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芮云清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6,6(2):98-99
目病遣药经验举偶芮云清目位前额,居五官之巅,内连脏腑经络,外达面部空窍,明视万物,洞察秋毫,一有所损,目病遂生。现就目病遣药组方,谈几点粗浅体会。1目居至高,遣以轻清之剂目为面部空窍,居上焦之巅而外露体表,为脏腑经络之枝叶,外易受六淫时邪之侵袭,内易... 相似文献
4.
5.
导师张照兰主任医师业医20余载,学验俱丰,于脾胃疾患颇有心得。今撷脾胃病证二三,以飨读者。1痞满导师指出,痞证乃因脾胃本虚,斡旋气机升降之力弱,而气滞湿阻,郁而化热,寒热互结中焦而成。邪蕴中焦,胃失和降,“浊气在上,则生(麒)胀”;脾不升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上下阴阳不能交通则见上热下寒。痞虽无形,却虚实兼夹,寒热错杂,医者临证之时,尤须慎重, 相似文献
6.
黄保中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40余年 ,医术精湛 ,擅治内科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师临证 ,获益匪浅 ,兹举例介绍如下。1 补中升降除痞满彭某某 ,女 ,60岁 ,1 997年 1 0月 5日初诊。1 0年来每遇情志不畅出现厌食 ,胸膈胀满 ,脘腹痞塞 ,口干但不渴 ,便秘而不燥 ,近 4月来呈进行性加重。形体消瘦 ,面色萎黄 ,脘腹按之柔软 ,无压痛 ,舌淡中根黄腻 ,六脉细缓。胃镜提示 :浅表性胃炎。诊断为痞满。证属脾胃虚弱 ,寒热互结。治以补中升降 ,开结消痞。方用半夏泻心汤化裁 :清半夏1 2 g,干姜 1 0 g,黄连 1 0 g,麸炒枳壳 1 2 g,炙甘草1 5g,大枣 5枚… 相似文献
7.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西结合在临床应用的具体表现。结合临床所遇见具体实例以说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旨在拓宽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 田玉美教授学验俱丰,治疗血证,崇尚先天,取效甚捷,兹举数例,以飨后学。 1 滋阴降火止血汗 李某,女,41岁,干部。1992年9月9日初诊。患者颈上血汗半月,常染红衣领,曾以西药与大剂清热凉血中药内服而乏效,特求治于田老。患者颜面红汗为著,自感烘热阵作,口干喜饮,性急烦躁,大便偏干,小便色黄,素易感冒。本月2日门诊检查:Hb103.6g/L,RBC3.7×10~(12)/L,PC16×10~9/L,血浆原卟啉14ug/dl,GPT正常,出血时间lmin40s,凝血时间2min。1981年作过血吸虫病治疗。另有慢性咽炎史。 诊时面色欠华,纱布擦颜即染红色。咽岬暗 相似文献
9.
危亦林杂病治疗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亦林杂病治疗经验举隅刘晓庄(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危亦林,杂病,学术经验元代著名医家危亦林,精于辨证论治.善将深奥的医学理论从平淡的方证阐述中引申出来。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临床治疗经验。在《世医得效方》中。危氏运用当时比较成熟的... 相似文献
10.
李声岳教授为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辨治五官科疾病,笔者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李老师用药特色和经验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 感冒虽为触冒六淫邪气 ,但卫表不和是本病发生的关键程士德教授宗《内经》“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之风 ,与其身形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之理 ,强调人体正气 (特别是卫表之气 )的强弱盛衰对外感六淫邪气是否能造成疾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将感冒分为单纯性感冒和机体状态失常之外感。后类病人多处于机体某些特定的生理、病理活动时期 ,如妇女更年期 ,由于“女子七七 ,肾气衰 ,天癸竭 ,地道不通”的生理特点 ,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均受其影响 ,外邪最易乘机体的失调而侵犯人体。经常感冒 ,久久不愈是此类感冒的特… 相似文献
13.
14.
李茂如( 1917~2 0 0 1)原是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老中医。精研岐黄,醉心于中医文献研究,编纂出中医文献研究史上首部目录学著作《历代史志书目着录医籍汇考》。80年代曾有幸随李老临诊,身闻目睹其独到的临证经验,受益匪浅。现将所记录医案整理介绍如下。1 四诊合参,尤擅望诊李老曾讲,中医的传统诊病方法是四诊。四诊是了解、掌握病情的“门槛”,过了这一关才能谈治疗。望诊是最客观而又最方便检查的方法,所以古人将望诊放在四诊之首。患者一进诊室,就已经开始进行望诊,包括形态、姿势、面色、表情等,可以对病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有针… 相似文献
15.
16.
陈瑞春治杂病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名老中医陈瑞春教授 ,幼承家学 ,精究伤寒 ,从医执教 40余年 ,在疑难杂病的治疗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 ,深得教诲 ,获益匪浅 ,今就其治疗杂病的一些经验 ,整理如下 :1 治痰陈老认为 ,痰是许多慢性疑难杂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 ,治痰在这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非常关键。痰有无形与有形之分 ,又有寒热之别。且痰可随气升降流行 ,内入脏腑 ,外至筋骨皮肉 ,在临床上表现出各种症状 ,形成多种病证 ,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所以 ,在治疗时也应根据痰的寒热属性 ,病位之深浅及兼夹之不同来辨证施治。寒者温之 ,热者… 相似文献
17.
18.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西结合在临床应用的具体表现。结合临床所遇见具体实例以说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旨在拓宽新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哮喘苗期辨治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 ,有史以来 ,其治皆在病期 ,苗期之治极少见。笔者自 1 992年始对小儿哮喘苗期进行证治研究 ,现举例介绍如下。1 案例1 .1 张某某 ,男 ,2 8天 ,1 992年 4月 1日初诊。患儿为第 1胎 ,足月顺产。父母均有过敏史 ,祖母患有哮喘 ,双亲幼年有咳嗽史。感冒 2日而诊 ,初为鼻塞、微热、轻咳 ,以外感治疗 4日 ,痰仍较多。现症 :咽喉不利 ,有痰壅现象 ,偶闻声响 ,病后乳未减 ,睡眠安 ,大便中夹杂未消化物 ,1日 3次 ,小便清。皮试对青霉素过敏。查 :一般状况尚可 ,患儿虚胖 ,有干性湿疹 ,面色不华 ,唇淡 ,舌质淡红、苔白微厚。听诊心肺未见异常 ,… 相似文献
20.
黄文政治疗暑病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政教授是津城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对内科杂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笔者跟从黄文政教授1年余,亲历黄老辨证之精,现将黄教授夏季治疗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经云:“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夏至之后,气候炎热,天暑下逼,地湿上蒸,人在气交之中,易感暑热病邪而发病。湿热之邪易相兼为病,故暑多挟湿;夏暑炎热,每多喜纳凉饮冷,又易兼表寒;暑为阳邪,暑热病热势高,易伤津耗气。故黄文政教授认为对于暑病的治疗,必须在辨明偏湿、偏热之后,再行施治。夏月感寒,应祛暑解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