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76-107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 ̄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洪亮  王宏 《中外医疗》2009,28(6):45-4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8年间272例因各类疾病需行胃大部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全部经保守治疗胃功能恢复。结论PGS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辅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可能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2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全部经保守治疗后胃功能恢复。结论PGS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多措施非手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应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5年2月至2002年6月25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为4.86%,一般发生于术后6~10d,12例均经非手术治愈,15d恢复1例,16d恢复3例,18d恢复4例,21d恢复3例,27d恢复1例。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25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4.67%,均发生于术后6~10d;12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诊治的8例PGS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PGS发生率1.43%,5例术后8~14天恢复正常,2例术后15~20天恢复正常,再手术的l例于术后23天恢复正常。结论 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胃胃瘫综合征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GS组与非PGS组在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无明显相关性.PGS组与非PGS组在胃肠吻合方式与术前流出道梗阻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GS的发生率与胃肠吻合方式和术前流出道梗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CS)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7年1月-2009年1月75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18例胃瘫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PGS的发生率为2.39%,多发生于术后4-9d。毕Ⅱ式术、术前合并幽门梗阻和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是发生PGS的高危因素,全部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等)治愈,其中术后2周内治愈7例,3周内治愈9例,4周内治愈1例,最长1例治愈时间为术后47d。结论 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有效方法 ,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PGS,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及市中心医院近年来行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及无PG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65岁以上,术前合并焦虑症、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自控型镇痛泵,日补液量>3500ml的患者PGS发生率较高.[结论]上述因素可能是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纠正或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防止PGS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和疗效。方法对2008年-2012年术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2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于2-7周内治愈。结论胃瘫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消化道的重建、手术创伤、术前基础疾病、精神因素与本病相关性较高。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透视和胃镜对诊断有价值。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1.
张云增  张锁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786-178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11年2月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精神因素、营养不良及饮食不当可能是胃瘫综合征的主要诱因,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治疗上应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加强营养支持,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目前尚无特效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5例PGS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GS发生率1.42%,3例术后(8~14)天恢复正常,1例术后(15~20)天恢复正常,再手术1例于术后23天恢复正常。结论: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3.
姚伟  王博智  陈春来 《河北医学》2011,17(3):372-37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有流出道梗阻、毕Ⅱ式胃空肠吻合方式是发生PGS的高危因素,胃排空障碍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钡餐和纤维胃镜检查。本组24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以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4.
梁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1-12
目的探讨引起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2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PGS作为观察组,未发生PGS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患者因素、手术因素、术后因素采用先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20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共发生PGS50例(8.06%),单因素检验10个变量是PGS形成的因素(P0.05),而与性别、手术原因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按OR值的大小依次为幽门梗阻、B-Ⅱ式、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存在不良心理反应。结论 PGS发生率较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妥善处理幽门梗阻;避免毕Ⅱ式手术,选择采用毕Ⅰ式胃肠重建发送;积极治疗合并疾病;加强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5.
姚伟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38-39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996年10月~2006年10月胃大部切除术后23例患者(占同期术者的3.8%)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者胃瘫综合征发生于术后4-12天。20例经保守治疗而治愈;3例于胃瘫后第14、15、20天分别行空肠造瘘术1周后治愈。结论: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必要时可行空肠造瘘术解决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8月我院收治的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与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经稀钡造影及胃镜检查均得到明确诊断,并经对症处理3~7周后均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轻瘫属非机械性梗阻,胃镜不仅对残胃无力有诊断作用,且有明显治疗作用,一经诊断明确者应行保守治疗,切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章敢  薛传信 《安徽医学》2007,28(4):352-35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3例中,行非手术治疗21例,给予手术探查2例,未达目的后继续保守治疗。结果全部治愈,治愈时间为2~6周。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原则。  相似文献   

18.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晓伍 《海南医学》2008,19(4):21-22
目的探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措施。方法对1997年2月至2007年5月收治11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对症处理3-6周后均治愈。结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一经诊断明确应积极保守治疗,切忌草率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在鄂州市第三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找到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胃瘫综合征的方法。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1年7月在该院接受胃大部切除术的623例患者的临床信息,通过胃镜实验,诊断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并分析其临床特点,通过分别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和开放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检测胃肠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胃瘫综合征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毕Ⅱ式胃肠吻合较毕Ⅰ式更易发生。结论胃瘫综合征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马振江 《中原医刊》2006,33(5):38-3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无力症(PGS)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0年1月~2003年12月325例胃切除术后出现胃无力症的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 17例均经非手术治愈,发生率为5.2%,一般发生在术后6~14d,以精神因素为主,且高龄者居多。结论PGS的发生是由综合因素引起,胃镜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治疗上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治愈,首先采用心理治疗,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胃动力药物及中草药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