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Y、小Y染色体与精液质量及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638对夫妇行IVF/ICSI助孕治疗的不孕不育或不良孕产史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对比分析染色体核型正常组与大Y组、小Y组之间IVF/ICSI助孕后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出生率、流产率等.结果 638对夫妇行IVF/ICSI助孕患者中双方染色体核型均正常者共518对,男方染色体为大Y女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52对,男方染色体为小Y女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17对.大Y、小Y染色体检出率分别为8.15%(52/638)、2.66%(17/638).大Y/小Y染色体与精液参数的关系显示轻中度少弱精组小Y的检出率6.1%高于正常精液组的1.6%(P<0.05);重度、极重度少弱精组的大Y的检出率17.0%高于正常精液组的6.4%(P<0.05);无精子组小Y检出率6.1%亦高于正常精液组(P<0.05).结论 大Y 和小Y染色体可引起男性少弱精、无精,对IVF/ICSI助孕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再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鲜胚周期助孕结局的因素,以进一步改善其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90个周期)首次IVF/ICSI-ET助孕失败并接受再次IVF-ET鲜胚移植周期的情况,对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再次IVF/ICSI-ET获得临床妊娠23例、未孕2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组妊娠周期移植后黄体支持加用补佳乐剂量(4.73±2.49)mg/d与(3.5±2.63)mg/d、联用HCG剂量(1 318.18±945.48)IU/次与(636.36±953.46)IU/次显著高于首次未孕周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3,P=0.047;t=2.83,P=0.01)。再次IVF/ICSI-ET获得临床妊娠组自身前后周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移植后联用HCG(OR=1.001)、是否进行内膜修整(OR=0.143)与再次IVF/ICSI-ET临床妊娠结局相关(P<0.05)。再次周期未孕组与妊娠组各单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膜修整、适当的黄体支持是影响再次IVF/ICSI-ET助孕是否妊娠的重要因素,重视这些环节是提高和改善再次IVF助孕结局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短时体外受精(IVF)或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与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half-ICSI)两种授精方式在首次助孕周期对预防IVF受精率低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初次助孕周期中因存在精卵结合障碍高危因素而接受短时IVF(或短时IVF联合联合早期补救ICSI)或half-ICSI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授精方式分为短时IVF助孕组(A组,n=192)和half-ICSI助孕组(B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为进一步分析受精情况,筛选A、B两组中IVF受精率低下周期(受精率≤30%)的患者,分别设为A1组(n=20)和B1组(n=9),比较A1、31两组的卵子受精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A组不存在过度ICSI(0.0% vs89.8%,x2=479.888,P<0.01).A组正常受精率低于B组(73.3% vs 79.6%,x2=14.780,P<0.01),但两组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VF受精率低下周期中,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提高正常受精率(A1组77.9%,B1组49.4%,x2=28.833,P<0.01).结论 相比half-ICSI,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避免过度ICSI、提高IVF受精率低下周期的正常受精率,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更加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不孕症患者进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301例合并子宫肌瘤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IVF/ICSI-ET治疗.将301例患者分为5组:A组为肌壁间肌瘤组且肌瘤均未压迫宫腔,共167例;B组为肌壁间肌瘤组且肌瘤不同程度压迫宫腔,共23例;C组为单纯浆膜下肌瘤组,共47例;D组为黏膜下肌瘤组且IVF/ICSI-ET治疗前行宫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共7例;E组为IVF/ICSI-ET治疗前行开腹或腹腔镜下肌壁间和(或)浆膜下肌瘤剔除术,共57例.选择同期因输卵管因素行IVF/ICSI-ET治疗、不合并子宫肌瘤的不孕症患者167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数目将A组分为3个亚组:1个肌瘤组52例、2个肌瘤组60例、≥3个肌瘤组55例;按照子宫肌壁间肌瘤的大小将A组分为2个亚组:<4cm组114例、≥4 cm组53例.分析子宫肌瘤的位置、数目、大小以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A、B、C、D、E组及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自然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不同肌瘤数目亚组或肌瘤大小亚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自然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无妊娠并发症及胎儿畸形发生,A组、E组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胎儿畸形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子宫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的不孕症患者行IVF/ICSI-ET助孕的临床结局较好;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数目和大小、IVF/ICSI-ET治疗前行开腹或腹腔镜下肌壁间和(或)浆膜下肌瘤剔除术对不孕症患者的IVF/ICSI-ET助孕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超长激素替代方案对既往胚胎种植失败再行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着床失败再次行FET的患者669例,根据本次FET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为2组:改良超长激素组(n=184)患者接受改良超长激素替代方案,单纯激素组(n=485)患者接受单纯激素替代方案.回顾性分析2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转化日子官内膜厚度、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超长激素组的优质胚胎率低于单纯激素组(50.9% vs 64.8%,P<0.01),但囊胚移植率高于单纯激素组(57.4% vs 18.3%,P<0.01);改良超长激素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单纯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vs 23.8%,46.7% vs 35.9%;P均<0.05).临床妊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囊胚移植率和优质胚胎率是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按照移植胚胎胎龄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中,虽然单纯激素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改良超长激素组(67.5%vs 58.0%,P<0.05),但两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0% vs 16.7%;34.9% vs 32.0%;P均>0.05);在囊胚移植周期中,单纯激素组与改良超长激素组的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7% vs 45.5%,P>0.05),改良超长激素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单纯激素组(39.6%vs 27.2%,56.9% vs 40.2%;P均<0.05).