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孕妇女中占20%~55%,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影响卵泡或黄体功能,影响孕卵植入,其病变所致的盆腔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腹腔液微环境与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可导致患者生育能力降低。治疗应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患者年龄与不孕时间制定个体化方案。简要论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关系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孕妇女中占20%-55%,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影响卵泡或黄体功能,影响孕卵植入,其病变所致的盆腔机械性损伤以及患者腹腔液微环境与免疫系统功能改变,可导致患者生育能力降低,治疗应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患者年龄与不孕时间制定个体化方案,简要论述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关系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机制仍不清楚.最新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一种表观遗传性疾病.DNA甲基化异常和印记功能紊乱是表现遗传异常的主要形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存在DNA的异常甲基化,这种异常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有关;印记基因对胎儿及胎盘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印记功能紊乱可能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该文就DNA甲基化、基因印记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新治疗方法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处理在临床上非常重要,最新的国内外指南建议充分评估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病情严重程度及其他不孕因素,指南肯定手术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疗效,但强调需重视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不推荐单独或在术后使用药物预防复发。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或者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应及时选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相似文献   

5.
许多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与不孕症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合并不孕,不孕患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合并EMs。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加、EMs病情不断加重、复发率逐渐增加、不孕年限延长,妊娠率也呈下降趋势。近年来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有许多的研究,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其生育力的影响不同。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李鹤 《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96+198-196,19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影响女性健康及生育能力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之间有着极大的联系,大约有4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患有不孕,因此及早的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对患者日后的妊娠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CA125水平检测相关知识及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以及怎样通过血清CA125水平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的妊娠结局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女性不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除引起盆腔疼痛、附件区包块外,约30%~50%患者还并发不孕。该文针对迄今为止仍不明确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女性生育力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成功率,前期手术治疗,是否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等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盆腔疼痛、不孕、月经不调为主要临床表现。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受到人们的关注,2000年Buyalos等首次提出“子宫内膜相关不孕症”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约有50%伴发不孕。而30%以上的不孕由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为非内膜异位症人群的20倍。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治疗效果至今仍无定论,各种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尚存争议。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较不明原因不孕的治疗更具临床意义。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诊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引起育龄女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不孕可能的原因有:患者腹腔液性质的改变、盆腔解剖结构异常、卵巢功能下降和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等。目前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分期及不同类型、程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术后妊娠结局均有影响,手术应尽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作为首选,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能较好地评估患者的生育能力。而药物治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只能延缓复发,因而对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手术后不推荐药物治疗。当手术治疗失败或因持续性输卵管因素导致不孕时,辅助生殖技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持续随访24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妊娠率,整理患者社会性资料(年龄、BMI),疾病资料(不孕类型、不孕年限、盆腔手术史),手术及治疗情况(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类型、r-AFS分期、促排卵用药、术后辅助用药),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5例(56.25%)患者成功妊娠,其中术后6个月内妊娠31例(38.75%),术后7~12个月成功妊娠12例(15.00%),术后13~24个月成功妊娠2例(2.50%)。年龄≥35岁、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3年、rAFS分期(Ⅲ期、Ⅳ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妊娠的高危因素(P<0.05);术后辅助用药及促排卵用药是患者术后妊娠的保护因素(P<0.05)。r-AFS分期与术后妊娠率呈负相关关系,而促排卵用药、术后辅助用药与术后妊娠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年龄≥35岁、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3年、r-AFSⅢ期与r-AFSⅣ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妊娠的高危因素,建议患者尽早及时开展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辅助用药、促排卵用药,加强术后管理,提升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林海英 《现代医院》2006,6(6):47-48
