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m)和ACE基因多态性是否相互作用增加高血压发病易感性.方法:挑选ACE2基因的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及ACE基因I/D多态性,采用标准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抽取部分测序验证.通过2组病例一对照研究[信阳:高血压病例973例(男性病例357例,女性病例616例)和对照969例(男性对照者355例,女性对照者614例);日照:病例286例(男性病例101例,女性病例185例)和对照316例(男性对照者126例,女性对照者190例)验证ACE2和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ACE2基因rs2106809 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女性病例中显著高于女性对照者(OR:1.21,95%CI:1.09~1.3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其它基因多态在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后,女性病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与女性对照者比较高血压易感性增加1.6倍(OR:1.59,95%CI:1.13~2.0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病例ACE DD基因型 ACE2 rs2106809TT/TC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女性对照者(11.7%v8 6.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女性病例中ACE基因I/D与ACE2 rs2106809有交互作用(OR:1.25,95% CI:1.18~1.34,P<0.001),同时携带ACE DD中的ACE2 rs2106809Tr/TC基因型者高血压危险增加(OR:2.75,95%CI:1.58~4.77,P<0.001),与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在第二组病例对照研究中得到验证.结论:ACE2 T等位基因是女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ACE DD基因型增加这种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基因G9570A多态性与中国南方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的方法,检测136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3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ACE2基因,同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并进行组间对照研究,探讨ACE2基因G9570A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E2基因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携带A/AA基因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高于携带G/GG基因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携带A基因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于携带G基因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携带A/AA基因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相对较大,原因可能与其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ACE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高血压组选择门诊与住院的汉族无血缘关系的原发性高血压369例,男194例,女175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的广东地区健康汉族居民199例,男101例,女98例.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及肝功能不良、肾功能不良.按照性别分为两组,采用病例对照的原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方法检测ACE2基因G9570A多态性,并随机抽取20份标本进行基因测序以核实基因分型.在分析各亚组的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基础上综合分析ACE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G等位基因频率:男75.3%,对照组男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86,P=0.0081),高血压组,女57.4%,对照组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43,P=0.0084);女高血压组GG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9499,P=0.0015);G等位基因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高于A等位基因人群,男OR:1.9945,95% CI:1.1916~3.3385,P=0.0082;女OR:1.603,95% CI:1.1274~2.2792,P=0.0085.结论 ACE2-G9570A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携带G等位基因的男性和仅仅携带G基因的女性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相对较大,提示ACE2基因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候选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的多态性与皖北汉族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20例CHD患者与109例对照人群(排除CHD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ACE2基因,并进行组间对照研究ACE2基因的多态性与CHD的相关性。结果:在男性CHD患者中,G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7.6%、60.7%,P0.05);在女性CHD患者中,携带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GG型、AG型的分布频率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2%、29.5%和32.1%、28.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2基因的多态性与皖北男性汉族人群CHD的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携带G等位基因的男性人群发生CHD的危险性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基因(ACE2-G8790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及电泳分析法进行基因分型,SPSS软件分析各等位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20,0.001)。高血压组GG、GA和AA基因型在女性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9.2%、42.4%和28.4%,女性对照组相应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9.3%、56.6%和1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G,A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分别为53.0%和47.0%,对照组相应的等位基因频率为63.3%,3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CE2-G8790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ACE2)A9570G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172例(LVH组)、高血压未合并LVH患者153例(NLVH组)以及对照组8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入选者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按性别分别比较不同组别中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在女性,3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基因型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中LVH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0%和61.0%,高于NLVH组(18.7%和44.8%)及对照组(15.0%和40.0%)。