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近几年来,咳嗽的防治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于顽咳治疗仍效果欠佳。笔者认为肺脏的气机升降失常是其重要病理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则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故治咳之法,当从调理气机入手,如清·石寿棠《医原》有:“外感者其气多滞,当于散邪中兼利气;内伤者其气多逆,当于养阴中兼纳气。久咳者其气多虚,当审其由。”因此,临床上治疗咳嗽应抓住“气”,责之肺、肝、脾、肾.以宣气、降气、补气、纳气、理…  相似文献   

2.
久咳,指咳嗽经久不愈。导致咳嗽的原因很多,早在《素问·咳论》对咳嗽就有专门论述,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谓“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  相似文献   

3.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内经》云:“肺主咳。”喻嘉言谓:“咳者,肺之本病也。”但除肺之本脏引起咳外,其他脏腑影响也可致咳。如《素问·咳论》提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但肺为气之主,诸  相似文献   

4.
咳嗽一证是小儿肺系疾患中最为多见的证候之一。早在《素问·咳证》中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是肺脏之本病又与他脏有关。肺居膈上,为五脏之华盖,喜清润,恶燥热及寒凉,又称“娇脏”。凡五脏六腑之寒热偏盛,痰饮水气上逆,无不累及肺经而咳,因小儿脏腑娇嫩,不耐寒热,治疗上要根据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辨证。1咳嗽风寒风热须分清 多数临床医生,拘泥于西医对炎症的认识,总愿意应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一类中草药,如双花、连翘、黄芩等,这种违背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用药方法,不但治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咳嗽为临床上常见症状 ,其病机古今医家论之各异 ,不拘于肺。《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由于肝肺生理病理上联系密切 ,古今医家特别重视从肝治咳。明·龚廷贤《万病回春》曰 :“从来咳嗽十八般 ,只因邪气入于肝”。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咳嗽门》中论肝咳有12例之多。秦伯未明确提出 :“治肺止咳 ,佐以调肝”。现将从肝治咳诸法浅述如下。1 肝肺生理相关  共司气机升降 :肝为风木之脏 ,位居下焦 ,阴中之阳脏 ,其气升发 ,为气之枢 ;肺为清虚之脏 ,位居上焦 ,阳中之阴脏 ,其气肃降 ,为气之主。肝气之升而不…  相似文献   

6.
咳嗽治验心得范青丽兰州市总工会医务室(730050)古人云:“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夫所以难治者,缘咳嗽之根由甚多,不止于肺也。《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也不离肺也”。笔者认为,咳...  相似文献   

7.
孙步策 《光明中医》2002,17(5):52-52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其病程缠绵 ,时轻时重。本病最早记载见于《灵枢·胀论》 ,曰 :“肺胀者 ,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又曰 :“肺手太阴之脉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指出本病主症为“咳而上气 ,此为肺胀 ,其人喘 ,目如脱状。”关于其发病机理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其中倾向于以实为主者居多 ,如《张氏医通·肺痿》篇直接点明 :“盖肺胀实证居多。”《丹溪心法·咳嗽》篇也说 :“肺胀而咳 ,或左或右不得眠 ,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相似文献   

8.
咳嗽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庆江 《河北中医》2002,24(11):825-826
咳嗽为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而中医学在对咳嗽的辨证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其论治提示了有益的思路。如《素问·宣明五气论》“肺为咳” ;《素问·咳论》曰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隋·《诸病源候论》及唐·孙思邈《千金方》则分十咳 ,即五脏咳及风、寒、支、胆、厥阴诸咳。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则以三因论咳 :外因即六气之咳 ,内因即五脏之咳 ,不内外因者乃房劳伤肾、饥饱伤脾、否极伤肝、叫呼伤肺、劳神伤心等。金·张子和《儒门事亲》谓 :“咳分六气 ,无拘以寒。”“故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元…  相似文献   

9.
咳嗽一病,《内经》以咳统之,后世咸分咳嗽,言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余意两者往往兼有之,故统称咳嗽。《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俞昌云:“肺如钟焉,外受六淫之邪气,白外叩之则鸣,内伤七情声欲积损之病气,自内叩之亦鸣,鸣即咳嗽之确象也”。是知咳嗽不止于肺而必关于肺。前贤治咳嗽多分外感与内伤,外感者解表祛  相似文献   

10.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2,17(3):38-39
哮以声响言 ,喉中如水鸡声者 ,此肺中有痰 ,阻塞气道也。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曰 :“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 ,因内有壅塞之气 ,外有非时之感 ,膈有胶固之痰 ,三者相合 ,闭拒气道 ,搏击有声 ,发为哮病。”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虽有“咳而上逆 ,喉中有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之说。但临证治哮 ,未发时多以扶正为主 ,既发则以攻邪为主。扶正者 ,须辩阴阳 ,阴虚者补其阴 ,阳虚者补其阳 ;攻邪者 ,须分微甚 ,或散其风 ,或温其寒 ,或清其痰火。近代名医姜春华论哮喘云 :“前人对哮证之治疗与预防有谓‘平时治…  相似文献   

