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应用朱焱等(浙江医学杂志 1981;3(5):12)采用的以概率型的对数似然度法为数学模型,在建立了判别式的基础上将各系数转为诊断指数,然后经演算制定《急性颅脑损伤预后计量预测指数表》,以此对我院1983—1985年6月所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50例进行回顾性验证。其中,男36例,女  相似文献   

2.
根据概率论中的贝叶斯定理,从226例已获手术明确诊断的闭合性颅脑外伤为材料,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算得其症状、体征、特殊辅助检查等项症状指标,制成颅脑外伤性质计量诊断指数表,颅脑外伤血肿部位计量诊断指数表,颅脑外伤予后计量诊断指数表。根据这些指数表,编制计算机程序或经简单的加法运算就能对闭合性颅脑外伤病人的疾病性质、颅内血肿部位及病人的予后作出快速诊断,使能及早救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CT分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25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型,对临床预后做出评估和判断,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急性颅脑外伤的CT分型与临床预后呈负相关关系,即CT分型越高,临床预后越差。结论:CT分型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以概率型的数学模型—最大似然法,对急性阑尾炎作计量鉴别诊断的研讨,制定出《急性阑尾炎的计量鉴别诊断指数表》。经554例病历及近期120例急性阑尾炎病例的验证,其准确率分别为91.3%及95.8%,均显著高子临床诊断,表明有较高的客观性。使用时只须根据患者的简要病史用“√”符合填入表内,作些简单的加法运算就能较快地得出诊断。  相似文献   

5.
翟建明  赵晓林 《重庆医学》1999,28(3):207-208
近几年颅脑损伤有增加趋势,外伤性颅内血肿也相对增加,其死亡率在边远山区仍然很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早期正确诊断率低,最近我们将“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计量鉴别诊断表”应用于临床,确实感到简便可靠。为了验证其诊断价值。以及对15例进行及时应用,表明该表诊断准确率很高,特别对基层医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现介绍如下:1、计量诊断的概念计量诊断,是计量医学(Quantitativemedic-me)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用多元分析法的判别分析,把测定量为变量,再用贝叶斯定理或其他统计学方法算出判别函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第1、3、30天检测血清P-选择素、D-二聚体、血糖水平及SSS评分.P-选择素、D-二聚体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对P-选择素、D-二聚体与S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依据S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型,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均随分型加重而明显增加(P<0.05);颅脑损伤患者各时间血糖、P-选择素及D-二聚体、SSS评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与SSS下降值呈直线正相关(r=0.51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后的有效指标.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3、7、10sd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NSE水平均持续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检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将其作酸碱气体分析来预测急性颅脑损伤的预后和判断治疗的效果,在国内报道尚少。我们对5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了70次脑脊液酸碱气体分析及血气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脑脊液的酸碱气体分析作一对照,以探讨其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变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分析其在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静脉采血,血凝仪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变过程中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疾病发展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增高,其在入院前、入院后5d、入院后7d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0.40±0.09)、(2.20±0.38)、(3.50±0.72)mg.L-1,高于健康体检者。结论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早期干预治疗,病情判断及预后,以及防止不可逆性脑缺血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不同时值的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来间接观察其氧自由基在体内堆积程度.方法:选择住院的颅脑损伤后,临床诊断属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在伤后24、48、72 h抽血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发现SOD值渐低于正常参考值,而MDA值即渐高于正常值,且于伤后72 h较显著(P<0.05).结论:间接反映出氧自由基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渐有增加的反应,也证明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原发、继发)的程度,并对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对预后判断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脑膨出的发生机制,探讨早期预防及救治的措施.方法:总结256例GCS 3分~8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32例的临床经验.结果:按格拉斯哥结果分级判断预后的标准,死亡9例(28%),植物生存3例(9.4%),重残7例(21.9%),中残4例(13%),轻残5例(15.6%),良好4例(13%).结论:提高对颅脑损伤后急性脑膨出的认识,快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在神经外科急诊救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由于伤情复杂、预后欠佳,在诊断与处理方面有其特殊性,需要临床医生予以特别关注.我科自2005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老年急性颅脑损伤126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收集确诊的6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并对凝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无论是中型还是重型,PT、TT、APTT较对照组增高,而FIB、PLT较对照组降低;重型较中型颅脑损伤,D-二聚体明显增高。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发生了改变,尤其D-二聚体对病情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作用;正确把握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变化,及早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及乳酸脱氢酶的表达量,探讨二者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50例正常成人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CRP及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及预后表达的关系。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RP及乳酸脱氢酶含量升高,重型颅脑损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组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时血清中CRP及乳酸脱氢酶含量升高,在颅脑损伤急性期联合检测血清中二者的含量对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随机对急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220例的垂体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质醇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急性脑外伤后忠者多种垂体激素、皮质醇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颅脑损伤程度越重,伤后垂体激素、皮质酹水平越高,随后激素水平逐渐下降.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患者的垂体激素、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水平可作为判断伤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瞳孔改变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指导及预后分析;方法:对17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颅内血肿的瞳孔改变占86.2%,脑挫裂伤占42.5%,原发性脑干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占87.5%;而且瞳孔的单双眼改变和对光反射提示不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近80%发生瞳孔改变,正确观察和判断这些改变,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用核磁共振、CT检查方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范围来自所在医院2017年间收治确认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群体,从中随机抽取100例并对其数字编序,随机以各组50例分为共振组与CT组,对应接受核磁共振诊断、CT检查诊断。通过对两种诊断方式的前瞻性研究并归纳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振组与CT组诊断准确率对应为96.0%、84.0%,数据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方式下对血肿厚度的评估掌握程度优于CT检查方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用核磁共振手段检测无论在准确率或者对病情的评估方面相对于CT检测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好保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骥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79-80
目的 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特征,关注二者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收集9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70例正常成人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CRP和NSE的含量,分析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的意义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CRP和NSE表达升高,重型颅脑损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组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组,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RP和NSE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RP和NSE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中含量升高,联合检测血清中二者的含量对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活性对脑震荡和轻微脑挫伤鉴别诊断及评价急性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患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层析荧光法对117例急性颅脑损伤和12例颅内高压患脑脊液(CSF)中CK-BB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伤后CSF-CK-BB活性明显升高,并且伤后CSF-CK-BB活性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患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伤后CSF-CK-BB活性可作为一个新的对脑损伤诊断及评定脑损伤严重程度和患预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周仪  朱为娅  刘伟 《河北医学》2004,10(12):1113-1115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对24例重型颅脑损伤CT表现中线移位、基底池压闭和脑肿胀分别观察,结合临床病情( GCSS), 研究预后相关性关系.结果:中线移位和结构基底池压闭者、弥漫性脑肿胀, 脑损伤程度严重.结论:CT是早期诊断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