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替尼泊甙对胃癌细胞BGC-823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替尼泊甙对胃癌细胞BGC-823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取1.25 mg/L,2.50 mg/L,5.00 mg/L,10.00 mg/L,20.00 mg/L的替尼泊甙作用于胃癌细胞BGC-823 48 h,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另取1.25 mg/L的替尼泊甙作用于BGC-823细胞0 h,12 h,24 h,48 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25~20.00 mg/L的替尼泊甙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为15.99%~80.83%,细胞生长抑制率随替尼泊甙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凋亡细胞随替尼泊甙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在48 h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结论:替尼泊甙可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凋亡细胞随替尼泊甙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诱导凋亡的能力与细胞的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峰  王守峰 《华夏医学》2000,13(6):727-728
目的:研究以替尼泊甙(Vm-26)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配合氨甲喋呤(MTX)椎管内注射治疗非上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联合应用替尼泊甙为主的化疗方案配合氨甲喋呤椎管内化疗,每4周为1周期,治疗2~3周期。结果:颅内瘤灶有效率52%,肺内瘤灶有效率60%,症状,体征缓解率84%,结论:替尼泊甙为主的联合方案配合氨甲喋呤椎管内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替尼泊甙(Teniposide,VM-26)是常用的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其细胞毒作用是依托泊甙(Etoposide,VP-J6)的5~10倍.研究表明,VM-26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强于VP-16,且与顺铂(DDP)联合有协同作用,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有相加作用 [1].为了进一步观察VM-26联合用约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收集我科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84例胃癌患者,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生存情况,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柳群丽  江志兰  李曼 《吉林医学》2009,30(12):1067-1068
目的:探讨经颈总动脉穿刺灌注替尼泊甙(VM-26)治疗脑胶质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脑胶质瘤患者经颈总动脉穿刺灌注替尼泊甙(VM-26),1次/周,100mg/次,连续3周为1个疗程,对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多数患者无明显的化疗反应。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头晕,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患侧视力模糊,都在3min内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经颈总动脉穿刺灌注替尼泊甙(VM-26)治疗脑胶质瘤简单经济,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乃崇  赖廷海 《河北医学》2007,13(12):1261-1264
目的:评价脑胶质瘤术后应用BVD方案(卡氮芥 替尼泊甙 顺铂)静脉化疗综合疗法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35例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继手术及放疗后,采用BVD方案即卡氮芥(BCNU)、替尼泊甙(VM-26)、顺铂(DDP)静脉化疗综合治疗。随访3年,观察复发率及毒副作用,并与同期及以前的43例脑胶质瘤患者(对照组)随访结果相比。结果:BVD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36个月复发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应用BVD方案静脉化疗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罗执芬  周云 《中原医刊》2007,34(11):7-9
目的实验通过体外细胞生长抑制实验,了解替尼泊甙和依拓泊甙对胃癌细胞的体外作用特点。方法使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替尼泊甙(VM-26),依拓泊甙(VP-16)对胃癌细胞株BGC-823体外抑制作用。结果VP-16,VM-26在一定浓度下,均可抑制细胞的生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抑瘤率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同摩尔浓度下,VM-26的抑制率是VP-16的5倍以上。结论VP-16、VM-26对胃癌细胞体外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在相同摩浓度下,VM-26的抑制率高于VP-16。