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23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3例中22例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其中仅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7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3例,QRS波呈Rv1〉Rv2〉Rv3;Qv3-Qv6未达到病理性Q波标准,但Q波的深度和宽度大于下一导联的Q波(即Qv3〉Qv4、Qv5〉Qv6)4例;在V4~V6导联的R波起始部有顿挫或切迹〉0.5mm的负向波有4例;右胸导联V1~V3呈qrS波型的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决不能根据一次的心电图描记肯定诊断或否定诊断,应反复描记心电图进行动态观察,并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血清标志物检查,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胸痛患者连续心电图监测,以便早期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方法在30例患者中,根据胸痛开始5h内连续描记常规12个导联心电图,测定各导联R波、S波振幅及ST段变化,与心肌梗死前正常心电图作比较。结果所记录的心电图改变中,Ⅱ、Ⅲ、aVF导联QRS波群的S波消失,出现高尖R波,下壁心肌梗死aVL导联S波的改变也有重要诊断意义。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最显著的改变,表现在Ⅲ、aVF、aVL导联QRS综合波终末电压的增高。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危重症之一,及早明确诊断时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其心电图表现不典型,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肌酶学改变方面作出正确诊断。现将本院近几年治疗的10例非T波急性心肌梗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对兔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价值。方法 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观察术前,术后即刻,0.5,1.2h和6周的心电图(ECG)变化特点,并结合心肌酶学及病理检查结果判断兔AMI模型是否成功。结果 术前描记常规导联ECG均正常,术后ECG最显著的变化为;心率减慢,R波振幅降低,T波高耸,胸导联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出现,结论 术后心率减慢及R波振幅降低可初步判断AMI,术后ECG动态变化是判断AMI模型是否成功的更精确指标。对诊断兔AM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电图无创新指标:碎裂QRS波(fQRS)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87例,按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和(或)病理性Q波进行分组。分析碎裂QRS波群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结果碎裂QRS波群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的发生率、敏感性均高于病理性Q波。结论新的无创心电图指标碎裂QRS波群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典型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提高AMI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3例不典型AM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例有消化道或呼吸道或其他系统等不典型临床症状,13例无胸闷胸痛及其他部位疼痛。无明显ST段改变,仅出现病理Q波(包括小q波)8例;仅有ST-T缺血改变或损伤型抬高,无出现病理Q波9例;延缓出现梗死图形3例;常规12导联不显示梗死图形2例等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治愈出院31例,死亡2例。结论 AMI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心肌酶学,仔细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非Q波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但心电图上无Q波出现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1].是临床危重症之一,早期明确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但因本病心电图表现不典型,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应心肌酶学改变方能作出正确诊断.现将我院去年治疗的8例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改变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5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24h内行颅脑CT,标准导联心电图(ECG)及心肌酶学检查。结果156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ECG呈AMI改变者38例,经查肌钙蛋白CtnI确诊AMI38例其中前壁5例;前间壁5例;下壁7例;下壁及前壁1例;下壁及右心室4例,非Q波型心肌梗死16例。发现AMI组中出现异常Q波伴ST-T改变,前壁或前间壁AMI时rv1〉rv2〉rv3及SV3下降支出现切迹或挫折,非Q波型心肌梗死ST段呈下斜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有重要意义。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AMI的心电图改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表现为不典型心电图特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观察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及死亡相关性。结果 139例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具体表现为:患者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7例,无Q波、无明显ST段抬高者6例;患者仅有ST-T变化、无Q波9例,肢导低电压、电轴左偏3例;患者VlV3导联R波振幅下降、无ST-T改变6例;动态监测ST-T改变患者3例;患者V3V3导联R波振幅下降、无ST-T改变6例;动态监测ST-T改变患者3例;患者V3V5导联U波倒置、后出现ST-T改变5例。2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共13例,占33.3%,死亡患者7例,占17.9%,其中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0例,占25.6%,死亡6例,占15.4%;心电图表现为非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3例,占7.7%,死亡1例,占2.6%。以心电图表现为ST升高为特点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并发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表现为非ST升高的患者。结论不典型心电图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表现各异,对于可疑患者要结合患者症状、动态心电图及患者血清学检测做出仔细的判断,才能有效避免遗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点,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2例患者心电图特点。结果经确诊的5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酶谱均符合AMI的酶学变化。37例无病理性Q波,有ST段抬高,T波直立形成单向曲线,15例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结论提高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认识,掌握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特点对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无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无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仅有异常的ST T改变,这种非特异性的心电图表现,造成了诊断困难,应引起重视。