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CT引导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生理性退变、长期慢性劳损或外伤,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外移后突,刺激和/一或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出现以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腰腿痛。以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都采用手术切除突出椎间盘的方法根治。随着介入疗法的应用,一种新的微创手术——CT引导下胶原酶溶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于2003年4月-2004年4月对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治愈及好转率达91.6%,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侧方经皮穿刺达椎间孔,硬膜外腔内注射国产胶原酶1200U。结果获得分次随访32例,溶核术后平均20个月优良率达78.2%;平均30.5个月优良率降至68.8%。结论胶原酶溶核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作用原理主要是注药后溶解了椎间盘突出物,解除了突出物对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文对215例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 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腰椎侧方经皮穿刺达椎间孔,硬膜外腔内注射国产胶原酶11200U。结果 获得分次随访32例,溶核术后平均20个月优良率达78.2%;平均30.5个月优良率降至68.8%。结论 胶原酶溶核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对128例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胶原酶溶解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并采用改良Macnab法评价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128例患者术后优良率82.0%,有效率93.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胶原酶溶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之一,也必将成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及胶原酶盘内注射术后各自疗效。方法 对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后再注射胶原酶于椎间盘内。结果 25例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与胶原酶盘内注射双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随机分组3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的比较,探讨经皮髓核切吸+胶原酶溶核术的疗效。方法对1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成手术组、单纯切吸组和切吸+胶原酶注射组,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手术组优良率93.7%,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切吸+胶原酶注射组优良率91.2%,并发症少;单纯切吸组优良率较二者低,为80.9%。结论切吸+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接近手术组,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只要适应证选择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临床应用,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病例行椎间盘内及盘外胶原酶注射,患者随访1年,评估其疗效。结果:胶原酶溶解术的总有效率达82%(123/150),两例合并椎间盘感染,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胶原酶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4例,其中L3、4间隙突出10例,L4、5间隙突出56例,L5S1间隙突出12例,L4、5、L5S1间隙同时突出6例。结果:术后随访6~18月,治疗后疗效的优良率达86.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在CT引导向下经小关节内侧缘行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溶盘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我院从2001年开始采用这项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现突出椎间盘髓核CT值大小与溶盘术后疗效有一定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皮髓核切吸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付辛荣  荆鑫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67-1767
目的 通过对随机分组3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的比较,探讨经皮髓核切吸+胶原酶溶核术的疗效。方法 对14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随机分成手术组、单纯切吸组和切吸+胶原酶注射组,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手术组优良率93.7%,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切吸+胶原酶注射组优良率91.2%,并发症少;单纯切吸组优良率较二低,为80.9%。结论 切吸+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接近手术组,具有方法简便、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只要适应证选择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胶原酶溶核术是指在CT引导及局麻下将胶原酶1200u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射到突出的腰椎间盘中,使突出的髓核溶解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达92%.[1]我院于2001年12月-2002年9月共进行45例56个椎间隙的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术前X片定位法和术中CT定位法行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注射胶原酶溶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年龄20~78岁,男52例,女54例,采用小关节内缘进针硬膜外前侧间隙穿刺法盘外注射胶原酶溶液行溶核术。一组用术前X片定位法,术中无影像学支持穿刺;另一组在CT引导下穿刺。观察穿刺过程和临床疗效,随访7~300天。结果:术中CT定位比术前X片定位穿刺更容易。术中CT定位组30天时的优良率68.97%优于术前X片定位组的38.67%(P〈0.01)。结论:术中CT定位下胶原酶溶核术可靠性要好于单纯术前X片定位,其半年内的疗效也要好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盘内注射臭氧盘外注射胶原酶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 随机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盘内注射臭氧结合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纯胶原酶治疗组(对照组),2组病人均给予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指导,但观察组特别注重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 1月和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盘内注射臭氧结合盘外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胶原酶治疗疗效更显著,患者恢复快,特别对不具备开展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条件的医院,更具价值.臭氧结合胶原酶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和量化评估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传统的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做1个月和1年的近远期差异分析。方法:2000-10/2003-04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符合微创介入治疗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经患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和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采用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介入治疗,Nd:YAG连续型激光,波长1064nm;胶原酶溶核术组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将胶原蛋白溶解酶1200U溶于5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查记录症状、体征和进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数据,在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患者症状、体征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结果。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恢复程度、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诱发电位表现形式作为评估标准,以优良率作为疗效指标,选择术后1个月和1年为早期和远期疗效评定时间点。结果:术后1个月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中有1例失访,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中有2例失访,9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至1年随访时,仍为90例。①术后1个月时两组的优良率评分基本一致[(71%(33/46)和66%(29/44),(χ2=0.357,P=0.550)],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胶原酶溶核术组[85%(39/46),(66%,29/44),(χ2=4.337,P=0.037)]。②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相似,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者的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与胶原酶溶核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胶原酶溶核术两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近期疗效两种方法相似,术后1年远期随访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治疗技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详细介绍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外科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1997年以来外科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均采取经皮腰椎间髓核切吸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结果:术后9例患者随访一年以上,总优良率77.78%。总有效率88.89%。结论:严格掌握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至今,我院已经采用胶原酶化学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7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892例,疗效满意,现从护理角度阐述用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胶原酶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胶原酶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29例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66):胶原酶联合臭氧注射组,B组(n=63):单纯胶原酶注射组,术后1周、3月、6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术后疗效均优于术前,且随着时间延长疗效逐渐显著。术后随访,同期A组疗效均优于B组。结论:胶原酶髓核溶解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关节内侧入路盘内胶原酶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二区C域Ⅲ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36例二区C域Ⅲ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A、B二组,每组168例.A组采用小关节内侧 入路盘内胶原酶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采用小关节内侧入路盘内胶原酶溶解术治疗.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二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周和3个月,A组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结论:小关节内侧 入路盘内胶原酶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二区C域Ⅲ层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椎板间孔入路盘内胶原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整造影剂在腰椎间盘和突出物内分布,探讨提高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3例经腰椎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造影组,两组均在CT直视下经椎板间孔入路穿刺成功,针尖(靶点)位于突出椎间盘突出物内.对照组直接注射胶原酶;造影组注射碘海醇0.5ml,突出物显影完整后注射胶原酶;术后1周、3月、6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造影组术后3个月、6个月有效率达90.48%、97.62%,造影组术后6月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原酶溶解术中调整造影剂分布可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