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浊乃指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中质轻上升者为清,质重稠厚者为浊,浊也可指浊邪,清浊不分可致泄泻。临床以寒湿泄泻、湿热泄泻、脾虚泄泻多见,久泄可致脾肾两虚,治疗上当审证求因,分清泌浊,健脾祛湿,使清者升、浊者降,精微物质得以正常气化。  相似文献   

2.
介绍刘爱华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思路和经验。认为脾肾亏虚、脾失升清、浊毒下陷是导致本病的关键;并根据其病因病机,提出了益气固肾、升清降浊的治疗原则,自拟糖肾升清降浊汤,灵活运用中医辨病及辨证论治,扶正祛邪,虚实兼顾,标本兼治,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出现水肿、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病、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临床上应关注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探索发病机制,防治本病。在传统中医学中并未记载“糖尿病肾病”的名称,根据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其多属“肾消”“水肿”“尿浊”的范畴,现代医家多称之为“消渴病肾病”。大多数当代医家认为糖尿病肾病病性为本虚标实。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目前并未统一。文章介绍浊毒学说,分析“脾不散精”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认为浊毒分为湿浊毒、谷浊毒、瘀毒,从“脾不散精、浊毒内蕴”继而“损伤肾络”的角度探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提出在治疗方面应遵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综合调理,采用“助脾散精、化浊解毒、化瘀通络”,兼补肾健脾扶正、利水消肿、通腑泄浊、搜风通络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旭认为“枢轴运动”理论的核心在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强调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升降气机之枢,调节肝升肺降,旺心神而固肾精,以维持正常神志活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以脾肾亏虚、清浊失司为基本病机,临证以健脾益肾、升清降浊为治疗要法,辅以肃肺降胃、通络开窍、疏肝养心、安神定志等法,可使中气和顺,清浊复位,脑清神明。  相似文献   

5.
“毒邪”是对机体有危害作用的致病因素的总称。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脾肾虚损,分清泌浊功能减退,湿浊溺毒不得外泄,蓄积体内,湿浊积久,酿为浊毒,久则瘀毒互结,从而形成“虚、湿、瘀、毒”四大病机同时存在,相互交织,又互为因果,共同加速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马俊 《新中医》1990,(2):36-36
乳糜尿属于祖国医学“膏淋”“尿浊”范畴,是内科常见病之一。笔者受《巢氏病源》“胞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也”及《丹溪心法》“水火不交,心肾气郁、遂使阴阳乖舛,清浊相干,蓄积下焦,故膀胱里急,膏血砂石从小便道出焉”理论的启发,从活血通瘀,补肾固精、分清泌浊入手,自拟活血分清饮治疗乳糜尿16例,大多能在20剂药内临床治愈,且随访未见复发,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1 健脾利湿降脂脾的运化功能是影响脂质代谢的关键,用健脾利湿降月旨药,可化精微为气血,化水湿为津液,升清降浊,清浊分明,各归其所,防浊脂混于血中以达到血脉通、气血充、脏腑畅,脂质代谢完善,痰浊自然消失.高脂血症之本则在于脾气虚弱,亦即贯穿于高脂血症的各个病变阶段的基本病机,脾失健运,分清泌浊功能失职,水谷精微化生障碍,所致之湿浊之邪混入营血,周流全身.《温病条辨》有论:"中焦与脾合者,脾主湿土之质,为受湿之区,故中焦湿证最多.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治疗消渴时均重视以治肾为本,以六味地黄丸为组方;但王正宇先生独辟蹊径,拟补益脾肾、分清泌浊、顾本塞流之方,使诸证缓解.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原因之一,是以蛋白尿和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消渴”“水肿”“尿浊”“关格”等证。该病病程长,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特点,但以正气亏虚为本,湿、浊、瘀、毒等实浊晦邪为标,气阴两虚夹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文章介绍桂定坤主任医师运用益气活血滋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桂老师认为,脾肾之气相互化生、相互滋养,脾失健运则肾精不藏,下元不固,治疗应着重补脾肾之气、滋肝肾之阴,重用黄芪、黄精等益气滋阴药健脾益肾、滋阴固精,补一身之气,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糖尿病肾病久病瘀浊实邪阻滞经络,阻碍脏腑气机,则应在辨证基础上加强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如予三七等以通肾络之瘀血。临床治疗时灵活遣方用药,在益气滋阴活血法的基础上,针对疾病各期症状不同,如出现肌酐升高、蛋白尿、水肿等症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标本兼顾的同时又有所侧重。临床中运用上述方法能减轻患者症状,降低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附病案二则,以验证益气滋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介绍张天文教授治疗泄泻的临床经验,张教授根据《皇帝内经》有关泄泻的理论,将泄泻病因主要分为外感与内伤,外感泄泻当以湿邪最为重要,而湿邪又有寒湿与湿热之分,脾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导致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形成泄泻;内伤泄泻以脾虚最为关键,泄泻的病位在脾胃,大、小肠,大肠和小肠皆属于胃,大肠和小肠的分清别浊与传导变化功能,可以用脾胃的运化受纳和升清降浊功能来概括,脾主运化水湿,脾为泄泻之本,脾病脾虚,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清浊不分,可致泄泻,其他寒、热、湿、食等内外之邪,以及肝郁、肾虚等脏腑失调所致泄泻,都是在伤脾的基础上导致脾失健运而致泄泻。张天文教授根据泄泻的不同病因并参考《医宗必读》的“治泄九法”,加上平肝法,总结为治泄十法,并将泄泻分为九种证型,以此指导临床,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消渴证治     
“消渴”指现代医学之“糖尿病”,病程缠绵,虚实夹杂,治疗起来颇为棘手。笔者临床从脾失健运,肾失封藏论治。用健脾固肾、升清降浊之自拟方“健脾固肾汤”治疗,取得显效。药物组成:生地30g,元参30g,山药30g,枸杞15g,山萸肉15g,菟丝子15g,葛根15g,萆薢10g,丹参15g,赤芍15g,栀子10g,黄柏log,苍术12g,每日1剂,连续服用10天即可见效。服药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调畅气机:脾居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用药当注意气机之升降,佐以升麻、葛根、枳壳等。 2 泌别清浊:精津下渗,小便味甘,分清别浊之萆薢在所必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升清降浊”理论,结合小儿积滞的病因病机,阐述了升清降浊法可通过运脾、补脾以升清,升脾气、和降胃气、降肺气以降浊的方式,来调理脾胃气机,恢复脾胃功能,从而治疗小儿积滞。此法应用于小儿积滞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愈后良好,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现代肾小球肾炎归属于祖国医学溺血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与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紧密相关。治疗溺血不仅要补虚祛邪,而且应重视恢复小肠泌别清浊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 笔者认为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与肾、膀胱、小肠的自身功能失调有关,更与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肺主气为水之上源,又主肃降,通调水道。如果肺的功能失调,必定影响肾与膀胱气化失职,小肠分清泌浊功能障碍,致使水湿、浊邪停聚而渐成结石。笔者在临床常遇泌尿系  相似文献   

