苗接种率虽逐年上升但有待进一步提高,接种月龄偏晚,需加强EV71疫苗接种宣传,使儿童尽早完成接种获得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吉林省灭活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NIP)试点的社会稳定风险,最大限度预防和管理控制可能的风险因素。方法采取下发调查表的方法对各级卫生行政人员和免疫规划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对儿童家长和孕妇及其家属采用现场访谈的调查方法,财政、信访和维护稳定部门由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函征求意见和建议。结果 77.03%的卫生行政人员和81.73%的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对IPV比较了解,而儿童家长、孕妇及其家属了解IPV的比例仅为19.82%和10.78%;83.56%的卫生行政人员和82.74%的免疫规划专业人员赞成IPV替代首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纳入NIP,66.36%的儿童家长和65.69%的孕妇及其家属表示可以接受注射方式接种IPV;IPV纳入NIP,8.11%的卫生行政人员认为会引起原来诊断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上访;儿童家长和孕妇及其家属认为孩子接种IPV后出现不良反应,获得帮助的途径依次是预防接种单位、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寻求媒体帮助和申请医学鉴定的在儿童家长中分别占3.23%和5.99%,孕妇及其家属分别占6.86%和9.80%。结论 IPV纳入NIP,绝大多数公众是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低风险,但需要加强政策调整的相关培训和适度宣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儿童监护人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知识知晓的情况和接种意愿,为开发有针对性的灭活脊灰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上海、安徽、河南、云南、新疆等6省份12个县,对0~5岁儿童的监护人采用方便抽样方法,由培训合格的调查人员入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 402名儿童监护人,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可能引起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及IPV的知晓率均为24.6%。5.2%的儿童监护人发生过接种犹豫,其中OPV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第一位(22.4%)。在未具体向儿童监护人解释IPV、OPV区别前,24.9%的儿童监护人选择IPV是因为听说发生AEFI少,16.7%是因为IPV是进口疫苗;解释后,超过40%儿童监护人选择IPV。49.2%的儿童监护人愿意选择国产免费的IPV。当发生国产IPV供应不足时,59.0%的儿童监护人愿意听从接种医生的推荐。92.9%的儿童监护人表示获取预防接种信息主要依赖于医生,其中91.6%表示接种医生是其最信赖的信息获取途径。结论在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过程中应适度宣传,主要向基层接种医生做好正确引导和免疫策略的解读和宣传,提高其沟通能力,使其在面对儿童监护人询问时能够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资料来源与分析方法1 资料来源1.1 脊灰扩大免疫计划(EPI)和强化免疫规划(SIP)成本调查 以四川省全省脊灰EPI和SIP为对象。根据  相似文献   

13.
1988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倡议行动启动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2012年,全球报告脊灰223例,较2011年减少〉60%,本土脊灰流行国家减少为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数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但WPV传播仍未被阻断,无脊灰国家/地区仍面临输入WPV的风险。同时,有些国家正面临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所致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风险。目前,不同国家/地区评估各自的脊灰发病风险,依据OPV、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的风险和收益,不同国家/地区采用不同的免疫策略:仅使用IPV、序贯使用IPV/OPV和仅使用OPV。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消灭脊灰终结战略计划》中提出,2014年全球阻断WPV传播,2015年所有国家应至少使用1剂IPV,停用OPV中的Ⅱ型组分;2018年完成消灭WPV证实后,停用OPV。现对OPV和IPV的应用现状以及免疫策略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脊髓灰质炎病毒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陕西省2003-2008年检出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病毒(PV)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监测的敏感性。方法对PV阳性的AFP病例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疫苗变异PV采用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性状分析。结果陕西省2003-2008年共检出PV 29株,分离到的PV以Ⅱ型为主(15株),超过Ⅰ型和Ⅲ型之和;AFP病例集中在≤2岁儿童(75.86%),以零剂次免疫和未全程免疫儿童所占比例较大(51.72%);麻痹部位主要为单下肢、双下肢和四肢;型内鉴定14株为疫苗变异PV,基因序列测定均未达到VDPV(1%)的诊断标准;疫苗变异PV的病例中7例为未全程免疫,9例为0~2岁儿童。结论维持无脊灰阶段,存在着VDPV和发生循环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VDPVs)爆发流行的可能,保持高水平的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覆盖率,高质量的AFP病例流行病学监测和病毒学监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人是脊灰病毒的唯一宿主。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灰,目前仅有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4个国家有脊灰野毒株本土病例报告。随着无脊灰目标的逐渐实现,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的缺点逐渐凸现,如OPV在热带地区效力低,可引起疫苗相关麻痹脊灰(VAPP)及免疫抑制者长期排毒等,因此,继续使用OPV不能最终消灭脊灰。1996年,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推荐通过先使用脊灰灭活疫苗(IPV)再使用OPV的连续接种程序来增加IPV的使用,IPV的大量使用消除了活疫苗病毒的散播,也消除了VAPP。