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图像对改善胸部CT扫描增强效果和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进行胸部宝石能谱CT扫描、且肺动脉增强效果不佳(70keV单能图像肺动脉主干CT值<200HU)的49例患者的CT图像资料,通过改变单能量图像的keV值,使图像肺动脉主干CT值达到200HU。计算调整前(70keV)和调整keV值后的肺动脉主干CT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由2名放射科医师以5分法对调整前后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调整前后的图像肺动脉主干CT值、同层肌肉CT值、SNR和CNR,将调整前后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同时将图像按调整前肺动脉主干CT值分为A、B、C、D四组,四组图像调整前后的SNR、CNR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A、B、C、D四组图像调整后的SNR、CNR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调整前后图像的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9,P>0.05),而调整后图像CNR(t=-8.961,P=0.000)和主观评分(Z=-3.400,P=0.001)均较调整前有所提高。A、B、C、D四组调整前后SNR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CNR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肺动脉主干CT值<140HU)调整后SNR均低于B组(P=0.014)、C组(P=0.009)、D组(P=0.020);A组调整后CNR均低于B组(P=0.017)、C组(P=0.004)、D组(P=0.011);B组、C组、D组间SNR、CNR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 0.05)。结论:对于胸部能谱CT扫描增强效果不佳的患者,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单能量图像的KeV值能够改善增强效果,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 CT 大螺距肺动脉成像在低对比剂量优化时的可行性。方法对80例疑似肺栓塞的患者行 CT 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 A、B 2组:A 组,常规组40例,对比剂50 mL,自动跟踪触发扫描;B 组,小剂量测试组40例,对比剂量=体质量×0.3 mL/kg。测量2组肺动脉 CT 值、动静脉 CT 差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辐射剂量,进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评价图像质量、肺栓塞诊断阳性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2组肺栓塞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55)。主观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4)。B 组与 A 组的肺动脉干 CT 值与左肺 SⅢ动静脉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B 组与 A 组的肺动脉干 SNR、CN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50、0.203)。B 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双源 CT 大螺距肺动脉成像低对比剂量优化时,在满足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需要下,较大程度地减少了对比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显示左结肠动脉(LCA)的最佳虚拟单能量,旨在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评估LCA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腹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动脉期原始图像重组成混合能量图像以及基于能谱的间隔10 keV的40~70 keV的单能量图像。对5组图像LCA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以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LCA的CT值、噪声、CNR、SNR随着能级的升高呈递减趋势。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及40~70 keV单能量图像组两两比较,各组间CT值、SNR、CNR、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组图像LCA的CT值、CNR、SNR均高于其他组,噪声低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组。两名影像科医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良好(0.40≤Kappa值<0.75),各组间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0 keV组图像主观评分最高,40~70 keV组单能量图像质量均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结论:40 keV为显示LCA的最佳虚拟单...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非线性融合(NLB)技术在补救非峰值肺动脉CTA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64例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的肺动脉双能CTA图像(线性融合图像,LB组),将每例患者的原始图像采用NLB技术进行后处理,获得非线性融合图像(NLB组)。比较两组图像上7支肺血管(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左肺上叶动脉、左肺下叶动脉、右肺上叶动脉、右肺下叶动脉)、栓子及背部肌肉的CT值及其标准差(SD)、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主观评分采用5分法,≤3分为非峰值图像。结果:CT显示肺动脉栓塞31例。NLB组7支肺血管CT值、SNR及CNR较LB组提高(P<0.05)。