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比较替尼泊甙(VM-26)、卡氮芥(BCNU)、顺铂(CDDP)、长春新碱(VCR)、甲氨蝶呤(MTX)对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肿瘤病理类型、性别、年龄、术前机能状态KPS评分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化疗筛选药物、制定化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对50例胶质瘤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采用MTT法测定体外化疗药物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较脑胶质瘤细胞对替尼泊甙(VM-26)、卡氮芥(BCNU)、顺铂(CDDP)、长春新碱(VCR)、甲氨蝶呤(MTX)5种化疗药物单一或联合化疗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42例获得药敏结果,成功率达84%(8例因取材、污染等原因未取得预期结果)。42例胶质瘤细胞对单一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VM-26>BCNU>CDDP>VCR>MTX。两种联合化疗方案(BCNU+VM-26+CDDP)和(BCNU+VCR+MTX)对胶质瘤细胞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单用,且对绝大多数胶质瘤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性别差异、年龄分布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无明显影响;除VM-26外,术前机能状态与化疗药物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性;胶质瘤病理类型是影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MTT比色法是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实验方法;替尼泊甙、卡氮介、顺铂联用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优于单用,且用药剂量小;胶质瘤病理类型是影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朱向满  宋翠萍  王帅 《西部医学》2009,21(6):935-936
目的观察全脑放疗加替尼泊甙同步化疗与单纯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156例经CT或MRI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全脑放疗+替尼泊甙同步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全脑放疗)各78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全脑放疗2Gy/次,5次/周,总量36Gy。单发病灶或2~3个病灶位于半倒脑者给予局部缩野或半脑增量20Gy/10次;全脑多发者全脑增量10Gy/5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放疗第一天开始静滴替尼泊甙60mg/m^2,每周1次,连续4周。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64/78)和92.3%(72/78);一年生存率对照组39.7%(31/78),治疗组61.5%(48/78)。两组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略高于对照组,耐受性好。结论全脑放疗加替尼泊甙同步化疗能提高肺癌脑转移的局部控制率和延长生存期,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加同步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经病理证实恶性胶质瘤患者25例,术后2~4周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采用3~5个非共面等中心野,中位剂量64Gy(58~76Gy),患者放射治疗20~30Gy后加用化疗药替尼泊甙 卡铂;50Gy时予同前方案化疗第2程,放疗结束后1~2月再予相同方案化疗1~2疗程.结果 本组25患者均完成治疗,有效率84%;1年总生存率为68%,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6%,毒副反应观察:急、慢性放射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4/25),4%(1/25),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11例(44%);Ⅲ、Ⅳ度粒细胞下降4例(16%),经过及时升白细胞治疗恢复正常,未中断治疗.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加用化疗药替尼泊甙 卡铂治疗恶性胶质瘤显示良好的耐受性,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今后可联合更为有效的化疗药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木脂素鬼臼毒素存在于西藏鬼臼Podophyllum emodi Wall ex Royale 和盾叶鬼臼 P.peltatum L.中,是抗癌药物依托泊甙和替尼泊甙半合成的起始原料。由于印度产西藏鬼臼过度开采以及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其处于濒危边缘。为了确保可靠的原料供应,有必要建立合适的无性系植株培养。盾叶鬼臼是与西藏鬼臼十分相似的一种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美国东部。作者进行了盾叶鬼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替尼泊甙腹腔化疗的代动力学特点及其毒副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药后腹水,血浆及尿液中MV-26的浓度,比较三种剂量腹腔化疗的药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替尼泊苷和卡莫司汀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替尼泊苷、卡莫司汀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联合用药的耐药机制.方法测定单独或联合应用替尼泊苷、卡莫司汀两种药物对20例胶质瘤细胞的体外敏感性,检测各标本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情况.结果①替尼泊苷、卡莫司汀的敏感性为20%、15%,联合用药为45%,经统计学分析联合应用明显优于单独用药(P<0.05);②联合用药的耐药情况(8/20)与mdr-1基因表达(7/20)符合良好(P<0.05).结论亚硝脲类和鬼臼毒衍生物联合应用对胶质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联合用药的耐药性与mdr-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继生  黄雪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31-3632
