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杨辉  韩建军  许岩丽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10-1915
2018年皇家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学会(RACGP)将其主办的学术期刊从《澳大利亚家庭医生》(AFP)更名为《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杂志》(AJGP),该次更名进一步明确了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与服务内涵。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梳理了世界各地区全科医学/家庭医学职业组织及学术期刊的更名情况,并具体讲述了澳大利亚全科医学名称的变迁。目前,中国存在全科医学和家庭医学名称混合使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正确认知,建议在充分考虑管理者、全科医生及居民对名称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概念和含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不同核心期刊发表的“全科医学”相关科技论文进行研究,分析该学科的科研现状,为全科医学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将1993~2012年发表“全科医学”学科相关科研论文数量最多的10种核心期刊的1741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对论文的发表时间、第一作者的单位、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期刊发表的文献总数呈上升趋势,第一作者58.0%来自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卫生服务管理相关研究内容收录最多(23.2%),其次是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疾病研究(21.7%)和心理、社会行为方式(19.7%)等方面。各期刊收录现况研究的数量最多,总量为1461篇,其次为实验性研究185篇,综述性研究79篇,分析性研究24篇。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共有720篇得到了各类基金支持,占41.4%。结论全科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亟待通过加强投入,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基层的研究积极性,使科研水平迅速的提高,才能符合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背景 定性研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掌握该研究方法有助于全科医生更好地开展医学研究。目的 本文对定性研究方法在中国全科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全科医生更好地使用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于2019年7月-2020年2月,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定性研究”“质性研究”“质的研究”“访谈”“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基层及社区”为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相关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09-2019年。采用Excel录入数据,对纳入文献的发文时间、期刊、题名、研究方法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0篇全科领域定性研究文献,2014年发文量最多,为18篇(18.0%);硕士学位论文5篇(5.0%),期刊论文95篇(95.0%),95篇期刊论文分布于38种期刊,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国全科医学》,为28篇(29.2%);研究内容多有关教育培训,占52.0%(52/100);研究方法采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占53.0%(53/100);56.0%(56/100)的研究未阐明抽样方法。定性研究在我国全科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于该方法的英文单词没有统一的中文翻译;文章题目或者关键词中缺少“定性研究”等字眼;以发现临床问题为目的的定性研究较少;实践方法不够科学。结论 定性研究方法在我国全科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方法多用于教育培训方面的研究,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为访谈法。定性研究方法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存在若干问题,使用方法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欧洲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和基本医疗保健科研纲要》的中文译稿进行了重点摘登。该文件由欧洲全科医学科研网络制订,包括7部分内容:序言、导言、方法、结果、独立章节,讨论和启示。作为在欧洲发展全科医学科研的核心指南,该文件对欧洲的全科医学学科和科研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的全科医学体系和以此为基础而构建的学科理论共识与我国全科医学当前的实际情况可能更为接近。因篇幅所限,本文刊登了其中最重要,对中国研究者也最实用的5部分内容,包括:(1)导言——全科医学的核心能力/特征以及全科医学科研的意义;(2)结果——全科医学的6个核心领域(基本保健管理、"以人为本"的照护、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综合的方法、以社区为导向、整体的方法)的科研范畴,研究需求和适用方法;(3)独立章节——如何发展基本的科研能力和避免常见的科研失误;(4)讨论——未来的全科医学科研重点;(5)启示——科学协会、研究机构、患者参与、科研工作、期刊、科研政策在发展学科方面应注重的问题。因欧洲的全科医学体制和我国较为相似,且存在一定的科研发展代差,该文件在当前阶段也可为我国全科医学研究者所用,基于全科医学学科的视角,从概念、分类学、范围和科研方法等方面,为我国全科医学科研的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5.
