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CT表现及对其病因进行推测。方法对74例临床诊断明确的脑瘫患儿行CT颅脑检查,CT表现结合临床和文献进行病因探讨。结果颅脑CT检查颅内有异常表现的49例,其中脑白质发育不良15例;灰质易位症11例;颅内软化灶6例,2例合并脑穿通畸形;颅内钙化灶4例;巨脑回畸形4例;脑裂畸形3例;透明隔囊肿3例;Dandy—walker畸形2例;胼胝体脂肪瘤合并钙化1例。结论脑瘫的CT检查有极高的价值;胚胎期发育异常可能是脑瘫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刘斋  赵彦昭  何丽  任庆云  王伟秀 《临床荟萃》2013,28(10):1110-1113
目的总结大脑皮层发育畸形(CDM)的MRI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CDM的临床及MRI表现,总结MRI影像特征。结果 105例患者中,多微脑回畸形39例,灰质异位32例,脑裂畸形18例,巨脑回畸形10例,无脑回畸形3例,半侧巨脑畸形3例。多微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细小、数目增多、皮质表面可见多数浅凹。灰质异位表现为室管膜下及白质内结节状、团块状或带状病灶,在所有序列上都与正常脑灰质信号相同。脑裂畸形表现为横贯大脑半球的异常裂隙,裂隙边缘衬有灰质信号。巨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体积增大、皮质增厚、白质变薄。无脑回畸形表现为脑表面平滑,脑沟浅平,皮质增厚,白质变薄。半侧巨脑畸形表现为患侧大脑半球体积增大而对侧大脑半球体积缩小,患侧皮层发育不良。结论 MRI是诊断CDM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的目的是评价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回顾性地分析6例前脑无裂畸形的临床和CT表现.6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范围为2月~5岁(平均年龄2.2岁)。全部以头小、智力低下和脑性瘫痪而就诊.均符颅脑CT轮位平扫检查。结果:根据脑分裂的程度分为①无脑叶型;②半脑叶型和③脑叶型三种。本组6例均为半脑叶型,其主要CT表现如下:侧脑室分离不全,尤其是前角不发育或呈单一脑室,无透明隔,胼胝体发育不良或缺如,枕、颞角存在;两侧大脑半球发育不良,脑实质较少,只见残存的大脑镰和纵裂;丘脑不分离,两侧互相融合等.本组6例是在二所医院行颅脑CT检查57,723例中发现的,CT检出率约为一万分之一.结论:CT对本病诊断具有重大价值。它不但能反映病理形态改变,作出诊断,而且能进一步分型,有利于作出予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胼胝体发育不良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和CT特征.方法对3例胼胝体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该病的有关文献,对本病作全面讨论.结果临床特征:3例均有围产期缺血缺氧;运动障碍1例,智力下降2例,癫痫1例,发育缓慢2例;2例颅顶部见可活动、质软的皮下脂肪瘤.CT表现:3例均有双侧脑室体部分离,三脑室增宽、上抬和双侧侧脑室前角分离,1例有脑萎缩.结论胼胝体发育不良CT诊断较为明确;围产期缺血缺氧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胼胝体发育不良可能合并多种神经系统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结合病理分析巨脑回畸形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巨脑回畸形资料。结果 巨脑回畸形CT影像特征性的表现大脑半球脑回增宽 ,脑皮层增厚 ,皮层内表面光滑 ,白质变薄。合并其他脑先天畸形 4例。结论 CT能良好显示巨脑回畸形的病理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徐宗华  刘翼  游潮  李浩 《华西医学》2005,20(1):97-98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临床 6 3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内血肿病例 ;所有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 ,18例行MRI检查 ,4 8例次行全脑血管造影 (DSA)检查 ;早期行血肿清除术 4 7例 ,同期处理出血病灶 2 8例。结果 :动静脉畸形 2 8例 ,动脉瘤 10例 ,肿瘤卒中 7例 ,烟雾病 3例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2例 ,出血性脑梗塞、凝血功能障碍及静脉瘤各 1例 ,另有 10例出血原因不明。预后 :出院时疗效优良 4 2例 ,较差 13例 ,死亡 8例。结论 :对于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内血肿 ,完善全脑血管造影对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至关重要 ,而早期清除血肿及术中的正确处理有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笔者报道42例CT诊断的脑穿通畸形(包括先天性和继发性)着重讨论其发病机理,起因,CT特征和CT诊断价值。CT表现为大脑半球内与脑室或/和蛛网膜下腔相通的囊腔。此囊腔共有三种类型:(1)脑实质——脑室型;(2)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型;(3)混合型,其密度与脑脊液相若,(?)者并就CT上脑穿通畸形与脑软化灶,局部脑萎缩,颅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VE)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小儿VE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小儿VE 217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42例)和不良组(75例),从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选取研究变量,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精神行为异常、意识状态异常、痫样发作(≥3次)、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肌力异常、脑CT、脑MRI、脑脊液检查、病变部位及病灶是否多发这10个变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状态异常、痫样发作(≥3次)、脑CT异常、脑MRI异常、病灶是否多发5个变量是小儿VE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小儿VE预后较差,对于意识状态异常且持续时间长、反复痫样发作、脑CT和MRI异常且恢复慢、多发病灶患者应重视其预后预警作用,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分析妊娠中期胎儿半侧巨脑畸形(HME)的声像图特征。 