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后风湿无论从病因病机、病位、辨证要点、治法方药等各个方面都提示与中医“肝”关系密切。肝主血,血虚是本病发病基础;肝失疏泄,气血郁滞是本病病机关键;肝主筋,筋膜是本病主要病位;养血活血、疏肝解郁为本病基本治法。但在临床运用中还需要进一步辨别“虚”与“郁”的轻重,即“虚重于郁”“郁重于虚”以及“正虚邪恋”三种类型。对于虚重于郁,治疗重点在“养”,即养血活血为主,疏肝解郁为辅,同时需注意不能峻补,否有留邪之患;活血而不能破血,否有伤血之痹。对于郁重于虚,治疗当以“通”字立法,即疏肝解郁为主,养血活血为辅,同时需注意此时气血郁滞尚未成有形之结,用药应避免破气、破血之品。对于正虚邪恋,治疗上在疏肝的同时还需兼顾清肝、化痰。  相似文献   

2.
中焦气机痞塞是痞满病的核心病机,广东省名中医傅应昌将痞病的核心病机总结为“滞”,即气机郁滞。病因为“虚”和“郁”,即脾胃亏虚和情志抑郁。由此提出“虚-滞-痞”和“郁-滞-痞”模型,在临床上将痞满作为心身疾病,以健脾助运、降胃导滞、疏肝和营为法,心身同治,畅达气机。  相似文献   

3.
略论柔肝缓痉法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广魁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802-802
帕金森病 ,属中医老年颤证范围。病机属本虚标实 ,本虚为肝肾不足 ,气血两虚 ,标实为风火内生 ,痰瘀阻络 ,本虚标实 ,但以虚为本 ;筋急风动为病理关键 ,只有导致筋脉失养 ,影响筋脉的正常舒挛 ,失却自如保持动静的能力 ,才能致颤 ;柔肝缓痉乃其正治 ,内风与肝之关系最为密切 ,治肝乃治颤之大法 ,治肝之法甚多 ,但惟柔肝之法最顺肝刚烈之性 ,不可填塞峻补过猛 ,亦不可行气活血 ,通利熄风过峻 ,宜平补平泻 ,补而不腻 ,疏而不过 ,柔肝缓痉 ,缓缓图之 ,自拟芍药钩藤汤 (镇颤舒 )治疗帕金森病改善震颤、肌强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震 《山东中医杂志》2022,(4):424-427+437
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马骏教授从脏腑论治郁病的经验及特色。马老认为郁病与肝、脾胃、心、肾的功能密切相关,郁病的病机多为脾胃失和、心脾两虚、肝脾同病、心肾不交,其中脾胃为郁病之本,故治以调脾、疏肝、养心、护肾,兼以对药“七情相合”,根据临床辨证以柴胡疏肝散、越鞠丸、四逆散、芩连温胆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二仙汤等为主方加减用药,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5.
阈下抑郁是老年期常见病症,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抑郁症一样可导致严重的残疾和社会负担,关于老年阈下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研究甚少。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引用中医古籍,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及该病症状,探讨分析该病病因病机,总结治则治法。病因病机总属年老体虚、病后体虚、情志不遂,因虚致郁(心肝气机不畅),后因郁致虚。治则为补虚疏郁;治法应以补心气血、开心气、补肾疏肝为主,同时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分型给予健脾益肺,清热安神等治疗,发挥中医药治疗阈下抑郁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腹泻(简称甲亢性腹泻),属于中医“瘿病”“泄泻”范畴。李乃卿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关系密切,核心病机为土气郁结、中焦失运,病因有虚实不同,实责之于气滞、湿、热,虚责之于脾虚。李教授临证强调从“夺之”论治,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治法,包括疏肝运脾,夺气之郁;清热燥湿,夺湿热郁;健脾化湿,夺湿浊郁,以恢复脾胃升降之能,取得较好疗效。结合临床病案对李教授基于“土郁夺之”治疗甲亢性腹泻的诊疗思路和用药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抑郁是帕金森病较为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可贯穿于帕金森病整个病程。目前对于帕金森病抑郁的治疗以采用西药改善症状为主,长期服用弊端众多,而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效果逐渐凸显。在中医认识中帕金森病抑郁属“颤证”与“郁证”合病,以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多从肝肾论治,而忽略了脾胃在帕金森病抑郁发病中的重要性,本文从“脑-肠轴”理论阐述从脾胃论治帕金森病抑郁的理论基础,旨在为临床从脾胃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魏玮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主要为"虚、滞、郁、瘀"。虚有先天不足与后天失养;湿热交困,阻遏气机,滞而为病;郁与情绪密切相关,主要为气机郁结;久而不愈,伤血入络,虚瘀为病。魏玮临证治以"补先天、壮后天、通利经络、涤荡邪毒",灵活运用温肾健脾、清肠化湿、疏肝健脾、活血通络等治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是以难治性、致残率高为特点的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李果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系统总结了颤证早中晚不同分期的病机特点,认为肝为颤证的主要病位,肝脏在颤证初期易生内热,故颤证初期的病人多见内热症状。因此李果烈提出“肝热”病理因素在帕金森病初期阶段占据重要地位的观点。热久易生瘀,瘀热之邪进而成毒,“肝热”病机贯穿帕金森病的进展过程,同时是促使帕金森病病机演变的重要因素。李果烈在“肝热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帕金森病的核心治则,创制了“清肝息风方”以清热化瘀、息风解毒,在初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确切疗效,附验案一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气鄛郁,皆属于肺。”文章从病机十九条之“诸气鄛郁,皆属于肺” 的角度探讨郁证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治则治法,以利于抑郁障碍的防治。笔者认为治疗郁证应用宣肺疏肝法、润肺养阴法、宣肺逐痰法以恢复肺主气、藏魄的功能,是一条值得重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介绍贾玫教授从三焦论治肿瘤相关抑郁的经验。肿瘤相关抑郁发病率较高,病机复杂、躯体症状严重,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病情转归及生活质量。贾玫教授认为“三焦气化不利”是该病发病的基本病机,主要包含因瘀致郁、因虚致郁;提出治疗肿瘤相关抑郁以“调理三焦,燮理阴阳”为基本治则,宣发上焦、调衡中焦、温煦下焦为具体治法,通补结合、病证合参;善用经方,加减化裁,屡获佳效。  相似文献   