栓子平均CT值NLB组低于LB组,NLB组栓子CNR较LB组升高(P<0.05),而NLB组血管层面背部肌肉平均CT值和SD与L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B组主观评分高于LB组,主观评分提高0.53分(P<0.05)。结论:NLB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并增强肺栓子与血管对比度,补救非峰值肺动脉CTA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低剂量容积CT动态时相重建技术改善肺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行动态CT血管成像和标准CT血管成像,A组根据重建方式又分为3个亚组,即A1组(动态CT血管成像动脉期重建)、A2组(时相血管成像重建)和A3组(4D降噪时相血管成像重建)。分别在A组各亚组和B组图像的肺动脉干及各级分支选取感兴趣区域,测定血管腔CT值、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5分法对肺动脉血管的图像质量作出主观评价,统计分析客观指标与主观评价。结果:A组血管腔CT值、噪声、SNR、CNR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亚组的血管腔CT值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以A2组最高;噪声值仅A1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SNR在A2组、A3组与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7),以A3组最高;CNR仅A3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A组和B组...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在双能量CT胰腺成像中采用线性融合技术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不同权重因子(M)重建图像上胰周血管的显示情况,以提高胰腺CT成像质量。方法:对38例怀疑胰腺占位的患者行双能量CT增强扫描(80kVp/Sn140kVp),采用11种权重因子(M=0~1.0,以0.1为单位递增)对动脉晚期图像进行线性融合重建。测量并比较11组图像上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CT 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各支血管的SNR及CNR在11组图像间的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0.7组中的SNR最高,仅与M=0.8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0.8组中的CNR最高,仅与M=0.7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结果显示权重因子0.7组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双能量CT胰腺增强扫描中,使用动脉晚期图像进行线性融合重建时权重因子值为0.7时胰周血管成像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迭代模型重建(IMR)技术在肺动脉低剂量、低对比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患者行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根据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原始数据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射(FBP)、IMR技术重建图像(A、B组),对照组原始数据采用 FBP 重建(C 组)。采用5分制方法评价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测量并计算肺动脉强化值(CT 值)、图像噪声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 CT 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 A组与 B组,B组与 C组肺动脉 CT值、图像噪声、SNR、CNR 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实验组CTDIvol、ED低于对照组(P<0.001)。A、B组肺动脉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B组肺动脉CT值高于C组(P=0.005)。B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A组(P<0.001),B组图像噪声高于C组(P<0.001)。B组 SNR、CNR高于 A组(P<0.001),B、C组 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1,P=0.958)。B组图像可诊断率、优良率高于 A组(P<0.001),B、C 2组图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肺动脉“双低”成像扫描模式联合更优化的迭代重建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应用。  相似文献   

8.
HDCT能谱技术提高肝脏门静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能谱技术在提高CT门静脉成像质量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可疑肝脏病变的患者,采用能谱扫描模式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后,运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最佳对比信噪比单能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测量传统(混合能量,QC)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最佳对比信噪比单能图像中门静脉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三组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组,采用双盲法对重组质量进行评估。