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蝎毒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观察蝎毒(scorpion venom, SV)及其分离组分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400和800 mg•L-1的SV可明显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 (P<0.01或P<0.05)。蝎毒组分(SV-Ⅰ、SV-Ⅱ 和SV-Ⅲ)在浓度为200、400 及800 mg•L-1时,对B1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05~P<0.01);在400和800 mg•L-1 时,可使G0/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 (P<0.05~P<0.01),G2+M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P<0.01),S期细胞呈降低趋势,而SV对细胞周期进程未见明显影响。当SV、SV-Ⅰ、SV-Ⅱ及SV-Ⅲ的浓度为400和800 mg•L-1时, 对B16细胞集落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蝎毒及其组分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存活与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纯化后各组分的抑瘤作用优于蝎毒,但其抑制作用低于阳性对照丝裂霉素 (Mitomycin-c, MMC) 组。提示蝎毒引起细胞周期进程改变可能是其抑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在体外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阐明二甲双胍与紫杉醇的药物协同效应。方法: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0.01、0.50、1.00、5.00和10.00 mmol·L-1)二甲双胍组和联合用药组(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及紫杉醇联合用药)。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KOV3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MTT法检测各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下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药物作用48h后实验组SKOV3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而 G2/M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MTT法检测,1.00 mmol·L-1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0.50 mmol·L-1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P<0.05);二甲双胍与紫杉醇联合用药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单独紫杉醇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增殖,二甲双胍能够增强紫杉醇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二者具有药物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菱角纯化物3,4,5-三羟基苯甲酸二聚体对肿瘤生长抑制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3.125、6.250、12.500和25.000 mg•L-1)菱角纯化物分别处理细胞后,其凋亡百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G2+M期细胞百分数增高,其中3.125、6.250和12.500 mg•L-1菱角纯化物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期细胞百分数低于对照组,尤其是6.250、12.500和25.000 mg•L-1纯化物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菱角纯化物3,4,5-三羟基苯甲酸二聚体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G2+M期阻滞引起细胞凋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参皂苷单体Rh2对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Ginseng Rh2(G-Rh2)对小鼠前胃癌MFC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FC细胞(密度为1.0×109•L-1)分为空白组、G-Rh2组(3、10、30 mg•L-1)组,MTT法检测MFC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抑制蛋白p27kip1在MFC细胞中的定性和定量表达。结果:与相应空白组比较,G-Rh2(3、10、30 mg•L-1)组在1、2和4 h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剂量和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G0/G1期细胞比率随着剂量增加而上升(P<0.05或P<0.01),同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含量逐渐降低(P<0.05或P<0.01),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kip1含量逐渐升高(P<0.05或P<0.01)。结论:人参皂苷单体G-Rh2可抑制MFC细胞增殖,可使MFC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抑制细胞活性,这一过程可能与p27kip1升高、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含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氯丙嗪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影响。方法:对数生长期Hep-2细胞分为单纯紫杉醇组(3.0、6.0和12.0 mg•L-1)、氯丙嗪4.0 mg•L-1)加紫杉醇(12.0 mg•L-1)联合组和空白对照组(100 mL培养液),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单独及联合用药后Hep-2细胞的周期进程及凋亡率。结果:3.0、6.0和12.0 mg•L-1单纯紫杉醇组Hep-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4.0%、23.9%和36.7%,随紫杉醇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三组间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Hep-2细胞增殖抑制率为46.3%,明显高于相同剂量单纯紫杉醇组(P<0.05);单纯紫杉醇组随其用药浓度的增加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期细胞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下,盐酸氯丙嗪能够增强紫杉醇诱导Hep-2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周期进程各时相变化和凋亡率,氯丙嗪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三氯化镧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大鼠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以体外培养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为研究对象,给予LaCl3(0.01、0.10及1.00 mmol•L-1)培养不同时间(1、3和5 d)后,观察CBRH-7919细胞生长、集落形成及细胞学变化。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BRH-7919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0.10 mmol•L-1 LaCl3组培养3 d,对CBRH-7919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随着LaCl3剂量增加和培养时间延长,对该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1);0.1、1.00 mmol•L-1 LaCl3组的集落形成抑制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BRH-7919细胞经LaCl3作用后,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0.01、0.10和1.00 mmol•L-1 La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期细胞百分数减少,0.10、1.00 mmol•L-1 LaCl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LaCl3对CBRH-7919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大肠癌细胞株 CCL-187 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CCL-187 细胞分为对照组、1.0 μmol•L-1As2O3 组和 2.5 μmol•L-1As2O3 组,共同孵育1~6 d。MTT 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 法检测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TRAP-PCR-ELISA 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1.0 μmol•L-1 As2O3 组细胞分化明显,2.5 μmol•L-1As2O3 组出现细胞凋亡。