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磊  王念跃  张红梅 《山东医药》2011,51(36):97-99
目的探讨用血常规多项指标检测联合预测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对61例HIV感染者全血样本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检测。结果 HI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数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3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亚群CD4/CD3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通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检测进行HIV感染者CD3、CD4、CD8计数预测具有一定可行性,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检测进行HIV感染者CD3CD4CD8计数预测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庆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外周血病毒载量(VL)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相关性。方法采用BD流式细胞仪和LightCycler PCR仪检测585例HIV/AIDS病人同期外周血CD4细胞及VL,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48例VL低于试剂盒检测下限,537例能被定量检测。VL与CD4细胞总体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1),不同CD4细胞区间VL值有显著性差异(χ2=134.29,P0.01),在CD4细胞≤200区间VL与CD4细胞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CD4细胞在201~400区间二者无相关(r=-0.16,P=0.09),CD4细胞400区间二者呈负相关(r=-0.28,P=0.04)。结论 HIV/AIDS病人CD4细胞与VL在CD4细胞不同区间相关性表现各异,同时检测CD4细胞及VL有助于掌控病人病情变化和调整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前血液相关检测结果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2016年间收治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IV/HCV合并感染者和HC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测资料,对收集的病人免疫细胞计数和血常规相关检测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 19.0。结果共入组196例病人,其中HIV单一感染者75例,HIV/HCV合并感染者76例,HCV单一感染组45例。分析HIV单一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及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细胞、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较HIV单一感染组无显著差异(Z=-1.319,P=0.187;Z=-0.171,P=0.864;Z=-1.560,P=0.119);三组间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BC差值、HGB差值与HIV单一感染组及HCV单一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单一感染组与HCV单一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MCH外)。结论排除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后,合并HCV感染未显著影响HIV/AIDS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计数,但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前更易发生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类型为主,提示HIV/HCV合并感染者的临床治疗需要更多关注贫血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或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出蛋白(CFP)-10诱导的结核酶联免疫斑点法对云南地区100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无活动性结核感染证据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感染率高达67.6%.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532×106/L)和CD3+CD8+T淋巴细胞(473×106/L)绝对计数与单纯HIV感染者(406×106/L和504 × 106/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189 × 106/L,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293×106/L,均显著低于单纯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组和HIV组(U=168.0,U=163.0;U=147.0,U=374.0;均P<0.01).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ESAT-6和CFP-10抗原特异性斑点形成细胞数(31/106细胞和82/106细胞)显著低于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92/106细胞和109/106细胞.U=507.0,U=529.5,均P<0.01).结论 我国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的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结核潜伏感染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及特异性抗结核免疫应答功能均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川省安岳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相关状况,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方法,对HIV/AIDS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相关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做描述性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2例病人治疗前、治疗半年后及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93,P0.001);当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其出现治疗效果较差的危险性是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5.675倍;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的风险较大。按医嘱定期检查肝功、血常规等的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结论抗病毒治疗后,病人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基线CD4细胞计数越低,治疗效果就越差;抗病毒治疗病人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依从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群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探讨HI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胃黏膜病理改变.