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心功能与心肌酶谱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颖  托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705-2706
目的:探讨在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中心肌酶谱活性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无心力衰竭组(A组)67例,轻度心力衰竭组(B组)53例,中度心力衰竭组(C组)35例,重度心力衰竭组(D组)10例,各组患儿均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3 m l,自凝离心后取血清,采用日本产O lympus AU 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心肌酶谱活性的含量,并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与心肌酶谱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心力衰竭分级与心肌酶谱活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1~0.39,P<0.005)。结论:心肌功能越差,心肌酶谱活性越高。对于重症肺炎患儿,检测心肌酶谱能早期诊断心肌损害的发生,从而可以得到早期治疗,防止心肌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肺炎并发心力竭衰患儿进行了血清心肌酶活力测定,了解心脏受损情况,以指导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清心肌酶对肺炎支原体(MP)肺炎急性期患儿是否有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48例MP肺炎患儿(MP肺炎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以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MP肺炎组急性期血清心肌酶AST(37.18±6.15)U/L、LDH(294.10±46.20)U/L、CK.MB(84.50±13.70)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4±10.50)、(140.50±76.21)、(19.50±4.10)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P肺炎组恢复期血清心肌酶较急性期明显下降,但CK-MB[(27.80±8.40)U/L]、LDH[(189.50±69.73)U/L]仍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MP肺炎急性期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CK-MB作为MP肺炎心肌损害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强,治疗MP肺炎时应注意心肌损害,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4.
藏淑坤 《中国保健》2009,(17):807-808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各型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肺组织处于炎症状态时,由于缺氧与感染,病原体和毒素侵袭心肌,特别是发生重症肺炎时,体内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增加,直接损伤心肌细胞生物膜。心肌细胞对感染中毒及缺氧尤为敏感,其代谢产生和释放酶学的变化可以反映早期心肌损伤。心肌酶谱是对心肌酶进行检查,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可通过心肌酶谱检测早期反映支气管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程度。现将本院收治2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中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在婴幼儿肺炎、肺炎心衰、健康儿中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肺炎心衰患儿、40例普通肺炎患儿及30例健康婴幼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分析临床意义。结果肺炎心衰组心肌酶的阳性率及增高程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可以反映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心肌受损的严重程度。CK-MB增高是判断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在婴幼儿肺炎、肺炎心衰、健康儿中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肺炎心衰患儿、40例普通肺炎患儿及30例健康婴幼儿,进行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分析临床意义。结果 肺炎心衰组心肌酶的阳性率及增高程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心肌酶谱可以反映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哀、心肌受损的严重程度。CK-MB增高是判断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7.
支原体肺炎血清心肌酶谱的测定(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早期保护性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绎120例确诊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血主肌酶谱及心电图分析。结果 支原体和血清心肌酶谱存在异常增高,尤以重症肺炎为著,P〈0.01,发病1周内与1周后心肌酶谱异常率有显著差别,P〈0.05。心电图可有多种改变。结论 支原体肺存在血清心肌酶谱的异常,要注意入院时的查体及体征,早期进行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胎儿宫内窘迫是指以胎儿胎盘系统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它是胎儿宫内缺氧和酸中毒引起的一种危急病理状态,其中有2/3会延续至新生儿窒息,可并发多器官系统损伤,甚至胎死宫内。很多研究发现,窒息新生儿的血清心肌酶谱往往升高,重者可发生严重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但对有宫内窘迫史、出生时羊水清、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是否存在心肌损害的研究报道很少。我们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出生,有宫内窘迫史,而出生时羊水和Apgar评分均正常的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11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入院时、入院7d后进行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AST、α-HBDH、LDH、CK、CK-MB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AST、α-HBDH、LDH、CK、CK-MB检测结果均高于入院7d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检测结果可作为患儿心肌变化的评估指标,对心肌损害有诊断价值,可以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进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心肌酶谱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MPP患儿在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sICAM-1及心肌酶谱的水平,同时与60例健康体检儿的相应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MPP患儿急性期血清sICAM-1、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②MPP患儿恢复期血清sICAM-1、心肌酶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60例MPP患儿急性期出现心肌酶异常(生化指标1项以上升高)48例,占80.00%。其中乳酸脱氢酶增高29例,占48.33%;磷酸肌酸激酶增高21例,占35.00%;门冬氨酸转氨酶增高17例,占28.33%;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12例,占20.00%;④急性期心肌酶异常的48例MPP患儿血清sICAM-1水平均高于心肌酶正常的12例MPP患儿(P<0.01)。