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ELISA法对120对母婴进行风疹病毒IgG及IgM检测,结果风疹病毒IgG阳性率分别为81.67%及52.50%,风疹病毒IgM则全部阴性。风疹病毒IgG阳性率母亲高于婴儿(P<0.05),表明在母亲IgG阳性时,仍有部分婴儿未获得胎传抗体。随访6例妊娠早期风疹病毒感染者,显示血清学检测指标由IgM向IgG转归,所生婴儿未检出风疹病毒IgG及IgM,表明未感染先天性风疹。本文还就温州市人群风疹防治问题提出对策,认为接种风疹疫苗是保护重点人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服一次性PCR假阳性及非特异性条带干扰。方法:建立套式PCR技术,对105份母-脐配对血进行套式PCR、病毒分离、特异性IgM以及特异性IgA测定。结果:母血HCMVDNA阳性6份,脐血3份,母-脐传播率为3/6。3对被证实为母婴垂直传播HCMV的标本中,2对套式PCR、病毒分离、特异性IgM及IgA均阳性,1对套式PCR病毒分离,特异性IgA阳性,但特异性IgM阴性。结论:套式PCR是一种敏感特异、简便快速、能早期诊断HCMV的检测手段,适用于孕妇及胎儿HCMV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服一次性PCR是性及非特异性条带干扰。方法:建立磁式PCR技术,对105份母-脐配对血进行套式PCR、病毒分离、特异性IgM以及特异性IgA测定。结果:母血HCMVDNA阳性6份,脐血3份,母-脐传播率为3/6。3对被主这为母婴生趣传播HCMV的标本中,2对套式PCR、病毒分离、特异性IgM及IgM均阳性、1对套式PCR病毒分离,特异性IgA阳性,但特异性IgM阴性。结论:套式PCR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风疹24例报告马鞍山港务局职工医院刘立文关键词风疹;风疹抗体IgM1993年元旦起马鞍山市中小学、托儿所幼儿园单位的学生陆续出现发热、皮疹,到5月份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此批学生经风疹抗体IgM检查及麻疹抗体IgM检查鉴别,确诊为一次风疹病毒流行。我...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风疹病毒特异性IgM诊断试剂的技术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对传统的间接ELISA方法进行了改良,定性检测人血清中风疹病毒IgM。结果及结论:本法克服了类风湿因子(RF)和特异性IgG对实验的干扰;与HSV-1、HSV-2和HCMV抗原无交叉反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在165例临床可疑风疹病例中检出阳性142例,用进口风疹病毒捕获法试剂盒检出阳性133例,阴阳符合率为  相似文献   

6.
檀卫平  麦贤弟 《广东医学》1996,17(4):218-220
本文对14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痰MP-DNA-PCR,抗MP-IgM及冷凝集试验检查。其中MP-DNA-PCR阳性52例,抗MP-IgM阳性19例,冷凝集试验阳性7例。结合临床诊断为MP感染60例。结果显示痰MP-DNA-PCR检查明显优于特异性血清抗MP-IgM抗体检测(P〈0.001),而抗MP-IgM抗体检测又较传统冷凝集试验敏感(P〈0.05)。本资料提示应用痰MP-DNA-PCR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7-2018年绵阳市麻疹、风疹的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和免疫规划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采用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7-2018年绵阳市277例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按照《麻疹诊断标准》和《风疹诊断标准》要求,检测麻疹Ig M抗体和风疹Ig M抗体。结果 277份标本中麻疹Ig M抗体阳性37份,阳性率13. 36%,风疹Ig M抗体阳性9份,阳性率3. 25%。麻疹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2岁组,也有成人病例报告。麻疹阳性集中在春夏两季,6月是麻疹发病高峰,有明显季节分布。麻疹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涪城区和江油市。结论两年来小年龄组依然是麻疹、风疹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成人麻疹、风疹感染应重视。在加强接种率的同时,应做好成人疫苗补种工作。春夏两季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避免暴发疫情。加强医生对麻疹、风疹的诊断水平,提高公众对麻疹、风疹病毒的认识,同时加强实验室监测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可引起胎儿先天性风疹。妊娠初 3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的孕妇其新生儿约16 %有严重缺陷。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 ,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有多种先天畸形 ,被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CRS)。故婚前进行风疹病毒检测 ,是预防和减少畸形儿出生比例的重要手段之一。1 材料与方法1 1 检测对象  1998~ 2 0 0 0年进行婚前体检的未婚妇女。年龄 2 1~ 35岁 ,平均 2 8岁。1 2 试剂与方法 试剂为海南华美公司出品的风疹抗体试剂盒。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风疹病毒抗体IgG、IgM。1 3 结果  1998~ 2 0 0 0年攀钢防疫站对 4 2…  相似文献   

9.