方法 选取HIV感染者36例,根据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临床症状,将研究对象分为HIV感染无症状者和AIDS患者两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T淋巴细胞在胃黏膜中的表达,以直线回归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随着疾病的进展,HIV感染者胃黏膜腺体萎缩和间质增生逐渐加重,而黏膜中浸润炎性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并普遍存在淋巴细胞噬黏膜腺体现象.HIV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与胃黏膜内CD4~+T淋巴细胞呈负线性相关(r=-0.336,P=0.01),全血CD4~+T淋巴细胞与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5762,P<0.01).结论 HIV感染后,患者胃黏膜组织出现多种病理改变,并随着病程阶段的进展而加重,胃黏膜中CD4~+T淋巴细胞群与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即是这种改变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组织作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IV储存库的可能。方法 20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至少6个月,需要行包皮切除术或泌尿道/生殖道腔镜手术的HIV/AIDS病人,检测标本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HIV-1总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果 20例病人平均年龄(45.8±14.7)岁,接受HAART(6~36个月),平均(14.1±7.9)个月,外周血HIV-1核糖核酸(RNA)均低于检测下限20拷贝/mL,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417.3±151.3)个/μL,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平均(0.55±0.35),泌尿生殖道组织和PBMC中均能检测到HIV-1总DNA,载量分别为(85.9~89 300)拷贝/10~6个细胞(中位数1 034.12拷贝/10~6个细胞)及(6.83~321 000)拷贝/10~6个细胞(中位数550拷贝/10~6个细胞),两者呈正相关(r=0.53,P=0.018)。但泌尿生殖道组织HIV-1总DNA载量与CD4细胞计数及CD4/CD8细胞比值变化均无明显相关性(r=-0.002,P=0.99;r=0.12,P=0.61)。结论泌尿生殖道组织可能是HIV感染者的病毒储存库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重迭感染者两病毒载量间及其与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5例HIV和FICV重迭感染者进行了CD3^ 、CD4^ 、CD8^ 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核酸载量测定,并选用多种数学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相关回归分析显示:HIV病毒载量与CD3^ 和CD4^ 细胞计数分别呈现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6013,P=0.0177;r=-0.8828,P=0.0000),HCV病毒载量与CD3^ 和CD4^ 细胞计数分别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5931,P=0.0198;r=0.8627,P=0.0000),HIV和HCV病毒载量间存在统计学负相关关系(r=-0.8954,P=0.0000)。多因素线性相关回归分析表明:CD3^ 和CD4^ 细胞计数及HCV病毒载量与HIV病毒载量间均呈现良好的统计学负相关关系(r=-0.6051,P=0.0169;r=-0.8828,P=0.0000;r=-0.8954,P=0.0000)。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D4^ 细胞计数和CD4^ /CD8^ 比值及HCV病毒载量与HIV病毒载量间分别存在统计学负相关关系。结论HIV/HCV重迭感染时.两病毒间表现出竞争性抑制或干扰现象.导致CD4^ 细胞计数多样化改变并呈现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淋巴细胞计数预测CD4+ T细胞计数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持.方法 在全国23个分中心共筛查2 013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计数,分析血常规当中的淋巴细胞计数和CD4+ 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判断淋巴细胞计数预测CD4+T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2 013例HIV/AIDS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和CD4+ T细胞计数分别为(1 600±670)×106/L和(244±148)×106/L,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0.482,P<0.000 1),以淋巴细胞计数预测CD4T细胞计数<100×106/L、<200×106/L和<350×106/L的AUCROC分别为0.790(95% CI0.761 ~0.818,P<0.000 1),0.733(95% CI0.710 ~0.755,P <0.000 1)和0.732 (95% CI0.706 ~0.758,P <0.000 1).结论 在HIV/AIDS患者的临床诊治中,用淋巴细胞计数预测CD4+ T细胞计数有其实用价值,可以考虑在不具备CD4+ T细胞计数直接检测时作为替代指标用于监测疾病进展,也可以在获得CD4+ T细胞计数结果之前用来初步快速判断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在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R4~+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DR5~+CD4~+T细胞、TRAIL~+CD4~+T细胞的比例,CD4细胞计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可溶性TRAIL(s TRAIL)浓度;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浆HIV、HCV核糖核酸载量。结果混合感染者DR5~+CD4~+T细胞比例高于HCV单纯感染者(P=0.03),与HIV单纯感染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单纯感染者的sTRAIL浓度高于接受HAART的HIV单纯感染者(P 0.01)。sTRAIL浓度与HIV病毒量呈正相关(r=0.631,P 0.01);DR5~+CD4~+T细胞比例与CD4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77,P 0.01)。结论在HIV感染状态下,CD4细胞可能对TRAIL诱导的凋亡更加敏感,而混合感染HCV后对CD4细胞凋亡的进一步影响或许并不涉及TRAIL及其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国内HIV/AIDS患者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124例,用bDNA法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结果:AIDS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明显高于HIV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与CD4^ 细胞计数呈显著负相关,但其最高峰位于CD4^ 细胞计数100/μl处,然后随着CD4^ 细胞计数的下降而减少。CD4^ T细胞计数为AIDS组<HIV组<正常对照组:HIV感染者的CD8^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和AIDS组,而AIDS患者CD8^ T细胞数则随着CD4^ T细胞减少而下降。结论:血浆病毒载量随着疾病进展而显著升高,但在疾病晚期则有所降低。外周血CD4^ T细胞计数随着疾病的进展而进行性减少;CD8^ T细胞计数在感染早期显著升高,进入晚期则减少。在评价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病情时,应结合病毒载量、CD4^ 、CD8^ T细胞计数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涂波  秦恩强  黄磊  王利  赵敏 《传染病信息》2011,24(6):342-343,350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探讨将外周TLC作为监测HIV感染者病情变化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HIV感染者TLC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判断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100× 106/L、<2...  相似文献   

13.
