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 (AFP)mRNA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realtimeRT -PCR技术 ,定量检测 5 6例肝细胞癌、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 1例肝硬化和 2 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AFP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 6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 34 6 44 .6± 9490 5 .4copies/μgRNA ,其中 2 9例为阳性 ;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 1例肝硬化患者和 2 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均未检测到AFPmRNA的表达。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表达水平与肝癌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肝外转移密切相关 ,与肿瘤直径、数目及血清AFP水平无明显相关 ,可作为预测肝癌发生远处转移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Glypican-3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ypican-3基因在70例人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用ELISA法对60例肝癌患者、14例正常人、13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Glypican-3蛋白检测.分析血清Glypican-3水平与肝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肿瘤个数、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有无术后复发、有无肝外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病理分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Glypican-3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2.85%(58/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34.28%(24/70)(P<0.01);Glypican-3 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03%(52/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54.03%(38/70)(P<0.05);血清中Glypican-3阳性临界水平定为60 pg/mL时,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66.67%(40/60);在肝炎、肝硬化组血清中的阳性率为15.38%(2/13);在14例正常人血清中不表达.Glypican-3在肝癌血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在肝炎、肝硬化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ypican-3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血清AFP水平相关(P<0.05),而与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大小、HBsAg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同时检测血清中的Glypican-3和AFP,所得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一种的阳性率(P<0.05).结论:Glypican-3在肝癌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可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其与AFP联合检测可有效的提高肝癌的诊断率;有可能作为监测肝癌愈后及预防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巢式RT—PCR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微量转移癌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肝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从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有核细胞,用TRzol提取RNA,特异引物扩增AFPmRNA,凝胶电泳观察结果.分析AFPmRNA扩增结果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RNA提取成功率为100%,33例肝癌患者AFPmRNA阳性率为69%(23/33),临床肝内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患者AFP'mRNA扩增阳性率为100%,临床无转移患者AFPmRNA阳性率为56%(15/27),P<0.05,AFPmRNA阳性患者的肿块最大径平均为10.67,AFP>400μg/L者占40%(8/20),AFP'mRNA阴性患者肿块最大径平均为7.13cm,AFP>400μg/L者占10%(1/10).结论巢式RT-PCR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的稳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肝细胞特异性AFP mRNA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一种敏感的方法以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肝细胞特异性AFPmRNA。【方法】巢式RT PCR检测外周血有核细胞成分中AFPmRNA。【结果】 49例肝癌中 17例检出AFPmRNA ,阳性率 35 % ,其中 9例证实有转移的 6例阳性 (6 7% )。 19例肝硬化、6例急性肝炎、8例慢性肝炎、5例肝良性肿瘤、6例肝内胆管癌、11例肝转移癌、13例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外周血细胞AFPmRNA的存在与肝内肿癌灶的数目、是否有门静脉癌栓形成、远处器官转移与肿瘤的TMN分期密切相关 ,与血清AFP浓度无关。【结论】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 ,可帮助早期发现肝癌细胞的血行播散。  相似文献   

5.
甲胎蛋白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 (AFP) m 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RT- PCR)检测 19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 AFP m RNA。结果 :16例 (88.9% )患者癌组织 AFP m RNA呈阳性表达 ,其外周血 AFP m RNA亦为阳性 ;而阴性表达的 3例其外周血 AFP m RNA和血清 AFP亦为阴性。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率在血清 HBs Ag阳性组 (93.8% )、合并肝硬化组 (10 0 % )和血清 AFP≥ 2 5 μg/ L 组 (10 0 % )高于 HBs Ag阴性组 (33.3% )、无合并肝硬化组 (5 7.1% )和 AFP<2 5 μg/ L 组 (5 7.1% )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 AFP m RNA阳性率和血清 AFP水平均与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r =0 .6 413,P <0 .0 5 ;r=0 .6 0 2 4,P <0 .0 5 )。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表达和血清 HBs Ag阳性表达及合并有肝硬化呈正相关 (r =0 .6 5 0 3,P <0 .0 5 ;r =0 .5 90 8,P <0 .0 5 ) ,而与有无门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及癌灶大小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大多数肝细胞癌的 AFP基因处于活化状态。外周血 AFP m RNA阳性表达和血清 AFP水平均与癌组织 AFP m RNA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 (AFP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癌血行播散的关系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 ,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样本 ,4 0例原发性肝癌 ,1 2例慢性肝病 ,5例继发性肝癌患者和 7例健康人各 5ml外周血样本检测AFP mRNA。结果 AFP mRNA在 0 .5× 1 0 1 mlHepG2细胞可检出 ,在肝癌组阳性率为 5 2 .5 % ,其他各组均为阴性。肝癌患者的AFP mR NA表达与肝内播散情况、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采用巢式RT PCR技术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 ,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可作为肝癌远处转移的预测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Glypican-3基因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ypican-3基因在70例人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用ELISA法对60例肝癌患者、14例正常人、13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Glypican-3蛋白检测。分析血清Glypican-3水平与肝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肿瘤个数、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有无术后复发、有无肝外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病理分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Glypican-3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2.85%(58/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34.28%(24/70)(P〈0.01);Glyp-ican-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03%(52/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率54.03%(38/70)(P〈0.05);血清中Glyp-ican-3阳性临界水平定为60pg/mL时,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66.67%(40/60);在肝炎、肝硬化组血清中的阳性率为15.38%(2/13);在14例正常人血清中不表达。Glypican-3在肝癌血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在肝炎、肝硬化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ypican-3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及血清AFP水平相关(P〈0.05),而与门静脉癌栓、肿瘤个数、肿瘤大小、HBsAg及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同时检测血清中的Glypi-can-3和AFP,所得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一种的阳性率(P〈0.05)。