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中孕激素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孕激素 (P)能有效的降低雌激素 (E)替代治疗 (ERT)所致的子宫内膜癌发生危险。但P对脂质和糖代谢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增加冠心病的发生 ,而且绝经后妇女使用E、P是否减少患乳腺癌的危险目前仍有争议。现将有关绝经后妇女应用P的利弊及如何合理应用的研究结果 ,做一综述。一、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单用ERT可使子宫内膜呈增生效应 ,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并与剂量和疗程有关。曾有学者对 172 4例接受ERT的绝经后妇女进行双盲随机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对服用结合雌激素 0 .6 2 5mg/d的妇女观察 1年发现 ,在每日加服醋酸甲羟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妇女性激素变化及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免疫法对 4 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性激素水平测定。结果 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血清E2 水平远高于正常绝经后妇女血清E2 值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 )。FSH、LH与正常绝经后妇女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5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雌激素水平增高者分别占 71 4 %和 5 7 1 %。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两种类型 (伴有内膜过度增生和不伴有内膜过度增生 )内膜癌血管生成的差别。方法 :诊刮或子宫切除内膜癌标本 94份 ,用LSAB免疫组化法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检测并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 2 )在两种不同类型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 :37份 (39.4 % )在内膜癌邻近部位有内膜过度增生。在有过度增生型内膜癌中 ,MVD低 (≤ 6 0 / 2 0 0倍光镜 )的例数所占比例 (70 .3% )多于无过度增生型 (42 .1% ) (P <0 .0 1)。FGF - 2阳性率在有过度增生的内膜癌组 (43.2 % )低于无过度增生组 (6 4 .9% ) (P <0 .0 5 )。FGF - 2阳性组的平均MVD(6 1.2 9± 6 .38)高于FGF - 2阴性组 (5 8.6 4± 5 .17) (P <0 .0 5 )。结论 :无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的内膜癌患者血管生成增加 ,而FGF - 2有促进内膜癌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TEN与cyclinE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4 1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包括 14例单纯型增生 (SH) ,19例复合型增生 (CH)、 8例不典型增生 (AH)和 4 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cyclinE的表达 ;结果 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为 91 7% (11 12 )、 4 3 9% (18 4 1)和 37 8% (17 4 5 ) ,增生期子宫内膜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 (P <0 0 0 1) ,PTEN在SH中的阳性表达率 (78 6 % ,11 14 )高于CH、AH (分别为 2 6 3% ,5 19;2 5 0 % ,2 8) (P <0 0 5 ) ;cyclinE在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2 6 8% (11 4 1)和 73 3% (33 4 5 ) ,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 (P <0 0 0 1) ,在SH、CH和AH中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 ,分别为 7 1% (1 14 )、 2 6 3% (5 19)、 6 2 5 % (5 8) ,SH与AH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4 5例子宫内膜癌中 ,所有PTEN蛋白阳性的肿瘤均为分化较好、组织学分级为G1 级的子宫内膜腺癌 ,阳性表达率为 5 6 7%(17 30 )。cyclinE表达随组织学分级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Masp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关系,探讨Maspin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不典型增生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Masp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ER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Maspin阳性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组最高(9/10,90%),高于内膜不典型增生组(10/18,55.6%)和内膜癌组(17/4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膜癌中FIGOⅠ期的表达(13/20,65.0%)明显高于Ⅱ~Ⅲ期(4/20,20.0%;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17/34,50.0%)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0/6;P=0.030),但与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程度无关(P>0.05)。ER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0,100.0%)、(13/18,72.2%)和(20/40,50.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癌组织中FIGOⅠ期的表达(14/20,70.0%)明显高于Ⅱ~Ⅲ期(6/20,30.0%;P<0.05);内膜癌高、中、低分化组中ER表达率分别为(11/15,73.3%)、(8/18,44.4%)、(1/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20/34,58.8%)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0/6;P=0.020),肌层浸润≤1/2者(16/24,66.7%)明显高于肌层浸润>1/2者(4/16,25.0%;P<0.05)。子宫内膜癌中,Maspin的表达与ER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94,P<0.05)。