我院在心内科病房从1998年5月至2 0 0 0年5月收治了2 0例病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参考朱文玲1983年报道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①心肌缺血性胸痛持续30min以上;②心电图ST段下降伴有或不伴有T波倒置,持续时间4 8h以上并有进展,无病理Q波。ST段下降以广泛、显著(下降1mm以上)为特征;avR导联升高,T波倒置新发生,呈深而对称,多在胸前导联;③心肌酶谱升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演变曲线。本组诊断标准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典型心电图的产生原因及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诊疗的AMI并伴有不典型心电图的患者45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不典型心电图原因中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5例(55.56%),其次是梗死面积较小9例(20.00%),多部位梗死6例(13.33%),再发心肌梗死3例(6.67%),其他2例(4.44%)。本组不典型心电图类型中T波高而尖14例(31.11%),其次是出现小q波12例(26.67%),出现等电位性Q波10例(22.22%),ST段下移5例(11.11%),T波的演变2例(4.44%)等。结论AMI不典型心电图产生的原因以及心电图特征多种多样,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异常Q波与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但并非急性心肌梗死特有。近年来,随着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的升高,急性重症型心肌炎也相应增多,其中少数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急、预后差,心电图表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我们收集了15例临床资料,重点讨论心电图及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等位性Q波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患者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分析93例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并将其根据临床诊断分为6个小组进行对比.结果 等位性Q波与冠心病关系最为密切,P<0.05有显著意义.与心肌粳塞程度、部位有关系,且认为心向量可帮助心电图完善对等位性Q波的鉴别.结论 等位性Q波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建议当心电图考虑为等位性Q波时,应加做心向量助于鉴别,减少假阳性.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谢扬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2):1511-1512
急性心肌梗死 (AMI)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 ,但不典型的AMI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后者易于误诊或漏诊 ,以致不能获得及时溶栓再灌注治疗 ,将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心电图 (ECG)是诊断AMI最方便、最经济 ,也是比较准确的方法 (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2个导联出现ST段抬高诊断AMI准确性为82 %~100 % ) ,典型的ECG改变诊断一目了然。所谓典型AMI的ECG ,是缺血型改变 (T波倒置 )、损伤型改变 (ST段抬高 )和坏死型改变 (Q波或QS波 )三者综合演变的图形 ,形成坏死型Q波、ST段抬高呈单相曲线及T波倒置图形。但10 %~20 %的AMI患者 ,EC…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心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房室性阻滞14例,下壁组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率高于前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各异,以T波改变为主(占47.2%),梗死定位也比较广泛。结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显著,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发生率。方法对352例AMI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24h动态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MI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为微小q波伴不同程度ST段抬高、延迟出现q/Q波、仅ST—T改变,发生率为14.5%。结论AMI心电图不典型表现有多种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指标碎裂QRS波(fQRS)、病理性Q波与冠脉造影中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在已行冠脉造影的326例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通过有无fQRS和/或病理性Q波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 fQRS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常有的心电图表现,fQRS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诊断心肌梗死fQRS敏感性高于病理性Q波,而特异性两者相反,将fQRS与病理性Q波联合应用时,可获得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无创性心电图指标fQRS能明显提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观察术前、术后即刻、1/2小时(h)、1h、2h和6周的心电图(ECG)变化特点,并结合心肌酶学及病理检查结果判断兔AMI模型是否成功。结果 术前描记常规导联ECG均正常,术后ECG最显著的变化为:心率减慢,R波振幅降低,T波高尖。胸导联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出现。结论 术后心率减慢及R波振幅降低可作为早期诊断兔AMI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典型心电图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30例常规心电图检查无Q波、无明显ST段抬高者6例;肢导低电压、电轴左偏者2例,仅有ST-T变化、无Q波者6例;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者5例;V1~V3导联R波振幅下降、无ST-T改变者4例;V3~V5导联U波倒置、后出现ST-T改变者4例,动态监测ST-T改变者3例。患者心肌酶谱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及规律。结果 30例患者中死亡4例。其中心源性休克2例,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余26例患者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均给予AMI常规治疗处理,病情好转后出院。误诊为消化疾病13例、循环系统疾病8例、呼吸疾病5例、神经系统疾病4例。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约有40%心电图变化不典型,即没有病理性Q波,或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者,临床易于误诊、漏诊,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对原因不明的上腹部疼痛、胸闷、突发心力衰竭,休克、晕厥等症状者,应及时进行辅助检查和心电图动态观察,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