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用螺旋CT三维重建对髋臼骨折手术后功能恢复进行评价。方法 对33例髋臼骨折患的螺旋CT三维重建资料进行分析。发现8例髋臼后璧骨折(均有髋关节后脱位引起),4例前柱骨折,4例髋臼前璧骨折,5例横行骨折,2例前柱伴后方半横行骨折,4例T型骨折,4例双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结果 8例行髋腹沟入路,19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6例采用上述联合切口,术后复位按Judet评分,本组12例为解剖复位,21例复位满意,晚期有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关节功能按Matta评分法:优12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2%。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的髋臼骨折能明确骨折移位、粉碎程度,能显示整个骨盆的轮廓及立体感,对髋臼骨折手术后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辉  孙晓菊  丁越  孙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158-15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细微立体结构及其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04-01/2005-12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中心收治的颌面部创伤骨折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和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显示骨折病变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在全麻下行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术后复查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及功能变化。结果 24例骨折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三维影像重建后,均建立高清晰度、逼真的颌面部三维影像,重建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细微立体结构、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断端形态、塌陷移位程度,尤其对颌面多发移位骨折可立体直观显示全部骨折线。19例术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复查,显示骨折断端复位良好,钛板固定确切。所有病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细微立体结构,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设计及术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3.
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定量测量指导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仁发  刘湘宁  沈山  邓玉瑛  史长征  陈铁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22-124,i0006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及立体定量测量对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患者的相关指导作用。 方法:选择2001/2005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伤后至CT检查的时间为24h-2周。所有患者做两次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和立体定量测量:①术前:确定健侧的颧突的前后径(Dmp)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Dzm)后,在患侧确定与健侧对称之颧突前后径后点(bmp)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后点(bzm),连接患侧的颧突点(mp)与颧突前后径后点(bmp),颧颌点(zm)与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后点(bzm)。计算健患侧颧突的前后径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的差值。代表颧突点及颧突下缘后缩或前突的程度,以明确骨折移位的程度,指导术中定量移动颧骨。②术后:术后一两周以相同的方法计算健患侧颧突的前后径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的差值,代表患侧颧突点及颧突下缘术后恢复程度,以评价手术复位效果(两差值小于2mm为复位达到三维完全对称;颧突的前后径差值小于2mm而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差值大于2mm为三维基本对称;两差值均大于2mm则为三维不对称)。术后4-6个月。用三维定位面弓对面部软组织外形进行测量,观察患者面形是否对称。 结果:7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74例颧骨复位固定后均达到三维完全对称,2例达到三维基本对称。②术后4-6个月检查76例面形恢复均对称。 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量测量能明确骨折移位的程度,指导颧骨复合体手术复位,并能准确评价手术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骨折细微立体结构及其功能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04-01/2005-12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中心收治的颌面部创伤骨折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和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显示骨折病变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在全麻下行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术,术后复查骨折复位固定效果及功能变化。结果24例骨折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三维影像重建后,均建立高清晰度、逼真的颌面部三维影像,重建后处理技术综合运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细微立体结构、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断端形态、塌陷移位程度,尤其对颌面多发移位骨折可立体直观显示全部骨折线。19例术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复查,显示骨折断端复位良好,钛板固定确切。所有病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清晰显示颌面部骨折细微立体结构,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设计及术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 vs 50%,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安全便捷,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23例,髂腹股沟入路19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结果]4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4~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参照Matta的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住37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3例。关节功能按D’Aubigne和Poste16分法评分标准:优27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93.5%。4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出现异位骨化。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术后6个月恢复。【结论】术前准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并采用有效内固定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定量测量指导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及立体定量测量对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患者的相关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01/2005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伤后至CT检查的时间为24h~2周。所有患者做两次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和立体定量测量:①术前:确定健侧的颧突的前后径(Dmp)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Dzm)后,在患侧确定与健侧对称之颧突前后径后点(bmp)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后点(bzm),连接患侧的颧突点(mp)与颧突前后径后点(bmp),颧颌点(zm)与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后点(bzm)。计算健患侧颧突的前后径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的差值。代表颧突点及颧突下缘后缩或前突的程度,以明确骨折移位的程度,指导术中定量移动颧骨。②术后:术后一两周以相同的方法计算健患侧颧突的前后径及颧骨下缘的前后径的差值,代表患侧颧突点及颧突下缘术后恢复程度,以评价手术复位效果(两差值小于2mm为复位达到三维完全对称;颧突的前后径差值小于2mm而颧骨下缘的前后径差值大于2mm为三维基本对称;两差值均大于2mm则为三维不对称)。术后4~6个月,用三维定位面弓对面部软组织外形进行测量,观察患者面形是否对称。结果:7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74例颧骨复位固定后均达到三维完全对称,2例达到三维基本对称。②术后4~6个月检查76例面形恢复均对称。