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50%硫酸镁湿热敷联合喜疗妥预防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46例非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在PICC置管后24h预防性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联合喜疗妥外涂,对照组以喜疗妥外涂。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50%硫酸镁湿热敷联合喜疗妥预防非超声引导下MST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周春联  李玉莲  张润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07-1808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高渗盐水湿热敷治疗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9例,用25%硫酸镁,10%高渗盐水混合液湿热敷;对照组51例,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硫酸镁联合高渗盐水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总有效率94.20%,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高渗盐水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硫酸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水调散治疗PICC置管致Ⅲ级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407例PICC置管患者于置管后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其中8例患者仍出现Ⅲ级机械性静脉炎,均改用水调散外敷,每日2次。结果水调散外敷后第1日,患者红肿热痛症状不同程度减轻,第12~14天,7例患者治愈,1例显效。结论水调散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明显优于硫酸镁,特别是对Ⅲ级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宋艳茹  问明  杨小红  徐妍  刘美娟 《中国药房》2010,(47):4495-4497
目的:观察紫草膏外敷防治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肿瘤科34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预防组于PICC置管后持续外敷紫草膏7d,对照组采用湿毛巾热敷。将对照组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再分为2组,治疗Ⅰ组采用紫草膏外敷于患处,治疗Ⅱ组采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结果:预防静脉炎发生情况,预防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8.4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炎治疗情况,治疗Ⅰ组痊愈率60.00%,总有效率100.00%;治疗Ⅱ组痊愈率12.50%,总有效率58.30%,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紫草膏外敷对预防和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有显著疗效,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素钠乳膏预防微泵输注多巴胺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使用微泵注射多巴胺后,实验组沿穿刺部位静脉走向外敷肝素钠乳膏适量,对照组则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结果经临床观察,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组静脉炎严重程度亦有明显差异。结论肝素钠乳膏外敷能预防多巴胺所致的静脉炎,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湿热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吴斌莉 《中国药业》2013,22(11):101-102
目的探讨多磺酸黏多糖软膏喜疗妥治疗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2月到2012年10月医院行静脉留置针输液致静脉炎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多磺酸黏多糖软膏外涂于静脉炎发生部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静脉炎消退时间为(85.7±8.7)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5.2±14.2)h(P<0.05);观察组有1例(2.86%)发生皮肤过敏。结论采用多磺酸黏多糖软膏治疗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秀芬 《海峡药学》2013,(6):132-133
目的探讨肝素钠软膏与50%硫酸镁预防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PICC置管后予以50%硫酸镁溶液纱布湿敷,观察组患者在PICC置管后予以肝素钠软膏局部外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54,P<0.05),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37,P<0.05),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87,P<0.05)。结论肝素钠软膏外涂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可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发生时间和减轻发生的严重程度,对穿刺静脉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片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经上肢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成 A 组( n =30)和 B 组( n =32)。 A 组患者直接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乳膏涂擦患处,B 组在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乳膏涂擦患处的同时口服地奥司明片。观察比较静脉炎的改善情况、临床症状(灼热、红肿、局部硬结、条索状改变)的消退时间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B 组患者灼热、红肿、局部硬结、条索状改变四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早于 A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B 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 A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联合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乳膏和地奥司明片是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治疗老年患者输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因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湿热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均连续治疗3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治疗老年患者静脉炎的效果明显优于50%硫酸镁湿热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对静滴20%甘露醇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磺酸粘多糖组和硫酸镁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多磺酸粘多糖组治愈率明显高于硫酸镁组。结论:多磺酸粘多糖在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中安全、简便、患者舒适度高,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硫酸镁热敷联合三黄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使用硫酸镁热敷,观察组在硫酸镁热敷后联用三黄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依从性及整体临床效果。结论:观察组疼痛消退时间和红肿消退时间均快于对照组,且24 h红肿消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且达到相同效果的外敷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较快缓解疼痛、红肿等症状,且治疗方便,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周媛媛 《海峡药学》2013,25(5):184-18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多磺酸黏多糖软膏预防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多磺酸黏多糖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PICC置管穿刺前抽吸5mg地塞米松针剂和50mL生理盐水混匀,完全浸泡PICC导管后再按照正常置管程序插管。多磺酸黏多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PICC置管后4h予以多磺酸黏多糖软膏外涂,连用3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d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炎严重程度及发生时间。结果治疗10d后,多磺酸黏多糖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1,P<0.05);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3.42,P<0.01);多磺酸黏多糖组机械性静脉炎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52,P<0.02)。结论地塞米松预先浸泡导管联合多磺酸黏多糖软膏外涂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其病情程度,延缓静脉炎发生的时间,使用简单方便易吸收、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引起局部皮肤改变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30min/次,4~5次/d;观察组(20例)当发现局部皮肤有改变时,立即采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按对照组的方法),皮肤改变范围逐渐缩小,颜色慢慢转为淡红色,约3d范围不再缩小时,改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涂于皮肤改变部位,1次/4~5h。结果两组患儿均获痊愈,其中实验组7d内痊愈19例,8~10d内痊愈1例,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664,P<0.05)。结论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引起的局部皮肤改变,在50%的硫酸镁湿热敷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床边工作制对局部热敷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科行PICC置管的80例患者,将8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置管后8 h开始局部热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士床边工作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5.0%,2/40)低于对照组(17.5%,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热敷联合床边工作制能有效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乙醇湿敷缓解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2例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出现静脉红肿的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用云南白药加乙醇湿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24 h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有效率观察组84.6%,对照组4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云南白药加乙醇湿敷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正>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开放新生儿静脉通路的最佳途径,但因新生儿生理解剖特点,如血管细,浅表静脉充盈程度相对差,在穿刺过程中,导管及穿刺鞘极易对静脉内膜、静脉瓣造成物理性损伤而引发机械性静脉炎[1],严重者可导致局部皮肤、组织红肿、胀痛、坏死,致PICC无法使用,增加患儿的痛苦及医疗成本,并且延误治疗延长住院时间,所以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更为重要。循环质量管理(PDCA)护理程序在预防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方面  相似文献   

17.
刘森军  梁妙丽  王蔚 《海峡药学》2010,22(9):100-102
目的探讨湿热敷对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作用效果。方法将130例患者按置管顺序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65例采用局部湿热敷。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预防性湿热敷能明显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PICC并发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并发静脉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对照组利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PICC管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消失时间短,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整体满意度高。结论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PICC并发静脉炎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喜辽妥涂敷在预防小儿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6例PICC术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PICC置管24 h后,从静脉穿刺点上方 3~4 cm 处沿血管走向连续7 d预防性涂敷喜辽妥,而对照组不使用,观察两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结果 治疗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为2.6%,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2.8%.结论 PICC置管后预防性使用喜辽妥涂敷可有效降低小儿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留置期间,探讨怎样护理和处理,减轻机械性静脉炎、感染、堵管等并发症。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我院肿瘤科165例行PICC患者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穿刺部位换药方法、封管方法、预防性应用湿热敷方面进行应用探讨。结果换药方法对照组感染率14.%,试验组0,(χ2=4.52,P〈0.05);机械性静脉炎对照组发生率18.5%,实验组3.5%,(χ2=4.703,P〈0.05);封管方法对照组堵管率5.5%,试验组2.2%,P〈0.05。结论得出一套有效的导管护理管理方法,可降低感染率、堵管率、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预防性应用湿热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