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于1985年5月23日因腹部胀痛12天,诊断“胆囊炎”,住本院治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10~9/L(7600/mm~3),中性72%,淋巴26%,单核2%,血红蛋白120g/L(12g/dl),血小板110×10~9/L(11万/mm~3),血沉13mm/h,十二指肠引流液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用庆大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7岁。1984年5月21日因咳嗽、咳黄白泡沫样痰、气短而入院。胸部X 线所见:右肺上野3×4cm 空洞,中下野可见散在浓淡不均边缘模糊的斑点状阴影。痰结核菌检查阳性。临床诊断:浸润型肺结核进展期,采用链霉素、异菸肼、利福平治疗,病情逐渐好转。1984年9月14日因活动后突然大咯血,先后三次总略血量2000ml 以上,给于止血治疗。当时查体:面色苍白。化验:血红蛋白64g/L(6.4g/dl),红细胞1.84×10~(12)/L(184万/mm~3),白细胞2.0×10~9/L(2000/mm~3),血小板60×10~9/L(6万/  相似文献   

3.
1988~1989年,我院收治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均按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经强的松1~1.5mg/(kg·d)治疗6周,血小板仍低于正常(≤20×10~9/L2例、≤30×10~9/L5例、≤50×10~9/L2例、≤80×10~9/L3例),且均有不同程度出血症状,女性则月经过多,1例出现血尿,但肝、肾无异常。为此,我们联用小剂量丹那唑试治,即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PSE治疗晚血脾肿大伴脾亢20例,经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随访,所有患者的症状都减轻或消失,脾脏明显缩小,脾亢征象得到基本纠正。白细胞由术前(4.30±1.30)×10~9/L上升为术后的(5.99±0.50)×10~9/L;血小板由(90.30土20.50)×10~9/L上升为(181.90±33.20)×10~9/L;血小板由(90.30±20.50)×10~9/L上升为(181.90±33.20)×10~9/L:血红蛋白由88.60±10.40g/L上升为103.0±10.80g/L。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明显缩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减轻。术后主要副反应有发热、左侧胸腹部疼痛、左侧反应性胸膜炎,均于短期内消失。结果提示PSE为治疗晚血脾肿大伴脾亢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血液病急症虽少,但临床表现常很危急,若处理不当亦可招致严重后果。现将常见血液病急症介绍如下。一、血小板危象(一) 病因:血小板数量急剧改变,<30×10~9/L,或>750×10~9/L(<3万/mm~3或>75万/mm~3)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取脐血输注治疗5例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取得了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5例均为我院近年收治的住院病人,既往体健,无血液病史.男4例,女1例.年龄25~48岁,平均36岁.住院前因腹泻服用氯霉素者8例,咽痛发热曾用安乃近、APC者3例.入院时5例均有发热(37.8~39.6℃)3例咽腔充血和扁桃腺肿大.3例贫血,1例轻度鼻衄.5例均无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入院时5例白细胞均明显减少,平均1.3×10~9/L,其中<1×10~9/L者1例,<3×10~9/L者4例.Hb平均85/L,其中<66g/L2例,<100g/L者3例;血小板平均30×10~9/L,其中<30×10~9/L者2例,<60×10~9/L者3例;网织红细胞平均0.6%,其中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4岁。因腹胀、纳差、鼻出血8年,呕血20天于1986年3月1日入院。7年前曾行脾切除术.查体:全身状况可,蛙腹,腹叩诊移动性浊音(+).血常规:血红蛋白70g/L(7g/dl),白细胞6.2×10~9/L(6200/mm~3),血小板90×10~9/L(9万/mm~(?)).肝功:锌浊18u,HBsAg(+),白蛋白18g  相似文献   

8.
女患,56岁,因甲亢用他巴唑治疗,9天来有咽痛、发烧,于1984年10月18日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曾就诊某院,诊为甲亢,服他巴唑每日60mg×8天,每日30mg×30天。9天前突然咽痛、发烧38~40℃,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抗感染治疗4天后,转入我院,平素健康,无甲亢及血液病家族史,体检符合甲状腺机能亢进体征,咽部霉菌感染。血WBC2×10~9/L,N0.63,L0.36,E0.1,RBC2.5×10~(12)/L,Hb61g/L,RC0.40%,血小板40×10~9/L,ESR134mm/h,血清T_3、T_4增高。10月9日骨髓穿刺,示全血增生障碍,仅见少数成熟粒细胞及晚幼红  相似文献   

9.
杀虫脒农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见于粒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影响少见,现报道1例。陈某,女,29岁,因口服杀虫脒250ml,经当地输血,静脉注射亚甲蓝等治疗3天后昏迷不醒转我院,血液检查:Hb85g/L,WBC22.4×100/L,N80%,L20%,BPC1000×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入院治疗2日后意识恢复,复查血小板仍为1215×10~9/L,胸骨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M:E=5.76:1,粒系增生,巨核细胞可见15个,血小板明显堆集,1周后再次复查血小板数恢复正常(160×10~9/L)。  相似文献   