对三组图像的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混合能量图像、70 keV单能图像、最佳CNR的单能图像同层对比,发现最佳CNR的单能图像的SNR、CNR大于混合能量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CNR的单能图像的VR、MIP重组图像对门静脉分支的显示级别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最佳CNR的单能图像可以提高CT门静脉成像(CTPV)门静脉分支的显示级别和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不同单能量图像在头部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2月因头晕、晕厥和头痛等临床症状而在本院行光谱CT(IQon Spectral CT)头部CT平扫检查的3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从光谱CT扫描中可获取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和40~120 keV的光谱成像数据,以5 keV为间隔增量将光谱数据重建为17组单能级图像。分别测量每组图像上幕上灰质和白质的CT值和噪声值(SD),并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信噪比(CNR)。同时对常规图像与120 keV单能级图像的伪影区域的脑组织结构(灰、白质)的对比及后颅窝伪影情况进行主、客观评分和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单能图像之间脑灰质CT值(P<0.001)、噪声(P=0.012)和CNR(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脑白质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其中65 keV图像的脑灰质CT值,脑灰、白质的噪声和SNR均高于其它单能级和常规混合能量图像(P<0.05),CNR亦高于其它单能级图像和常规图像(P<0.05)。与常规图像比较,120keV单能级图像上颅底层面伪影区域的脑灰、白质CT值(P=0.046)、噪声(P<0.01)、SNR(P<0.001)和CNR(P<0.00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图像质量评分(P<0.001)和伪影评分(P<0.001)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常规图像相比,从双层探测器光谱CT重建的单能图像在65 keV灰、白质对比度好,图像噪声降低、软组织分别率提高。120 keV单能级图像在由颅骨引起的X线束硬化伪影方面,能有效还原周围组织结构,提升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使用低管电压(100kVp)和低浓度等渗对比剂(270mg I/mL)进行肝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108例行肝脏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4例。A组:管电压100kVp,对比剂为威视派克(270mg I/mL)。B组:管电压120kVp,对比剂为碘克沙醇(320mg I/mL)。测量、计算两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肝实质CT值、肝动脉CT值、门静脉CT值及有效辐射剂量(ED),并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对两组间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CNR高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5),SNR高于B组(P<0.05),A组能够提供清晰的诊断图像,提高病变的显示;A、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P>0.05);A、B组的肝实质CT值及肝动脉CT值均无统计学差异(t=-1.81,P>0.05;t=0.96,P>0.05),而A组的门静脉CT值高于B组(t=7.55,P<0.05);A组的三期总辐射剂量[(8.04±1.12)mSv]低于B组[(11.62±2.41)mSv](t=9.94,P<0.001)。结论:双源CT肝脏增强扫描采用管电压100kVp和低浓度等渗对比剂(270mg I/mL)可以提供较好的图像CNR,提高门静脉CT值,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定量评价超重(25 kg/m2≤BMI<30 kg/m2)患者低剂量双能量(70 kV/sn150 kV)肺动脉成像中70 kVp、非线性融合联合高级模拟迭代重建(ADMIRE)图像的质量。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行双源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的可疑肺栓塞患者共70例,70 kV/sn150 kV扫描模式的体质量指数正常者及超重者各35例,对比剂用量均为30 ml。患者扫描后均获得70 kVp、150 kVp、线性融合及非线性融合图像,评估体质量指数正常者70 kVp (组1)、体质指数正常者非线性融合(组2)、超重者70 kVp (组3)、超重者非线性融合(组4)图像质量指标,包括肺动脉CT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参数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结果 4组肺动脉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段动脉SD值组1高于组4(t=2.69,P<0.05)。肺动脉主干、亚段动脉SNR值组2高于组3(t=1.44、5.40,P<0.05)。左肺动脉干SNR值组2高于组3、组4(t=1.52、1.52,P<0.05)。肺动脉主干、亚段动脉CNR值组2高于组3(t=1.45、5.01,P<0.05)。左肺动脉干CNR值组2高于组3、组4(t=1.50、1.50,P<0.05)。正常体质量指数组、超重组有效剂量为(1.60±0.54)、(1.88±0.45) mSv。结论 对于超重患者,肺动脉CT血管成像70 kV/sn150 kV双能量模式联合ADMIRE迭代重建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且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较低,是一种可行的双能量肺动脉扫描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CTPA)上不同能量图像的图像质量,以确定双能量CTPA的最佳能量混合方式.方法 装满不同浓度碘水的模型及27例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胸部双能量CT扫描,将140kV和80kV图像传送至后处理工作站,按照不同的能量比例混合生成9种权重因子的混合能量图像.