结论:从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到内膜癌,Maspi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且其低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与ER蛋白表达呈一致性,提示Maspin蛋白的表达可能受雌激素调控,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癌是较常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在美国每年约有 35 0 0 0个新病例 ,2 0 0 0年有6 5 0 0人死于该病。我国虽缺乏大规模的统计学资料 ,但上升之势已见端倪。根据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 ,有学者提出内膜癌的二元论模式 :Ⅰ型为雌激素相关型 ,占 80 %~ 90 % ,癌组织分化较好 ,常伴有子宫内膜混合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 ,进展缓慢 ,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妇女 ,预后较好 ,主要以子宫内膜样癌为主。Ⅱ型为非雌激素相关型 ,发展迅速 ,多发生于老年妇女 ,预后差 ,以乳头状浆液性腺癌为主。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  相似文献   

7.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凋亡抑制促进了细胞的癌变及癌细胞耐药性的产生 ,survivin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抑制凋亡作用 ,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检测了survivinmRNA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 ,以探讨survivi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材料及方法1 .研究对象 :标本取自 2 0 0 0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1 1月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住院患者 ,其中子宫内膜癌 32例 ,年龄 38~ 72岁 ,平均 51 6岁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7…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50例子宫内膜癌、2 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yclinD1、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0 ( 0 /10 )、2 2 .73% ( 5/2 2 )、4 0 .0 0 % ( 2 0 /50 ) ,其中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16蛋白在内膜癌的表达率为 4 6.0 0 % ,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的 90 .0 0 % (P <0 .0 5)。 50例内膜癌中 ,cyclinD1蛋白在G2 、G3级及临床Ⅱ~Ⅲ期中的表达率分别高于G1级及临床Ⅰ期 (P <0 .0 5) ,复发组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5)。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阴性者分化差 ,分期晚 ,复发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 ,cyclinD1与p16表达呈负相关 ,二者协同异常表达者生物学行为较差。结论 :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二者异常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癌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p2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p2 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16份正常子宫内膜、18份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 50份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2 7蛋白表达。结果 :p2 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34%、6 6 .6 7%和 93.75% ,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组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2 7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P <0 .0 5) ,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2 7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患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材料,可以看到一些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risk facto-rs)。这些因素大致分为三个范畴:一是解剖和生理处于基本正常的某些情况;二是某些明显的疾病状态;三是外部的因素。兹将主要的危险因素分述如下:身体过重肥胖明显地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体重超过正常的15%,其危险增加3倍。患者多呈五短身材,手足纤小而“中心”肥大。机体的脂肪过多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以及增加血浆中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年轻时的超重将是成年超重的预兆,尽早减肥是有益的.未孕未孕者至少比生过一个孩子的增加一倍的危险性。特别是由于卵巢不排卵所致不育,显然因持续雌激素作用,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与调解,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和癌变。甚至有的作者报告,30岁以后的较晚的生育也会增加危险性。晚绝经52岁或52岁以后绝经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比49岁以前绝经者增加2.4倍。绝经晚的妇女的后几年多半并无排卵,而只表明延长了雌激素的作用时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_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艳宾  薛凤霞  刘增佑  焦书竹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6):454-456,460,i0002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选取1981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手术子宫内膜癌104例和正常子宫内膜35例(其中增生期17例,分泌期18例)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8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组织中hMLH1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并对hMLH1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hMLH1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4.4%、37.5%、11.8%和5.6%。