赵爽  许文  陈威巍  赵敏 《传染病信息》2018,(2):149-153,167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的频率、功能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HIV感染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其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及IFN-γ和IL-10表达,并分析其与血浆HIV载量和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感染组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上调(P0.05),且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呈弱正相关(r=0.349,P=0.027),与血浆HIV载量呈弱负相关(r=-0.377,P=0.040);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IFN-γ表达与血浆HIV载量呈负相关(r=-0.514,P=0.002);而CXCR5~+CD8~+T细胞IL-10的表达在HIV感染者中明显上调(P0.05),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呈弱负相关(r=-0.317,P=0.046),与血浆HIV载量呈正相关(r=0.670,P=0.002)。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功能变化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NK细胞和.γδT细胞在HIV/AIDS患者不同疾病阶段中的改变特点,探讨其在AI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311例未接受过抗HIV治疗的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NK细胞和γδT细胞比例及计数,根据CD4+T淋巴细胞<0.20×109L、(0.20~0.35)×109L及>0.35×109/L.将病例分为低、中、高CD4+T淋巴细胞组,进行组间比较.Mann-WhitneyU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两组和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Spearman和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外周血NK细胞比例及计数的中位数分别为8.4%和103×106L,γδT细胞比例及计数中位数分别为3.4%和41×106L,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Z=-5.029,Z=-7.723,Z=-2.437,Z=-6.063;均P<0.01).低、中、高CD4+T淋巴细胞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0.062×109L、0.276×109L、0.482×109L,NK细胞计数分别为89×106L、97×106L、146×106L,低、中CD4+T淋巴细胞组间的NK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高CD4+T淋巴细胞组(Z=-3.392,P=0.001;Z=-4.849,P<0.01).低、中、高CD4+T淋巴细胞组γδT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29×106L、43×106L、59×106L,两两之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后外周血NK细胞和γδT细胞数量降低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HCV重叠感染者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及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数量及功能,探讨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HI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5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取治疗前外周血检测肝脏生物化学指标、血常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淋巴细胞计数)及HIV、HCV病毒载量,以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HCV特异性CTL的数量和功能,统计学分析两组问免疫功能的差异及与上述检测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中国河南省有偿献血、单采血浆人群HIV感染者中HIV和HCV重叠感染率达60.8%.ALT、AST值在重叠感染组与HC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蛋白在重叠感染组为(40.3±5.8)g/L,HCV组为(32.8±6.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叠感染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HCV组(P<0.01),而CD8+T淋巴细胞数高于HCV组(P<0.01).重叠感染组HCV RNA定量高于HCV组(P<0.01).重叠感染组对HCV-NS3区肽段的反应强度(每106个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中斑点形成细胞的个数)较HCV组弱,649.34±685.90对比1233.70±108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白蛋白与HCV病毒载量呈现负相关(r=0.540);重叠感染组对HCV-NS3区肽段反应强度与HIV病毒载量负相关(r=0.356);重叠感染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与血小板正相关(P<0.05).但未见重叠感染组HCV RNA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及HIVRNA水平有相关关系.结论 重叠HIV感染有利于HCV的复制,而HIV载量可影响针对HC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HIV载量高则不利于HCV的清除.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重叠HIV感染时,病情易慢性化,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6.