同时2组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均下调,端粒酶活性降低,且具有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或 P<0.05);2.5 μmol•L-1 As2O3 组与 1.0 μmol•L-1 As2O3 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细胞生长抑制率与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呈负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803,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697,P<0.01),与端粒酶活性的下调呈负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836,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792,P<0.01);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与细胞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956,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988,P<0.01)。结论:As2O3 对 CCL-187 细胞有促进分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20(S)-人参皂苷Rg3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S)-人参皂苷Rg3(SPG-Rg3)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株分为SPG-Rg3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SPG-Rg3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出IC50,依据IC50值确定SPG-Rg3的有效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SPG-Rg3作用后MCF-7细胞周期的变化;AO/EB双染从形态学上观察SPG-Rg3对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技术分别从蛋白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检测SPG-Rg3对MCF-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与caspase-8基因的关系。结果:SPG-Rg3 IC50为(155.70±0.71) mg•L-1,当SPG-Rg3浓度在37.5~600.0mg•L-1时,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SPG-Rg3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MCF-7细胞的生长周期也发生变化,S期细胞数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2/M期细胞数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并且在G1峰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凋亡细胞数增加。形态学上观察到SPG-Rg3(150 mg•L-1)实验组细胞大部分核着黄色荧光或橘红色荧光,形态呈固缩状、圆珠状或新月形,呈现明显的凋亡改变;caspase-8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对照组MCF-7细胞caspase-8蛋白不表达,SPG-Rg3实验组则呈强表达,两组细胞HSCORE得分为1.894±0.027及2.869±0.0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取细胞mRNA并设计caspase-8引物进行RT-PCR,SPG-Rg3实验组细胞caspase-8大量表达,对照组细胞无表达。结论:SPG-Rg3能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活化caspase-8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 )联合顺铂(DDP)对人肺癌PLA-801D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取生长良好的人肺癌PLA-801D细胞株,接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5d-PGJ2(0、5、10、20、40、80 μg•L-1) (单纯使用15d-PGJ2各组)和联合加入15d-PGJ2与DDP (3 mg•L-1)(15d-PGJ2+DDP各组)(0 μg•L-1 为对照组),作用24 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每组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15d-PGJ2联合顺铂对人肺癌PLA-801D细胞增殖抑制作用;DPA 法检测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变化。结果:当低浓度15d-PGJ2(5、10和20 μg•L-1),作用于人肺癌PLA-801D细胞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DNA 片段化比率和caspase-3 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当浓度为40 μg•L-1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凋亡率、DNA 片段化比率和caspase-3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当 15d-PGJ2(10 μg•L-1)和DDP(3 mg•L-1)联合应用时, 即可使人肺癌PLA-801D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DNA 片段化比率和caspase-3 活性均较单独使用15d-PGJ2明显增高(P<0.01)。当15d-PGJ2(40 μg•L-1)作用人肺癌PLA-801D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S和 G2/M 期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 组(P<0.01)。结论:单独使用15d-PGJ2在高浓度时可以诱导人肺癌PLA-801D细胞凋亡, 15 d-PGJ2与DDP联合应用时,前者低浓度即可诱导人肺癌PLA-801D细胞凋亡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0.
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影响,为其抗肿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HL-60细胞分为不同浓度氟伐他汀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0、0.5、5.0、10.0和20.0 μmol•L-1),对照组不加氟伐他汀,阳性药对照组加入全反式维甲酸(ATRA,终浓度为10 μmol•L-1),计数活细胞数目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CCK-8试剂盒检测HL-60细胞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0.5、5.0、10.0和20.0 μmol•L-1处理1~4 d 的HL-60细胞,活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且随着氟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活细胞数明显减少。用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2~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氟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其中氟伐他汀10.0和20.0 μmol•L-1处理48和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同浓度氟伐他汀作用2 h后(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P<0.05),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及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当用甲羟戊酸和氟伐他汀共同处理HL-60细胞后,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上述作用(G0/G1期细胞56.11% ,S期细胞37.12%)。结论:氟伐他汀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0作用可能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介 导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喹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氯喹作为肝癌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 (8.00、16.00、32.00、64.00和128.00 mmol•L-1 )处理组,用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24、48和72 h)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2.00~128.00 mmol•L-1氯喹处理HepG2细胞24 h和8.00~128.00  mmol•L-1氯喹处理HepG2细胞48 h~72 h,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剂量和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 P< 0.01),以72 h、128.00 mmol•L-1氯喹抑制作用最强( P< 0.01);与对照组比较,氯喹处理组(32.00~128.00 mmol•L-1)G2/M期细胞比率及细胞凋亡率随着剂量增加而上升( P< 0.01),以128.00 mmol•L-1组最为明显。