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2例腰椎滑脱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99,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4.44%(34/36),对照组优良率为77.78%(28/36),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81,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具有出血量较小、切口较短、恢复较快、腰椎功能恢复较佳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在预防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分别应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甲硝唑和生理盐水对腹腔及切口进行冲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情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聚维酮碘组和甲硝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硝唑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聚维酮碘组和生理盐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稀释液腹腔冲洗能有效降低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术后腹腔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配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白内障患者术后预防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6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术后感染,而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预防术后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聚维酮碘稀释液结膜囊冲洗配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较为理想,且不良反应少,有效遏制了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2):458-459
目的:评价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乳腺和甲状腺术后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乳腺和甲状腺术后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未给予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用药,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切口愈合情况,以及住院期间药费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住院期间药费、住院费用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可有效地降低乳腺和甲状腺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切口甲级愈合率,二者的治疗未影响患者住院期间期间的药费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在白内障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与聚维酮碘稀释液冲洗结膜囊预防感染的效果。方法12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以聚维酮碘稀释液对结膜囊进行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细菌阳性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3%高于常规组的86.7%,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3%低于常规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后与术后第2 d两组患者细菌阳性率较冲洗前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患者冲洗后与术后第2 d细菌阳性率分别为3.3%、1.7%,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3%、1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术后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与聚维酮碘稀释液冲洗结膜囊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有效降低细菌培养阳性率,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有效遏制患者术后感染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聚维酮碘溶液冲洗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前3 d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聚维酮碘稀释液冲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细菌培养阳性率和分离病原菌数量。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8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细菌阳性率3.85%;对照组患者细菌阳性率26.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分离1株病原菌,对照组患者分离12株病原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稀释液冲洗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能够有效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不稳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合并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9.7±10.5)h短于对照组的(91.6±1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选择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不稳患者进行治疗,表现出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对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能够快速恢复等系列的优点,最终显著改善合并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志勇 《抗感染药学》2019,16(8):1336-1339
目的:比较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方式对不同类型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60例资料,根据抗菌药物给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1 d、术中和术后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用药方式对切口感染的发生率,Ⅰ类、Ⅱ类和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单一、二联和三联用药对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患者对预防用药效果的满意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Ⅲ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二联、三联用药切口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用药效果的满意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较确切,尤其是Ⅲ类手术患者预防切口感染采用二联或三联用药可有效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药学》2017,(6):1267-1268
目的:评价奥硝唑局部冲洗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其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106例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其按就诊先后顺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给予奥硝唑局部冲洗,对照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切口创面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89%低于对照组为13.2%(P<0.05),切口愈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为86.79%(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奥硝唑局部冲洗或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加快了切口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分析聚维酮碘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的治疗价值。方法根据随机原则相关要求从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白内障术后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借助计算机软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术前接受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治疗的设为对照组,接受聚维酮碘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预防治疗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例(5.00%)和3例(7.50%),而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例(25.00%)和14例(35.00%),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组间统计学差异比较无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部症状及体征积分明显降低,且组间统计学差异比较具有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患者应用聚维酮碘冲洗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治疗,不仅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而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7,(4):758-760
目的:比较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时间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普外科收治的手术患者122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术前1 h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率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简称VAS)的疼痛评分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AS疼痛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抗菌药物术前1 h用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12.
郭玲利 《抗感染药学》2019,16(4):686-687
目的:比较头孢呋辛钠与克林霉素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间妇产科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资料,按用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克林霉素预防感染,观察组患者术后则给予头孢呋辛钠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CRP、PCT)水平测得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少量对照组(P<0.05),以及血清CRP、PCT水平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呋辛钠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效果优于克林霉素,有效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并且有效改善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了产妇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阑尾切除和切口缝合方法相同,联合组用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冲洗局部冲洗手术切口,对照组单独采用奥硝唑局部冲洗切口,观察两组伤口的愈合情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联合组感染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体温恢复平均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万丽群 《中国药业》2013,22(7):112-113
目的探讨奥硝唑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10月的194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进行阑尾炎手术时,采用相同的切除和切口缝合方法,在术后预防切口感染时,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硝唑冲洗切口,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结果观察组平均(3.1±0.4)d恢复正常体温,对照组平均(5.7±0.5)d恢复正常体温,对照组恢复正常体温时间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为2.06%,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为9.28%,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硝唑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方面的预防效果明显,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抗感染药学》2017,(6):1159-1162
目的:比较抗感染药物个体化给药对骨科患者术后切口创面感染的预防及其愈合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面感染患者9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根据药敏结果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或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术后切口创面感染的预防及其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愈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抗感染药物个体化给药治疗对骨科患者切口创面感染的预防及其愈合效果较为理想,促进了组织再生,加快了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抗感染药学》2017,(7):1355-1357
目的:评价用0.5%甲硝唑液冲洗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口对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自然分娩行会阴切开术产妇110例资料,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会阴切口给予常规直接缝合,观察组产妇在常规直接缝合基础上用0.5%甲硝唑液冲洗会阴切口后缝合,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会阴切口愈合率和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后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为72.73%(P<0.05),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为9.09%(P<0.05)。结论:采用0.5%甲硝唑液冲洗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口,有效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腹部肥胖者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部肥胖者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将230例腹部肥胖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例,用1%聚维酮碘清洗切口并浸泡2 min,并于切口放置硅胶管负压引流;对照组:110例,以生理盐水、甲硝唑冲洗切口,不放置引流。术后观察两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3.33%(4/120),对照组为16.36%(18/1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1%聚维酮碘清洗切口并浸泡2 min,并放置硅胶负压引流管,能显著降低腹部肥胖者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7,(2):313-315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给药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骨科手术患者240例,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干预组患者术前术中给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药;分析两组患者分别给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比较了术前术中与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发生2例切口感染,并无其他混合感染,其发生率为1.67%;而对照组患者发生21例切口感染(其中4例出现二重感染),其发生率为17.50%;干预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优于术后用药的预防效果,实施干预措施提高了围术期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袁宇哲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831-1833
目的:比较头孢呋辛与氨苄西林对骨科患者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95例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苄西林预防术后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值的差异。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切口感染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呋辛预防骨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效果优于氨苄西林,有效促进了切口的愈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纳米抗菌敷料预防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8月治疗的66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2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观察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消毒步骤的基础上,应用纳米抗菌敷料预防感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加用纳米抗菌敷料换药安全、方便,并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