HIV/HCV重叠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HIV/HCV重叠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原因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选择HIV/HCV重叠感染患者这一特定人群,按照疾病进展分成艾滋病组(AIDS)和HIV感染组(free of AIDS),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免疫功能、HIV病毒载量、肝脏功能的差异,探讨可能影响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艾滋病组与HIV感染组比较:艾滋病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CD 4T、CD 8T)均低于HIV感染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P=0.003);HIV病毒载量在艾滋病组明显高于HIV感染组,差异显著(P=0.005);艾滋病组的肝脏功能(ALT、AST)明显高于HIV感染组(P值分别为0.043、0.002);蛋白合成指标(TP、ALB)艾滋病组较HIV感染组低下,差异非常显著(P<0.001).以Logistic回归分析,CD 4T、感染时间和ALB是预测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回归方程预测准确率为97.0%.HIV/HCV重叠感染可加快病情进展,ALB与CD 4T细胞数及感染时间是预测艾滋病病程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IV-1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CD73的表达特点及其与T细胞异常活化和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研究入选65例HIV-1感染者和27例健康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73~+CD8~+T细胞的频率和绝对计数,并将患者CD73~+CD8~+T细胞绝对计数和频率与其CD4~+T细胞计数、HIV-1载量以及CD38~+CD8~+T细胞频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HIV-1感染者外周血CD73~+CD8~+T细胞绝对计数和频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HIV-1感染者外周血CD73~+CD8~+T细胞绝对计数和频率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555,P=0.001;r=0.342,P=0.005),与CD38~+CD8~+T细胞频率呈负相关(r=-0.384,P=0.002;r=-0.387,P=0.001);HIV-1感染者CD7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与HIV-1载量呈弱负相关(r=-0.261,P=0.035)。结论 HIV-1感染者外周血CD73~+CD8~+T细胞的减少不但与患者T细胞的活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且与AIDS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中,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感染状况,分析研究HIV/AIDS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的影响,为评价甲型H1N1流感、HIV/AIDS病人现有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52例HIV/AIDS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2~5mL检测流感抗体。对问卷调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以Excel为基础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2例HIV/AIDS病人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40例,阳性率15.9%,阴性212例(84.1%)。流感抗体阳性与阴性者比较显示,CD4细胞水平、有无接种甲型流感疫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AIDS病人与健康人群甲型H1NI流感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AIDS病人因免疫力低下可优先考虑接种流感疫苗。低CD。细胞水平是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儿童艾滋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儿童AIDS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3月至2008年12月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治疗条件的22例HIV感染儿童进行ART,治疗方案为2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1种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联合应用.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定期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常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CD8+T淋巴细胞数量和血浆病毒载量(VL),并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19例获得临床进步,治疗后6个月身高增加倍数为1.04±0.02(t=2.356,P<0.05),体质量增加倍数为1.14±0.01(t=2.567,P<0.05),机会性感染率下降(72.7%比27.3%);3例临床治疗失败,其身高、体质量增加迟缓,甚至下降,其中2例死亡.19例获临床进步的儿童中,VL在治疗后3个月均降至2.7 lg拷贝/mL以下;CD4+T淋巴细胞数从(145.50±86.72)×106/L升至治疗后3个月(262.80± 213.62)×106/L(t=2.668,P<0.0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14±0.11比0.23±0.21(t=2.607,P<0.05),其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治疗后9个月上升至峰值,而CD4+T淋巴细胞数绝对值在12个月达到峰值,随后至36个月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外周血WBC和RBC总数均下降,Hb从(107.29±13.74)g/L升至(112.15±11.20)g/L(t=2.325,P<0.05).结论 现阶段在我国试点开展的ART治疗方案能够抑制儿童AIDS体内病毒复制,是机体免疫重建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应用血清隐球菌抗原筛查隐球菌感染的结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在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348例HIV/AIDS病人进行血清隐球菌抗原检查,同时检查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对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病人进行血培养、脑脊液(CSF)隐球菌抗原检查、墨汁染色及培养。结果 348例病人中,男256例,女92例,年龄19~77岁,平均(40.50±13.05)岁。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34例,阳性率9.77%(34/348),CD4细胞计数为0~1097个/mm3,中位数56个/mm3。CD4细胞计数≤50个/mm3组146例,50个/mm3组202例。CD4细胞计数≤50个/mm3和50个/mm3组病人阳性例数分别为24例和10例,阳性率为16.44%(24/146)和4.95%(10/20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6,P0.01)。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病人血培养阳性3例,CSF隐球菌抗原阳性27例,墨汁染色阳性22例,CSF培养阳性15例;34例病人中最后确认隐球菌感染33例。所有诊断隐球菌感染的病人血清隐球菌抗原均为阳性。结论 HIV/AIDS病人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高,血清隐球菌抗原筛查有助于及时诊断隐球菌病,特别是CD4细胞计数≤50个/mm3的病人,推荐普遍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