目的:观察替尼泊甙和顺铂联合脑部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率。方法:替尼泊甙100mg,第1天到第3天;顺铂40mg,第1天到第3天,21d为1个周期。脑部放疗于第1个周期化疗开始后第5天开始,DT(1.8~2.0)Gy/次,1次/d,5次/周,单个病灶者全颅放疗DT30Gy后缩野追加至DT50Gy,多发转移灶者给予全颅放疗DT45Gy。结果:治疗后89%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对脑转移灶的客观有效率为68.3%(28/41),对肺原发灶的有效率为39.0%(16/4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中位生存期9.8个月,1a生存率36.6%(15/41)。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有效率和生存率均较高,且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VM26-MeCCNU序贯治疗颅内转移癌30例临床观察附属医院肿瘤科顾汉刚替尼泊甙(缩写VM26)是一种抗癌新药,分子量小,高度脂溶性,极易通过血脑屏障,对颅内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1],与司莫司汀(缩写MeCCNU)合并使用有协同作用。我们自199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恶性胶质瘤术后应用间质内替尼泊甙化疗联合间质内^131I放疗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49例确诊的恶性胶质瘤患者,手术后在肿瘤残腔中留置Ommaya化疗囊,术后一周化疗囊中加入替尼泊甙进行化疗,以后每周一次,连续6次,化疗结束后进行间质内放疗。向留置的化疗囊中注射液态^131I进行肿瘤近距离放疗,每疗程注射3次,每次间隔16d,各疗程间隔1个月。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恶性胶质瘤术后间质内替尼泊甙化疗联合间质内放疗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9%、87.6%、71.4%,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治疗6个月后患者Karnofsky评分有明显提高(t=5.265,P〈0.05);治疗1年后有所下降,但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1.124,P〉0.05)。结论恶性胶质瘤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应用间质内放化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治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正> 自1994年11月至1999年5月我们采用司莫司汀/替尼泊甙(Me-CCNU/VM-26)联合序贯方案治疗颅内恶性肿瘤15例,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男与女之比2.8:1;年龄24~64岁,平均48岁。病理分类:星状细胞瘤4例,其中Ⅱ级Ⅲ例,Ⅲ级1例;混合少  相似文献   

17.
<正> 替尼泊甙系鬼臼毒人工半合成衍生物,抗肿瘤作用强,脂溶性、分子量小,能通过血脑屏障,毒性低,副作用少,是近年来恶性脑胶质瘤化疗新药,人们正寄以厚望。其抗瘤谱广,对急性白血病、卵巢癌、膀胱癌、肺癌、睾丸癌、恶性淋巴瘤、何杰金病、网状细胞肉瘤、淋巴肉瘤、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等均具有一定疗效,可供临床广泛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当连续而非同时给拓扑异构酶Ⅰ和Ⅱ抑制剂时临床前模型提示协同作用,Ⅰ期研究的目的是对既往治疗过的卵巢或腹腔恶性肿瘤患者确定连续口服托泊替康及依托泊甙的耐受性(极限天数)。方法:托泊替康(0.8m g/m2)每日给药(第1~5天)接着每日给依托泊甙(50m g/m2)持续5d(第8~12天)。维持最初的托泊替康及依托泊甙给药顺序后第15天患者剂量水平达到3和4时开始重复给托泊替康5d,每28d重复一个疗程。剂量限制性毒性(DLT)确定为:依托泊甙及托泊替康用药结束前中性粒细胞<1000/μl或血小板<50000/μl;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性发热;血小板<20000/μl;…  相似文献   

19.
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系(BGC)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应用MTT摄入方法测定5-氟尿嘧啶、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平阳霉素和替尼泊甙对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进行72 h观察。结果: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最敏感,72 h抑制率为77.9%;其次为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平阳霉素和替尼泊甙,其抑制率分别为62.7%、61.1%、59.3%、58.2%及45.9%。其敏感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结论:用MTT法检测p2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实验,即可以针对性指导临床对肿瘤敏感性化疗药物的选用,又可避免盲目用药而产生对机体免疫细胞的毒性作用。p21基因可提高对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应用T形曲矫治替牙期切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1例中切牙牙性反(牙合)的替牙期错(牙合)畸形患儿,在上(牙合)中切牙上粘结方丝托槽,用方丝弯制T形曲结扎于上中切牙上,通过调整T形曲形态对反(牙合)牙施加矫治力.结果 21例患儿的中切牙反(牙合)均被矫正,平均疗程8.5周.结论 T形曲矫治替牙期牙性切牙反(牙合)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