15.
“脾与小肠相通”理论早在明代已被医家提出,中医认为“脾”与“小肠”生理上分工协作、相互为用,病理上亦联系紧密、互相侵扰。脾主运化,囊括了小肠受化水谷之功,小肠主受盛化物,亦离不开脾之运化正常。小肠泌别清浊同时又为脾化气生血、清升浊降提供保障。脾失健运与肠道失司密切相关,肠道微生态的稳定离不开脾主运化功能正常,当肠道菌群原有平衡状态被打破又会影响脾主运化功能出现障碍。基于“脾-小肠”的生理功能联系“营养素-肠道菌群”这一西医靶点探析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思路。现代医学认为营养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适当营养素摄入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从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而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存在的大量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导致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和免疫系统异常,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失调及营养素的摄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该文基于“脾与小肠相通”理论,探讨脾与小肠之间的关系,通过结合“营养素-肠道菌群”现代医学与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探讨“脾-小肠”与“营养素-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以往认识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础上,多数医者认为瘀和毒亦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特点.马东明等[2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消渴日久,致肾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络脉失养,而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滞在肾络,津凝痰聚,痰瘀郁热,胶结成毒,络毒蕴结,肾络阻滞,诸症丛生.何泽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7.
介绍李佃贵教授运用"浊毒理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认为浊毒既是慢性肾脏病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浊毒内蕴是慢性肾脏病的根本病机,化浊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临证应分清浊毒的轻重浅深、标本缓急、所在脏腑经络气血。并附治疗慢性肾衰竭、高尿酸血症肾病、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验案。  相似文献   

18.
痛风性肾病属"痹症""历节病"等范畴,与脾肾不足、痰瘀湿浊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是致病之本,痰瘀湿浊是致病之标,当从脾肾论治。健脾则脾之运化升清功能正常,水谷得以化生精液,湿浊之邪难以生成;补肾能使肾藏精、主水、分清泌浊功能正常,精微物质得以保留,湿浊之邪得以排泄;化痰祛湿,泄浊通络,活血化瘀,经脉流畅,则痰瘀湿浊之邪不能滞留为害。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明显加剧,邪气实,以风湿热痹及风寒湿痹为主,方选二陈汤;慢性稳定期正虚邪恋,脾肾虚衰为主,方选温脾汤。临症辨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介绍梁晓春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经验。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可概括为"虚、瘀、浊"三方面,虚主要是脾肾两虚,为发病根本,病程初期以脾肾气虚为主,随着疾病进展逐渐演变为脾肾阳虚;瘀阻肾络和浊毒内蕴是促发因素,且贯穿于病程始终。临证采用自拟补益脾肾、活血泄浊方药治疗,全方紧扣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病机,补泻兼施,且补中寓通、补而不滞。  相似文献   

20.
张宗礼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病机要素在于虚、瘀、湿、逆(毒)。脾肾两虚为本,清者不升而漏泄,浊者不降而内聚,清浊相干久蕴成浊毒,故治疗以醒脾复运中焦为主,以轻宣上焦、通利下焦为辅,并阐述醒脾通三焦法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用药辨证论治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