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复康口服液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梗死周围心肌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用心复康口服液于术后24 h灌胃给药至6周,以卡托普利作为阳性对照药.给药4周后观察大鼠心脏功能、血流动力学及梗死周围心肌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左心室收缩压、心排血量、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均显著降低,梗死周围心肌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基因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心复康口服液和卡托普利皆可显著降低心梗后心衰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P<0.05),升高左心室收缩压、心排血量、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P<0.05或P<0.01);梗死周围心肌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基因表达上调(P<0.01).结论 心复康口服液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脏功能,并可上调心肌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脂肪酸氧化酶基因表达下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的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术后 2、4和 8周的血流动力学、心室重塑指标及梗死周围 4mm的心肌组织肌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基因表达的变化 ,以探讨无或伴有心力衰竭的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塑与局部脂肪酸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关系。术后 2周右室即出现肥厚 ,与假手术组比较 ,梗死周围的心肌组织肌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mRNA表达下调 (分别为 2 7%、35 %和 2 0 % ,P <0 .0 5 ) ;8周时大鼠出现明显心力衰竭 ,左心室略有肥厚 ,上述基因表达比 2周时显著下调 (分别为 5 2 %、6 0 %和 4 4 % ,P <0 .0 5 )。以上表明心肌梗死后大鼠从代偿性重塑到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中均存在脂肪酸氧化酶基因表达下调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α在心肌梗死后心肌脂肪酸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中可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复康口服液对心肌梗死心衰大鼠心肌组织线粒体肌酸激酶(mit—CK)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用心复康口服液于术后24h灌胃给药至6周;以卡托普利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大鼠梗死周围心肌组织mit—CK mRNA及mit—C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6周末,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心复康口服液组心肌mit—CK mRNA、mit—CK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第6周末,与卡托利组比较,心复康口服液组心肌mit—CK 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心肌mit—CK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复康口服液可上调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细胞mit—CK mRNA的表达,促进mit—CK蛋白含量增加,达到改善心肌细胞能量穿梭紊乱,重塑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能量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对大鼠心肌能量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中能量代谢变化的分子机制,为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后,分别于1天、7天、1个月时处死动物,采用ELISA方法分析大鼠左心室组织中乳酸脱氢酶、脂酰辅酶A合成酶、肉碱脂酰转移酶、柠檬酸合成酶、己糖激酶的含量及乳酸脱氢酶、己糖激酶的活力。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1天,左心室组织中乳酸脱氢酶、脂酰辅酶A合成酶、肉碱脂酰转移酶、柠檬酸合成酶的浓度下降,己糖激酶的浓度增加(P<0.05)。酶的活力变化与酶的含量变化相一致。心肌梗死后1个月时这些关键酶的变化恢复至大致正常水平。结论心肌梗死后的急性期,左心室存活的心肌组织中有氧代谢相关的关键酶表达下调,无氧糖酵解相关的关键酶表达上调。随着病程的进展上述变化恢复,这可能是心脏重构过程中的一种代偿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心复康口服液对压力负荷型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肌酸、牛磺酸水平的影响机制。方法将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腹主动脉缩窄模型组(CAA)、心复康口服液治疗组(XFK),每组25只。建立慢性压力负荷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分别于药物干预6、12 w时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参数、心肌组织肌酸、牛磺酸的含量。结果①造模6、12 w后CAA组大鼠心功能明显降低,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显著升高,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显著下降。XFK组大鼠心功能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与6 w比较,12 w时LVMI、LVEDP下降及+dp/dtmax升高显著(P<0.05,P<0.01),而-dp/dtmax则无显著性差异。②与SH组相比,造模后第6周,CAA组大鼠心肌肌酸、牛磺酸水平显著降低(P<0.01);造模后12 w时,上述改变更加显著(P<0.01)。与CAA组相比,造模后6 w起,XFK组大鼠心肌肌酸、牛磺酸水平不通程度升高(P<0.05,P<0.01);于12 w时,肌酸、牛磺酸水平则显著升高(P<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FK506)在大鼠心力衰竭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组,以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胃灌注给药方式饲养30 d,采用心脏彩超检查左心室前壁运动情况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处死大鼠后,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权衡心室梗死重量指数。结果给予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FK506,可改善左心室前壁运动减弱趋势(P<0.05),缩小左心室梗死面积(P<0.05)。结论 FK506可降低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发生心力衰竭的趋势,对衰竭心肌的左室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雷米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非梗死区胶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非梗死区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其Ⅰ型受体(AT1-R)表达对心室重构的影响及雷米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并饲养6 w的16只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雷米普利组,每组8只,另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连续灌胃给药4 w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左心室非梗死区AngⅡ的含量,RT-PCR 法测定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组织AT1-R mRNA表达水平,Masson染色观察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的沉积.