在男性,3组间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LVH组G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为69.0%,高于NLVH组(47.6%)及对照组(40.0%)。结论 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海南黎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ACE2基因G8790A多态性,并推测ACE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发病关系.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男性高血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在基因表型及基因频率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2基因G8790A多态性位点与海南黎族男性人群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讨αt-adducin基因G460W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在国人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2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对每一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年龄(±3岁)相同1:1匹配对照(对照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基因分型,并通过心脑血管病标准问卷调查、血生化指标测定收集脑出血传统危险因素的信息.结果:α-adducin基因460W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基因型McNemar's检验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高血压传统危险因素后,α-adducin基因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比值比(OR)为1.55(95%CI,1.18~2.05).而高血压组和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分布无差异(基因型McNemar's检验P=0.685).结论:α-adducin基因G460W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显著相关,这种相关关系在调整了高血压其他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关联关系的发现提示有必要对其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以期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症与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G-6A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1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干疗/老年病科及云南省精神病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0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抑郁症分为高血压并抑郁症组和高血压组,各200例;另选取同期就诊于昆明市延安医院体检中心的200例老年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AGT基因G-6A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1)高血压并抑郁症组和高血压组AGT基因G-6A位点G/G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A/A基因型所占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并抑郁症组AGT基因G-6A位点GG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于高血压组(P0.05)。(2)高血压并抑郁症组和高血压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95%CI)分别为3.389(2.475,4.651)、2.336(1.698,3.215);高血压并抑郁症组和高血压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95%CI)为1.452(1.094,1.928)。结论 AGT基因G-6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并抑郁症遗传易患性有关,携带AGT基因G-6A位点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的高血压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较高,携带AGT基因G-6A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的人群患高血压及高血压并抑郁症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家族性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脱氧核糖核酸测序法,检测46例有家族史EH患者(有家族史EH组)及64例无家族史的EH患者(无家族史EH组)和43名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的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健康对照组、无家族史EH组及有家族史EH组患者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分别是11.6%、32.3%、37.0%;D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是33.7%、52.3%、57.6%。和健康对照组比,无家族史EH组和有家族史EH组患者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但无家族史EH组和有家族史EH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遗传易感基因,而无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和有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两组基因构成比无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晨峰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清晨血压水平分为晨峰增高组58例和非晨峰增高组142例。分析2组患者ACE基因I/D、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和血浆RAAS参数的差异。结果 2组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20,P=0.000;χ^2=42.040,P=0.000)。2组CYP11B2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878;χ^2=0.198,P=0.656)。晨峰增高组DD+TC、DD+TT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vs 3.5%,12.1%vs 2.1%,P<0.01);晨峰增高组II+TT、II+TC基因型比例明显低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vs 29.6%,P<0.05;5.2%vs 22.5%,P<0.01)。晨峰增高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非晨峰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CC、DD+TC、DD+TT、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为血压晨峰的重要影响因素(OR=8.084,95%CI:1.261~51.832,P=0.027;OR=14.459,95%CI:3.804~54.964,P=0.000;OR=9.753,95%CI:2.255~42.181,P=0.002;OR=1.816,95%CI:1.258~2.620,P=0.001;OR=0.634,95%CI:0.437~0.921,P=0.017)。结论 ACE基因DD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是血压晨峰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是一种基质降解酶,可能参与了血管的重构。