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体外测定青蒿酯钠对恶性疟原虫6个分离虫株的作用,结果表明6个虫株(包括抗氯喹株)对该药均敏感,各株之间无明显差异。与氯喹和喹哌等5种常用抗疟药比较,青蒿酯钠的有效浓度最低。完全抑制恶性疟原虫裂殖体成熟的浓度在0.018μM,完全杀灭浓度为0.O63μM;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0.0013-0.0029μM,90%抑制浓度(IC_(90))为0.0071-0.0098μM。  相似文献   

2.
作者首次对扁担杆属植物G.bilamellata Gagenp进行了抗疟活性成分研究。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采用恶性疟原虫D6和W2株检测了化合物的抗疟活性。将干燥、粉碎的该植物叶、嫩枝和茎的混合物用甲醇提取得到浸膏,再将浸膏溶于90%甲醇溶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溶、氯仿溶和醋酸乙酯溶部位以及水溶部位。氯仿部位对恶性疟原虫D6和W2株的IC50分别是2.3、1.7μg/mL。对该部位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石油醚、丙酮梯度洗脱得到33个部位(F01~F33),F07~F09和F26~F30合并后在10μg/mL质量浓度下能100%抑制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烯酰胺类化合物抗疟活性的三维构效关系。方法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结果分别建立了丙烯酰胺类化合物抑制氯喹耐药疟原虫株(W2)和抑制氯喹敏感疟原虫株(D6)活性的三维构效关系。结论抗氯喹耐药疟原虫株活性主要与化合物的立体因素有关,而抗氯喹敏感疟原虫株的活性与化合物的立体因素以及电性因素同时相关。  相似文献   

4.
β-榄香烯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方法 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为模型,研究β-榄香烯对B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对B16细胞株为模型,研究β-榄香烯对B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对B16细胞黑色素生成能力、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观察B16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1)β-榄香稀显著抑制B16细胞的生长,且呈浓度依赖性;(2)使B16细胞体积增大,变长,多数细胞具有树突样结构;(3)β-榄香烯(10μg/ml,20μg/ml和40μg/ml)组黑色素的生成能力分别为(0.20±0.03),(0.22±0.01)和(0.59±0.09),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08±0.01),而维甲酸(10~(-6)mol/ml)组的黑色素的生成能力(0.46±0.08),与β-榄香烯40μg/ml组的生成能力相当;(4)β-榄香烯(20μg/ml、40μg/ml)组的酪氨酶活力分别为(20493±1949)和(21154±568),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1432±3026),与维甲酸(10~(-6)mol/ml)组的酪氨酶活力(23512±2687)相近。结论 β-榄香烯显著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生长,并从形态上和功能上诱导B16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2):173-177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β-榄香烯浓度的方法,并用于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以萘为内标,采用气质联用法测定。色谱柱为Rxi-5ms毛细管柱,柱温为150℃,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 m L/min,分流比为0.5∶1,程序升温,进样量为1μL;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以单离子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扫描,选择监测的离子为m/z 93(β-榄香烯)和m/z 128(内标)。选择8例肿瘤患者,单次给予榄香烯注射液10 mg/kg后,采用该法测定给药前后β-榄香烯的血药浓度,采用Win Nonlin 6.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β-榄香烯血药浓度在0.163 8~4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5),定量下限为0.163 8μg/m L;日内、日间RSD<1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82%~97.75%,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1.30%~93.31%。8例恶性肿瘤患者单次静脉滴注榄香烯注射液10 mg/kg后,其平均药-时曲线符合权重系数为1/c~2的二室模型,c_(max)为(1.47±0.59)μg/m L,t_(max)为(2.43±0.78)h,AUC0-12 h为(3.52±0.69)μg·h/m L,分布相半衰期为(0.36±0.04)h,消除相半衰期为(1.43±0.80)h,消除速率常数为(0.39±0.06)L~(-1),转运速率常数(k12、k21)分别为(3.21±0.72)和(1.43±0.21)L~(-1)。结论: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且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β-榄香烯血药浓度的测定及人体药动学的研究。β-榄香烯在人体内吸收快、消除快。  相似文献   