结果 雷米普利能明显升高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降低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P<0.05或P<0.01),但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明显影响(P>0.05),同时明显降低血清及左心室非梗死区AngⅡ的含量及下调AT1-R mRNA 表达水平(P<0.01或P<0.001),Masson染色可见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明显减轻.结论 雷米普利对梗死后心衰大鼠非梗死区心肌间质胶原重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AT1-R表达水平及减轻胶原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免疫球蛋白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非梗死区胶原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并饲养6 w的24只存活雌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免疫球蛋白组,每组8只.连续腹腔注射给药4 w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Masson染色观察非梗死区心肌胶原的沉积.结果 免疫球蛋白能明显升高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及-dp/dtmax),能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压(LVSP),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P<0.05或P<0.01),但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明显影响(P>0.05).Masson染色可见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明显减轻.结论 免疫球蛋白对梗死后心衰大鼠非梗死区心肌间质胶原重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轻胶原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OMIM 201475)是一种是由于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VLCAD)的编码基因ACADVL(OMIM609575)先天缺陷导致长链脂肪酸氧化障碍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发病率居第二位的先天性脂肪酸氧化障碍性疾病[1]。VLCAD是线粒体内脂肪酸β氧化中的第一步关键酶,催化含14~18个碳的脂酰基辅酶A脱氢[2],其缺陷导致脂肪酸β氧化过程受阻、供能障碍及长链酰基肉碱蓄积,从而对心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多种动物模型探讨心复康口服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作用机制,现将有关的研究内容综述如下. 1 心复康口服液对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 1.1 心复康口服液对急性缺血性心衰的影响马文礼等[1]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研究表明中药心复康口服液在明显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同时,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减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值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辅酶Q10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雄性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辅酶Q10组、联合用药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8只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舒张末压,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和左心室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心肌中CTGF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辅酶Q10组和联合用药组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1),最大收缩、舒张速率显著升高(P<0.01),左心室心肌CTGF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联合用药组较辛伐他汀组、辅酶Q10组改变更为显著(P<0.01或P<0.05)。结论辛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较两药单独应用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抑制心室重塑和减少CTGF表达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氯沙坦急性心肌梗死组,每组8只.急性心肌梗死造模后第2日开始灌胃给药,口服氯沙坦日剂量3 mg/kg,6周后测量左心室重量、进行心肌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脏重量指数明显增加,氯沙坦治疗后心脏重量指数明显下降(P<0.01);Northern plot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细胞的α-MHC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而β-MHC mRNA的表达量则显著上升;而氯沙坦治疗组大鼠心肌的α-MHC mRNA表达较急性心肌梗死组增加,α-MHC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氯沙坦能减轻梗死心肌肥厚,改善梗死心肌心室重构,机制与其调节心肌MHC的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心肌梗死大鼠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及心肌间质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将心肌梗死后24小时存活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盐水组(16只,5ml/d),厄贝沙坦组[17只,45mg/(kg·d)];另设假手术组(15只)作对照。分别于心肌梗死后4周:导管法测定左心室有创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组织学方法检测非梗死区胶原纤维沉积和心肌细胞横径;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骨桥蛋白表达。结果:盐水组与厄贝沙坦组大鼠梗死面积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未检测到骨桥蛋白表达,盐水组大鼠心肌组织有大量骨桥蛋白表达,该上调的蛋白能被厄贝沙坦治疗显著抑制(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所有心肌梗死大鼠均出现显著的心肌间质纤维沉积,左心室相对重量增大,非梗死区心肌细胞横径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与盐水组相比,厄贝沙坦组心肌间质纤维沉积减轻,左心室相对重量及非梗死区心肌细胞横径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所有心肌梗死大鼠在4周后均表现出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显著下降,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上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提示了显著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与盐水组相比,厄贝沙坦组大鼠心功能显著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出现大量骨桥蛋白表达,厄贝沙坦治疗显著抑制心肌梗死大鼠骨桥蛋白的表达,并能改善心肌的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力竭应激运动后大鼠心肌组织的坏死情况以及心复康口服液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制作急性游泳力竭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低剂量心复康+急性力竭组,高剂量心复康+急性力竭组,急性力竭组。