结论:Glypican-3在肝癌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可作为肝癌血清标志物;其与AFP联合检测可有效的提高肝癌的诊断率;有可能作为监测肝癌愈后及预防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AFP mRNA检测外周血游离癌细胞预测肝癌微转移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表达与其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RT -PCR)技术检测 10 2例原发性肝癌、2 2例非原发性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 ,6 4例慢性乙型肝炎、35例肝硬化和 4 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表达水平。结果 AFPmRNA在健康献血员、非原发性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为阴性 ;在原发性肝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FPmRNA的检出率 (5 6 86 % ,5 8/ 10 2 )明显高于肝硬化组 (8 5 7% ,3/ 35 ,P <0 0 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远处转移明显相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直径、数目及血清AFP浓度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巢式RT -PCR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FPmRNA是一种早期发现肝细胞癌血道播散的可靠而又敏感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和TSGF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AFP mRNA情况和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含量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6例PHC患者外周血AFP mRNA,同时采用TS-GF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TSGF含量。结果:PHC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53.5%(46/86),血清TSGF阳性率为80.2%(69/86),AFP mRNA阳性率与TSG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415,P<0.05)。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血清TSGF含量及阳性率均与肿瘤分期、癌灶大小及肝癌肝外转移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PHC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与血清TS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均与肿瘤分期、癌灶大小及癌转移呈显著正相关。检测外周血AFP mRNA和血清TSGF含量对判断肝癌细胞发生肝内外转移的风险可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lk1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21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Plk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取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各7例做对照。结果:肝癌组织中Plk1mRNA表达比值(Plk1/β-actin)为0.572±0.144,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中的0.250±0.057和正常肝组织的0.218±0.073(P<0.01)。Plk1 mRNA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大于5 cm组中为0.641±0.110,而在肿瘤直径小于5 cm组中为0.458±0.120,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在有门静脉癌栓患者中的表达为0.652±0.107,明显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中的表达0.522±0.144(P<0.05)。而与有无包膜,肿瘤病理分级和AFP阳性与否无明显相关。肝癌组织Plk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Plk1蛋白表达量。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lk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lk1的表达高低与原发性肝癌的肿瘤直径大小及脉管侵犯有明显相关,提示其在肝癌生长及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生长侵袭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甲胎蛋白(AFP)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85例原发性肝癌、19例肝转移癌、35例肝硬化、22例慢性肝炎和50例健康查体者血清TPS和AFP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高于TPS。肝细胞癌组AFP血清水平高于胆管癌组(P=0.037),但两组之间TPS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737)。TPS与肿瘤大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但与肿瘤数目、门脉癌栓、肝外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AFP与肿瘤大小、门脉癌栓及病理分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单独检测TPS的血清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未显示出比AFP更高的诊断价值,但对胆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血清TPS对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癌、肝硬化及肝炎的鉴别能力较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Yang SZ  Dong JH  Zhu J  Li K  Zh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9):595-59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MAGE-1mRNA和甲胎蛋白(AFP)mRNA表达水平其与术后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通过巢式RT—PCR,在围手术期检测了45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MAGE-1mRNA和AFPmRNA,并进行平均11个月的随访。同时以22例肝炎后肝硬化、11例肝血管瘤、12例肝转移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进行了MAGE-1mRNA和AFP mRNA的对比检测。结果 MAGE-1mRNA在12例肝转移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检出率为33.3%(4/12);肝炎后肝硬化、肝血管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均未检出。AFP mRNA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检出率为13.6%(3/22),在肝转移癌、肝血管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均未检出。45例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MAGE-1mRNA/AFP mRNA的检出率分别是术前42.2%(19/45)/51.1%(23/45),术后7d20%(9/45)/24.4%(11/45),术后28d15.6%(7/45)/22.2%(10/45)。统计分析提示,术后28d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检出MAGE-1 mRNA/AFPmRNA预示患者近期复发。并且双标志物联合检测较单标志物检测对预测复发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采用巢式RT—PCR的方法联合检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28d外周血中癌特异性的MAGE-1 mRNA和肝细胞特异性的AFP mRNA有助于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转移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在肝移植术前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及其与术后肿瘤复发、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以2003年2月~2004年2月收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31例肝细胞肝癌行原位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患者术前外周血AFP mRNA表达水平,均采用尸体供肝经典原位肝移植.以SPSS 12.0软件分析AFP mRNA的表达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及生存的相关性.结果:31例患者中有10例AFP mRNA表达阳性,表达量为57~10 400 copy/μg,中位数为360 copy/μg.患者Child-pugh分级,肿瘤的大小、个数,病理Edmond分级与术前AFP mRNA的表达水平无关.肿瘤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AFP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01);脉管浸润的患者AFP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脉管浸润者(P=0.029).肝移植术前AFP mRNA阴性组的无瘤生存及总体生存显著高于AFP mRNA阳性组.结论:术前AFP mRNA表达的水平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是术前可能存在肝外微转移的指标,可作为预后的判断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白蛋白mRNA在血行播散中的意义。方法:抽取30例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5ml,应用RT-PCR技术对血中白蛋白mRNA进行扩增检测。结果:敏感性实验中,健康人血中存在102以上个肝癌细胞时可测出。30例HCC患者中,白蛋白mRNA的阳性率为60%(18/30);白蛋白mRNA的检出率与肝癌的TNM分期、肿瘤大小、有无门脉癌栓及有无肝外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与血清AFP值无关(P>0.75)。结论:白蛋白mRNA是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是否存在肝癌细胞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5.
