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正>老年人的精神养生,用曾国藩的话说叫"君逸臣劳"。减少思绪,排除烦恼,二者都可以用来清心,这就是"君逸";常常步行走动,动弹筋骨,便是"臣劳"。也就是说:养生的方法,不但在于多从事活动,以增进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应当减少烦恼,以保持精神上的健康。精神养生的目的是体健防病,也就是"预防为主"的原则。老年人凡欲养生皆在于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蒋子龙曾向一个百岁老人请教过养生之道。老人说,外国有一个说法,上了年纪的最大毛病就是贪,人老了什么都没有了,还是有野心。西方人直来直去说实话。东方文明讲究含蓄,不说老人的缺点,只讲老年人应该注意养生。要养生先养心,用曾国藩的话叫君逸臣劳,省思虑,除烦恼。所有的中国养生学都叫人要清心寡欲,淡泊无为,定静生慧。传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在《长生总诀》中归纳出十条: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得到这些呢?老人不能收心、简事,是因为“天性时时鼓励他撑住黄昏的落日”,即令是银发…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是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本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22年10月,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刚恶柔恶,各有所偏,须自己体察所溺之病,终身在此处克治。”曾国藩是一个能举一反三的人,唐…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曾说:“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皆我分内事也.”所以曾国藩一生都在修身,做一个“天地完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曾国藩曾给自己立过一个“三戒”的规定,即“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的“三戒”.戒多言嘴巴是用来说话的,好论人长短,几乎是人的天性,只是有的人知道怎么把握分寸,有的人却信口开河,曾国藩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古人曰:“懒者逸也,不理事休,拒大小劳作”。所以人们一般是把懒惰与好逸恶劳视为同类。皆是一种生活方式。祖国医学认为:饥、饱、劳、懒四者致病。发展到今天,生活水平有很大改善,人们住讲舒适,行即坐车。膏粱厘米,条件好的,请人做饭洗衣,贪安求逸少动常导致“懒”病发生。记得在一本《未  相似文献   

6.
懒占贪馋:健康四大敌文/建林懒古人曰:懒者逸也,不理事体,拒大小劳作。所以人们一般把懒惰与好逸恶劳视为同类。祖国医学认为:饥、饱、劳、懒四者均可致病。今天,生活水平有很大改善,一些人住讲舒适,行即坐车,条件好的,请人做饭洗衣,贪安求逸少动常导致“懒”...  相似文献   

7.
婉儿 《健康生活》2006,(3):32-33
曾国藩是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本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小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凡…  相似文献   

8.
陈可冀 《长寿》2004,(9):22-22
养生应该是全方位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素常生活中惩忿戒虑,心境经常处于郁闷不快状态,最是伤人,会导致寝食不香,因而也就谈不上什么饮食养生了。所以,养生当以养心或养神为本。清代曾国藩堂匾题为“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是切肤之语。毛泽东曾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对于曾国藩的深思善悟、柔中寓刚,是深有所动的。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的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处世、为政、治军等内容,养生也是他颇加详论的。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在给澄弟、沅弟的信中,曾国藩说道:我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以养生六事勉励他们,“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用,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相似文献   

10.
在古城绍兴的府山(又称为龙山)存有许多珍贵的历代古石刻,其中有明朝嘉靖年间绍兴太守汤绍思所撰书的以养生格言为题材的“动静乐寿”四字碑石最属佳隽、相传这位书写“动静乐寿”的历绍思,他不仅是个为官清廉的贤令,而且也对养生之道有所造诣,其享年97岁。由此可见.“动静乐寿”这四字刚是他自身养生机理的结晶。用现代健康观来看,其动、静、乐、寿在碑益身心健康方面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动指适应自身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日常生活过程中的各种劳动。中医所说的“动则不衰”与民谚所言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一样的道理。从古…  相似文献   

11.
《内经》的养生之道,非常强调“不妄作劳”,认为违反劳逸结合的养生原则必然伤精耗气,损伤脏腑功能,埋下疾病的种子,甚至明确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如何做到不妄作劳?《内经》从三方面给予了告诫:一是不要随心妄为,注重道德修养;二是节制“房劳”,不要妄泄肾精;三是要有劳有逸,劳逸适度。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绝对算得上是响当当的人物,他是清朝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湘军之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对其极其推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虽然很多人都知道曾国藩一生处世高明、颇有心得,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养生有术。  相似文献   

13.
《医药与保健》2010,(11):60-60
曾国藩的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处世、为政、治军等内容,养生也是他颇加详论的。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所谓“理学名臣”,但他又是一个洋务派的首领。这里所说的“理学名臣”,当然是指维护封建道统的卫道士,而“洋务首领”,也就是主张创办西方式近代化事业的始作俑者。从表象上看来,“理学名臣”与“洋务首领”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确实是对立的,然而矛盾的事实毕竟在曾国藩一人身上发生了,可见其中必有一定的缘故,本文要探讨的便是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国光 《家庭医学》2006,(15):50-51
曾国藩的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处世、为政、治军等内容,养生也是他颇加详论的。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也说曾国藩     
七、养生 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输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膳养生是通过药膳达到养生的目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日常的饮食起居调节好,劳逸结合,才能形与神俱,尽享天年,此即养生之道。根据天人相应,结合冬季如何进行药膳养生呢?  相似文献   

18.
养生,要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就是告诉人们只有与自然相和谐相适应,才能护卫形神,达到阴平阳秘的养生目的。正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冬季的养生极为重要,根据古代的卫生保健格言来说,“冬不藏精,春必病瘟”。《黄帝内经》也明确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相似文献   

19.
程子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程子华,战国时期哲学家。他认为,人们正常生理如“营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故能长久而不敝”,因而要以动养生。 程子华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比喻,向人们阐述运动是保持气血流畅的道理。他说:“流水不腐,以其逝故也;户枢不蠹,以其运故也”  相似文献   

20.
水孕育着生命,水哺育着人类,但水对于人的重要性还未被充分认识。在当今的养生热中,“一日不可无此君”的水却常被忽略。人们认为平淡无奇的水对养生无足轻重,喝水总不会比荤素、动静、心身等对养生那样重要。其实,重要性往往寓于平淡之中。近年来相继提出的“失水导致衰老”、“健康寓于水”、“美容的关键在于水”等新观点,使人们对水刮目相看。人们对水的养生重要性逐渐重视并发展,“饮水养生”应运而生,水可强体,水可防病、也可治病,水可增乐,水可美容,水可益智,水可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