结论:MPP患儿急性期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损害,急性期存在心肌损害的MPP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故急性期联合检测血清sICAM-1及心肌酶谱的水平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MPP患儿的心肌损害,及时加用营养心肌的药物,以免引起心肌的永久性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血糖症新生儿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6例低血糖症新生儿为观察组,98例吸入综合症及轻度吸入性肺炎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中AST、LDH、CK、CK-MB的活性作对比分析。[结果]低血糖症新生儿组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相比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症可致心脏损害,血清中CK-MB可作为低血糖症新生儿心脏损害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仲埙 《现代医院》2007,7(6):77-78
目的加深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认识,做到尽早预防。方法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近年来收治经人工呼吸机辅助治疗的创伤病人80例。结果经痰培养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53例(66.25%)。患者均存在一种或多种高危因素,痰培养阳性率82%,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多种药物耐药。死亡率高达62%。结论VAP发生率高,危害大,治疗较难。须加强以预防为主的防治工作,以降低VAP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对138例老年H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结果]HAP在94例高龄老年人伴有慢性基础病中占88.6%,有痰培养结果者68例,依据痰药敏结果选用药物.其他为经验性选药,疗程7-14 d.86例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占81.2%,死亡20例,病死率为18.8%. [结论]在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过程中,重视药物选择及治疗策略,是提高HAP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30例应用阿奇霉素 5~ 1 0mg/ (kg·d)静注 ,对照组 32例应用红霉素 1 5~ 2 0mg/ (kg·d)静注。结果 治疗组治愈 2 2例 ,显效 6例 ,好转 2例 ,有效率 93 .3 % (2 8/ 30 ) ;对照组治愈 1 6例 ,显效 1 3例 ,好转 3例 ,有效率 90 .6 % (2 9/32 ) ,两组间无显著差别 (P >0 .0 5) ;不良反应 :治疗组 2例 ,发生率 6 .7% ,对照组 2 4例 ,发生率 75 %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好 ,疗程短 ,胃肠道反应少 ,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应用维拉帕米对患者心肌再灌注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术前心肌无灌流(TMP0~1级)的病人,分为A,B两组,A组为PCI术后冠脉内用维拉帕米者,B组为未用维拉帕米的对照组。比较PCI术后两组病人ST段回落程度,预测预后。结果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优于B组。结论直接PCI后维拉帕米冠脉内应用可减轻梗死心肌微血管功能障碍.增加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血流,得到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共性,并对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预后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62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及CT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给予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外部性脑积水患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是依赖脑CT的特殊变化,治疗主要是对原发病的治疗,预后一般良好。结论:外部性脑积水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婴儿早期多种病因导致的脑发育异常。临床应注意与脑萎缩、脑发育不良相鉴别并要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7.
林艳 《现代医院》2006,6(6):60-61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钠克拉酸维钾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方法总结40例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治疗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观察其转归。结果有28例患儿2w后痊愈(占70%)显效8例(占20%)总有效率9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情变化快,病原多,以细菌为主,阿莫西林钠克拉酸维钾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测定MODS患者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心肌酶。结果MODS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MODS患者血清酶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程度和评估预后的相关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30例为一般病例,30例为难治性病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外周血的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及胸部的影像学等差别进行回顾,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RMPP临床判断指标。结果发热时间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7,p<0.01);两组患者外周血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以及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影像学的表现可见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热时间>10 d、CRP>40 mg/L、出现大片肺部高密度的实变影,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判断的指标。结论发热时间、CRP水平及影像学表现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文  叶滨 《现代医院》2011,11(3):58-6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136例MP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6个月~3岁的婴幼儿为主。临床表现为发热,持续性咳嗽,喘息,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变化较多。多数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外并发症可见多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3~5w均治愈,部分严重病例应综合个体化治疗。结论儿童MPP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症状体征多变,无特征性,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系统,红霉素、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严重病例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