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验证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康复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刺结合康复组采用热补针法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灸穴取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施热补针法,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有效率为87.5%(35/40),优于康复组的67.5%(27/4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评分、M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其改善程度针刺结合康复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早期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两组患者于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两者患者疗效.结果:训练后,治疗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君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28-43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2个月后以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4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恢复期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经辨证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3个月随访时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U-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U-FMA评分、WMFT评分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U-FMA评分、WMFT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时除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外,SF-36其余各项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指端点穴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用指端点穴法,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法及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上肢运动功能及ADL。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端点穴法能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关于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GRADE Profiler 3. 6进行证据级别评价。【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1 5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相比,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更高[OR=5.87,95% CI(3.89,8.84),P<0.000 01],降低VAS评分更具优势[WMD=-2.37,95%CI(-2.70,-2.03),P<0.000 01],结痂时间更短[WMD=-1.99,95%CI(-3.48,-0.50),P = 0.009],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更低[OR=0.11,95% CI(0.03,0.41),P = 0.000 9],安全性评价显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24,95% CI(0.03,0.22),P = 0.21]。【结论】 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更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医》2021,36(12)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汤,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 00%,低于观察组92. 50%(Z=2. 576,P 0. 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降低(P 0. 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 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益气活血汤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技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神经松动技术,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内上肢部分(FMA-UE)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FMA-UE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神经松动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力。  相似文献   

9.
赵铎  张羽 《新中医》2022,54(20):161-16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 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2 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2 组均治疗3 个疗程。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 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Ashworth 分级(MAS)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肌张力,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 评估2 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 组FMA、FCA、SF-36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DASH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FMA、FCA、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DASH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MAS 分级1~2 级占比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MAS 分级1~2 级占比79.03%,高于对照组58.06%(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其肌张力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针针刺“曲池”“外关”穴位促进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确诊为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电针针刺治疗,穴位选择“曲池”和“外关”两穴;对照组加用假针刺治疗,1次/d,30min/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所有患者均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功能评价表(FMU)、改良Barthel评定指数(MBI)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FMU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U和MBI评分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FMU和MBI评分进步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针刺“曲池”“外关”穴位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头部针刀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部针刀治疗。2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UGT)评分和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FMA-L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FMA-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平衡能力BBS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平衡能力BBS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移动能力TUGT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移动能力TUGT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头部针刀治疗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卯时时间窗的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卯时(早晨5~7时)时间窗运动康复护理;对照A组9~11点时间窗运动康复护理;对照B组15~17点时间窗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后对3组患者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表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对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进行评分。结果各组康复4周及康复8周后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PASS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康复前的评分(P0.01);康复4周后,试验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PA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而A组与B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8周后,试验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PA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而A组与B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卯时时间窗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金翊思  袁波  张桂珍 《河南中医》2015,35(1):142-144
目的:观察肩部针刺结合上肢运动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脑卒中偏瘫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8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A组采用Bobath疗法进行上肢康复功能锻炼,每日30 min,每日1次。B组在A组康复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患侧肩髃穴、臑会穴针刺治疗,每次30 min,每天1次。治疗20 d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手和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和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手、B组患者的手和上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07、0.000、0.000);且B组患者的手和上肢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组(P=0.003、0.004);治疗后,A组的Fugl-Meyer评分为(25.00±6.32),B组的Fugl-Meyer评分为(33.06±6.00),B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04);A组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为61.11%,B组肩关节脱位发生率为5.56%,B组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01)。结论:肩部针刺结合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减少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给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1个月后采用肌张力评分法(改良Ashworth)、上肢的Fugl-Meyer评定法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上肢肌张力水平及上肢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即刻解痉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帕金森病抑郁(PDD)的效果。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针刺治疗PD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11月。由2名经过Meta分析的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1 1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能降低PDD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加权均数差(WMD)=-3.38,95%置信区间(CI)为-4.79~-1.98,P<0.000 01]、综合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WMD=-6.67,95%CI为-7.50~-5.84,P<0.000 01)、UPDRS Ⅱ评分(WMD=-2.19,95%CI为-2.61~-1.78,P<0.000 01)、UPDRS Ⅲ评分(WMD=-3.32,95%CI为-3.99~-2.65,P<0.000 01),提高总有效率(RR=1.25,95%CI为1.17~1.33,P<0.000 01)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WMD=2.47,95%CI为1.03~3.91,P=0.000 8)。结论:当前有限证据表明,针刺治疗PDD比较对照组在改善抑郁症状、日常生活和运动功能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刺及点刺井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针刺及点刺井穴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15例与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15例.结果 治疗后脑卒中患者上肢Fugl-Meyer积分显著提高,且疗效优于不采用点刺井穴的对照组(P<0.01).结论 提示脑卒中患者采用针刺及点刺井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优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胡科  张保朝  樊书领  白方会  刘冠雄 《新中医》2021,53(19):204-207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 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使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使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比较2 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 评分均降低(P<0.05),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 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MBI) 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DASH 评分较低(P<0.05),FMA 评分、MBI 评分较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上肢疼痛情况,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林晶晶  张丹  李玥 《新中医》2022,54(19):44-4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 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采用Fugl-Meyer 量表中的运动功能评分和四肢感觉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和四肢感觉功能,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洛文斯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 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检查治疗前后血液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00%,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LOTC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ugl-Meyer 评分、Barthel 指数、LOTCA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较好,可改善感觉、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认知功能,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8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肽Y(NPY)、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51/54),对照组为79.63%(43/5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MA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NPY、IL-10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NPY、IL-10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NPY、IL-10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滋水涵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滋水涵木"针刺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运动诱发电位(MEP)、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临床疗效各项评分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AM-UE评分、MEP波幅和MBI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改良MA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治疗组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30/3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滋水涵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