本研究旨在探讨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高血压及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分别检测北京宣武医院门诊80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同一地区509例正常对照的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电泳判断基因型并测序。结果高血压组TT+C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8.7%vs22.6%,15.4%vs12.7%;P〈0.05)。女性中高血压组的TT+C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0%vs22.0%,16.6%vs12.1%;P〈0.05),T等位基因对高血压的OR值为1.442(CI:1.057~1.968)。男性中两组基因型无显著差别。老年女性高血压组的TT+C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老年男性高血压组、老年女性正常对照组和非老年女性高血压组。结论MMP9基因-1562T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类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2)基因C659G变异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新疆哈萨克族273例EH患者(EH组)及162例正常血压者(NT组)进行ADRB2基因C659G多态性检测,观察CC、cG和GG不同基因型以及该位点C、G不同等位基因频率在EH组和NT组中的分布.结果 435例哈萨克族人ADRB2基因C659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 85.75%、CG13.79%、GG 0.46%,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C 7.36%、G 92.64%.EH组与NT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为EH危险因子,OR值为12.37.各基因型问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后,各基因型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人ADRB2基因C659G多态性与EH存在相关关系,提示该多态性可能在哈萨克族人EH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髓过氧化物酶(MPO)-463G→A多态性与多种疾病相关.目的:探讨MPO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检测117例胃癌患者和105例对照者的MPO-463G→A多态性,比较两组MPO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MPO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危险性的关系,并行分层分析探讨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胃癌家族史对胃癌的影响.结果:胃癌组GA和 AA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GA:25.6%对37.1%,AA:3.4%对11.4%,P〈0.05),A等位基因频率亦明显降低(16.2%对30.0%,P〈0.05).与GG基因型患者相比,携带MPO-463GA/AA基因型者罹患胃癌的危险性明显降低(OR=0.43,95% CI:0.25-0.75).分层分析示男性、年龄≤60岁、不吸烟、H.pylori感染阴性和无胃癌家族史人群携带GA/AA基因型较携带GG基因型者罹患胃癌的危险性降低.结论:MPO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相关,A等位基因对胃癌易感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年龄在E-选择素G98T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高血压组326例,对照组216例。对2组进行血压测量,检测生化指标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Ⅰ(AⅠ)、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LD)。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E-选择素DNA多态性分析,电泳判断基因型并测序。结果:检测到TT、GG、GT3种基因型。在<40岁组,携带T等位基因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为G的6.294倍[P=0.007;比值比(OR)=6.294;95%可信区间(CI):1.361~29.11]。在40~60岁及>60岁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528和0.965)。<40岁的HT组中TT-TG基因型诊室收缩压(CSBP)、诊室舒张压(CDBP)及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GG型(P分别为0.006、0.023和0.036)。在40~60岁组:TT-TG基因型的CSBP、MAP也显著高于GG基因型(P分别为0.031和0.042),而>60岁组,两基因型间血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选择素G98T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显著相关,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高血压风险大,血压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国江苏汉族人群金属硫蛋白2A(Metallothionein 2A, MT2A)基因-838G/C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单荧光标记探针技术,检测287例冠心病患者和226例健康对照者的MT2A基因-838G/C多态性.结果:MT2A基因-838G/C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MT2A -838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1.4%:24.6%,P=0.016),C等位基因携带者(GC+CC基因型)患冠心病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1.562倍(OR=1.562,95%CI:1.099~2.218,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C等位基因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冠心病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结论:MT2A基因-838G/C多态性与中国江苏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联,C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并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转运基因[溶质载体家族6,成员2(SLC6A2)]启动子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EH+H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6例心功能Ⅲ-Ⅳ级的EH+HF汉族患者,及与之按性别、年龄±4、居住地相匹配的心功能Ⅰ-Ⅱ级的高血压病患者(EH组)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各176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SLC6A2启动子3的A/G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多态性基因型。结果:卡方分割显示EH+HF组SLC6A2-P3-AG/GG基因型频率(41.48%)显著高于EH组(26.70%)和正常对照组(22.16%),x2=7.937,P=0.005;EH+HF组ACE-DD基因型频率(26.14%)显著高于EH组(12.50%)和正常对照组(10.80%),x2=17.897,P〈0.001。Logistic回归以EH组为参照系,调整混杂因素后,SLC6A2-AG/GG,ACE-DD型,DD+AG/GG的OR值分别为1.905(95%CI:1.138-3.188,P=0.014),1.908(95%CI:1.009-3.609,P=0.047),3.356(95%CI:1.188-9.475,P=0.022)。结论:携带有ACE-DD型、SLC6A2-AG/GG型可能是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独立危险因素,DD+AG/GG的危险性和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