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腹部手术后由于疾病本身、麻醉、手术创伤及术后机体对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改变的不适应,导致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胃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致使胃肠道积气、积液、扩张。腹部手术后如何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促进排气,  相似文献   

2.
老年朋友消化道功能的变化,概括起来可说是“四减弱一失控”。四减弱是指胃肠道运动功能减弱、分泌功能减弱、吸收功能减弱,修复功能减弱;一失控是调控修复能力失控。这个4+1的结果便是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营养不良甚至发生胃肠道肿瘤。但是,只要我们认识这些变化,采取针对性保健措施(养生),以适应这些变化,其主动权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1.修补好牙齿,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老人多有牙齿松动、脱落,常常无法对咬,因而食物不能在口腔里咀嚼完全。整修好牙齿后,食物可被充分切断、撕裂、研磨。还应缓慢吞咽,这样可以减轻  相似文献   

3.
钙是老年人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重要元素。然而人到老年由于胃肠道吸收功能减弱、肾功能差、户外活动减少及骨钙损失加速等因素,造成了许多老年人缺钙。而缺钙与许多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密切联系,故应引起老年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腹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由于胃肠道内容物异常发酵、胃肠道蠕动减弱所致。一般给予增强胃肠道动力药物或针灸等方法即可消除。笔者遇顽固性腹胀,给予药物及针灸治疗后疗效欠佳,改用葱茴麝香膏敷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电针治疗术后肠麻痹向谊*赵小寅*主题词术后肠麻痹/治疗电针手术后肠麻痹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影响患者进食,腹部作胀疼痛,重者不仅胃肠道因过度扩张而影响本身的血运及功能恢复,而且因膈肌升高,运动减弱,下腔静脉受压,血液回流减少,影响呼吸和循环的...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不仅仅有消化吸收功能,还有“第二大脑”(“腹脑”)的称谓,以及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胃肠道存在着人体是最复杂的次级神经指挥系统,构成胃肠道的指挥中心,具有独立的起博、信息处理、发号指令的功能。[编按]  相似文献   

7.
汤淑静 《河北中医》2011,33(11):1732-1732
老年患者疝修补术后由于麻醉药物、抗菌药物等副作用及手术刺激引起副交感神经抑制,致使胃肠道蠕动减慢,加之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减弱,术后限制活动,极易导致腹胀、便秘。2007-01-2008—06,笔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开塞露灌肠加穴位按摩对60例疝修补术后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并与常规护理60例对照,观察疝修补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颈胃综合征主要因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损伤颈交感神经,并经神经反射系统传至大脑皮层,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或减弱,从而导致颈部、上肢及胃肠道等交感神经支配区的多种功能异常,引发颈胃综合征,表现出胃脘部胀满、时有隐痛、食欲欠佳、恶心欲吐、嗳气反酸等一系列胃肠道症状。同时,颈交感神经和脊神经的分支受颈椎退变过程中炎性浸润的刺激,也可反射性影响胃肠道,引发或加重颈胃综合  相似文献   

9.
韩英 《吉林中医药》2006,26(7):32-33
糖尿病性腹泻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西医止泻药是有效的,但此时糖尿病病人胃肠道功能减弱,加之这类药物不可避免的胃肠道反应,严重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笔者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运用中药灌肠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慢性腹泻1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22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新型、高效化疗药物的不断问世,化疗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免疫功能减弱、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使患者恐惧化疗,造成治疗延误、治疗中断、治疗失败。为减轻化疗反应,我院2006年5月-2007年5月应用宜利治配合化疗,既能增加化疗疗效,又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灸对胃肠道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对胃肠道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200030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王景辉,陈汉平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胃肠道的运动,分泌和吸收功能均有程度不同的调整作用[1]。本文就近十年来有关针灸对胃肠道功能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一、针灸对胃机能的影响:(一)针...  相似文献   

12.
<正>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手术为本病主要的治疗方式,其术后腹胀便秘症发病率高达89.9%[1]。胸腰椎骨折术后出现的腹胀便秘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与药物使用、手术对交感神经的刺激、长期卧床、饮食因素及不良情绪等相关[2],胃肠道功能失调,结肠活动减少,排便反射减弱或消失,最终出现腹胀便秘。现将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常会出现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有些患者术后3~5天后胃肠道功能尚不能恢复,主要原因是手术的直接刺激或通过反射机制引起的胃肠运动抑制而形成的。如何尽快恢复胃肠道运动功能是普外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笔者与普外科医生协作,通过针刺疗法治疗腹部外科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2岁,诊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眩晕,给予脑循环改善药及精神安定类药物,眩晕未见改善,并见胃肠功能减弱。后并用半夏白术天麻汤,2周后眩晕缓解,胃肠道症状改善,2周后停用部分脑循环改善药,6个月后眩晕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5.
脾的中西医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解剖形态、生理病理、病证学角度对中医脾与西医胃肠道、胰腺、脾脏进行比较。认为:中医脾的形态学基础是脾脏和胰腺,其最初的某些生理病理的认识不同程度源自解剖实体。然而,受中医学特殊的哲学观、方法论等因素影响,其后的发展使其逐渐演变成解剖属性、非解剖属性兼具的“混合体”。实体脏器——胃肠道的部分功能被纳入脾功能的范畴,使脾的功能实体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脾脏本身在中医藏象理论构筑中的作用被进一步弱化,而脾的功能似乎更多通过消化系统(主要指胃肠道及胰腺)得以体现。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中医之脾是“以现代医学中的胃肠道、胰腺的生理功能为基础,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假说。  相似文献   

16.
八珍汤加减防治晚期肺癌化疗毒副作用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观察中药八珍汤防治晚期肺癌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骨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把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八珍汤加化疗)、对照组(常规化疗)。化疗结束后第7d、14d分别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并观察胃肠道反应及活动情况。结果:治疗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程度、胃肠道反应较对照组轻,活动情况较对照组好。结论:八珍汤对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恢复骨髓的造血机能及减轻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功能紊乱(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Gastrointestinal neurosis),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多见于青壮年,虽然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但在各种脏器的神经官能症中,胃肠道的发病数最高。此病可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而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康复十分重要。2003年3月至2005年2月,对3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病人,除了遵守医嘱合理按时服药外,运动锻炼也非常重要。因为运动可以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使胃肠道蠕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运动锻炼可以增加呼吸的深度与频率,促使隔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地活动,从而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可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9.
胃肠减压是将胃管经鼻腔置入胃内,使胃肠道的内容物在负压作用的吸引下流出,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缓解腹痛、腹胀,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用于胃肠道手术前后及腹腔脏器严重损伤等。然而在临床护理及操作过程中常遇有胃管不畅的情况,通过总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意外不幸等,均可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