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碱性食物改变酸性体质”“酸性食物不能多吃”是流传甚广的传说。许多医学专业人士科普说“酸碱体质完全是个伪科学概念”,而又有营养界人士说“食物代谢之后确实形成酸性或者碱性产物,所以食物酸碱性的概念是存在的”。于是人们一头雾水:食物到底有没有“酸碱性”,如果有的话,对健康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俞荷 《健康人生》2011,(4):44-44
近年来,有一些说法在报刊和网络上广为流传:“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选择食物要讲究酸碱平衡”。说什么谷类、肉类、鱼、蛋等都是酸性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酸性体质,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而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  相似文献   

3.
何丽 《健康文摘》2009,(8):31-31
近年来.有一些说法在报刊和网络上广为流传:“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选择食物要讲究酸碱平衡”。说什么谷类、肉类、鱼、蛋等都是酸性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酸性体质,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而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其实,从营养学观点看.这些说法都缺乏科学根据,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4.
薇阁 《健康人生》2016,(5):18-20
所谓“酸性体质论”,就是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一种伪科学学说.该学说认为,体质的酸化是百病之源,无论是癌症,还是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都是由于吃多了“酸性食物”导致体质酸化引起的,而所谓“酸性食物”范围之广之常见,绝对可以吓你一大跳:鱼、肉、米饭、酒等人类的主副食品,很多都被说成是酸性的.尤其是中国人的主食米饭,更被渲染成“酸性食品”的典型代表,它也就变成了致病的罪魁祸首,从而引起很多人的纠结.  相似文献   

5.
大鱼大肉,荤菜吃得太多,可能会让你的皮肤变得越来越粗糙。营养师介绍,大鱼大肉等酸性食物吃得太多,容易造成酸性体质,这是皮肤粗糙、没有光泽的主要原因之一。不科学的饮食结构如酸性食物大鱼大肉吃得太多,碱性食物,如蔬果等吃得过少,变成酸性体质,使血液中酸性毒素太多,皮肤也易产生痤疮、色斑等。  相似文献   

6.
怎样区分酸碱性食物呢?一般来说,肉、蛋、糖、花生、面粉等为酸性食物,因这些食物含磷、硫、氯等元素,经人体代谢能产生酸性物质.蔬菜、豆类、水果、海带、咖啡、牛奶等食物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较多,在体内代谢能产生碱性物质,使体质偏碱性,故属碱性食物.  相似文献   

7.
何丽 《健康向导》2013,(6):9-10
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区分酸碱性食物时,可能都以为是靠舌头品尝,以味觉来判定酸味或涩味;或者用酸碱值(pH)试纸,按理化特性看其颜色改变——变蓝为碱性,变红为酸性;或以平常饮食之经验来区分,如柠檬、李子、橘子、醋等属酸性,柿子、小苏打等因味涩而属碱性.其实食物的酸碱性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多少.在食物化学研究中,可以将食物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分类的依据是按照食物燃烧(或高温消化)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性质而决定的.人类所需的矿物质中,与食物的酸碱性有密切关系者有八种:钾、钠、钙、镁、铁、磷、氯、硫.如果灰分中含有较多的硫、磷、氯元素,则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而含钾、钠、钙、镁、铁元素较多的灰分,溶于水后则生成碱性溶液.这种研究主要是用来评价食物的化学性质,测定食物中的矿物元素含量.食物灰分的测定也可以用来判断谷类食物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8.
《江苏卫生保健》2009,(1):32-33
近两年,在出版物和网络中流行着一种“健康新说”——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都是“酸性体质”,这些疾病涵盖了当前几乎所有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甚至抑郁症等,因此提倡食用“碱性食物”。  相似文献   

9.
土壤有酸性和碱性之分,人的体质同样分为酸性和碱性。酸碱度用pH表示。正常人体液呈pH7.35~7.45(中性或弱碱性)。体液酸碱度平衡失调时易患多种疾病。 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并不是味道上的酸、甜、苦、辣,而是以食物在体内最终的氧化代谢产物来划分的。西红柿、山楂等味道很酸的恰恰是碱性食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食物的酸碱度一直令老百姓困惑。有的人认为,自己是酸性体质,故要吃一些碱性食物,以求中和,这样才能保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本刊编辑部曾经接待过一名读者,他说自己每天早晨要取一小块烧碱泡一大杯水喝,认为这样做才能保持机体的酸碱平衡。他自己非常得意小小的嘧水习惯改变,进行,“烧碱水疗法”半年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起“吃”与健康的关系。近来,食物的属性——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也成了一些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酸碱性食物不等于 酸碱性物质 对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一般人光从字面上做理解。苹果、西红柿味酸,这一定是酸性食物;发酵的面粉发黄,那无疑是碱性食物。这种说法是  相似文献   