13.
震颤麻痹从脾论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大脑黑质纹状体合成多巴胺减少,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中医根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颤震”、“颤证”、“手颤”、“舌颤”、“足颤”等范畴。究其病机一般认为风阳内动、髓海不足、气血亏虚、痰热动风等方面。我们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震颤麻痹与脾的关系至为密切,脾虚痰瘀内阻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健脾化痰、通络熄风是其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D)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属中医学"颤证"范畴。目前西药治疗虽能在初期改善症状,但长期使用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精神障碍、开关现象等。强宝全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脑、肝,其病因病机多为患者年老体衰,气血阴阳俱虚,阴虚则无以涵阳,血虚则不能濡养筋脉,阳气虚则化为内风,诸因合一发为本病。本文总结介绍其中医辨证,以及针药并用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非运动症状日益受到重视。抑郁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本病属于"颤证"与"郁证"范畴,属于因病致郁,临床所见多以肝气郁结型为主,本文通过分析帕金森病后抑郁的病因病机,阐述应用疏肝解郁法治疗帕金森后抑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抑郁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抑郁不仅有运动迟缓、筋脉拘急等“筋脉”为病的表现,还有情绪低落,意志行为能力低下,思维迟缓等“情志”为病的特征。帕金森病抑郁属于“筋脉病”与“情志病”的“合病”。肝在体合筋,主疏泄、调畅情志,是肝藏象生理功能的主要体现;肝郁不达则情志郁结,筋脉不利。现代研究发现,肝主疏泄的功能与脑内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多巴胺分泌不足是引起帕金森病抑郁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的生理功能特征,我们认为 “筋脉拘急,神气郁结”是帕金森病抑郁的病机;柔肝缓急,理气解郁是帕金森病抑郁的基本治则治法;提出了将理气解郁经典方越鞠丸与酸甘缓筋急的芍药甘草合用作为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基础方,为该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颤症范畴;全国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马云枝老师从事临床40余年,承古拓新,对于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认为该病的病因为五脏俱虚,尤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主,属本虚标实证;善于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扶正祛邪缓解症状,笔者经过对马云枝老师近几年门诊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用药总结,发现独活寄生汤对延缓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丹  盛蕾 《吉林中医药》2013,(11):1089-1090
脑卒中后抑郁典型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等,甚至出现自杀倾向.中医认为,该病为“因病而郁”,属郁证范畴.梳理本病发病经过,先有肾精亏虚、气血阴阳失调致卒中,后有病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成郁证,并有火、痰、湿、瘀、虚等变证.因此,抓住肾虚肝郁基本病机,以益肾疏肝为治疗大法,自拟补肾舒郁汤,补肾益精,疏肝解郁.临证配伍兼顾气血阴阳变化,从整体出发,可收到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医史上曾有“肝无补法”之说,王旭高不为其所缚,认为肝亦有虚证,可以补之。补肝之法可溯源至张仲景,王旭高将肝虚细分为气血阴阳不足诸证,补肝法有补肝气、补肝阳、补肝阴、补肝血之别。临床肝虚病机复杂多样,补肝法不可单一而行,抓住肝体阴用阳的特性,补气、补阳、补阴、补血可兼夹使用。举古今文献中著名医家的验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三元学说的武学文认为:“疾病万千,不离三元。何谓三元?毒,郁,虚”。三元学说认为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只有三个字,毒郁虚。根据三元学说,只有有毒,不通、虚三种病机,因此中药也分为解毒、解郁、补虚三类。三原中药学部分,把中医的中药学上升到了毒、郁、虚理论。三原病理的分类,是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