11.
甘草干姜汤为张仲景所创。从《伤寒论·太阳篇》第二十九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  相似文献   

12.
麦门冬汤加味治疗妊娠恶阻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篇》,原文说:“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故肺阴不足、咳逆气促常可用之。据报导,尚可借用  相似文献   

13.
《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是论述咳嗽病机的最早记载,也是对咳嗽病机的完整概括。咳嗽主脏在肺,《素问·咳论》云:“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伤及于肺而致咳嗽,这是因为肺主气,其位最高,为五脏之华盖,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肺最易受外感、内伤之邪,而肺又为娇脏,不耐邪侵,邪侵则肺气不清,失于肃降,迫气上逆而作咳。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肺为五…  相似文献   

14.
咳嗽是肺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疾病.《素问·咳论》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医学三字经》解释云:“然肺为气之市,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即是说肺脏本身有病,或其他脏腑有病累及于肺时,都可能发生咳嗽.  相似文献   

15.
慢性干咳治疗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干咳也可称为慢性咳嗽。临床通常将以咳嗽为惟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正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涉及多种原因,即《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虽然是肺系的病变,但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都有可能影响到肺,引起肺气宣降不利,肺气上逆而作咳,故有“肝咳”“胃咳”等十咳说。该病患者大多数均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而作干咳状。多数医家都把这种咳嗽归属于“燥咳”范畴,认为是燥胜阴虚,肺失滋养所致,常投以清燥润肺或滋阴润燥之品,然多数疗效不佳。现将笔者的初…  相似文献   

16.
肺脏疾患为临床常见,笔者试从肺的生理特性及病理特点,谈谈肺病用药规律及临床体会。1肺为娇脏,易受邪侵,宣肺去邪为治肺之首务肺居胸中,居位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素问·病能论》言:“肺者藏之盖也”。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常易犯肺而为病,故肺又有“娇脏”之称。明·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论:“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温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清·周学海《周氏医学丛书·幼科要略》云:“肺位最高,邪必先伤”。外感邪气,从皮毛侵袭肺脏,使肺气之外宣郁阻,上而为逆则成咳、喘…  相似文献   

17.
《素问·咳论篇》曰 :“肺之令人咳何也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指出了咳嗽发生 ,不仅在肺本脏 ,其它脏腑病变也可影响肺而致咳嗽。1 外感咳嗽机理 《咳论篇》曰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气 ,邪气以从其合也。”肺气的这种特殊生理功能及其相应的病理变化 ,《内经》中尚有多篇记载。例如《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肺主皮毛……肺主鼻……在体为皮毛 ,在脏为肺……在变动为咳。”《六节脏象论篇》曰 :“肺者 ,气之本 ,……其华在毛 ,其充在皮。”《痿论篇》曰 :“肺主一身之皮毛。”《灵枢·经脉篇》曰 :“太阳者 (肺 …  相似文献   

18.
一、疗胃咳,化痰降逆取效古人曰;“咳者,肺之本病也。”然《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其说乃是指它脏亦可影响及肺。《内经》又云:“胃咳之状,咳而呕”故疗胃咳尤当慎重中焦病变。曾治某女,  相似文献   

19.
浅谈肝咳     
五雪飞 《新中医》1998,30(1):54-54
咳嗽与多个脏腑有关。《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就自己的临床实践谈谈对肝咳的认识。1历代医家对肝咳的论述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对咳嗽提出“有十种咳,……四日肝咳,咳而引胁下病是也。……十日厥阻咳,咳而引舌本是也”。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自十一月病咳……至春三月间尚未愈,其候面青而光,嗽而咳促,哽气又时长出气”,认为“面青而光,肝气旺也,春三月者,肝之位也,肺衰之时也,……急于泻青丸,泻后与阿胶散实肺”。元代曾世荣在《活幼心书·咳嗽十一》指出此肝咳乃因“…  相似文献   

20.
史嘉林 《河北中医》2002,24(12):914-915
咳嗽之论治不外乎“外感内伤之分 ,阴阳虚实之别”。叶天士有“因于湿者有兼风兼寒兼热之不同 ,大抵以理肺治胃为主”之论。笔者临床运用该论且扩大施治范围 ,认为胃中有邪、气机不和而犯肺致咳嗽者 ,用理肺治胃法治疗收效良好 ,故亦可谓胃咳辨治。1 胃咳病因病机《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指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可见咳嗽病位在肺 ,病因不一。《医学●义·咳嗽篇》评述 :“心肝脾肾各有咳嗽之症 ,不过假途于肺耳。”此语堪称金玉之言。中医论脏 ,也不可废腑 ,盖脏腑之间生理上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