比较140kV图像、9种不同权重因子混合能量图像和80kV图像上模型内碘水的CT值、噪声和信噪比(SNR),同时比较27例患者140kV图像、9种混合能量图像和80kV图像上肺动脉的CT值、噪声、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所有患者的权重因子为0.3的混合能量图像、80kV图像和最佳混合能量图像的肺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在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权重因子为0.3的混合能量图像噪声均最小,而权重因子为0.5的混合能量图像肺动脉的SNR值最大,其次为权重因子为0.6的混合能量图像,临床应用中权重因子为0.5和0.6的混合能量图像上肺动脉的CNR值最大.权重因子为0.3、0.5、0.6的混合能量图像和80kV图像的评分结果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5.65,P=0.00),其中权重因子为0.6的混合能量图像评分最高.结论 双能量CTPA中,权重因子为0.5和0.6的混合能量图像能提供最佳肺动脉SNR和CNR,并能够提高CTPA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NLB)技术在双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疑似双下肢血管病变并行双能量CTA检查的患者52例,扫描后分别行线性融合(LB)技术和NLB技术重建,得到LB和NLB图像。对比LB、NLB及原始图像低kV(80 kV组)3组图像质量,包括客观评价(CT值、SD、SNR、CNR)和主观评分,以及图像优良率和图像可诊断率。结果:3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B组评分最高。80 kV组、LB组、NLB组图像可诊断率分别为61.54%(32/52)、38.46%(20/52)、65.38%(34/52),优良率分别为30.77%(16/52)、0(0/52)、38.46%(20/52)。3组图像对应部位血管CT值、SD及CN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LB组CT值最高,且CT值、SD及CNR均高于LB组(均P<0.05)。3组图像对应部位血管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能量CT的NLB技术可提高双下肢CTA检查的图像质量,有望增加双下肢血管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能谱技术在提高CT门静脉成像质量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1例可疑肝脏病变的患者,采用能谱扫描模式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后,运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最佳对比信噪比单能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测量传统(混合能量,QC)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最佳对比信噪比单能图像中门静脉的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三组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组,采用双盲法对重组质量进行评估.对三组图像的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混合能量图像、70 keV单能图像、最佳CNR的单能图像同层对比,发现最佳CNR的单能图像的SNR、CNR大于混合能量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CNR的单能图像的VR、MIP重组图像对门静脉分支的显示级别优于混合能量图像和70 keV单能图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最佳CNR的单能图像可以提高CT门静脉成像(CTPV)门静脉分支的显示级别和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在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怀疑冠状动脉和/或头颈动脉疾病的连续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A组)30例和常规剂量组(B组)30例。两组均采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大螺距模式行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A检查,A组采用70kV管电压、30mL对比剂的低剂量模式,B组采用100kV管电压、40mL对比剂的常规剂量模式。将A、B两组图像采用MPR、CPR、MIP和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的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以节段为单位测量冠状动脉、头颈动脉的CT值、图像噪声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两组中辐射剂量指标值(CTDIvol、DLP、ED)的差异。结果:A、B两组之间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的主观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Z=-0.257,P=0.797;头颈动脉:Z=-0.961,P=0.337);两组间SNR和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升主动脉SNR:t=-1.203,P=0.234;升主动脉CNR:t=-1.845,P=0.070;左冠状动脉主干SNR:t=-0.132,P=0.895;左冠状动脉主干CNR:t=-0.324,P=0.747;右冠状动脉SNR:t=-1.058,P=0.294;右冠状动脉CNR:t=-1.251,P=0.216;颈总动脉SNR:t=-0.796,P=0.429;颈总动脉CNR:t=-0.561,P=0.577;椎动脉V1段SNR:t=0.407,P=0.685;椎动脉V1段CNR:t=0.521,P=0.604;颈内动脉SNR:t=-0.616,P=0.540;颈内动脉CNR:t=-0.516,P=0.608;基底动脉SNR:t=-0.442,P=0.660;基底动脉CNR:t=-0.325,P=0.746;大脑中动脉M1段SNR:t=0.790,P=0.443;大脑中动脉M1段CNR:t=-0.938,P=0.325);A组辐射剂量低于B组(CTDIvol:t=-20.40,P=0.000;DLP:t=-20.19,P=0.000;ED:t=-19.49,P=0.000)。结论:第三代双源CT低剂量在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并能大幅减小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6.