李汝广 《中外医疗》2012,(20):58-59
目的统计各种肝病患者的血清AFP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利用电化学发光法对55例肝炎、42例肝炎肝硬化、26例胆管性肝肝硬化、22例酒精性肝硬化和121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3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利用SPSS13.0对各组肝病患者的AFP水平和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AFP水平Median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302,P=0.000)。结论大量的肝炎患者呈现高的AFP水平。肝炎组与原发性肝癌组的AFP水平具有类似的分布。AFP〉1133.00ng/mL则完全考虑为原发性肝癌。AFP水平分布属于左偏态分布,分析时应采用非参数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35例肝炎患者、29例肝硬化患者和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比较各组AFU、AFP、GGT的变化情况.结果 AFU、AFP、GGT在对照组和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U、AFP、GGT阳性率分别为84.6%,80.8%,73.1%,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6.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炎组、肝硬化组(P<0.01).结论 AFU、AFP、GGT三项指标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有利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中VEGF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清VEGF水平测定,并以24例肝硬化患者和25名正常人做比较.结果 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为(78.9±24.2)pg/ml;肝硬化患者血清VEGF水平为(102.6±47.6)pg/ml;38例肝癌患者血清VEGF为(444.8±220.9)pg/ml.肝癌患者的外周血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P<0.01);肝硬化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别(P>0.05).血清VEGF的水平与AFP无相关性;AFP联合VEGF检测时阳性率由单项的76.3%提高到84.9%.结论 VEGF是相对独立的指标,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苏永杰  揭中芳  董家鸿  陈志宇  江艳 《医学争鸣》2008,29(16):1518-1521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AFP mRNA表达量的变化,分析其作为微转移标记物的可行性及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4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AFP mRNA表达量,并进行平均6mo以上的随访;同时以8例肝硬化患者、4例肝增生患者、8例肝血管瘤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检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AFP mRNA的表达量.结果:复发34例.HCC组的术前AFP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外周血AFP mRNA相对HCC的灵敏度为85.9%,特异性为90.3%,准确率为87.4%.HCC患者术后外周血AFP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术前.HCC组外周血术前、术后AFP mRNA水平表达量与术后复发转移有明显相关性,与TNM分期、血管癌栓或侵犯有相关性,但与术时肿瘤数目、癌细胞分化程度、包膜完整性均与血清AFP浓度无相关.术后HCC组外周血AFP 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有相关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HCC患者外周血AFP mRNA表达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反映HCC患者血中是否存在肝癌细胞.手术可促进部分HCC细胞脱落人血.监测外周血AFP mRNA水平对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肝癌243例,64排螺旋CT检查PVTT,总结PVTT与肝癌大体类型、肝硬化基础的相关性。结果 243例肝癌病例中合并门静脉癌栓98例,有肝硬化基础者PVTT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基础者;癌栓类型和肝癌大体类型及肿瘤中心位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有肝硬化基础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易形成门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 2 2 7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甲胎球蛋白 (AFP)水平 ,并与血清谷丙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和碱性磷酸酶 (AL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AFP异常率 ,慢性肝炎 (慢迁肝 ) <急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 ) <肝硬化 <重症肝炎 <原发性肝癌 ,AFP异常值 ;慢迁肝 <急性肝炎 <重症肝炎 <慢活肝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AFP升高多>40 0 μg/μL ,其AST多异常且增高比ALT明显 ,慢活肝肝硬化AFP增高在 1 5 0 μg/μL~ 30 0 μg/μL ,ALT、AST异常较原发性肝癌明显 ;ALP增高在原发性肝癌为 71 % ,且幅度较大 ,其余呈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增高 ,慢迁肝则均正常。提示原发性肝癌与AFP升高幅度呈正相关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AFP为一过性升高 ,慢活肝和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