方法回顾并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行妊娠中期超声筛查发现并经磁共振确诊的4例HME胎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4例妊娠中期HME胎儿产前超声均显示大脑半球不对称、脑中线结构偏移、皮质厚度不均匀、外侧裂形态不对称、欠规整。其中1例伴侧脑室严重积水;1例伴胼胝体发育不良、视隔发育不良、小脑半球及蚓部发育不良、双侧脑积水、鼻骨发育不良;1例伴脑中线囊肿,与文献报道的超声特征相符。4例均经磁共振确诊。 结论HME是罕见的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产前超声表现较典型,早期超声筛查可为孕母产前咨询及早期干预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殊征象。方法 :收集 90例 1d~ 2岁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平扫资料 ,并对其不同出血和积血部位形成的不同CT图像特征进行分析 ,同时与 30例成人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对照。结果 :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三个特殊CT征象 :(1)矢状窦旁征 (“空三角”) :血液积聚于矢状窦及窦汇旁6 3例 (70 % ) (2 )天慕缘征 (“Y”征 ) :血液积聚于小脑天幕缘上下 4 5例 (5 0 % )。 (3)边缘模糊征 :血液积聚于纵裂池内 ,深入至大脑半球内侧面脑沟内 72例 (80 % )。结论 :以上三个特殊征象对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总结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及脑部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正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确诊的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简易乳酸运动试验、脑部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者39岁,最小者13岁,7例均有长期反复发作四肢抽搐病史,伴视物模糊1例,肢体乏力1例;7例患者行简易乳酸运动试验,6例患者高于正常参考值;7例患者脑部MRI均显示为大脑半球受累,6例为双侧大脑半球,其中颞、顶、枕叶较额叶多见,3例皮层受累为主,4例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受累,1例累及双侧基底节区及右侧小脑半球,出现软化灶及脑萎缩;6例患者行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5例局部病变区可见乳酸峰;5例扩散加权成像提示病变区轻度扩散受限;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病变区皮层呈脑回样强化。 结论 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及脑部MRI特点多不典型,易于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诊断较困难,综合分析病史、简易乳酸运动试验、脑部MRI表现特点,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PHACES综合征颅内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符合PHACES综合征诊断标准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包括4例颅脑MRI、3例增强CT和2例增强CT及MRI,观察有无颅内大血管、脑结构异常及其他伴随异常。结果 6例存在颅内大血管异常,包括2例单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1例单侧颈内动脉发育不良伴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单侧颈内动脉缺如伴大脑后动脉起始部囊性动脉瘤,1例寰前节间动脉,1例原始眼动脉。8例存在颅后窝脑结构异常,其中6例单侧小脑发育不良,2例Dandy-Walker畸形;6例合并颅内血管瘤,位于桥小脑角区,与皮下血管瘤不相连。6例伴发眼眶内血管瘤,其中5例同侧存在颅内血管瘤,但不与之相连。3例存在幕上脑积水。结论 单侧小脑发育不良和颈内动脉异常是PHACES综合征最常见颅内表现;颅内血管瘤在PHACES综合征患儿中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平扫、增强扫描及脑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病人均行CT平扫,2例增强扫描.3例行CT脑血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烟雾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CT检查平扫:右额顶叶脑实质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塞2例.2例CT增强扫描:脑底动脉环显影不良,基底节大脑半球增粗迂曲血管影.3例CT脑血管造影:双侧颈内动脉前床突上段动脉闭塞1例,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多发闭塞2例,脑底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及大量的侧枝循环形成3例.结论:烟雾病患者行头颅CT检查主要显示脑实质的病变,头颅增强CT仅能显示部分血管病变,对典型病例可作出诊断,对轻度病变的诊断尚有一定度难度.多排CT脑血管造影不仅能够清晰显示颈内动脉内段基底动脉环各血管闭塞、狭窄的部位、形态、管壁状况及狭窄程度,还能清晰显示增多迂曲的脑底部的异常血管网,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单发性脑脓肿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分析。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22例单发性脑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并且病理结果证实所有患者均为单发性脑脓肿,分析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图像特点以及对不同部位的检出率。