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针灸辨症施治的特殊性 ,探讨针灸辨症的内容、辨症选穴和辨症施治方法与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治法角度对梅国强教授治疗冠心病之学术思想加以概括:调气理血贯始终;涤痰化湿参机用;养心调肝重脾肾;衰中参西法无穷。  相似文献   

3.
4.
林钟香教授从肝论治心律失常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钟香教授治疗冠心病,病毒性心炎等所致的心律失常的经验,是通过以疏肝,柔肝,养肝为主,结合虚,瘀,痰,气施治,注重调节肝脏疏泄功能,以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肝心同治,心律自复,并列举临证医案四则。  相似文献   

5.
6.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辨证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快速性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及数脉、疾脉的范畴。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痰火扰心、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常见证型。现将辨证治疗情况报告如下。辨证治疗1、痰火扰心型主证:心悸、胸闷、恶心、烦躁、惊恐不安、头晕,甚则呕吐,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则:化痰泻火、宁心安神。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加减。典型病例:李某,女,38岁。因阵发性心慌头晕反复发作2年余于1989年5月17日来诊。患者2年前不明原因突然发作心慌,约持续3分钟后自然消失。以后每于劳累、饱食、生气后诱发,经外院诊  相似文献   

7.
8.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传导、频率、节律及起源部位的异常,以脉律过快、过缓或不齐、胸闷、心悸、头晕及憋喘等为临床表现。中医虽无该病名,但可属中医学“胸痹”、“厥脱”、“心悸”及“迟脉”等范畴。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从气血论治的观点,“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认为气血失衡是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善经气血辨证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9.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其基础是辨证施治。但单凭辨证施治还不足以适应现代临床抗心律失常速效、高效、系列配套的要求,必须寻求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方法。本文不揣拙知作一探讨。一、诊察手段上以“四诊”为基础用现代心电检查(主要是心电图)加以延伸。心律失常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主要表现在对一些症状的描述和脉象的体会中,如“心动悸,脉结代”等,但不能够反映心律失常的全部现象和本质。因为借助于感官对人体外观现象的粗浅观察是不可能认识纷繁复杂的心电异常,也无从具体了解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11.
心律失常的中医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心悸的病机复杂,病变多与心,脾,肾相关,其病位在心,脾肾为本,辨证应重虚实,与脉象变化,治疗当以安养心神,调畅气机为基础,对伴随症状以对因治疗,处方用药宜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12.
刘振岳 《世界中医药》2009,4(4):225-225
1心律失常的病机心律失常的病位虽然在心,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于心而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病变部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4脏密切相关。五脏之中,心脾乃母子关系,故在心律失常的病理演变中,脾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胃论》云:“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挽。”若脾胃功能失司,化源不足,津血生成减少,不能上奉于心,  相似文献   

13.
骆丽娟 《河北中医》2004,26(12):911-912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晕厥的范畴。五脏六腑皆令人心悸,临证岂可但治心。心悸、怔忡心肝同病者,临床并不少见。故其法当肝心同治,在治本上以调理气血为主,在治标上注意痰火与血瘀之偏重,现结合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此病发病率高,病证轻者可能出现头昏、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重者或可出现反复晕厥,严重危害人们健康。从中医学来讲,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因素主要涉及瘀血、痰浊、寒邪等。营卫来源于中焦脾胃水谷精微,经脾胃运化而生成血气,营卫充足则使心气充沛,营卫失和易导致心系疾病,致使痰饮、阳虚、气阴不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翠玲教授认为,“营卫失调”是关键病机,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因素分为痰饮、阳虚、气阴不足。在治疗上,她主张“调和营卫”的原则,采用温阳化饮、振奋心阳、益气养阴等方法,取得了显著疗效。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朱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心肾诊治心律失常,对疗效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磊教授学术思想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伟 《河南中医》2010,30(2):133-134
张老认为,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的基础为精确的辨证施治,而辨证施治的核心在于审证求机;按照中医思维,动态辨证,是中医临床不变的法则;只有运用中医药理论去指导用药,配伍组方,才是临床取得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学对本症的认识主要体现在脉象上。虽不如心电图那样细致深入,但也能诊断出常见而且重要的心律失常,简便易行,很有实用价值,辨证施治确实可以提高疗效。1常见的心律失常脉象健康的人脉象称谓“平脉”,脉动数均匀和缓有力,一息四至约60~80次/分。心律失常的脉象以节律的快慢、强弱、不匀齐为主要变化。1.1迟脉:一息三至。是阳虚阴盛,动力不足使然。严重时可损脉、散脉、夺精脉等,是精气衰竭、危重病例。心电图多示窦缓、窦停搏、结区心律、室性自搏心律等。1.2数脉:一息六至。是阳盛阴虚,邪热鼓动,脉行迅…  相似文献   

18.
孟丽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名誉主任、教授、主任中医师,师承张志礼教授,业医30余年,学验俱丰,对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皮肤科的顽症见解独到、认识深刻,特别是结合经络理论、辨病辨证治疗脱发颇具学术特色。孟丽教授从病因病机方面结合经络理论辨治脱发,强调该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临床特点,治疗上拟以专病专方、内外合治、重视复诊、治病求本。同时,还要关注脱发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脱发的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心律失常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补充西药之未备。通过分析梅国强教授临床经典案例,结合其学术思想进行经验总结。梅教授辨治本病从痰、瘀、虚三个核心方面着手,常从痰热互结、痹阻心脉;痰瘀痹阻、枢机不利;气阴两虚、心脉痹阻等证型考虑,临床常用小陷胸汤加味、柴胡温胆汤、生脉散加味等治疗。  相似文献   

20.
刘楚玉教授是云南省第三批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从事教学及临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担任眼科及针灸科学带头人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发表论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擅长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中药针灸相结合治疗眼科疾病,疗效显著,尤其对针灸治疗眼病有着较深的学术造诣。笔者跟师学习三年,总结导师的眼病论治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研习经典,尊古不泥古;眼为局部,注重整体;重视五轮,有所创新;针灸按摩,独具特色;中西相通,发挥优势五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