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非常少见,我院于2007-03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69岁.主因钝性头痛1 d入院.无外伤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体检:生命体征平稳,神清,四肢肌力Ⅴ级,左babins-ki's征(±);GCS评分15.CT示右额颞顶硬膜下血肿,中线无移位;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约25 ml;PT(11.0~14.0)12.4s,APTT(24.0~37.0)28.2 s.给予脱水降颅压及止血对症观察治疗.1 d后查头部MRI+MRA提示左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未见血管异常.3 d复查CT无明显变化,8 d头痛好转,因经济困难自行出院.随访:出院后1周复查CT明显吸收,1个月复查CT血肿基本消失.后拒绝复查CT,3个月电话随访,神清语利,头痛消失,四肢活动正常无不适.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硬膜下血肿定义为无明确头部外伤史及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硬膜下血肿,好发老年人,男性多见,儿童少见[1]。2010-11我院收治1例儿童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3.
成人大脑镰旁硬膜下血肿(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外伤性大脑镰旁或大脑半球间硬膜下血肿(ISHs)是一种少见的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自1940年Aring和Evans首次报道以来,仅有数十例较详细的病例报道[1].本文报道3例ISHs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17例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10例,CT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弧形或波浪形的带状高密度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7例,CT表现为高密度片状影2例、U形影2例,累及大脑镰后部3例,呈Y形或镰刀样改变。结论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复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男,77岁。1994年因精神恍惚、失语、不能与人交流,计算力、判断力丧失,生活能力下降.在体系医院诊断为老年痴呆症,此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无好转,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不能控制。患者于2006—08—06在家中摔伤,家人发现时其歪坐在地上。查:精神恍惚,双瞳孔等大等圆,D=3mm,光反射灵敏。心肺查体无阳性发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于摔伤后7d,患者出现发热,T38.3C.行走时偏向一侧.急诊送体系医院做CT检查示硬膜下血肿,经手术治疗40d出院。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丽 《临床荟萃》1996,11(7):311-312
现将我院1986年~1994年所见的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30例总结报告如下,并加以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将硬膜下脓肿误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9岁。外伤后头痛、头晕4个月入院。入院前4个月自2m高处摔下,伤及头部,伤后意识不清,30min后清醒,自觉头痛、头晕,未曾治疗,症状有所加重,出现恶心。头颅CT示(图1):左额顶部颅骨内板下可见梭形混杂密度影,内侧缘可见钙化,相邻脑实质受压,考虑硬膜下血肿机化。查体:T36.7℃,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入院第2天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拟行开骨瓣硬膜下血肿及钙化层清除术。术中行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探查见乳白色脓液溢出,  相似文献   

8.
我院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80岁。于入院10d前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并逐渐加重,至不能独立行走,并双上肢亦感觉无力,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有注意力轻度涣散。小便控制差,时有失禁,便秘。既往1个月前有摔伤史,当时程度轻,无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无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在地方医院以急性脊髓炎治疗(具体不详),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查体:T37C,BP126/90mmHg嗜睡,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定向力轻度下降,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近端Ⅲ级,  相似文献   

9.
对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后血肿复发的原因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9岁.因右下肢走路乏力经头部CT扫描诊断左侧幕上硬膜下血肿.0.5a前有过头部轻微碰伤.入院后查体BP140/80 mm Hg P 80次/min,呼吸平稳,神清语明.主要阳性体征:右侧肢体轻瘫,上肢肌力约Ⅳ级,下肢肌力相当于Ⅲ级.  相似文献   

10.
11.
靳春杰  吴建梁  史学芳 《临床荟萃》2006,21(12):840-840
急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较为少见,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此病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大脑镰、小脑幕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颅骨内板下方,呈新月形,在CT诊断中一般不难,但在实际工作中,还经常发现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硬膜下血肿,即急性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这种血肿部位特殊,文献报道不多,容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其它病变,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11月至2002年2月间CT检查的46例急性大脑镰及小脑幕硬膜下血肿,分析其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8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间断发作,见光时疼痛加重,发作时左额顶部钝痛,自行缓减.无明确外伤史.于2007年9-10月间无明显诱因癫痫发作两次,遂来就医.外院头颅CT片示:头颅左额顶部可见梭形等密度影,范围8 cm×8 cm×4 cm,周围钙化,中线明显向右侧移位.印象:脑膜瘤钙化或畸胎瘤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我院核磁共振片头颅检查:左顶部可见一7.1 cm×3.5 cm×3.4 cm不均匀长T1混杂T2信号椭圆形占位病变,边缘为低信号,板障信号中断,左侧脑实质,脑室受压右移(图1、2).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13岁.近2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头昏、头痛,但仍能坚持上学,四肢活动无障碍,无恶心、呕吐.追问病史患者5年前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当时无任何症状.查体:神智清楚,双侧视乳头水肿,四肢肌力正常.入院后行头颅正侧位X线片示左顶部卵圆形钙化影,大小约7.3 cm×3.5 cm×3.5 cm,边界较清楚,局部颅骨受压变薄(图1).CT于左顶部见一椭圆形高密度影,大小约7.3 cm×3.6 cm×3.5 cm,边缘可见蛋壳样钙化,周围颅骨受压变薄,左侧脑室受压且向右侧移位,中线结构右移.MRI:左顶部可见一7.1 cm×3.5 cm×3.4 cm不均匀长T1混杂T2信号椭圆形占位病变,边缘为低信号,板障信号中断.左侧脑实质、脑室受压右移(图2).术前诊断:左顶部占位性病变,脑膜瘤可能性大,不除外畸胎瘤.手术所见:术中肿块与硬膜粘连较紧,质地较硬,切开包膜呈青紫色,内有两个腔,腔内为褐色液体.术后病理报告:陈旧性血肿伴钙化.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左侧硬膜下积液漏诊右侧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70岁.于入院前1个月出现头闷胀不适,能耐受,无其他症状,曾外院以脑缺血病口服药物治疗,近10 d来出现双下肢乏力伴头晕,且反应稍迟钝,无恶心及呕吐,二便正常.其1 a前有腔隙性脑梗死史,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患者,男性,70岁,因左侧上下肢活动不灵伴头昏一天于2003年6月20日入院,查T36℃,P80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一般状况差,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颈软、克氏征阴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5mm左右对光反射与角膜反射存在,心肺腹部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左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巴氏征阴性,右侧正常。入院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17.
姚天才  徐恭达 《临床荟萃》2012,27(12):1008-F0002
患者,女,39岁,因突发失语10余日伴昏迷3天于2011年2月7日入院.查体:意识中等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4mm,光反应迟钝,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6分,刺激眶上神经出现呻吟,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头颅CT及MRI见图1,诊断为左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伴内膜钙化,左额叶脑软化灶,脑积水,脑疝.追问病史,30余年前头部有木棒击打外伤史,当时无意识障碍,未查头部CT.患者既往有智力障碍,间或有焦虑、躁狂等症状.拟急诊行开颅手术,但家属拒绝手术,经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3次/d,保守治疗5日后昏迷继续加深,双瞳散大,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大脑镰旁及后颅凹硬膜下血肿CT征象及临床表现,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接受CT检查的发生于大脑镰旁及后颅凹处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例,与临床及手术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与手术结果对照,CT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在100%.结论:CT对大脑镰旁及后颅凹硬膜下血肿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1病例资料男,81岁。因言语不利、行为异常2 d入院。近期无明确外伤及手术史。查体:体温38.2℃,血压150/80 mmHg。双肺可闻及少量干湿性啰音,言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