付强强  金花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4):4252-4258
背景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动力,然而目前缺乏对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研究能力、研究质量的系统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01—2020年中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的研究能力发展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的研究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1年12月,在中国知网检索2001—2020年《中国全科医学》《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华全科医学》《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刊发的学术论文。将2001—2020年按每5年划分为4个时间段,采用VOSviewer 1.6.17软件,对纳入文献第一作者所在机构的区域分布、机构类型分布、研究者合作网络、研究类型分布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54 726篇。华东地区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最多(24 015篇,43.88%),其次为华北地区(11 288篇,20.63%)、华南地区(5 437篇,9.9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5篇(占当年总发文量的1.31%)上升至2020年的203篇(占当年总发文量的9.38%)。对研究者的共现分析共出现8个合作网络,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中国全科医学》杂志、首都医科大学等研究团队。关于研究类型,理论类研究的占比从2001年的28.68%(329/1 147)下降至2020年的17.93%(388/2 164);干预类研究的占比从2001年的10.11%(116/1 147)逐渐增多至2020年的17.28%(374/2 164),但其在整体研究中的占比仍较低;观察类研究的占比最高,2020年达64.79%(1 402/2 164)。 结论 2001—2020年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领域研究呈快速发展趋势,但存在研究能力发展不均衡、研究团队合作与交流不足、研究方法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建议加强国内科学研究合作网络建设,注重提升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的概念引入我国大陆地区。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目前关于全科医学论文成果的系统性研究也相对较少。目的 本研究以2013—2017年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作为切入点,对中青年作者发表论文的影响力及高影响力论文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的科研论文产出及影响力情况,以期为今后全科医学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依照研究数据检索与采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综合评价等程序进行。于2018年7月,使用Web of Science平台的SC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全科医学领域的论文。检索策略主要依据全科医学领域的常见关键词构建检索式获得该领域主要论文,并将国内外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初级卫生保健领域及相关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纳入作为补充,同时纳入作者单位为全科医学/疗科、全科医学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康中心、全科医学教研室/研究所等全科医学机构的论文。检索时间窗口限定为2013—2017年;论文类型限定为学术性论文(article)和综述评论性论文(review)。在查阅参考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构建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设影响力水平、创新水平2项一级指标及附加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按照发表年遴选年度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被引频次居前30%的外文论文、被引频次居前2%的中文论文)进行定量、定性及综合评价。结果 2013—2017年,SCI收录国内外全科医学领域论文20 046篇,以发表文献的第一作者第一机构统计,我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共发表文献323篇(1.6%);万方数据库收录国内全科医学领域论文15 553篇。根据论文的综合评价得分,共获得2013—2017年全科医学领域中青年作者高影响力论文90篇。90篇高影响力论文中,关键词以“高血压”出现频次最高(16次);其余出现频次≥10次的关键词包括初级卫生保健、糖尿病、老年人等;第一作者的第一机构主要是高校非全科医学系〔34篇(37.8%)〕,其次是综合医院非全科医学/疗科〔16篇(17.8%)〕;大陆地区中,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地域以东部地区为主〔49篇(70.0%)〕;大部分论文有基金项目资助支持〔64篇(71.1%)〕,以市区级基金项目居多〔24篇(26.7%)〕。结论 我国全科医学领域中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中青年学者的研究方向契合学科研究热点;高校非全科医学系、综合医院非全科医学/疗科的学者积极参与全科医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全科医学学科的发展。目前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研究规模相对较小,我国香港地区全科医学研究开展较早,应加强我国大陆地区与港澳台地区的学术交流合作。为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建议优化学术资源结构,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重点是高校全科医学系、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疗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群体;增加对全科医学研究的基金项目投入;培育学科精品期刊,以提升我国全科医学领域的整体科研水平,深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国内地全科医学论文发表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探讨对策。方法分别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对199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国内地全科医学论文进行检索,通过文献管理分析软件NoteExpress2、Excel和SPSS 19.0对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3-2012年中国内地发表全科医学中文文献16349篇,英文文献266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8-2012年中文文献发表数量急剧上升。16349篇中文文献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共发表5295篇(32.39%),266篇英文文献在 SCI 收录期刊上发表的共257篇(96.62%)。中文文献中76.01%(12427/16349)的作者来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英文文献中61.65%(164/266)的作者来自于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中文文献中居前2位的研究方法是评论和描述性研究,分别占37.59%(6145/16349)和37.12%(6069/16349),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占9.57%(1565/16349);英文文献中描述性研究所占比例为52.63%(140/266),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占9.02%(24/266);中文和英文文献中研究内容为临床研究的各有60.75%(9932/16349)和75.94%(202/266)。结论我国内地全科医学文献数量不断增加,但核心期刊发表数量少,研究方法相对简单,英文文献数量少,提示中国内地全科医学领域研究的质量需要提高。应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基层医疗研究专项和基层医疗研究网络。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欧洲全科医学/家庭医学和基本医疗保健科研纲要》的中文译稿进行了重点摘登。该文件由欧洲全科医学科研网络制订,包括7部分内容:序言、导言、方法、结果、独立章节,讨论和启示。作为在欧洲发展全科医学科研的核心指南,该文件对欧洲的全科医学学科和科研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的全科医学体系和以此为基础而构建的学科理论共识与我国全科医学当前的实际情况可能更为接近。因篇幅所限,本文刊登了其中最重要,对中国研究者也最实用的5部分内容,包括:(1)导言——全科医学的核心能力/特征以及全科医学科研的意义;(2)结果——全科医学的6个核心领域(基本保健管理、"以人为本"的照护、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综合的方法、以社区为导向、整体的方法)的科研范畴,研究需求和适用方法;(3)独立章节——如何发展基本的科研能力和避免常见的科研失误;(4)讨论——未来的全科医学科研重点;(5)启示——科学协会、研究机构、患者参与、科研工作、期刊、科研政策在发展学科方面应注重的问题。因欧洲的全科医学体制和我国较为相似,且存在一定的科研发展代差,该文件在当前阶段也可为我国全科医学研究者所用,基于全科医学学科的视角,从概念、分类学、范围和科研方法等方面,为我国全科医学科研的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国内外全科医学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比较国内外全科医学研究之异同。  