结论:氯喹具有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作用,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并可使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而抑制细胞活性,可能作为肝细胞癌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三氯化镧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三氯化镧(LaCl3)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给予LaCl3(0.05、0.10、0.50及1.00 mmol•L-1)培养不同时间(1、3、5和7 d),观察癌细胞生长曲线、集落抑制率、培 养上清中甲胎蛋白(AFP)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7721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培养 细胞CyclinD1、 PCNA、 CDK4及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显示0.50及1.00 m mol•L-1LaCl 3对SMMC-7721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具有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 0.10和0.50 mm ol•L-1的LaCl3对肝癌细胞集落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51%和67%(P<0.05),1.00 mmol•L-1 LaCl 3的集落形成抑制率达97%(P<0.01 );不同剂量LaCl3  作用SMMC-7721细胞3 d后,细胞周 期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10、0.50及1.00 mmol•L-1 LaCl3均可抑制AFP的分泌,其中以1.00 mmol•L-1 LaCl3组作用最显著(P<0.01 )。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LaC l3促进P16蛋白 的表达,使Cyclin D1、PCNA和CDK4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 LaCl3 对SMMC-7721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细胞周期进程、降低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rhTRAIL)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的黑色素瘤A-375细胞分为对照组和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0.25、0.50、1.00 mg•L-1),经不同剂量rhTRAIL作用后,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分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对照组细胞呈梭形贴壁或半贴壁生长,rhTRAIL组一部分细胞变圆,贴壁不佳,细胞数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rhTRAIL明显抑制黑色素瘤A-375的生长,1.00 mg•L-1 组的生长抑制率最高,0.50 mg•L-1 组次之,0.25 mg•L-1 组最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rhTRAIL蛋白可诱导A-375细胞凋亡,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68 %、24.59 % 和28.91 %,且凋亡率随剂量增大而升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rhTRAIL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处于G1期的百分率(45.26%、60.67%和69.10 %)明显高于对照组(37.41 %)(P<0.05 )。结论: rhTRAIL对A-375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冲绳巴布蛇毒蛋白-1(OHAP-1)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2.5、5.0和10.0 mg•L-1 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胶质瘤细胞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2.5、5.0和10.0 mg•L-1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49.77%、67.65%和76.42%)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OHAP-1剂量的增加,bcl-2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bax 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bcl-2/bax亦逐渐减小。2.5、5.0和10.0 mg•L-1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且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5.0和10.0 mg•L-1组MDA含量高于2.5 mg•L-1 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1组SOD活性低于2.5 mg•L-1 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1组SOD活性低于5.0、2.5 mg•L-1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OHAP-1通过氧化应激使bcl-2/bax mRNA表达降低可能是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源性原花青素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SH-SY5Y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及10、20和4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组,各组细胞中加入含不同浓度(0、10、20和4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的培养基,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作用24、48和72h时SH-SY5Y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72 h时不同细胞周期SH-SY5Y细胞百分率,Annexin Ⅴ凋亡试剂盒检测药物作用72 h时SH-SY5Y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10、20和4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组SH-SY5Y细胞增殖率均降低,作用48和72h时2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组细胞增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作用24、48和72h时4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组细胞增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40mg·L-1组食源性原花青素组细胞中G0/G1期细胞百分率升高(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mg·L-1食源性原花青素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食源性原花青素可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的生长,其机制主要是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鳞癌)CAL2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和80 mg·L-1)Oxaliplatin处理CAL27细胞,分别作为对照组和10、20、40及80 mg·L-1 Oxaliplatin组,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各组CAL27细胞形态表现,CCK-8法检测各组CAL27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周期CAL27细胞百分比和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CAL27细胞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和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CAL27细胞中抗凋亡蛋白survivin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40 mg·L-1 Oxaliplatin组CAL27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皱缩,80 mg·L-1 Oxaliplatin组CAL27细胞明显失去原有形态,细胞间连接丧失。