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量测量能明确骨折移位的程度,指导颧骨复合体手术复位,并能准确评价手术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49例髋臼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解剖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解剖暴露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髂腹股沟入路相比,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缩短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直肌旁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髋臼骨折患者33例病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腹直肌旁入路)与对照组(改良Stoppa入路),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使用Matta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直肌旁入路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小于改良Stoppa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直肌旁入路较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需行前路固定的髋臼骨折创伤较小,可作为髋臼骨折治疗的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43例骨盆骨折病例,凡手术治疗者手术前均行X射线摄片,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并与手术对照。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三维重建明确地显示了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的分型和碎骨的描述上较平片优越,与手术中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更精确地显示骨盆骨折的情况,在骨盆骨折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骨折联络服务(FLS)理念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日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入院,65例)及观察组(双号入院,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后康复管理,观察组采用FLS理念术后康复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处方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采用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处方的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用术后常规护理的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的疼痛情况、康复积极性以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7 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康复积极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以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处方能够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2D/3D重建技术在跟骨骨折中的运用价值。方法26例跟骨骨折患者均先行螺旋二维轴面断层容积扫描,通过工作站用ADW3.1软件进行2D/3D重建。结果26例患者二维/三维CT扫描均能显示跟骨骨折。结论结合使用2D/3D重建技术,相互补充,能提供正确骨折分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MIPPO术)对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84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依照治疗方法 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研究组(42例,MIPPO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康...  相似文献   

16.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共同构成肾蒂.肾蒂断裂多见于严重的闭合性损伤,死亡率高[1],临床以重度休克、失血、腹膜刺激征及合并多脏器损伤为主要表现,缺乏特异性.MSCT为诊断腹部创伤提供了安全、快捷的方法,被视为急诊肾蒂损伤的首选检查[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A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微创后外侧入路HHA)和观察组(45例,DAA HHA)。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影像学信息、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可持续坐位1 h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3 d、1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假体内外翻,观察组术后下肢长度差值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侧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AA HH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促进其术后康复,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一种新的非限制性支撑固定装置—骨折髋支撑关节对新鲜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骨龄成熟的杂交犬32只,术中造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并股骨头脱位的动物模型。实验组用手术植入骨折髋,坚强固定骨折端、减轻并替代股骨头负重。对照组复位后用两枚螺丝钉固定骨折端。结果24周实验组骨折线区形成规则骨小梁并出现髓细胞、股骨头轻度纤维化,对照组骨折线区仍为类骨组织,股骨头坏死并塌陷变形。48周实验组骨折线区骨小梁改建,髓细胞丰富,股骨头恢复正常。对照组骨折线区出现少量不规则骨小梁。股骨头坏死塌陷并吸收。 结论 骨折髋支撑关节能有效的治愈股骨颈骨折并能有效的防止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9.
A case—control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rehabilit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ho sustained hip fractures. All 170 patients with fractured hips hospitalized in the geriatrics ward of the Soroka Medical Center in Beer-Sheva, Israel between 1987 and 1991 were studied. Success of rehabilitation was determined by staff evaluation of the patient's ability to walk and perfor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ing sociodemographic and medical variables, and mental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s, were assessed by chart reviews, staff evaluation and mental tests. One-hundred and twenty-nine patients (75·9%) were successfully rehabilitated. A normal mental state (p < 0·0001), female gender (p <0·02) and abs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p < 0·008) were associated significantly with successful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结合心理支持等康复指导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肢体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广元市剑阁县中医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4名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7例,干预组给予功能锻炼结合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人际支持等一系列康复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功能锻炼,分别于患者出院当日和出院3个月时评价 Harris 髋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等。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时 Harris 髋关节总评分为(38.76±6.67)分,对照组为(36.55±5.3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为(73.75±9.04)分,对照组为(65.19±7.67)分,两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出院时,且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在出院时略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时两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差异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髋关节畸形评分与功能评分相近(P>0.05),出院3个月后干预组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结合信息支持、情感支持、人际支持等一系列康复指导,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髋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术后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