6.
韦会平  赵牧  阎妍  李勇  韩洪波  郑毅 《中国药房》2012,(39):3709-3711
目的:寻找抗癌新药β-榄香烯的新资源并降低其原料成本,为恶性入侵杂草植物的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攀西地区产紫茎泽兰和五色梅不同生长部位与不同干燥方法所得样品的β-榄香烯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EclipseXDB-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醇-乙腈-水(70:10:20,V/V/V),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20μL,柱温为30℃。结果:紫茎泽兰和五色梅均以叶中β-榄香烯含量最高,其他部位含量极低。2种植物在自然晒干时不会造成β-榄香烯的损失,但若采取60℃以上温度进行烘干干燥则会造成β-榄香烯的大量挥发损失。紫茎泽兰自然晒干叶中β-榄香烯含量为0.383%,比中药温莪术中β-榄香烯含量高2倍以上;五色梅自然晒干叶中β-榄香烯含量为0.126%,与温莪术的含量相当。结论:从紫茎泽兰或五色梅中提取β-榄香烯,不仅可大幅度降低β-榄香烯的原料成本,而且可为恶性入侵杂草植物的治理和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DDP耐药卵巢癌细胞SKOV3/DDP增殖生长、逆转耐药的作用,以及对耐药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CCK-8法研究β-榄香烯对SKOV3/DDP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研究β-榄香烯对SKOV3/DDP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研究β-榄香烯对SKOV3/DDP细胞凋亡的影响;CCK-8法研究β-榄香烯对SKOV3/DDP细胞产生顺铂(DDP)耐药的逆转指数;Western Blot法研究β-榄香烯对SKOV3/DDP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ABCB1、LRP和P-g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β-榄香烯在20、40、80μmol·L-1时能够抑制SKOV3/DDP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并促进细胞凋亡;β-榄香烯在不具有直接杀伤细胞作用的10μmol·L-1时即可以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的耐药,其逆转耐药指数为2.58倍;β-榄香烯在20、40、80μmol·L-1时能够减少耐药相关蛋白ABCB1、LRP和P-gp表达。结论:β-榄香烯能够直接抑制SKOV3/DDP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逆转细胞DDP耐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耐药相关蛋白ABCB1、LRP和P-gp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2,4-二氨基-5-甲基-6-取代苄氨基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疟和抗肿瘤活性。这类化合物由5-甲基-2,4,6-三氨基喹唑啉与相应的取代苯甲醛缩合成Schiff碱,然后经还原,甲酰化或亚硝化制得。经对伯氏鼠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抑制性治疗筛选,有三个化合物Ⅳ_(2,5,6)剂量5mg/kg×4d抑制率为100%;体外抗肿瘤活性以Ⅱ_7和Ⅳ_8最强,对L1210白血病细胞株的IC_(50)分别为3.910×10~(-3)μg/ml和6.172×10~(-3)μg/ml,与MTX相当。  相似文献   

9.
管振华  李学良 《中国药房》2014,(25):2332-2334
目的:研究榄香烯乳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细胞AG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AGS细胞,分为榄香烯乳各剂量[0(对照组)、20、40、60、80μg/ml]组、5-FU组(40μg/ml)及其混合组(榄香烯乳80μg/ml+5-FU 40μg/ml),每个浓度3个复孔,采用MTT法考察榄香烯乳各剂量组作用12、24、48 h,5-FU组和混合组作用24 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榄香烯乳组(80μg/ml)、5-FU组和混合组作用24 h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情况。以接种AGS细胞的裸鼠为模型,考察模型组、5-FU组[17 mg/(kg·d)]、榄香烯乳组[75 mg/(kg·d)]及其混合组荷瘤鼠体内的抑瘤率。结果:榄香烯乳能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P<0.05);混合组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二者单用组;与对照组比较,榄香烯乳组、5-FU组和混合组细胞G0/G1期比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3组细胞中Cyclin D1表达依次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榄香烯乳组、5-FU组和混合组的体内抑瘤率分别为45.16%、52.68%、65.59%。结论:榄香烯乳与5-FU具有协同抑制AGS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9,(9):1471-1475
目的研究28种滇西产药用植物抗疟活性,为发现植物来源的新型抗疟天然产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75%乙醇和水依次对28种药用植物进行热回流提取,利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实验,对28种滇西产药用植物进行抗疟活性筛选,以IC_(50)对其活性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姜花、三棵针、千斤拔等13种植物粗提物具有不同程度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其中姜花水提物的活性较好,IC_(50)值为(1033.0±41.2)μg·mL~(-1);具有抗疟活性的植物种类涉及11个科、13个属。结论姜花、三棵针、千斤拔等13种植物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值得后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