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组(简称观察组)28例和康复训练组(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训练,不做针灸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更有优势(P<0.05),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在改善疼痛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疗效优于仅用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特点包括患侧上肢的疼痛、水肿、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失调及营养改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僵直、皮肤及肌肉萎缩或痉挛,严重影响了患者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外均无治疗本病的特效疗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针灸康复疗法对43例SHS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3):222-223
目的探究气压治疗与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10—2016—10间南雄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37 7);研究组治疗后MBI及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和康复训练用于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显著,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操作简便、安全、舒适、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穴位埋线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康复训练)各40例,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痛程度、手肿胀程度、X线片上肩峰至肱骨头间距(AHI)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肩痛的视觉类比评分(VAS)、手肿胀程度、AHI、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1),其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康复训练干预脑卒中后SHS早期的疗效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18.33±12.93)分vs (63.27±11.96)分;(29.08±12.41)分vs (62.19±13.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18.33±12.93)分vs (29.08±12.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53.11±9.32)分vs (23.88±8.40)分;(42.35±8.49)分vs (24.42±7.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MA评分升高更为明显[(53.11±9.32)分vs (42.35±8.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93.2%vs 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间歇性气压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其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肩手综合征一般分为3期,当出现肩、手肿胀和自发痛消失,皮肤和手指肌群明显萎缩,手指ROM日渐受限等Ⅱ期表现时,一般的康复治疗难以奏效。近年来,我们采用间歇性气压治疗加良肢位摆放、手法治疗、中频电疗等综合治疗早期肩手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东辉  董继革 《中国医刊》2011,46(11):58-59
目的 探讨物理疗法中超短波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肩手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超短波疗法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上肢Fugl-Meyer评分和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超短波疗法结合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药、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康复效果显著,三种方法联用,优势互补,可有效促进功能恢复,减轻疼痛和水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肌肉起止点(反阿是穴)疗法。疗程均为8周,2组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肩手疼痛,改良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肩关节活动度,Barthel(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手指尖至第一腕横纹的体积(ml)的差值评价手部水肿。结果2组治疗后肩手疼痛、FMA评分、手部水肿及B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起止点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且利于促进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SHSAS)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从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7例SHSAS患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量化康复训练方案,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案,对比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在实施康复训练之前,2组患者ADL及运动功能评分无差别(P>0.05);在分别实施康复训练3个月后,2组患者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量化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和运动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到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SHSⅠ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B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和VA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上肢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水肿症状,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可见于12.5%~70%的病例,多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出现~([1])。肩手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疼痛、水肿、关节僵硬,以及血管舒缩和营养障碍,症状可能涉及肩部和/或手,故称为肩-手综合征,又有学者称复合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s,CRPS)和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征~([2])。其症状表现跟脑卒中发病  相似文献   

16.
郭君  阮红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91-29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除了康复训练,同时给予压力治疗、功能性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Fud—Meyer评分、BI评分和疼痛一目测比(VAS)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是1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肩手综合征患者亦随之增多。因此,深入进行肩手综合征治疗方法的研究,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对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加用间歇性气压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治疗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 间歇性气压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佘丽亚  王培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45-47,50
目的 观察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60例患有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同时给予超短波物理疗法,每日1次,共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疼痛-目测比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观察治疗后两组评分变化,并根据分数评定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后4周,治疗组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25.36±4.11)分及(74.51±13.03)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3.062,P=0.007;t=2.314,P=0.033),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和水肿评分分别为(3.08±1.05)分与(2.81±1.03)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138,P=0.041;t=2.060,P=0.044).结论 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水肿及自发性疼痛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1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 (Shoulder handSyndrome)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 ,可引起皮肤、肌肉萎缩 ,肩手关节挛缩 ,严重影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降低患者病后生活质量。目前这一综合征尚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我院1992— 1998年共收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 12 6例 ,本文对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2 6例中男 72例 ,女 5 4例 ,年龄 38~ 75岁 ,平均 (6 2± 9)岁。其中原发于脑梗死 78例 ,脑出血 34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出现的时间最短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