目的探讨30岁以下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原因及与不孕关系。方法回顾在我科住院手术治疗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年青患者占46.8%。其中未婚患者占22.06%,已婚患者33.82%不孕不育,33.82%患者有妊娠史,所有患者均无其它手术史及妇科病史。17.65%者其母有痛经史。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自身情况占主要条件,内异症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Ⅰ期患者术前受孕率高,为85.71%。而Ⅲ期,Ⅳ期患者受孕率为零,Ⅰ期患者治疗上对尚未生育患者来说可暂时予保守治疗,减少手术机率与创伤,对Ⅲ期,Ⅳ期患者来说,手术则可提高受孕率。痛经是主要症状之一,有一定的遗传性,不可忽视尚未婚育及已婚患者的痛经症状,应积极治疗,减少不孕症发生。常见病变部位在卵巢,以左侧多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在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后,加用散结镇痛胶囊4粒,每天3次,治疗3~6个月.结果50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随访12~24个月.症状控制率为100.0%(50/50),复发率为4.0%(2/50),妊娠率为52.0%( 26/50),少数患者诉胃区不适.结论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不孕患者,复发率低,受孕率高,不良反应轻,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精子抗体(ASAb)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研究EMAb、ASAb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MT组)血清中EMAb、ASAb阳性情况,并与健康妇女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EMT组EMAb的阳性率为59.76%(98/164),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2/164)(P0.01);EMT组ASAb阳性率15.85%(26/164)显著高于对照组2.44%(4/164)(P0.01);EMT组不孕症患者EMAb阳性率81.03%(47/58)与无不孕组48.11%(51/1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b的阳性率为36.21%(21/58)显著高于对照组4.72%(5/106)(P0.01)。结论:EMAb、ASAb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密切,EMAb、ASAb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原因之一,且EMAb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14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盆腔痛、痛经和不孕患者进行电话随访2~3年。86结果 14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联防队员患者中盆腔痛占54.5%,痛经占34.5%,不孕占37.5%,术后盆腔痛症状缓解率75.2%,痛经症状缓解率50.5%,妊娠率63.5%。结论掌握EM的临床特点,确诊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缓解盆腔痛、痛经,提高不孕者妊娠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霍翠云  李斌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262-1263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选择89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分为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两组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肌肉注射诺雷德3个月,随访患者1年内妊娠情况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情况,了解两种术式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术后1年内妊娠率为52.38%,复发率9.52%,开腹手术妊娠率51.06%,复发率12.77%,两组妊娠率及复发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输卵管不通畅者占术后不孕的50.00%,而开腹组占54.55%,两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应选择手术治疗,有条件者首选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损伤少,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病人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微创、高效、尽量保证器官完整的,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患者术后再次粘连导致的输卵管输送卵子不畅也是术后不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病灶直径、部位、期别、不孕类型、痛经、妊娠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2年内妊娠率为34.0%,6个月、6~12个月、12~18个月、18~24个月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妊娠率最高,为14.7%。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和年龄有关,≤25岁、26~29岁、≥30岁术后妊娠率分别为63.2%、30.0%、14.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和病灶直径有关,病灶直径3 cm、3~5 cm、5 cm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6.2%、40.5%、18.0%,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期别有关,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术后妊娠率分别为66.7%、63.6%、31.3%、9.3%,四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和病灶部位有关,卵巢部位、其他部位、卵巢合并其他部位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2.0%、40.5%、15.9%,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和不孕类型有关,继发不孕和原发不孕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5.6%、26.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和痛经无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6~12个月妊娠率最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妊娠率与年龄、病灶直径、期别、病灶部位、不孕类型有关,与痛经无关。  相似文献   

17.
杨晓明 《药物与人》2014,(1S):46-46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是一种具有侵袭性、激素依赖性疾病。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据统计不孕患者中有25%~35%的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了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水平,文章总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除引起盆腔疼痛、附件区包块外,约30%~50%患者还并发不孕。该文针对迄今为止仍不明确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女性生育力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成功率,前期手术治疗,是否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等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及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黄冈市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妊娠及复发情况,并分析两组发病原因。结果术后1~2年,对照组患者妊娠率为29.31%,复发率为20.68%,而观察组妊娠率为60.34%,复发率为5.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选取的116例患者中,盆腔生理结构改变不孕患者52例(44.82%),输卵管病变不孕患者47例(40.51%),免疫及炎症因子异常引起的不孕患者21例(18.1%),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不孕患者25例(21.56%)。结论盆腔生理病变和输卵管病变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概率较高。相比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孕症治疗中最常遇到的疾患之一,其造成不孕的确切机理还不十分明了,即使非常重症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手术矫正输卵管与卵巢的位置后获得妊娠的病例也不少,在不孕症检查而进行的腹腔镜检,偶见散在性黑斑的轻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轻重与对不孕影响不平行的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在影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