2008年,我国提出脊灰疫苗的免疫策略可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逐步采用IPV替代OPV。目前已有学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证实在中国以IPV替代OPV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免疫规划(EPI)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方法。方法从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中获取四川省适龄儿童基本信息及接种资料,开发和运用EPI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工具,分析评价EPI疫苗接种率等指标。结果使用调查工具开展EPI疫苗接种率调查显示,2016年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建卡、建证率均为100%,卡证符合率为91.27%;五苗(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了为82.30%,所有EPI疫苗单苗接种率在66.51%以上;不合格接种原因主要为超期接种。数据准确度较未使用调查工具前高。结论四川省接种率抽样调查工具可以快捷、准确、高效地获得到儿童基本信息和EPI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衡阳市农村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情况,为制定适宜的免疫规划工作策略,指导今后免疫规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于2012年3月抽取衡阳市13个县市区125个村,2005年3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出生的750名儿童,进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分析。结果衡阳市适龄儿童卡介苗、乙肝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五苗基础免疫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五苗全程覆盖率达到90%,达到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省级目标,但扩免后出生(2009~2010年)儿童五苗全程覆盖率85.32%及五苗合格接种率78.97%明显低于扩免前出生(2007~2008年)儿童的96.77%与93.95%,且扩免后新增疫苗及适龄儿童加强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均偏低,除MV复种外,接种率均低于80%。。结论衡阳市免疫规划五苗基础免疫接种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较低,需要采取措施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Polio vaccine, PV)转换后杭州市儿童监护人不同PV基础免疫程序接受度和影响因素。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杭州市0-3岁儿童监护人进行PV相关知识、脊灰灭活疫苗(IPV)与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免疫程序接受度的问卷调查,分析知识得分(总分10分)、免疫程序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44名儿童监护人,PV相关知识的总平均得分为7.83±1.76分;儿童户籍、父母文化程度、母亲职业是监护人知识得分的显著影响因素。在不同的PV免疫程序中,儿童监护人选择IPV-bOPV-bOPV、IPV-IPV-bOPV、IPVIPV-IPV和任一程序均可的比例分别为25.45%、17.34%、36.71%和20.50%;对疫苗的安全性认识、有效性认识、相关知识得分是影响儿童监护人选择不同免疫程序的显著性因素。结论杭州市儿童监护人PV相关知识水平较高;对疫苗的认知和相关知识水平显著影响儿童监护人对不同PV免疫程序的接受度。需加强儿童监护人PV相关知识和免疫策略转换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质量,为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1月,按2008—2013年麻疹平均发病率水平分层整群随机抽取2个县,每县按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随机抽取规定时间内儿童共420人,调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质量。结果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99.3%~100.0%;合格接种率86.2%~99.3%;合格接种率DTP基础全程(92.9%)比加强针(87.9%)高;MCV初种(97.1%)比复种(86.2%)高。7苗基础免疫全程合格接种率(65.2%)与2008年调查结果相近。结论三明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接种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合格接种率和加强(复种)疫苗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浙江省杭州市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对脊髓灰质炎疫苗"2+2"[2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2剂次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免疫程序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展该程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5—8月在杭州市所有接种门诊随机抽取2名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脊灰及脊灰疫苗相关知识得分(共14题)、脊灰疫苗"2+2"免疫程序接受度、开展脊灰疫苗"2+2"免疫程序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意见建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影响知识得分的因素,用χ~2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接受度的因素。结果在398名调查对象中,年龄中位数34(30~39)岁;男性占18.3%(73人)。主城区接种医师和执业医师知识掌握度较好。≥40岁接种人员接受难度增加(OR=2.286,95%CI=1.182~4.419)。认为接受难度增加的原因中,"家长不容易接受,解释工作较难"所占最多41.18%(49/119)。36.68%(146/398)的人提出了问题和困难,其中以"bOPV和IPV外包装相似"占最多20.55%(30/146)。有10.80%(43/398)对脊灰疫苗免疫程序提出了建议,"建议全程接种IPV"占比最多74.42%(32/43)。结论杭州市基层预防接接种人员对脊灰疫苗"2+2"免疫程序具有较好的认知和接受度。在实施脊灰疫苗"2+2"免疫程序时,要注重对大年龄段的接种医生的培训,包括脊灰疫苗接种操作、脊灰疫苗序贯程序、与其他疫苗接种排针的培训,另外还要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力度,减轻接种医生的解释工作。另外建议厂家对bOPV和IPV采用不同的外包装,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