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64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与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2%,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症指标CRP及ES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袁超  陈星星  喻群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65-2566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组(39例)和美沙拉嗪对照组(36例),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肠镜下黏膜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和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溃疡、充血水肿和血管模糊好转或消失。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UC可显著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3次/d,餐前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420~840 mg/次,2次/d,饭后0.5 h温水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行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以及肠黏膜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CRP和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RP和ES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A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肯定,安全性好,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复发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复发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培菲康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3.8%)(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复发型活动期UC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肠镜确诊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轻、中度)的住院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4例,有效6例,100%有效;对照组完全缓解7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77.8%。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美沙拉嗪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CRP、ESR、内镜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DAI)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RP与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内镜评分与DA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单纯服用美沙拉嗪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何新福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762-1765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与加味甘草泻心汤联用对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美沙拉嗪与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6、IL-10、IL-17、TNF-α)水平测得值、IBDQ评分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复常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IBDQ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沙拉嗪与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较确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7,(1):216-218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与帕罗西汀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UC)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间消化科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伴抑郁症患者9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脓血便、腹痛、腹泻等症状积分值,Baron内镜积分值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值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脓血便、腹痛、腹泻等症状积分值及Baron内镜积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沙拉嗪与帕罗西汀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伴抑郁症患者,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且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6,(3):714-716
目的:评价锡类散与美沙拉嗪肠溶片联用灌肠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活动性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灌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锡类散灌肠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肠炎症状活动指数(DAI)评分值、内镜评分值和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值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5.00%(P<0.05);PLT、ESR、HS-CRP和DAI评分值和内镜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PLT、ESR和HS-CRP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17.86%,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锡类散与美沙拉嗪肠溶片联用灌肠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美沙拉嗪肠溶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缓解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美沙拉嗪治疗组(对照组)和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联合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5%,组间差异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恶心、腹胀症状,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2012年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应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培菲康,随访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好,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降低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夏艳丽 《北方药学》2017,(12):99-100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UC患者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应用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组的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GB)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应用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UC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CRP、HGB和WBC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ESR、PLT、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3)。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益生菌(益君康),复方谷氨酰胺(谷参肠胺),锡类散;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沙拉嗪(艾迪莎)3 g每日口服。结果 (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30/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12%,25/32)(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ESR、PLT及D-D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ESR级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降低ESR、PLT、D-二聚体水平来发现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美沙拉嗪颗粒和培菲康胶囊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轻、中度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颗粒1g,4次/d,同时加服培菲康胶囊2粒,3次/d,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颗粒1g,4次/d,疗程8周。分别统计2组完全缓解、有效、无效病例数以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6例(76.47%),有效8例(23.53%),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16例(50.00%),有效16例(50.00%),两组分别进行样本均数比较的χ^2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美沙拉嗪颗粒和培菲康胶囊比单独应美沙拉嗪颗粒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炎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美沙拉嗪灌肠剂保留灌肠。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结果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溃结I号联合美沙拉嗪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78例溃疡性结肠炎轻中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奇偶数顺序随机分成2组:溃结I号+美沙拉嗪治疗组40例与美沙拉嗪对照组38例,治疗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CRP、血沉及肠镜检查评分。结果:治疗组中23例患者获得缓解,15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中16例患者痊愈,14例好转,8例无效,总有效率7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为(1.1±0.5),对照组为(3.8±0.9),二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CRP、血沉及肠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溃结I号联合美沙拉嗪协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鑫炎 《北方药学》2015,(9):162-162
目的:探讨针对炎症性肠病,选择缓释颗粒剂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炎症性肠病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完成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随机分组。B1组(观察组40例):临床选择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培菲康胶囊进行治疗;B2组(对照组40例):临床选择培菲康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完成治疗后在临床症状表现、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变化以及结肠镜下分级积分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一定的缓解,在患者黏液脓血便症状改善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P<0.05);在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以及内镜下评分两方面,B1组明显优于B2组(P<0.05)。结论:针对炎症性肠病,临床选择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培菲康胶囊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云南白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UC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前组予美沙拉嗪,后组予美沙拉嗪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结肠的病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清CRP和TNF-α水平,以及结肠病理损伤均较治疗前均改善,治疗组疗效更佳,总有效率为95.23%,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6.2%,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对减轻UC患者的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和肠道病理损伤疗效显著,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医用三氧治疗系统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活动期UC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三氧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加用隔天一次医用三氧治疗系统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治疗前后疗效、T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综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6%vs.65.6%)(P<0.01).治疗组血清IgA、IgG水平显著降低(P<0.01),CD8+ T细胞水平增高,CD4+/CD8+比值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减少(P<0.05).结论 医用三氧复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UC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美沙拉嗪缓释片.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8,(2):242-244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为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IL-8及IL-10的测得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美沙拉嗪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有效改善了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