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桂金 《吉林医学》2011,32(28):6017-6018
目的:探讨改良左侧卧位置入胃管法在昏迷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需要置入胃管的昏迷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卧位置入胃管法,即去枕仰卧位,试验组采用改良卧位的置入胃管法,即左侧卧位,观察两种卧位胃管置入的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及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置管所需时间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左侧卧位置入胃管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去枕仰卧位置入胃管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一次性胃管置入的成功率,探讨留置胃管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改进鼻饲法,对照组29例用常规鼻饲法.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从置管到置管后鼻饲护理过程中,改良胃管置入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其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0%;对照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2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胃管置入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腔润滑联合胃管翻转置入法在脑卒中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脑卒中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置入法,观察组采用鼻腔润滑联合胃管翻转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呛咳和鼻咽黏膜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插管前后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胃管置入一次性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咽黏膜出血、呛咳发生率分别为3.33%、6.66%,低于对照组的30.00%、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成功后1分钟观察组心率80.20±9.66次/分,低于对照组的85.47±8.14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昏迷患者采用鼻腔润滑联合胃管翻转置入法,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降低呛咳和鼻咽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对心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行胃肠减压患者鼻胃管置入过程的细节问题.方法 选择12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用常规鼻胃管置入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操作基础上对细节过程进行改进.结果 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0.16%,对照组为6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后的置管方式可提高一次性置入鼻胃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置入鼻胃管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球麻痹患者置胃管成功率技巧。方法:68例球麻痹置胃管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侧卧位与坐位置管法一次性成功率比较。结果:观察组34例,一次性成功率94.1%。对照组34例,一次性成功率70%,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侧位拉舌插管法和坐位置胃管法,病人易接受,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严圣诞  蔡晓盛  严玲微 《浙江医学》2019,41(17):1893-1896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昏迷患者胃管留置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20例昏迷需胃管留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方式,实验组采用床旁超声引导胃管留置。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置管时间、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置管前后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末梢氧饱和度的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置管1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误入食管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床旁超声引导昏迷患者胃管留置,可以有效提升插管成功率,缩短胃管插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和患者的痛苦,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胃管置入方法对昏迷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GCS≤8分昏迷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两种体位进行胃管置入.结果 采用侧卧位组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高于仰卧位组.结论 对GCS≤8分的昏迷患者,在进行胃管置入时多采用侧卧位,可提高一次胃管置入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苏欣 《广西医学》2016,(7):1042-1043
目的:观察左侧卧位联合诱导吞咽胃管置入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1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按床位号单双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观察组采用侧卧位联合诱导吞咽胃管置入法,即患者取左侧卧位,胃管轻插至约15 cm处时暂停,用干棉签蘸食醋轻擦患者口唇、舌面诱导分泌唾液,轻擦前腭弓、咽部引发吞咽动作,再随吞咽动作置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不良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侧卧位联合诱导吞咽胃管置入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降低患者强烈反应发生率,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一次置管的成功率。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患者按经口和经鼻不同方法分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经口、鼻气管插管患者对照组均按传统方法置鼻胃管,观察组床头抬高70°~80°角,比较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0.0%,观察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40.0%,观察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取床头抬高70°~80°角置鼻胃管一次性成功率高,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传统方法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使用一次性口咽通气道辅助下胃管置入和常规胃管置入术两种方法在意识障碍患者中使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意识障碍且需要留置胃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8例,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胃管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胃管放置成功率、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置入胃管的操作时间分别为(3.60±1.80)min和(6.45±3.7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仅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置管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意识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使用一次性口咽通气道可以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减少置管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健侧鼻孔置胃管置入的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 00例脑卒中患者中需要留置胃管的进行胃管置入,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健侧鼻孔胃管置入法;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患侧鼻孔胃管置入法,分别记录评定两组留置胃管时疼痛及不适程度,胃管经鼻腔时的舒适度.同时记录2种方法的置管成功例数、置管成功率及胃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卒中患者采用健侧鼻孔胃管置入法,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留置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难置胃管患者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置入胃管的效果。方法:将250例机械通气难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患者在鼻肠管钢丝引导下插入胃管,观察组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下置入胃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1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所需时间及插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1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管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插管过程中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难置胃管的患者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插入胃管,可显著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更加适合的胃管置入方法与鼻饲体位。方法:将6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置入胃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较对照显著提高,两组患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取侧卧位、头颈部垫软枕,抬高床头40°~55°方法置入鼻胃管,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肺部感染、胃反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周娅 《求医问药》2011,(9):133-134
目的:探讨经鼻和经口置入胃管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组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经鼻置入胃管,观察组采取牙垫置入胃管。对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置管后的护理难度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和置管后的护理进行比较,经口置胃管组优于经鼻置胃管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插管患者需要置入胃管时,应优先考虑从口腔置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破伤风病人气管切开后2种不同胃管置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感染内科重型破伤风气管切开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常规插管法(对照组)、遇阻力一边注入空气冲击一边插管法(观察组)各87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前后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过程中抽搐、恶心、呕吐、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为98.85%,高于对照组的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HR、sPO2与置管前相比,观察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置管过程中抽搐、恶心、呕吐、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破伤风气管切开病人在镇静状态下插管过程中遇阻力时一边注入空气冲击一边置入胃管,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胃管留置方法与改良法对气管切开患者胃管一次性置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留置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置管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改良的胃管留置法可以明显地提高气管切开手术中一次性植入胃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喂食法留置胃管在球麻痹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喂食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结果两组置管方法所需时间、置管一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麻痹病人采用喂食法留置胃管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在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中采取侧卧位胃内注气法盲插鼻肠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该院自2013年3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246例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以计算机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参照组1、参照组2,每组患者例数为82例,实验组采取侧卧位胃内注气法盲插鼻肠管,参照组1患者予以传统床旁直接鼻肠管置入法,参照组2患者采取胃镜下鼻肠管置入,对比3组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肠内营养管置管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肠内营养管置管成功率98.78%、 治疗总有效率98.78%显著高于参照组1置管成功率87.80%、治疗总有效率86.58%,参照组2置管成功率90.24%、治疗总有效率9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侧卧位胃内注气法盲插鼻肠管应用于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侧俯卧位留置胃管在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昏迷患者110例,应用随机排列表,将患者分为常规法置管组(A组,54例)和侧俯卧位置管组(B组,56例)。A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B组采用侧俯卧位留置胃管。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总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A组(χ2=8.245,P=0.004);B组置管时间短于A组(t=5.502,P<0.001)。A组中置管失败的患者转变为侧俯卧位后,均成功留置胃管;B组中1例患者置管失败后,在可视喉镜辅助下成功置管。B组干呕、呛咳、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χ2=8.937、4.599、8.901,P<0.05)。结论 侧俯卧位留置胃管的成功率高,操作简单,能够缩短置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昏迷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