10.
男,52岁.因畏寒、高热、咳嗽并咳腥臭脓痰7天,于1986年2月22日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查体:体温38.6℃,胸廓无畸形,右上肺呼吸音低,未闻及管状呼吸音.心律整.肝脾未及。X 线示:右上肺野见片状阴影,内有一直径5cm 空洞,可见液平.化验:白细胞14.6×10~9/L(中性0.81);血小板1640~1850×10~9/L,血沉40mm/h.痰涂片及培养未找到结核杆菌.骨髓像:增生活跃。各系统细胞形态、比例大致正常,全片可见巨核细胞17个,可见成堆血小板,形态正常.临床诊断:肺脓肿并发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经过:常规青、链霉素治疗,排痰,加用(?)生丁(25mg,每日3次)治疗10天后体温正常,白细胞9.0×10g/L(中性0.69),血小板800×10~9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13岁。1988年7月27日因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大片紫癜、鼻衄、齿龈出血在县医院用(?)的松VK_3、VC等治疗,出血控制后于8月12日转入我院。无感染、服药等诱发因素。T37℃,P90次/分,BP14.7/10.1kPa。右肘、臀部、左膝、胸部皮下可见淤斑约4×6cm,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官(-),颈部(-),心肺(-),肝脾不大。RBC3.99×10~(12)/L,Hb113g/L,WBC7.7×10~9/L,N0.67,L0.32,E0.01,血小板(BPC)20×10~9/L,BT2’,CT4’,凝血酶原时间14.8”,肝功能正常,IgG  相似文献   

12.
脾栓塞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脾栓塞术治疗13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9例于一次或二次脾栓塞后7~22天血小板升至106×10~9/L~295×10~9/L(平均207×10~9/L)。1例伊文斯综合征患者溶血得到改善。本组病例近期有效率69.2%,与手术切脾疗效相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例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NLL-M_3)并发骨髓纤维化。患者男性,26岁。发热、牙龈出血1周入院。既往体健。胸部皮肤做在淤斑。浅表淋巴结、肝、脾均无肿大。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1.2×10~9/L血小板55×10~9/L。骨穿5次干抽,1次成功的骨髓涂片有  相似文献   

14.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在机体任何部位,当以血管瘤的并发症就诊时极易误诊。近年来我院误诊8例,年龄2天至6岁,误诊时间2天至5年,现报道并分析如下。1 血管瘤并发血小板减少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4例 患儿男,1岁。生后背部即有手掌大肿物,渐长大呈暗紫色,近10天来,因咳喘伴全身淤斑而就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0×10~9/L,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54×10~(12)/L。巨核细胞108个/片(骨髓)。胸部X线拍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点状阴影。临床诊断为血管瘤、支气管肺炎、ITP。  相似文献   

15.
例1 董某,女,60岁.1981年夏因外阴部出现肿物70天就诊,体检见左侧小阴唇有4×2 cm肿物.尿道口有浸润。肿物病理检查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切除肿瘤后用环磷酰胺化疗,每周600mg,共用2个月。术后4年来经常全身酸痛,1985年来妇科就诊,查体外阴部无新的肿物.Hb130g/L,WBC59. 8×10~9/L,幼稚细胞0. 35. 骨髓象报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2型).  相似文献   

16.
胸腺切除术后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2岁。(?)(?)行性面色萎黄、乏力半年,于1994年4月27日入院.患者1993年5月体检时发现左前纵隔有一7cm×1lcm×12cm肿物,并于同年7月1日在北京肿瘤医院做切除手术.手术前血象Hb128g/L,RBC4.42×10~(12)/L.WBC8.3×10~9/L,BPC230×10~9/L,术后病理报告为胸腺瘤混合细胞型,经放射治疗1月半后血象Hb126g/L,RBC4.38×10~(12)/L,WBC3.1×10~9/L,BPC178×10~9/L.自10月2日出现面色萎黄、乏力、心慌症状,在张家口医院附属医院查血Hb53g/L,RBC1.78×10~(12)/L.WBC5.8×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21.6:1.粒系细胞0.855,形态正常,红系增生低下,占0.04,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9岁.1983年7月因头晕、耳鸣、颜面发绀2个月,在某院就诊.查:血红蛋白225g/L,红细胞7.9×10~9/L,白细胞10.1×10~9/L,血小板146×10~9/L;骨髓示增生活跃,红系0.21,各阶段比值正常,粒系、巨核系正常范围.患者无心、肺疾患及高  相似文献   

18.
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众多,有时易误诊.兹将我院所遇5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例1 男,51岁.贫血(Hb50g/L),伴不规则发热月余入院。T37. 9℃,有血吸虫病史。肝肋下3cm,脾肋下1. 5cm.WBC1. 5×10~9/L,血小板52×10~9/L.两次骨髓检查无异常,疑为“脾亢”,治疗无效,衰竭死亡.死后胸骨穿刺发现大量异常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巨核细胞肿瘤性增殖性疾患。国内病例报告不多,现将我院1986年至1990年收治3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61岁,住院号80559。患者因间断颊粘膜出血8年,左下肢浮肿半月于1990年4月13日入院。4年前在外院因拔牙后出血不止,查血小板1180×10~9/L。服用马利兰及中药治疗半年,血小板数400~800×10~9/L。体格检查:T36.2℃、P80次/分、R20次/分、BP12/8Kpa,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左  相似文献   

20.
自1998年以来,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辅助激素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1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符合1981年全国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制订的诊断标准),男10例,女2例;单纯性肾病7例,肾炎性肾病5例;初发6例,复发6例。12例均为难治性肾病(激素耐药8例,频繁复发4例),9例呈高凝状态。实验室检查:血小板300~600×10~9/L9例、200~300×10~9/L2例、<200×10~9/L1例;胆固醇>11.0mmol/L8例、6.11~1mmol/L4例;白蛋白<20g/L9例、20~28g/L3例;10例测血浆纤维蛋白原,>4g/L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