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检测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首次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2例,均接受4个疗程新辅助化疗,于活检前和化疗后(化疗第4个疗程结束后)行乳房触诊、乳腺彩超及乳腺MRI检查。化疗后行标准根治手术治疗,术后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及诊断。结果以手术后切除标本的病理测量为标准:化疗后病灶较化疗前明显缩小(t=-8.31,P=0.00);化疗后的病灶,B超较MRI、术后病理所测增大(P=0.03、P=0.01);而MRI与病理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结论在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后,MRI检测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癌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周边组织的变化情况。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测量的肿瘤/乳腺体积比与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法随机收集行保乳术的患者30例为研究组,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单发肿块性乳腺癌58例,多发肿块性乳腺癌2例。所有患者经常规检查、外科医师评估及患者意愿综合考虑,再选择行保乳术或改良根治术。两组中各有20例患者术前未接受新辅助化疗,10例患者术前接受了新辅助化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MRI检查,回顾性计算其肿瘤/乳腺体积比,并比较两组患者肿瘤/乳腺体积比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中仅有1例(3.33%)患者切缘阳性,改行肿块扩大切除术。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肿瘤/乳腺体积比的平均值分别为4.35%、9.65%(P=0.003)。两组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肿瘤/乳腺体积比平均值分别为5.32%、10.18%(P=0.027)。两组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肿瘤/乳腺体积比平均值分别为2.43%、8.58%(P=0.07)。结论:从乳腺MRI数据中测量的肿瘤/乳腺体积比与新诊断乳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相关性,是确定新诊断乳腺癌患者最适手术类型的一个有效评估方法,但其对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并未体现出有效的应用价值,在日常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
个体差异及肿瘤异质性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寻求准确且可靠的无创影像手段来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是十分必要的.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诊断工具应用于肿瘤的高阶特征分析,弥补了传统MRI在评估肿瘤异质性方面的不足;将影像学、临床和病理数据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作者主要对MR影像组学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术前治疗方案制订和疗效预判中越来越重要.影像组学作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可以评估全肿瘤的异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研究价值.本文对MRI影像组学在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识别、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效果预测以及乳腺癌预后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价值。方法52例乳腺癌患者58个肿瘤在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应用高频超声对肿瘤的大小和血流情况进行监测,其中16例患者(16个肿瘤)于化疗第二周期结束后增加了一次超声检查。所有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超声测量乳腺癌原发灶各径线均明显缩小,血流丰富程度降低,最大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P<0.01)。术前超声测量的残余癌最大直径与病理测残余癌最大直径显著相关(r=0.894,P<0.01)。超声评估原发肿瘤缓解的总有效率为79.31%(46/58),其中3例(5.17%)达病理完全缓解;超声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26.67%(8/30),病理淋巴结完全缓解率为20%(6/30)。12例患者根据化疗早期的超声检查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避免了无效化疗。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方便、准确,化疗早期的超声监测有助于临床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及淋巴结的形态学改变,并提出相关鉴别诊断注意点。方法收集入组新辅助化疗病例119例,治疗前均行核芯针穿刺活检(CNB)。复习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分别记录癌组织、癌旁乳腺组织及淋巴结的治疗后改变,并根据上述改变提出鉴别诊断的注意点。结果癌组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及间质纤维化等多种反应,癌细胞的空泡变性、合体癌细胞等需与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AE1/AE3、CD68等)有助益。癌组织的间质反应可作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的组织学线索。淋巴结存在与原发灶相似的治疗后改变,但出现比例较低。癌旁乳腺组织可出现导管上皮增生等改变,需与残存的导管内癌鉴别。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形态学改变会造成诊断困难,复习治疗前CNB切片、充分及必要的取材、免疫组化染色(AE1/AE3、CD68等)有助于诊断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以其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等优势成为目前最具说服力的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像手段而被临床广泛接受。