与对照组比较,10、20、40和80 mg·L-1 Oxaliplatin组CAL27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40 mg·L-1 Oxaliplatin组G0/G1期CAL27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K2和cyclin E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40与80 mg·L-1 Oxaliplatin组CAL27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40和80 mg·L-1 Oxaliplatin组CAL27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Oxaliplatin能够抑制CAL27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以及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稳定转染的pEgr-hp53重组质粒联合辐射对人卵巢癌SKOV-3 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阐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pEgr-hp53和pcDNA3.1 体外转染SKOV-3 细胞所表达的SKOV-3-hp53和SKOV-3-vect分别接受0、0.5、2.0和5.0 Gy X射线照射,即8个实验组,通过绘制生长曲线评价肿瘤细胞增殖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与0 Gy组比较,体外稳定转染的SKOV-3-hp53经不同剂量X射线(0.5、2.0和5.0 Gy)照射后2 d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 或 P<0.01),并随照射剂量的加大和照后时间的延长下降更为明显;与0 Gy组比较,G0/G 1期细胞百分数均明显增高(P<0.001),G2/M期不同程度降低。SKOV-3-hp53照射组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其相应的SKOV-3-vect照射组,0.5 Gy照后4~8 d、2.0 Gy照后2 d和5.0 Gy照后6 d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 或 P<0.01);G0/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P<0.01),G2/M期明显下降(P<0.01)。结论:体外稳定转染的pEgr-hp53联合辐射可使人卵巢癌SKOV-3细胞 周期阻滞于G1期,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电离辐射激活Egr-1启动子,使p53基因表达增强,加强了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S)-人参皂苷Rg3诱导肺癌细胞NCI-H460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20(S)-人参皂苷Rg3(SPG-Rg3)诱导人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凋亡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测定NCI-H460细胞的增殖,依据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SPG-Rg3实验组分为25、50及100 mg•L-1组,并设空白对照组。采用AO/EB荧光双染、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hodamine 123摄取法及Fluo-3/AM染色分别观察NCI-H460细胞的凋亡、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量、线粒体跨膜电位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SPG-Rg3能抑制NCI-H460的生长,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 (r=0.764,P<0.05),其IC50值为47.97 mg•L-1;SPG-Rg3组NCI-H460细胞呈现明显凋亡改变;SPG-Rg3 100 mg•L-1组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SPG-Rg3各浓度组细胞Bax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P<0.01);各浓度组细胞内Bax/Bcl-2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则均低于对照组(P<0.01),并随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SPG-Rg3能够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SPG-Rg3促进细胞内Bax蛋白的表达并增加Bax/Bcl-2比值,降低线粒体跨膜电位,提高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最终经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神经胶质瘤C6细胞损伤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C6细胞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100 μmol•L-1 LPS组、1 000 μmol•L-1 H2O2组及1 000 μmol•L-1 H2O2与100μmol•L-1 LPS联合应用组。药物作用C6细胞6 h,取培养液上清与细胞沉淀,利用LDH检测试剂盒,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RT-PCR检测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Caspase-3、细胞色素C(Cyt-C)及CLIC4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100 μmol•L-1 LPS组C6细胞凋亡率及LDH释放率增加(P<0.05),在mRNA水平上Bcl-2、Bax表达率未见明显改变(P>0.05),而Caspase-3表达率升高(P<0.05);在蛋白水平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cl-2、Bax、CLIC4及胞浆Cyt-C蛋白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 ,而Caspase-3蛋白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 000 μmol•L-1 H2O2组C6细胞凋亡率及LDH释放率增加(P<0.05);在mRNA水平上Bcl-2表达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Bax、Caspase-3表达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蛋白水平上,Bcl-2蛋白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Bax、Caspase-3、CLIC4及胞浆Cyt-C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H2O2组和LPS组比较,LPS与H2O2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率及LDH释放率明显增加(P<0.05),在mRNA水平上Bcl-2表达率下降(P<0.05),Bax、Caspase-3表达率升高(P<0.05);在蛋白水平上,Bcl-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Bax、Caspase-3及胞浆Cyt-C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LIC4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单独应用LPS能够激活Caspase-3信号通路,引起C6细胞早期凋亡,同时LPS能促进H2O2引起的C6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的Bcl-2/Bax及Caspase-3途径过度激活有关。线粒体氯通道蛋白CLIC4在此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氯化甲基汞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氯化甲基汞(MMC)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体 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MMC给药实验组(将0.08~10.00 μmol•L MMC按浓度梯度分为8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MMC对体外养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MMC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25、2.50、5.00和10.00 μmol•L-1的MMC在体外均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C6胶质瘤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50、5.00和10.00 μmol•L-1 MMC 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4、8、16和32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杀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0.31、0.63、2.50、5.00和10.00 μmol•L-1 MM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24h后细胞凋亡/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5、2.50和5.00 μmol•L-1 MMC 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72 h后,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MC能够杀伤大鼠C6胶质瘤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具有应用于胶质瘤治疗 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