方法  本研究首先检索和筛选中国知网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近10年(2009—2019年)相关文献,进一步采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  结果  在检索时间跨度内,国内的发文量为11 703篇,以杨辉教授、于晓松教授、王爽教授的发文量较为突出,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机构的发文量排在前列,中国全科医学、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教育、家庭医学成为研究热点的前5位。国外论文数量为77 202篇,LITTLE P为最高产作者,发文116篇,多伦多大学(UNIV TORONTO)在研究机构中排首位,发文量为1 200篇,家庭(family)、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初级保健(Primary-care)、全科医学(general-practice)、风险(risk)居研究热点的前5位。  结论  国内全科医学领域文献发表数量增速较快,但高产作者之间缺乏强有力的合作网络。国内外全科医学研究热点侧重方向有所不同,这为我国全科医学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贯彻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环节,家庭医生签约率、签约模式以及签约服务内容是广大学者探讨的重点内容。但是目前对家庭医生主题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来探测该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的文献不多。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测家庭医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2018-06-03,以“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全科医师”为检索关键词,对2011-2018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采用Citespace 5.2.R2软件根据研究机构发文数量、地理位置、关键词共现、研究趋势、突现词、聚类图谱方面进行分析,探测我国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结果 共检索出2 565篇文献,剔除与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明显不相关、报纸发表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后,最终纳入867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机构发文分析显示,参与家庭医生主题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共计87所;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为复旦大学发文数量为44篇,北京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17篇,重庆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16篇,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发文数量为13篇,上海交通大学发文数量为12篇,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潍坊社卫生服务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发文数量均为10篇,广州医科大学发文数量为9篇;从研究机构地理位置来看,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复旦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上海市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浦东新区潍坊社卫生服务中心、海南师范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从关键词共现来看,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全科医学、分级诊疗、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出现频率很高,说明这些方面是研究关注的热点。从研究趋势来看,2011-2014年出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制度、健康管理、签约服务等宏观词汇。2015-2018年出现了糖尿病、分级诊疗、影响因素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培训词汇。从突现词来看,“社区卫生”“全科医学”“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影响因素”突现。从聚类图谱来看,可视化分析后得到全科医生、健康管理、政策建议、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培训、满意度在内的7个聚类。家庭医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健康管理、全科医学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论 健康管理、全科医学教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面是我国家庭医生主题研究的热点,发展趋势倾向于重点人群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的教育、规范化培训、签约服务的模式、服务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productivity of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 in terms of research publications with the productivity of other medical disciplines. DESIGN: A survey of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 medicine, surgery and public health publications carried out by manual searching of specific journals and an electronic search of the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s "PubMed" database.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number of original research publications by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tioners, physicians, surgeons and public health physicians during 1999; the relative publication rate of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 medicine, surgery and public health over the period 1990-1999. RESULTS: Of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published in 1999, GPs authored 65% (17/26) in 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 and 3% (3/90) in 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physicians published 4% and 37%, respectively. The electronic search identified 54 research articles relating to Australian general practice published in 1999 in 21 different journals, only two of which were primary care journals. Over the period 1990-1999, there was a publication rate of one general practice [discipline] article per 1000 GPs in practice per year. Corresponding rates for medicine, surgery and public health were 105/1000, 61/1000 and 148/10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re is considerable disparity between the level of research output of general practice and that of the disciplines of medicine, surgery and public health. If we are to have effective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we urgently need to develop research skills, a supportive infrastructure and a culture that nurtures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4):4227-4231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的发展高度。学术论文是当前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学科领域学术期刊及刊发论文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学科的科学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本文围绕于德华团队对2001—2020年全科医学中文期刊刊载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研究团队对2021年中国全科领域学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勾勒出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的发展轨迹,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未来的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可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开展:基层医疗的功能定位与工作模式、全科学科建设、区域卫生协同发展、慢性病管理、临床质量管理、基本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以"主动健康"为导向的社区卫生功能新模式、社区人群身心照护、全科人才培养与能力发展、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我国有关健康管理的论文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健康管理的研究概况。