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源义  万兵  刘四斌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54-135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41例肺血管病变的MSCTPA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全部病例依据直观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得以明确诊断,其中获得性肺血管病21例,包括肺动脉栓塞19例,肺动脉瘤2例;先天性肺血管病20例,包括肺动静脉瘘14例,肺隔离症3例,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动脉瘤1例,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2例。结论:MSCTPA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肺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可取代有创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第三代双源CT(DS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行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的可行性及其对降低线束硬化伪影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将拟行CTPA检查的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常规扫描方案(管电压90kV,对比剂30mL)和双低剂量扫描方案(管电压70kV,对比剂20mL)。记录2组的辐射剂量。测量并计算肺动脉干及其主要分支血管腔内的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线束硬化伪影指数(AI)。通过五分量表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分别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Student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及AI值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内不同肺动脉分支间的AI值进行比较。结果:双低组辐射剂量低于常规组。两组间各项客观图像质量指标(CT值、SNR、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中右肺动脉(RPA)、右肺上叶肺动脉(RULPA)的AI值高于其它分支(P<0.05),而双低组中两者的AI值明显降低且与其它分支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和RULPA的AI值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1;t=7.82,P<0.01),同时两者在双低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Z=4.33,P<0.01;Z=4.53,P<0.01)。结论:第三代DSCT双低CTPA扫描方案可行,能显著降低线束硬化伪影对右肺动脉和右肺上叶肺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低剂量肾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TA)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选取拟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且体重在60~70 kg的患者90例,按检查先后分为,120 kV,120 mAs组(A组);120kV,60 mAs组(B组)和100 kV,100 mAs组(C组),每组30例。其中A组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PB)生成图像,B组与C组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生成图像。测量记录各组图像的肾动脉CT值、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对采集后的图像进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后处理,并按1~5分对VR图像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A组与B组肾动脉CT值、SD值、SNR、CNR及V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SD值与A组、B组相当,而肾动脉CT值、SNR、CNR及VR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T值=-12.326,tSNR=-7.136,tCNR=-7.649;ZVR=-2.690,PVR <0.05)。 结论 肾动脉CTA运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mAs降低50%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图像质量,而在管电压降低到100 kVp,辐射剂量(机器显示)降低50%的情况下,图像质量反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emography,DSCT) bolus tracking及test bolus两种增强方法分别进行肺静脉增强扫描,探讨两种增强方案的优缺点。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SCT胸部增强扫描的受检者190例,分为A、B两组,A组130例行bolus tracking技术扫描,B组60例行test bolus技术扫描,分别用肺静脉、肺动脉及肺动静脉差值的定量评定法及目测图像质量的5分定性评价法,评价肺静脉成像质量的差别,并比较对比剂用量和增强时间。结果 A组肺静脉、肺动脉及动静脉差值分别为(159. 77±70. 70) HU、(344. 11±99. 38) HU、(189. 16±86. 20) HU; B组肺动脉、肺静脉及动静脉差值分别为(179. 47±51. 63)、(365. 50±94. 05)、(189. 744±83. 26) HU;两种方法肺静脉成像质量无显著差异(两组资料比较肺动脉F=3. 74,P 0. 05,肺静脉F=1. 967,P 0. 05,动静脉差值F=0. 020,P 0. 05)。两组图像质量目测评分无统计学差异(Z=-1. 06,P 0. 05)。A组和B组对比剂总量为60和70ml,生理盐水用量为30和50ml。A组增强扫描所需时间(34. 81±2. 19) s,B组(97. 10±1. 68) s,A组平均减少62. 29s/例(t’=-214. 73,P 0. 001)。结论 DSCT bolus tracking及test bolus两种增强方案均能用于CT肺静脉增强扫描,两者肺静脉成像效果无差异,可获得清楚显示3级以上至6级肺静脉的优质图像,而且成功率达98. 5%。但test bolus操作较复杂,所需对比剂量及生理盐水稍多,扫描所需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量对比剂能谱单能量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行肾动脉CTA的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1例和研究组(B组)20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120 kV,对比剂用量600 mgI/kg体质量。B组采用能谱扫描,140和80 kV瞬时切换,对比剂用量300 mgI/kg体质量。A组重建1.25 mm、滤波反投影(FBP)图像,B组分别重建40、45、50、55、60、65、70 keV单能量、层厚为1.25 mm、40% ASIR单能量图像。将所有图像行MPR、VR、CPR,比较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应用Kappa检验比较2名医师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计算肾动脉的SNR、CNR,对2组图像的CT值、SD值、SNR、CN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一般资料和辐射剂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比A组对比剂用量降低了51.6%(P=0.000);B组55 keV时的CT值与A组等效,55、60 keV的SD值与A组最接近,55 keV的SNR与A组最接近,50~65 keV的CNR与A组最接近。结论:在能谱CT单能量肾动脉成像中,半量对比剂55~60 keV的能量点接近常规剂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