结论 对于既往胚胎种植失败再次行FET助孕的不孕患者,改良超长激素替代方案可提高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辅助生殖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5 345对不孕不育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测,对其中3 435个周期的助孕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发现有染色体多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不同类型分组后与染色体正常群体对照,观察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形成率,累计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总多态性组、Y染色体变异组、1/9/16号变异组、D/G组变异与正常组比较,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形成率、累计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卵裂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染色体多态性患者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妊娠结局与普通人群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对于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后有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或取消鲜胚移植行全胚冷冻、冻胚移植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存在OHSS发生高风险的共1578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行鲜胚移植或取消移植行全胚冷冻后冻胚移植(FET)两种不同处理方式所获得的妊娠结局及处理后OHSS发生率.结果 2010年鲜胚移植共计9009周期,OHSS高风险患者共计1578周期(E2≥4000pg/mL或取卵数≥30个).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为1284周期,其临床妊娠率为60.9%;全胚冻存294周期,行首次FET为250周期,临床妊娠率54.0%(P<0.05);两组的着床率分别为39.7%(1111/2802)和35.7%(185/518),流产率分别为9.7%(76/782)和8.9%(12/135).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后发生重度OHSS共46周期,其发生率为3.6%(46/1284),高于全胚冷冻组0.3%(1/294),亦高于全年度非OHSS高风险鲜胚移植患者的1.3%(100/7725周期)(P<0.05).结论 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全胚冷冻后冻胚移植首周期较鲜胚移植能有效避免重度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D/G组染色体随体多态性变异(satellite heteromorphism of D/G group chromosome, DGs)患者与核型正常对照组之间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结局有无差异,以及变异携带者的性别效应。方法 选取DGs 54例作为病例组,核型正常10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在IVF/ICSI治疗时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ICSI卵子成熟率;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有无差异。同时比较IVF治疗病例组中男/女性携带者上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胚胎学结果中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DGs病例组异常受精率在IVF治疗时显著高于对照组(11.53% vs 7.78%,P=0.038),在ICSI治疗时未见明显差异。IVF治疗女性携带者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显著高于男性携带者(85.71% vs 74.44%,P=0.001;75% vs 30.77%,P=0.024;72.73% vs 26.09%,P=0.002)。结论 IVF治疗中DGs病例异常受精率增高,女性携带者临床预后明显优于男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子宫不孕患者辅助生殖的助孕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周期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双子宫不孕患者22例(研究组),根据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不孕类型及不孕因素同时期随机匹配66例正常子宫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IVF/ICSI助孕情况。结果:研究组宫体左右径、宫体体积计算值均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的超促排卵情况、胚胎培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共移植43个周期,临床妊娠16例共20个周期,胚胎着床率30.43%,临床妊娠率46.51%;对照组共移植101个周期,临床妊娠38例共49个周期,胚胎着床率29.05%,临床妊娠率48.51%。两组的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流产率(45.00%)高于对照组(8.16%)(P<0.05),而抱婴率(55.00%)及累计活产率/周期(25.28%)均低于对照组(91.84%和44.55%)(P<0.05)。结论:双子宫畸形不影响超促排卵治疗的卵巢反应、胚胎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对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
析南方医院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61个IVF/ICSI周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164例单纯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对两
组的一般情况、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的卵巢反应性、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
新鲜周期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与
GnRHa降调节的长方案相比,GnRH拮抗剂方案对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有不利影响(25.0% vs 45.0%,P=0.184;66.7% vs
27.8%,P=0.247),但无统计学差异,而活产率显著低于长方案组患者(0% vs 30.8%,P=0.025)。结论子宫腺肌病降低不孕患者
IVF/ICSI-ET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且增加流产率,GnRH拮抗剂方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IVF/ICSI-ET的临床结局
有负面影响,GnRHa长方案能够增加IVF/ICSI-ET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季节变化和光周期性对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胞质内注射(ICSI)-胚胎移植(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行IVF/ICSI-ET治疗、年龄<38岁、体重指数(BMI)<25kg/m2、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超排卵及取卵后第3天行新鲜胚胎移植的12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取卵日期将其分为春、夏、秋、冬组,或长、短日照期组,比较各季节组间及长、短日照期组间优胚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的差异.结果 各季节组间及长、短日照期组间,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不孕时间、基础FSH值和不孕因素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反应性、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优胚率和移植胚胎数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季节组间患者的HCG阳性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日照期组患者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短日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季节变化对IVF/ICSI治疗结局无明显影响,但长日照期IVF/ICSI周期较短日照期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因长方案垂体降调不全改行改良超长方案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后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生殖中心接受标准长方案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218例临床资料。