方法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1990-2019年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以"健康管理"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文作者、机构、期刊、基金等角度分别对论文总量、合作团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0年,我国在中文核心期刊共发表健康管理相关的研究论文1999篇,发文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0、1991年发文量为0,2014-2019年,年发文量均超过160篇;发文机构排名前3位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发文量≥10篇的作者有9位,第一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共发表论文22篇;论文发表在273种中文核心期刊上,《中国全科医学》以发文量413篇排名第一;共涉及基金项目556项,国家和地区的基金支持力度较大。作者和机构存在广泛的合作关系,合作团队初步形成,主要以老年病、慢性病为中心开展研究。结论随着我国健康管理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未来本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将向更广泛的地区扩展,健康管理研究将会在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2007年载文被引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向阳  张凌  陈玲  刘君 《中国病案》2010,11(6):40-42,33
目的了解《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采用2003-2007年《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hinese Medical Citation Index,CMCI)和2004-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hinese S&T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的数据,对该刊近5年所载论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基金论文比、被引率及著者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该刊2003-2007年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及被引半衰期均呈递增趋势。2003-2007年共载文1750篇,被引868篇,平均载文被引比例为49.6%。单篇论文平均被引2.7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259次。结论该刊论文内容新颖、有一定的见解,拥有水平较高而稳定的作者群,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一高质量的学术性期刊,也是医学界的统计源期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职高专医学学报的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办好学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9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1所本科医学院校2009至2011年出版的学报,各抽取1期,对其所刊文章的学术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9期专科学校学报共发表文章278篇,期均(30.89±15.65)篇;11所医学本科院校学报共发表文章463篇,期均(42.09±10.34)篇.专科学报所载本校文章占39.93%,立项课题占11.51%;本科学报所载本校文章占24.19%,立项课题占32.18%;专科学报发表的本校文章比例高于本科学报(x2 =20.45,P<0.01),而本科学报发表的立项课题所占比例高于专科学报(x2 =40.21,P<0.01).专科学报所载文章以临床疗效研究及教学研究为主,分别占31.29%及22.30%;本科学报以基础研究及临床疗效研究为主,分别占36.07%和28.29%.根据Jadad量表进行评分显示两类学报发表的90篇临床疗效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章中没有1篇属于高质量研究.结论 高职高专医学学报所刊文章的质量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量化分析英文摘要写作常见错误,帮助作者和编辑防止和杜绝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量化分析手段,统计我院学报作者初投稿和其他刊物正式发表文献英文摘要写作错误,并对此予以系统分析。结果:作者初投稿英文摘要写作错误较为普遍,其他刊物正式发表文献中同样存在较高的出错率。结论:为提高学术出版质量,作者、编辑应肩负起相应的文责。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se the evolution and nature of published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medical ethics and bioethics. DESIGN: Retrospective quantitative study of nine peer reviewed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bioethics and medical ethics (Bioethics, Cambridge Quarterly of Healthcare Ethics, Hastings Center Report, Journal of Clinical Ethics, 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 Kennedy Institute of Ethics Journal, Nursing Ethics, Christian Bioethics, and Theoretical Medicine and Bioethics). RESULTS: In total, 4029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1990 and 2003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journals studied. Over this period, 435 (10.8%) studies used an empirical design.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empirical research articles appeared in Nursing Ethics (n = 145, 39.5%), followed by the 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 (n = 128, 16.8%) and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thics (n = 93, 15.4%). These three journals account for 84.1% of all empirical research in bioethics published in this period. The results of the chi2 test for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for the entire dataset indicate that the period 1997-2003 presented a higher number of empirical studies (n = 309) than did the period 1990-1996 (n = 126). This increas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i2 = 49.0264, p < .0001). Most empirical studies employed a quantitative paradigm (64.6%, n = 281). The main topic of research was prolongation of life and euthanasia (n = 68).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portion of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nine journals increased steadily from 5.4% in 1990 to 15.4% in 2003. It is likely that the importance of empirical methods in medical ethics and bioethic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国动物环境丰富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为我国环境丰富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环境丰富相关文献,分别对论文发表年代、期刊、作者、机构及学科分布和应用环境丰富的动物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之前共检索出环境丰富相关文献422篇,其中期刊273篇,分布于126种期刊。总体发文量稳步上升,特别是在2006年之后呈快速增长。载文量前3的期刊为《野生动物学报》、《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18篇)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4篇),而来自此2家单位的陈燕惠、赵聪敏是此方向的高产作者。涉及17个学科,其中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生物学和儿科学是主要学科。应用环境丰富的动物可分3类,最多的是实验动物(占69.6%),其次是动物园动物(22.9%),最后是农场经济动物(7.5%)。结论目前环境丰富的研究相对集中于神经学、精神病学等方面,对于改善动物福利的研究主要在动物园动物上,实验动物此方向的研究还较少,需要加强此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