但由于乳腺癌的高度异质性及化疗后多变的皱缩模式给疗效评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部分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如何应用MRI功能成像技术结合其形态学改变准确评估肿瘤对新辅助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是热切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综述MRI技术在新辅助化疗各阶段的应用,探讨合理的MRI检查时间和评估疗效的MRI影像指标,并以肿瘤异质性为基础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化疗疗效进行分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组和无明显变化(SD)+进展(PD)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病灶体积及病灶血流情况。结果82例研究对象中,其中有57例化疗有效组(CR+PR组),25例化疗无效组(SD+PD组)。两组化疗前乳腺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后两组乳腺肿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CR+PR组肿瘤体积缩小更显著。两组化疗前乳腺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以Ⅱ、Ⅲ级血流为主。CR+PR组化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表现为乳腺肿瘤内部血流不丰富,以0、Ⅰ级血流为主,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D+PD组化疗后乳腺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化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检查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辅助化疗后的254例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行常规超声、磁共振成像及钼靶X线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理检查显示254例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161例(63.4%,161/254),无淋巴结转移93例(36.6%,93/254)。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术前常规超声正确诊断159例(62.6%,159/254),其中正确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93例,无淋巴结转移66例。MRI正确诊断118例(46.5%,118/254),其中正确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50例,无淋巴结转移68例。钼靶X线正确诊断134例(52.8%,134/254),其中正确诊断腋下淋巴结转移60例,无淋巴结转移74例。254例新辅助化疗后常规超声、MRI和钼靶X线扫查诊断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分别为62.6%、46.5%、52.8%,敏感度分别为57.8%、31.1%、37.3%。常规超声扫查正确诊断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正确率和敏感度均高于MRI和钼靶X线检查。结论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腋下淋巴结转移状态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声像图变化,评估其疗效及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声评估109例乳腺癌患者在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后乳腺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的变化,并与组织病理学比较.结果 17例患者超声评估为完全缓解,其余患者可测量病灶的最大径显著缩小[(22.46±11.50)mm对(34.71±13.67)mm,P<0.001],纵横比减小(0.80±0.23对0.86±0.22,P>0.05),血流等级显著下降(0.51±0.80对1.23±1.05,P<0.001),腋窝转移淋巴结消失44.83%(44/92).以组织病理学为标准,超声诊断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完全缓解的灵敏度为57.89%(11/19),特异度为93.33%(84/90),与组织病理学中度一致,原因可能是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组织和间质的病理学改变导致超声判断困难,而超声血流情况对疗效评估可能更具意义.结论 超声具有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参考价值,研究不同组织病理学改变相应的超声表现有助于更好地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I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s,TIC)的临床意义.方法 析53例乳腺磁共振扫描患者的MRI表现.MR扫描机为Signa Excite HD 3.0 T超高场装置.扫描序列包括轴面T1WI,轴面和矢状面反转恢复脂肪抑制(STIR)T2WI...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近期MR成像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后的MRI表现.方法21例经病理或临床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腹部的轴位T1WI,轴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的轴位、FFE序列的冠状位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在HIFU治疗前、后的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HIFU治疗29个癌灶,其中24个缩小(82.76%),5个增大(17.24%);在T1WI增强上26个(89.66%)出现无信号增强区,12个癌灶无增强区周围见环状强化,7个强化环内见低信号环(T1WI、T2WI、SPIR).无强化区大多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SPIR序列为低、等信号或高信号,FE序列为低信号.结论HIFU治疗后,肝癌瘤灶内可出现多种MR信号改变,MR成像应成为肝癌HIFU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无创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人体后有症状患者的头颈部MRI表现.方法 对74例有症状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MRI检查包括常规T1WI、T2WI、T2-FLAIR序列以及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后T1WI增强扫描.脑部CT检查均为平扫, 分析CT和MRI所见.对影像表现异常的患者,MR 随访1~3次.结果 33例患者MRI表现异常,包括单纯软脑膜异常强化17例,单纯脑实质异常信号3例,单纯脊髓异常信号1例,脑实质与软脑膜同时受累11例,脊髓与软脊膜同时受累1例.脑实质与脊髓内病变多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灶性分布;T1WI增强扫描时病灶多呈结节状强化.5例脑实质和脊髓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无强化表现.