结果: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95.45%与病理结果没有差异(P>0.05),大脑半球68.18%、小脑半球18.18%、基底节区4.55%、丘脑4.55%等不同部位的检出率均与病理结果没有差异(P>0.05),18例显示完整的脓肿壁,4例显示不完整的脓肿壁。结论:单发性脑脓肿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儿童脑性瘫痪CT表现的异常改变。材料与方法:对69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颅脑CT扫描的病例作为分析对象。男性46例,女性23例,6个月-3岁43例;4-7例26例;3岁以内占62%,着重分析脑内病变CT特点。结果:69例中CT异常占97%,CT表现为(1)脑萎缩改变,占72.5%;(2)脑发育异常占24.6%;(3)正常占2.9%。脑萎缩改变是儿童脑性瘫痪最常见的CT表现。结论:CT表现的分析基本反映了儿童脑性瘫痪的病理改变,说明CT检查作用在于明确病变范围和追随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18氟一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F-FDGPET/CT表现。【结果】11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单发7例、多发4例,共16个病灶,其中大脑半球11个,基底节2个,右背侧丘脑1个,累及胼胝体并跨越中线1例,左侧小脑半球1例。瘤周1级水肿6例,2级水肿3例,3级水肿2例(3个病灶),1例无明显水肿。所有病灶均为高摄取,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为21.6,较对侧脑组织SUV明显增高,靶和非靶比值(T/NT)最大值3.72,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PCNSL18F-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对临床有提示性诊断,尤其全身PET/CT显像阴性而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异常高代谢灶并T/NT〉1.5时,诊断价值更大,同时也为肿瘤活性区脑立体定位穿刺提供了精确部位,提高了活栓的成功率,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7.
脑瘫患儿CT影像学改变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儿童脑性瘫痪的CT影像学改变。方法 对451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头部CT扫描,男性301例,女性150例,年龄1-16岁,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1例中,CT异常334例,占74.0%,CT表现为8种类型,1.脑萎缩210例,占62.8%,2.皮质及皮质下脑软化灶61例,占18.2%,3.基底节改变12例,占3.6%,4.脑发育畸形6例,占1.8%;5.脑积水27例,占8%;6.脑出血14例,占4.2%,7.株网膜下腔出血4例,占1.2%,正常117例。结论 脑萎缩是脑瘫最常见的CT表现。CT分类反映了脑瘫脑部损害的病理改变。CT扫描对脑瘫诊断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而临床分型统计结果以痉挛型脑瘫CT异常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内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 分析27例临床已证实的脑内转移瘤病例的脑CT征像。结果 所有27例病例中。转移灶位于大脑半球25例(其中左侧15例,右侧10例),左右侧小脑各1例。单发18例,多发7例。肿块呈结节型22例,平扫呈等密度、高密度、低密度分别为12例、7例和3例,呈囊实混合型5例。增强后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20例。瘤周水肿24例,无水肿3例。结论 脑内转移瘤CT表现多种多样,增强脑CT扫描是确定有无脑内转移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脑损害程度的敏感客观指标,为脑瘫诊断早期全面评价大脑损害程度,制定全面干预方案、判断预后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的脑瘫患儿同期(1周内)做CT、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相同方案治疗3疗程后,35例患儿复查相同检查。结果CT检查阳性率60%,SEP阳性率94%,χ2=16,P<0.005;治疗3疗程后35例复查CT、SEP的患儿,2例CT稍有改变,25例SEP潜伏期、波形有较明显改善。(χ2=29.18,P<0.005)。结论SEP评价脑瘫患儿脑损伤较CT敏感性高,从潜伏期、波幅等方面较易定量,可根据治疗前后变化,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背景利手一直作为判断语言优势半球的方法,汉字为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不同,语言优势半球可能也会不同.目的分析母语为汉语的脑卒中患者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的关系.设计病例观察.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纳入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神经内科2003-02/2004-06住院的经CT或MRI证实的脑卒中患者400例.男249例,女151例;平均年龄(67.45±5.67)岁;病程2~4周.方法应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利手判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应用西部失语检查法进行失语症的分类.主要观察指标脑卒中患者利手与语言优势半球的关系.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40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右利手366例,非右利手34例.②左侧半球病变237例,有169例失语的患者;右侧半球病.变163例,有9例失语的患者.③右利手366例中,左侧半球病变218例,有158例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48例,有7例失语.非右利手34例中,左侧半球病变19例,有11例失语;右侧半球病变15例,有2例失语.结论母语为汉语的人种中,脑卒中患者右利手者优势半球多为左侧大脑半球,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非右利手者优势半球仍多为左侧大脑半球,极少数为右侧大脑半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