其中心复康+力竭组于每天9∶00~10∶00点用心复康口服液灌胃6周,对照组与急性力竭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即刻取材,电镜观察各组心肌组织变化;提取心肌组织总DNA检测基因坏死程度;Western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及其磷酸化蛋白(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镜观察显示急性力竭大鼠心肌组织线粒体肿胀、肌节坏死明显,且其心肌DNA降解明显。与力竭组相比,心复康+力竭组的心肌组织电镜形态、DNA完整度均有明显改善,p-ERK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预服心复康口服液对心肌坏死有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为假手术组18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CHF、并成功存活的38只再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非诺贝特组18只[非诺贝特150 mg/(kg·d)],干预10周。计算左心室心肌重构指数、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线粒体损伤程度分级用Flameng评分,免疫印迹法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肌型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MCPT 1)蛋白表达,RT-PCR测PPARα、MCAD和MCPT-1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及非诺贝特组左心室心肌重构指数、CVF和Flameng评分均升高(P<0.05);非诺贝特组左心室心肌重构指数高于对照组、CVF和Flamen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非诺贝特组心肌PPARα、MCPT-1、MCAD蛋白和基因表达均下调(P<0.05);非诺贝特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0.05)。结论非诺贝特通过增强脂肪酸氧化,减轻线粒体损伤,改善心室重构,减轻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兔心肌梗死 (MI)心力衰竭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的变化以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兔在体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模型 ,测定 30只心肌梗死兔 (梗死组 )和 7只仅行开胸手术兔 (非梗死组 )血清中 TNF- α的浓度 ,30只心肌梗死兔随机分为静推卡托普利者 (干预组 )和对照者 (对照组 )各 15只 ,干预前及干预后 6周测定血清 TNF- α的浓度 ,并描记左心室收缩峰压 (L VSP)。结果 梗死组血清 TNF- α水平明显高于非梗死组 (P<0 .0 0 1)。梗死组 TNF-α与 L VSP呈显著负相关 (γ=- 0 .6 4 6 )。卡托普利干预 6周后 ,TNF-α水平显著下降 ,L VSP显著提高 (P<0 .0 1)。结论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兔血清 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与 L VSP负相关 ,卡托普利具有对抗 TNF-α的作用 ,并改善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压力超负荷对大鼠心肌PPARα和MCAD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压力负荷性肥厚心肌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受体α(PPARα)和中链脂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mRNA的表达变化 ,探讨PPARα对肥厚心肌脂肪酸 β氧化关键酶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肥厚心肌能量底物的变化。方法 :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术后 1、4、8、16周血流动力学参数、心室重塑指标、血清和心肌游离脂肪酸 (FFA)的含量及PPARα和MCAD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随着肥厚程度的增加 ,血清和心肌FFA蓄积增加 ,心肌PPARα和MCADmRNA的表达也逐渐下调 ,且与脂肪酸的利用下调相一致。结论 :肥厚心肌PPARα活性下调 ,与MCAD基因表达变化一致 ;PPARα在转录水平调控脂肪酸氧化酶基因的表达 ;PPARα与肥厚心肌能量底物转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参二醇组皂苷(Panaxadiol Saponins,PDS)对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脏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将W 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PDS组及卡托普利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kg-1.d-1,PDS组腹腔注射人参二醇组皂苷50mg.kg-1.d-1,卡托普利组灌胃卡托普利100mg.kg-1.d-1。给药4w后观察各组大鼠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学等参数。结果 PDS能明显降低心室重构大鼠心室脏器指数,升高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此外,PDS还可明显减轻心室重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PDS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变化与心肌胶原代谢和心功能改变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为心肌梗死组.同时设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称取心脏组织湿重.对非梗死区心肌组织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中性粒细胞胶原酶(MMP-8)、明胶酶(MMP-9)及TIMP-1蛋白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明胶分解活性和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下检测心肌胶原含量.结果:①心肌梗死组较同期假手术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均显著增加(P<0.05),平均动脉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则显著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除12周组左心室相对重量外,其余时相左心室相对重量和右心室相对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②心肌梗死组不同时相心肌较同期假手术组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显著增加,呈时间依赖性;MMP-8、MMP-9蛋白表达及MMP明胶酶分解活性均较同期假手术组明显增加,而TIMP-1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肌胶原含量增加,与心功能呈负相关.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过度表达与MMPs蛋白表达增加及其活性增强变化相一致,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增加可能是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重塑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兔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后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家兔在体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模型,为心肌梗死组。同时设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4周、6周、10周描记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对非梗死区心肌组织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N-FαmRNA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组不同时相心肌较同期假手术组TNF-αmR-NA显著增加,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同LVSP呈负相关。结论心肌TNF-α基因过度表达是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