麻疹风疹临床与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临床上既象麻疹又似风疹的患儿,应用“捕获”酶免疫方法测定风疹特异IgM与麻疹特异IgM,同时用ELISA间接法测早期与晚期麻疹IgG,结果32例确诊为麻疹,3例为风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开展实验室鉴别诊断,为发热出疹疫情处理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IgM抗体检测(采用ELISA捕获法).方法 收集2010~2011年阿城区疑似麻疹风疹病例标本共128份,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6份,阳性率为12.5%;风疹IgM抗体阳性21份,阳性率为16.4%.麻疹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岁及以下婴儿;风疹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8岁.麻疹I g M抗体阳性率与血清采集时间有密切关系.结论 在实验室检测麻疹IgM抗体的同时,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可以提高麻疹诊断的准确率.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群众身体健康.麻疹实验室监测是消除麻疹工作的技术支撑.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春季发病为主.母亲孕期原发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其发病率和致畸率与感染时的胎龄密切相关,以孕早期为最高;先天性风疹患儿在生后数月内仍有病毒排出,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广西麻疹爆发流行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团  王树声  杨进业 《广西医学》1999,21(6):1071-1074
1998年5-6月广西崇左县和柳州市部份地区发生麻疹流行,以IgM抗体捕获ELISA检测21例疑似麻疹病人血清,用B95a和Vero细胞分离病毒,IgM抗体阳性率为52.38%,咽拭子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为52.38%,细胞中和试验鉴定其中9株的麻疹病毒,另2株病毒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感染减毒麻疹病毒(MV)对子宫内膜腺癌细胞(JEC)的凋亡诱导作用及相关机理。方法:MTT比色法动态监测MV感染对JEC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V感染后JEC细胞的Fas、FasL及TGF-β表达,分析凋亡机制。结果:MV感染6 d内,促进细胞的生长;感染6 d后,抑制细胞的生长,最终造成细胞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各感染浓度组JEC细胞的凋亡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或P〈0.01),随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凋亡率呈上升的趋势,感染12 d时,凋亡率与感染浓度呈正相关(r=0.77),且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特征性DNA"Ladder"凋亡条带;此时,感染细胞内Fas及TGF-β的表达增强(P〈0.01),而FasL始终未表达。结论:MV感染能够抑制JEC细胞增值,并诱导其凋亡,JEC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Fas、T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地高辛素标记的乙肝病毒DNA探针(HBVDNA-Dig)杂交技术检测了49份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标本和46份血清标本中的HBVDNA。结果表明:PCR检出乙肝病人肝组织和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比斑点杂交高(P<0.05)。在21例同时检测了肝组织和血清中HBVDNA的病人中,肝组织HBVDNA阳性率为57.1%(12/21);血清阳性率为61.3%(13/21);两者总阳性率为80.9%(17/21),说明用PCR同时检测肝组织和血中HBVDNA,可明显提高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选取402例服用拉米夫定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样品,应用荧光PCR法定性检测YMDD变异情况。402例中有309例(76.87%)检测出YMDD变异,其中120例为YVDD变异,74例为YIDD变异,115例为YVDD+YIDD联合变异;309例YMDD变异患者中同时检测出变异株与野生株占69.26%(214/309),仅检测出变异株占30.74%(95/309)。另外,93例为YMDD野生型阳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116-122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门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毒谱,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具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集患者的咽拭子样本。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15种呼吸道病毒,并利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鉴别甲型流感病毒的3种常见亚型。结果 465例门诊患者中,呼吸道病毒阳性137例,检出率为29.5%(137/465),其中单一病毒感染94.2%(129/137),病毒共感染5.8%(8/137);单一病毒感染中,以流感病毒为主,其次为肠道;病毒共检出中以鼻病毒和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共检出为主。临床特征显示,病毒阳性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比病毒阴性患者重,更容易出现高热、咽喉痛、乏力、鼻涕、痰液及呼吸急促等症状,且肺部异常多见。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感染率存在一定的差异,5岁患儿最高(50.0%),其次为≥60岁的老年人(38.6%)。结论呼吸道病毒是导致门诊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因此,加强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将有助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广州市区2003年仲夏—批疑似登革病毒感染的患进行确诊,并从基因水平分析流行株的可能来源。方法用免疫层析法(ICT)检测早期疑似患的DV—IgN和IgG抗体;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分别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对所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并与国际参考株及国内流行株相应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合患的流行病学资料推测本次流行株的可能来源。结果发病5d内患DV—IgM抗体阳性率为56.5%(13/23),发病5~10d的患DV—IgM抗体阳性率为66.7%(16/24);DV—IgG抗体无1例阳性。从18份发病5d内患的血标本中分离病毒7份,经RT—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为DVI感染;用RT—PER检测30份早期患血标本,患的阳性率为83.3%(25/3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003年流行株与登革1型病毒柬埔寨流行株及我国1997、1999年登革1型病毒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7%、98%。所有患在发病前两个月均在广州市区某大院内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2003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为登革1型病毒感染所致,推测广东可能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RT—PCR法与血凝抑制法鉴定流感病毒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与血凝抑制法在流感病毒鉴定中的优劣,以期建立能快速、特异地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并鉴定流感病毒的新方法。方法用常规细胞培养法增殖病毒后,分别用RT—PCR反应法和常规血凝抑制法进行流感病毒鉴定。结果在13份发生细胞病理变化的标本中RT—PCR阳性标本为9份,其中甲型7份(6份甲3亚型、1份甲1亚型),乙型2份;而用血凝抑制法鉴定阳性标本仅6份。结论RT—PCR法快速、特异、灵敏,在流感病毒鉴定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CONDYLOMA acuminata (CA) was the secondmost commo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in Chi-na1caused by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s the most widely usedtechnique to detect HPVs in CA and in the smear of cer-vix·2Immnofluo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输血传播病毒(TTV)与HBV混合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应用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175例HBV患者血清中的TTV-DNA,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相关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175例HBV患者中TTV-DNA阳性30例(17.1%),其中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TTV-DNA检出率分别为3/21(14.3%)、13/76(17.1%)、8/50(16.0%)、6/28(21.4%),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慢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TT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变相似。HBV和TTV混合感染组中HBeAg和抗-HBcIgM阳性率低于单纯HBV感染组(P〈0.01和P〈0.05),而血清抗-HBe阳性率则高于单纯HBV感染组(P〈0.01)。结论:TTV的混合感染似乎并不影响HBV所致的肝脏病变程度,对HBV的复制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6份同源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中风疹病毒,其中6份阳性。从Vero细胞中分离到2株风疹病毒。结果表明,PCR法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