结论 头颈部MRI检查有助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变程度,但绝大多数MRI所见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18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病变中心位于蝶筛区,3例位于上颌窦。CT表现:病变形态均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与邻近肌肉相近,相对比较均匀,邻近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病变T1WI呈略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3例;T2WI呈略高信号8例,呈等信号2例。病变信号欠均匀,7例病变内部可见小条状或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4例可见短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病变均呈中度不均匀强化。15例病变广泛侵犯周围结构,MRI可清楚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其中眼眶受累8例,颅内受累8例,海绵窦受累5例,翼腭窝受累6例,鼻咽部受累3例。结论横纹肌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CT可以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MRI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包括病变形态、最大径、T1WI及T2WI信号特征、肿块内部强化方式及增强曲线类型、DWI信号特征及ADC值。结果 34例乳腺黏液癌单纯型22例,混合型12例。MRI示21例为肿块型,6例为非肿块型,7例为多发结节型;T1W平扫22例呈低信号,10例呈等信号,2例呈混杂高信号;T2W脂肪抑制序列20例呈高信号,13例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19例病灶内可见低信号纤维分隔;动态增强早期呈典型环形强化11例;时间-信号曲线呈流入型11例,平台型18例,流出型5例。结论 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MR检查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粟粒性脑结核的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确诊并经抗结核治疗痊愈或有效的粟粒性脑结核患者的MRI和相关临床资料.MR检查采用常规轴位SE T1WI和FSE T2WI序列,Gd-DTPA增强扫描包括轴位和冠状位SE T1WI序列;抗结核治疗后进行3次以上MR随访.结果 急性期MR平扫大多只能显示水肿,亚急性期可在水肿中心观察到等或稍长T1、稍长或长T2信号小结节;增强扫描结节明显强化,分布较均匀,大小接近,直径≤3.0 mm.亚急性期结节强化不均匀,并见点状无强化干酪坏死区,脑膜不同程度强化.经抗结核治疗.早期表现为水肿程度减轻.随后结节缩小、强化程度减弱或消失.幕上白质区病灶较幕下和顶叶者吸收消散速度快.结论 MRI能为粟粒性脑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形态学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程,是监测治疗效果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3.0T多模态MRI用于术前评估直肠癌T分期及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直肠癌患者多模态MRI资料,包括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观察各序列评估直肠癌T分期及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 T1WI、T2WI/DWI、DCE-MRI、IVIM-DWI判断T1~T2期和T3~T4期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CE-MRI和IVIM-DWI的诊断效能高于T1WI及T2WI/DWI(P均<0.05)。DCE-MRI与IVIM-DWI联合判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学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943,P<0.05)。不同T分期直肠癌之间,容积转运常数(Ktrans)、真弥散系数(D)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80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疗效良好(n=32)与不良(n=48)患者Ktrans、D及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和/或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T及MRI平扫共8个病灶,CT显示6个病灶中,5个呈稍低密度,1个病灶大部分呈低密度,其内可见小片状等密度。MR显示的4个病灶中,2个脂肪抑制T2WI呈低信号,T1WI呈较均匀低信号,1病灶未显示脂肪信号特点,病灶内未见囊变、血肿、坏死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7个病灶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1个病灶呈均匀强化;3个病灶呈"快进快出"强化改变,5个病灶呈持续强化改变;3个病灶内部见粗大畸形血管,5个病灶可见引流静脉。结论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骶部脊髓黏液乳头状型室管膜瘤(MPE)与周围组织粘连的MRI特征及其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腰骶部脊髓MPE患者(共22个病灶),观察术前MRI特征,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其与手术所见的相关性。结果 MR增强T1WI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肿瘤较均匀强化者更易与周围组织粘连(P<0.05);T2WI信号表现与病灶和周围组织粘连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22个病灶均经手术完全切除。3例肿瘤术后复发,病灶均与周围组织粘连。结论 腰骶部MPE术前增强MRI表现为非均匀强化多提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粘连,术后较无粘连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15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4例肿瘤发生于幕上,1例肿瘤位于幕下.MR平扫9例为实性,6例为囊实性.15例肿瘤T1WI和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等、高信号.增强扫描11例肿瘤呈环形强化,4例肿瘤呈不均匀实性强化.9例肿瘤与相邻脑组织境界模糊,边缘毛糙,其中5例肿瘤周围脑组织内可见结节、斑片状强化,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型室管膜瘤.6例肿瘤境界清晰,边缘光整,术后病理诊断为室管膜瘤.结论 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与病理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