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MLH1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01);子宫内膜样腺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癌hMLH1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8.9%、50%、25%和0,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hMLH1基因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2,P=0.003)。hMLH1基因表达缺失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12),遗传性子宫内膜癌、非特异肿瘤聚集性子宫内膜癌及散发性子宫内膜癌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00%、94.1%及55%,遗传性及非特异肿瘤聚集性子宫内膜癌hMLH1基因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散发性子宫内膜癌(P=0.02,P=0.003)。结论:hMLH1基因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发生有关。hMLH1基因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中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有关,hMLH1基因表达缺失者预后较好,且在遗传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PTE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第 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 -张力蛋白基因 (PTEN)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PTEN蛋白在 5 0例子宫内膜癌、12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 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结果 :5 0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 5 6 0 0 % ,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以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10 0 0 0 %、91 0 0 % ) (P <0 0 5 )。PTEN蛋白在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 1/ 2的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76 0 0 % ,肌层浸润 >1/ 2或有淋巴结转移者为 36 0 0 % ,与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 (P <0 0 5 ) ,且Ia Ib期与Ic期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 ;但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有无复发无关 (P >0 0 5 )。结论 :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复发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中fhit、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2例正常子宫内膜 ,15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 ,4 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蛋白、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或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survivin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6 .7%、6 6 .7%、90 .5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手术临床分期的进展、肌层浸润程度的加深和淋巴结的转移 ,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 ,survivin表达强阳性率则逐渐上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fhit蛋白、surviv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 (r=- 0 .76 9,P =0 .0 0 0 )。结论 :fhit、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联合检测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息肉2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2 1 3例子宫内膜息肉的回顾性分析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诊断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3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我院通过手术病理诊断的 2 1 3例子宫内膜息肉病历。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4 9 1岁 (2 6~ 82岁 )。 3例 (1 4 % )有激素替代的历史 ;1 0例 (4 7% )为乳腺癌术后服用三苯氧胺。 5 6例绝经后患者中 ,2 4例 (4 2 9% )绝经后出血 ;32例 (5 7 1 % )无症状 ,仅通过超声或手术后发现。 1 5 7例未绝经患者中 ,5 7例 (36 3% )有不规则出血症状 ;5 3例 (33 8% )周期正常 ,但经量增多 ;4 7例 (2 9 9% )月经正常。经超声诊断率为 6 5 3% (1 30 1 99) ,刮宫诊断率为 30 0 % (1 8 6 0 )。病理报告 1 6 5例 (77 5 % )合并正常内膜 ;2 4例 (1 1 3% )合并存在子宫内膜单纯增生 ;6例 (2 8% )合并存在子宫内膜复合增生 ;3例 (1 4 % )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2例 (0 9% )合并子宫内膜癌 ;1例 (0 5 % )合并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结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宫腔内良性病变 ,常表现为异常出血 ,也可无症状 ,常与子宫内膜的增生或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合并存在。妇科阴道超声作为无创性检查 ,可提示内膜息肉的存在 ,宫腔镜是诊断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处理首选宫腔镜下内膜息肉  相似文献   

15.
