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林  周方钧 《吉林医学》1993,14(2):69-70
<正> 嗜铬细胞瘤(PHEO)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CTCL)的肿瘤,它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中。由于肿瘤细胞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临床上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代谢紊乱症状群。其心血管表现中以高血压较为突出,可并发心衰、心律失常、心肌梗塞、休克及猝死等。一、高血压综合征 (一)阵发性高血压型本型约占1/3。阵发性血压升高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在较短期内有大量CTCL释放入血所致。由于E作用心肌,使心输出量增加,导致收缩压上升。但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 ,通过病史、临床与生化检查 ,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 ,CT检查的目的是提供定位诊断并鉴别良恶性病变。本文对我院 1993— 2 0 0 0年收治的 1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和CT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6例 ,年龄 35~ 71岁。均有高血压病 ,3例为阵发性高血压 ,8例为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 ,其中 2例伴有代谢紊乱 ,曾被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糖尿病。所有病例测定 2 4h尿 3-甲基 - 4-羟基苦杏仁酸 (VMA) ,8例明显升高。 5例行酚妥拉明…  相似文献   

3.
非典型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及误诊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Pheo)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 ,瘤组织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多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以及微量的多巴胺 ,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肿瘤分泌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量、比例及释放发生有关[1] ,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不典型病例及无症状的静止型病例极易发生误诊。本文复习近年文献报道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Pheo,以增强临床医师对各型Pheo的诊断意识 ,减少误诊误治率。1 Pheo误诊情况概述Pheo因发生部…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病人身上,并没有性别差异,而最常在40至50岁时被诊断出。它是一种由嗜铬细胞(chromaffin cells)形成的肿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另有一部分则起源于胸腔或腹腔的交感神经节。因为它会分泌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所以临床上常会引起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非典型嗜铬细胞瘤及其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的肿瘤,瘤组织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多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发生在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系统的其他部位,如颈动脉体,主动脉旁的交感神经节、嗜铬细胞等组织内,亦偶见于膀胱壁、脾、卵巢、睾丸等处,多为良性,10%的嗜铬细胞瘤为恶性,大小差异很大,大者易发现,瘤体通常为4.0~5.0cm,大小与症状不一定有关系。症状为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有阵发性加剧。本文总结25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声像特征与探寻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超声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隋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1]。  相似文献   

8.
董峰 《甘肃医药》2012,(9):678-679
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交感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瘤等,属于肾上腺素能并起源于交感神经胚的一类肿瘤,由于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临床上出现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以及代谢紊乱等症状。通过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间位腆苄胍(~131I-MIBG)体内示踪,利用核医学显像技术,能显示嗜铬细胞瘤的部位。适用于有典型临床症状而B超和CT均未发现的肾上腺素能类的肿瘤。特别对多发、异位或转移性的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髓质增生,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嗜铬细胞瘤诊断的特异性在95%以上,对神经母细胞瘤诊断的特异性可达100%。具有简便、安全、特异和准确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儿茶酚胺,进而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男性略多于女性,以20~40岁好发。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功能性肿瘤,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90%以上为良性,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从而引起阵发或持续性的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征候群,病情凶险,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措施,但手术并发症多,有一定的风险[1].  相似文献   

11.
嗜铬细胞瘤多发生在年轻人。大多数为良性肿瘤,约6%~10%为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及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嗜铬细胞是分泌和贮存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索)的场所。这种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和阵发性高血压及多个器官功能和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是交感神经系统肿瘤,常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多汗、心悸及代谢紊乱症候群。我院及附近卫生院各收治1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嗜铬细胞瘤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是一种罕见的分泌疾病,以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但往往也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而延误本病  相似文献   

14.
刘春玲  方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2):1153-1154
嗜铬细胞瘤病是因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其它部位的嗜铬组织持续或间断的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疾病。由于儿茶酚胺的释放造成高血压,但血容量却相对不足,因而采用急性超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以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是肌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余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副交感神经节等部位。能引起阵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手术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我院1992~2008年对1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实施了手术,现将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嗜铬细胞瘤的瘤细胞一般阵发性或持续性分泌多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代谢紊乱症群,常产生儿茶酚胺心肌病的严重症状,还可发生其它一些急症情况。如能早期诊断予以手术治疗,90%以上可以根愈。因此早期诊断很重要。尿VMA又称4-羟基-3-甲氧基-苦杏仁酸(HMMA),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最重要的最终代谢产物。临床上用于筛选嗜铬细胞瘤。测定尿中VMA的方法甚多,以分光光度计法较  相似文献   

17.
张磊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3):141-14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嗜铬细胞.胚胎期嗜铬细胞的分布与身体的交感神经节有关,绝大部分发生在肾上腺髓质, 90%以上为良性肿瘤.其病理生理特点是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从而引起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1].病情凶险,变化大.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是机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位于。肾上腺髓质,其余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副交感神经节等部位。由于肿瘤细胞可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临床上常见阵发性高血压,有头疼、头晕、心前区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手术麻醉的危险性较大。近年来随着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的增多及生命体征监测的应用。对手术的变化观察细致,处理及时,则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可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分为交感神经兴奋型和交感神经抑制型,但由于交感神经纤维在颈部分布范围广泛而复杂,不同神经纤维受压或受刺激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头晕和头痛(是由于交感神经节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失常所致)、恶心、呕吐、耳鸣、视物模糊、心动过速(交感神经兴奋型)、心动过缓(交感神经抑制型)、血压不稳等临床症状。我科采用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不是一种很罕见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均经常报导,由于本病是以高血压及代谢紊乱为主的综合征群,在临床表现方面可以是症状型(如阵发性高血压、持续性高血压或高血压伴有代谢障碍等类型);也可以是无症状型,即平素无任何症状,一但因某些诱因(如外伤、手术刺激、特殊检查时、妊娠分娩过程、肤部包块反复按压检查时),而突然出现血压增高或循环急剧紊乱,经过进一步详细检查才确定是嗜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