12.
要促进人体健康、保持头脑的清晰,需要维持弱碱性体液。 一般喜动不愿静待室内的人,总要活动一下才感身心愉快。早晨醒来懒洋洋,晚上在霓虹灯闪烁时活力非凡,这样的人体质属“碱性体质”。而喜静不喜动,稍动就易疲劳,早晨醒来起床后体力充沛,下午渐感疲劳,尤其是到了晚上更感体力不支,这样的人体质属“酸性体质”。 人的理想体质是不偏碱性或酸性,而是属于弱碱性体质。一般说碱性体质的人比酸性体质的人活泼,头脑更灵活一些。 酸性体质的人体液偏于酸性。反之,碱性体质的人体液偏向碱性。体液是维持人体细胞活动不可缺的。对人体来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液、淋巴液等总称体液。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常可以在一些报刊和马路上分发的宣传品上看到"人体的酸碱平衡养生保健"、"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酸性体质的人易得癌症"、"碱性食物延年益寿"等文章,并按照这些"新理论"提出一些保健概念,有些索性将"新观念"发展到"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的定论。然后就是一些冠  相似文献   

14.
“你是酸性体质还是碱性体质?”时下这个话题特流行。“几年前没有这个概念,从来没有人认真想过自己身体的酸碱值是多少?如今这一化学术语用到了人身上,而且研究结果明确表示:酸性体质是亚健康的表现。”中国著名营养学家杜慧真如是说。最先利用这一概念的是商家,给琳琅满目的商品打上“吃碱性食品更健康”的旃号。即使如此,很多人仍然困惑,什么是人体酸碱值?怎样吃出碱性体质?它与人体疾病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类生命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在人类生命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呈弱碱性的内环境。正常人的体液是呈弱碱性的,其中血液的pH值(酸碱度)为7.35-7.45,胆汁的pH值为7.4,胰液的pH值为7.8-8.4,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原生质即原浆的pH值为7.68。这种pH值的恒定现象,叫做酸碱平衡。但是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一般初生婴儿都属于弱碱性体液。由于现代人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摄入酸性食物过多,于是人体原来的弱碱性体液就逐渐地变成了弱酸性体液。更多的人血液的pH值是在7.35以下,致使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者。在2006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上,日本医学博士筱原秀隆提出人体的酸性化是万病之源。  相似文献   

15.
何丽 《健康》2014,(5):8-9
<正>近年来,一些说法在报刊和网络上广为流传,如"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选择食物要讲究酸碱平衡"等,强调酸性食物对人体健康有害,称谷类、肉类、鱼、蛋等都是酸性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又说,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牲疾病。这些宣传在民众中造成了很大影响。其实,从营养学观点来看,这些说法缺乏科学根据,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知道要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在有些国家干脆把酸性食物称为“半健康食物”,把碱性食物称为“健康食物”。那么,食物的酸碱性到底与健康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文章中得到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17.
"癌症不能在弱碱性的人体中形成;只能在酸性身体中形成"、"人应该多吃碱性食物,让身体变碱性"。近期,一条"酸性体质容易患病"的帖子在网上热传,不少商家借机推出号称具有排酸功效的保健食品进行促销。那么,酸性体质易致病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相似文献   

18.
“体质的酸性化是万病之源”“所有的肉类都属于酸性,绝大部分的蔬果类都属碱性”“癌症只能在酸性身体中形成”,诸如此类的说法,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周围的朋友也无数次问我该如何获得碱性体质,以至于不得癌症……下面就谈一下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大家知道,人体70%由水组成。人体内的水可以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有关食物酸碱性质的宣传文章很多,但诸如“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酸性食物对健康有害”的宣传,却在误导居民健康饮食。 在食物的化学研究中,食物可以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或称为成酸食物和成碱食物)。分类的根据是按照食物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性质,灰分中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的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而钾、钠、钙、镁含量较多的灰分则生成碱性溶液。  相似文献   

20.
"现在人们吃酸性食物过多,因而多数人呈酸性体质""多吃碱性食物有益健康"……这些常常被媒体宣传的健康观点,似乎已经是公认的定论了。然而,有人质疑,事实确是如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