根据垂体是否达到降调标准及是否需再次降调,将218例患者分为A组(行标准长方案降调完全的患者)98例,B组(行标准长方案降调不全改行改良超长方案降调的患者)104例,C组(行标准长方案降调不全直接促排卵的患者)16例,统计分析这3组患者行IVF/ICSI-ET的促排卵参数(促排天数、促性腺激素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双胎率)。结果 3组患者促排天数、Gn用量、获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77.86%)高于B组(6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优质胚胎率(68.52%)高于B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周期取消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孕症患者因垂体降调不全而改行改良超长方案不影响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激光辅助孵化(laser-assisted hatching,LAH)对种植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97例胚胎种植失败患者,选取其124个FET周期并随机分为两组:孵化组(61个周期),胚胎移植前行LAH;未孵化组(63个周期),胚胎移植前未行辅助孵化.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以及流产率、多胎率.结果 孵化组的临床妊娠率(47.5%)、胚胎种植率(29.2%)均高于未孵化组(30.2%和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多胎率等结局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H可明显提高种植失败患者FET周期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来曲唑(letrozole,LE)与尿促性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mpin,HMG)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患者促排卵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11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来曲唑组)、B组(来曲唑与尿促性素组),B组HMG用法为隔日肌内注射1次。观察两组成熟卵泡数、成熟卵泡率、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数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 两组基础性激素水平、BMI、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两组分别为26.7%和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说明B组临床妊娠率优于A组;B组中HMG的周期平均用量为5.12支(532/104)。A组3例早期流产,3例多胎妊娠;B组2例自然流产,1例异位妊娠,5例多胎妊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LE与HMG联合应用且HMG隔日肌内注射1次的方案优于单用L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绒毛膜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与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不孕患者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技术(IVF/ICSI-ET)结果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6月—2016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采用改良超长方案的PCOS患者200例,所有患者促排卵启动日LH﹥0.5 mIU/mL。按照扳机日LH水平分为A、B两组。A组150例,LH﹥0.5 mIU/mL;B组50例, LH≤0.5 mIU/mL。比较各组取卵数、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结果取卵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优胚率(69.4% VS 60.7%)、胚胎种植率(40.8%VS 36.9%)、临床妊娠率(62.0% VS 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A组为4.3%,低于B组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超长方案PCOS患者HCG日适当的LH水平有助于改善临床结局,LH﹤0.5mIU/ml可取消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孕夫妇不同类型染色体多态性与胚胎多核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1145对首次接受IVF/ICSI周期的不孕夫妇,术前常规进行染色体核型筛查,根据染色体分成2大组:正常对照组及染色体多态组;染色体多态组再分为染色体臂间倒位亚组、D/G组染色体多态亚组及(1,9,16)qh+多态亚组。比较各组卵裂期胚胎的多核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的差异。结果 1145对夫妇中有139对夫妇(6.10%)至少一方存在染色体多态性,不同染色体多态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女方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平均促性腺激素剂量、扳机日雌激素水平、平均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 娠率和活产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胚胎多核率分别为:臂间倒位亚组8.23%,D/G组染色体多态亚组4.65%,较正常对照组(2.69%)显著增高(P<0.05),(1,9,16)qh+多态组胚胎多核率(2.77%)与对照组(2.6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孕夫妇染色体中臂间倒位和D/G组染色体多态性会增加胚胎多核率(1,9,16)qh+多态对胚胎多核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从中寻求一种便捷、有效且并发症少的促排卵方案。方法 选取195例PCOS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克罗米芬组n=48)、B(来曲唑组n=50)、C(克罗米芬+来曲唑组n=47)、D(来曲唑+来曲唑组n=50)4组,观察4组之间的成熟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 A组成熟卵泡个数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排卵率、妊娠率而言,C组和D组分别较A组、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流产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 来曲唑+来曲唑方案也能够相对提高PCOS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及排卵率,为促排卵方案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孕女性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治疗过程中子宫畸形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ART助孕的不孕女性中子宫畸形患者作为试验组纳入,共34周期;机械抽样选取同时期接受ART助孕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共73周期。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激素水平、试验室指标、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子宫畸形的不同类型将试验组分为5组,分别对5组患者妊娠结局进行统计。结果 子宫正常组与子宫畸形组的临床妊娠率、单胎率、双胎率、活产率、早期流产率、中晚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畸形5个亚组,临床妊娠率、单胎率、双胎率、活产率、早期流产率、中晚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T治疗中子宫畸形不是妊娠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