对48例子宫内膜增生,24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血甾体激素放免分析及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生化定量检测,对38例子宫内膜增生及22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受体免疫组化定性检测,对6例子宫内膜增生及12例子宫内膜癌进行了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增生与内膜癌之间血甾体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别。但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增生及内膜癌患者的雌激素水平高于正常绝经后的妇女;从子宫内膜增生,腺囊样增生,腺瘤样增生到内膜癌,其雌、孕激素受体含量逐渐降低;受体含量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宫颈浸润、肌层浸润及复发情况相关。经对雌、孕激素受体的定性分析,子宫内膜增生阳性率近100%,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为83.33%,内膜癌为75%及81.25%。电镜观察子宫内膜增生的雌激素依赖性结构明显增加,而内膜癌的雌激素依赖性结构减少,细胞器形态排列异常伴有核异型性及核小体,并出现假包涵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DNA倍体、S期细胞比率 (SPF)在子宫内膜复合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的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 39例子宫内膜癌 ,8例复合型增生子宫内膜中DNA倍体和SPF的变化。结果 :DNA异倍体率和SPF在子宫内膜癌中高于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 (P <0 0 1) ,晚期、低分化和深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DNA异倍体率和SPF高于早期、高分化、浅肌层浸润子宫内膜癌。结论 :DNA异倍体率、S期细胞比率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价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Zong LL  Ma L  Wang XN  Zhang JH  He Y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24-26,i001
目的 研究乙酰肝素酶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腹腔镜手术中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EM组 ,2 3例 )的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 ,并与正常妇女 (对照组 ,2 5例 )子宫内膜组织比较。结果  ( 1)EM组在位与异位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一致 ,但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 ,阳性细胞着色较深。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较间质细胞胞浆染色深 ,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胞浆着色基本一致 ;EM组增生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均有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 ,增生期阳性表达率为 83 3%( 10 / 12 ) ;分泌期为 72 7% ( 8/ 11) ,两者比较 ,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 ;( 2 )对照组增生期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 4 1 7% ( 5 / 12 ) ,分泌期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为 7 7% ( 1/ 13)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 3)EM组子宫内膜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为 78 3% ( 18/2 3) ;对照组为 2 4 0 % ( 6 / 2 5 ) ,两者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 ,其可能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一个有价值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58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RPV6的分布及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另取31例正常子宫内膜及13例不典型增生内膜石蜡切片为对照。选取15例子宫内膜腺癌及11例正常子宫内膜新鲜组织标本,以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RPV6的表达。结果:(1)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主要位于胞膜及胞浆内,阳性表达率77.6%,显著低于非绝经期子宫内膜组织(100%)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100%)(P0.05),且前者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后二者(P0.01)。mRNA水平研究表明TRPV6在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2)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TRPV6阳性表达率为71.8%,显著低于未绝经患者(89.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宫颈受累者TRPV6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未受累者(89.3%vs 67.7%,P=0.039)。结论:TRP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RPV6阳性表达者较多发生子宫内膜癌宫颈受侵,表明钙通道蛋白TRPV6与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关系,为探讨子宫内膜癌发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9.
PTEN和P2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第 1 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 (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 7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并通过对PTEN与P2 7关系的研究 ,分析PTEN功能异常参与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了 1 2例增生期子宫内膜 ,4 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包括 1 5例单纯型增生 (SH) ,1 9例复合型增生 (CH)和 8例非典型增生 (AH) ,4 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和P2 7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为 91 7%(1 1 / 1 2 )、 4 2 9% (1 8/ 4 2 )和 37 8% (1 7/ 4 5 ) ,增生子宫内膜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 (P <0 0 0 1 ) ,PTEN在SH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73 3% (1 1 / 1 5 ) ,高于在CH和AH的阳性表达率 ,分别为2 6 3% (5 / 1 9)和 2 5 0 % (2 / 8) (P <0 0 0 5 )。P2 7在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 0 0 0 % (1 2 / 1 2 )、 6 4 3% (2 7/ 4 2 )和 4 2 2 % (1 9/ 4 5 ) ,三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2 7在SH ,CH和AH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0 0 % (1 2 / 1 5 ) ,6 8 4 % (1 3/ 1 9)和 2 5 0 % (2 / 8)。SH和CH中P2 7的阳性  相似文献   

20.
p16、Cyclin D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p16和 Cyclin D1在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12例正常子宫内膜、2 2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 4 1例子宫内膜癌中 p16和 Cyclin D1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单纯加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 ,p16表达呈下降趋势 ,内膜癌与正常内膜及增生性内膜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P <0 .0 5 ) ;而Cyclin D1表达呈上升趋势 ,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1)。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加复合增生 Cyclin D1过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子宫内膜癌中 ,p16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下降而降低 ,而Cyclin D1则随分化程度下降而上升 ,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p16、Cyclin D1异常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p16低表达、Cyclin D1过表达与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Cyclin D1核过表达可能是一个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